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子刘启请人吃饭,此人拒绝没去,为何后来还受到重用

太子刘启请人吃饭,此人拒绝没去,为何后来还受到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故史倾城 访问量:3236 更新时间:2024/1/23 16:13:51

太子一般是群臣巴结的对象,毕竟将来即位后,他就是决定群臣前途的人。而太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会想办法拉拢大臣。这时双方往往心照不宣,这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然而在汉朝时期,太子刘请人吃饭,此人却拒绝没去。不过奇怪的是,刘启并没有因此而记仇,他即位之后,反而重用了此人。为什么说这件事奇怪呢?因为刘启在很多人心中,并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就好比他当初与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下棋,刘贤由于态度不够恭敬,便激怒了刘启。刘启拿起棋盘,就将刘贤给打死了,从而令刘濞开始记恨刘启,为后来的“七国之乱”埋下祸根。

还有在对待周亚夫的事情上,也能够看出来。当初汉文帝刘恒去慰问周亚夫的军队,结果走到门口被拦了下来,守卫说军营只听将军的命令,而不听皇帝的诏令。后来周亚夫亲自出来迎接,还手持兵器。可是汉文帝不但没生气,还十分欣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回去后对群臣说:“嗟乎,此真将军矣!”

而刘启就很不满周亚夫的脾气,尽管周亚夫助其平定了“七国之乱”,但他还是不断找周亚夫的错误。不过周亚夫的脾气也倔,他明知道刘启不像父亲汉文帝那样宽宏大量,还老是不买刘启的账,结果最后就被逼死了。

由此可见,刘启并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一旦得罪了他,可能下场会很惨。那么这个拒绝他请吃饭的人,为何会成为例外,后来还受到重用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件事。

此人名叫卫绾,《史记》记载:“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这个“戏车”指的是表演与车有关的杂技,或者是指在车上表演杂技。总之卫绾就是靠这一技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被提拔为中郎将。

后来,太子刘启邀请汉文帝近臣吃饭,卫绾却称病不去。刘启为什么邀请他们呢?主要是想巩固地位,因为他害怕汉文帝会易储,所以找机会讨好受宠的大臣,让他们多为自己说好话。

可深受汉文帝器重的卫绾,却拒绝前往,这令刘启很不高兴。大概汉文帝也知道了此事,害怕儿子会记恨卫绾,将来找他麻烦。所以在临终前,汉文帝特地嘱咐刘启说:“绾长者,善遇之。”

不过刘启即位后,心中还是颇为介意此事,一年多对卫绾不闻不问。不过卫绾却一直恪尽己守,办事谨慎认真,渐渐让刘启改变了想法。于是,有一次刘启就命卫绾护送自己去上林苑,途中问他为何当初拒绝自己的邀请,卫绾立刻请罪,说那时候自己的确病了。

接着刘启打算赐剑给他,谁知卫绾又拒绝了,说先帝已经赐给自己六柄剑,不敢再接受赏赐了。刘启一听便试探说,剑一般容易被人拿去交换,难道卫绾还会留着吗?没想到卫绾真回答还留着,后来刘启派人取来看,果然六柄剑原封不动。

经过这件事,刘启彻底打消了对卫绾的怀疑,也不再介怀当年之事。他认为卫绾为官清廉,忠厚老实,对国家忠心耿耿,于是任命他为河间王太傅。“七国之乱”时,卫绾因平叛有功,又升任为中尉。

刘启册立刘彻为太子后,将卫绾任命为太子太傅,后升任御史大夫。丞相刘舍病逝后,卫绾就成为汉朝新一任丞相,直到汉景帝刘启去世。其实在任丞相期间,卫绾并无多大建树。但他一直兢兢业业,没立功也没犯错,所以刘启还是很信任他,最主要就是卫绾很忠心。

汉武帝刘彻即位后,认为卫绾多年无建树,就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不久,卫绾去世,谥号“哀侯”。总的来说,卫绾能够得到刘启重用,主要是他为人老实,对皇帝忠心。这样的人,对皇帝来说没有威胁,所以能平安活下去。这一点,对比周亚夫就完全可以看出来。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

更多文章

  • 汉景帝刘启:谁说熊孩子没出息,我偏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刘启,汉景帝刘启,刘恒,景帝,刘濞,周亚夫,晁错,汉景帝

    如何与亲戚保持着和谐的关系,这自古以来便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咱们今天要讲的这位汉景帝本来是个有为之君,可在位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与亲戚之间的矛盾,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汉景帝是汉文帝和窦皇后的嫡长子,汉文帝在继承皇位后,就把这个儿子立为太子。汉文帝窦皇后俩人性情都比较温和,主张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 文景之乱(十一)刘启杀死刘贤并非突发事件,而是人为策划的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刘启,刘贤,刘濞,刘恒

    刘氏诸侯王尾大不掉的问题贯穿着汉文帝、景帝和武帝三个朝代,也给当时的西汉朝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从汉文帝刘恒即位开始,就有很多大臣先后上书请求限制诸侯王的权力和封地,而汉朝朝廷也采取了很多措施,直到汉武帝的中后期才逐步解决。汉文帝时期正是刘氏诸侯王问题最为严重的时候,虽然刘恒采采纳了贾谊"众建诸侯王而

  • 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为什么会爆发七王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刘恒,分封,刘邦,梁国,诸侯国,七王之乱,汉景帝刘启

    七王之乱是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爆发的一次诸侯国的叛乱。主要原因是汉景帝继位后,重用晁错,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而开始削藩。结果引发了诸侯国的不满,于是吴王刘濞联合了几个诸侯国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刘邦建立西汉时采取的是分封制加郡县制并行的制度。刘邦最初分封的时候有七个异姓王,这些都是

  • 西汉孝景帝-刘启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刘启,丞相,栗姬,刘恒,刘濞,刘彻

    刘启,西汉王朝第六任皇帝,是西汉文帝刘恒的嫡长子,其母为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继承和发展其父事业,开创‘文景之治’,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西汉惠帝七年(癸丑,公元前188年)3月4

  • 文景之乱(十七)刘启为什么不念父子亲情,派人逼死废太子刘荣?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刘启,栗姬,窦太后,汉景帝,文景之乱,刘荣(临江王)

    汉武帝刘彻并不是汉景帝刘启的长子,也不是他的第一个太子。在刘彻之前,刘启曾经立庶长子刘荣为太子,也很宠爱刘荣的母亲栗姬。从史书上来看,栗姬距离皇后仅一步之遥,刘荣也受到朝中大臣拥戴,一度被认为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然而在废除薄皇后之后,刘启并未立栗姬为后,反而废除了刘荣的太子位,改封为临江王。在立刘

  • 刘弗陵不是汉武帝刘彻的亲生儿子?为什么还要立刘弗陵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刘弗陵,刘彻,汉昭帝,卫太子

    关于汉昭帝,一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便是正史上的,刘弗陵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另一种便是相反的说法了。那么刘弗陵到底是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呢?有些人认为刘弗陵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而是大臣江充的儿子。原因有以下几点。赵氏怀胎的时候,汉武帝已经进入了晚年,所以这就降低了汉武帝使赵氏怀孕的机率。怀胎14个月

  • 汉武帝有六个儿子,为什么后来传位给最小的儿子刘弗陵?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刘弗陵,刘彻,汉昭帝,钩弋夫人,卫太子,刘旦

    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西汉王朝走向了顶峰时代。他先后有三个皇后七个妃子,生下了十二个孩子(六子六女)。而他六个儿子的命运各不相同,按说长子刘据合法的继承人,却在江充发动的巫蛊之乱,被逼到了汉武帝的对立面,最后自缢身亡。他最小的儿子刘弗陵却在宫廷争斗的烟雨中,走向了皇帝位置。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件事情。作

  • 汉武帝在位54年,有6个儿子,年仅8岁的幼子刘弗陵为何能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刘弗陵,刘彻,卫太子,刘旦,李广利,康熙

    文|飞鱼说史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个人是中国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关于他们的话题,似乎永远也说不完,想想也是,谁让他们是本身就是自带流量的帝王呢,不过这四个人,谁的功绩更大一点呢?我觉得是秦皇和汉武功绩相当,唐宗和宋祖则稍微要逊色一点,至于为何如此说,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只有短短的12个字。秦朝,疆域已

  • 汉武帝去世后,为何由幼子刘弗陵即位?因为他已别无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弗陵,刘彻,钩弋夫人,卫太子,刘旦,汉武帝,汉昭帝

    学五千年华夏历史,品个中百味人生;知天命,学古鉴今。本文为苏苏鉴史原创,感谢大家点赞、支持、关注!汉武帝刘彻去世之后,年仅八岁的幼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雄才伟略的汉武帝为何会把江山交给年纪最小的、未成年的幼子刘弗陵呢?他不怕帝少被欺吗?然而,这实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汉武帝已别无选择。这一切,都是

  • 刘弗陵是刘彻的亲生子?汉武帝老来得子或与天山雪莲相关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生活大爆料标签:刘彻,雪莲,刘弗陵,汉昭帝,汉武帝

    作为西汉最有作为且最长寿的皇帝,汉武帝刘彻在位的54年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伟大帝国,打造了军事、文化极盛的西汉王朝。据史料记载,在汉武帝晚年时期,年方二八的钩弋夫人出现并以“奇女子气”得宠居住钩弋宫中。进宫后不久,钩弋夫人便身怀有孕,十四月后诞下了汉昭帝刘弗陵,号称“钩弋子”。据说,刘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