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灭掉袁氏父子,彻底稳定了北方局势后,一方面拉拢关内西凉军马腾,韩遂,另外一方面,开始改组政府,废掉三公,设置丞相,将朝政大权牢牢的抓在自己手中。而这时就与扛着儒家大旗的孔融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孔融为什么要反对曹操?礼贤下士的曹操为什么不能容下孔融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曹操杀孔融的背后的故事。
01
《资治通鉴》原文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作为东汉末年儒家抗大旗者,孔融一生都在尊儒尊孔,维护君权上做出自己的努力。
我们之前的文章曾经剖析过孔融在东汉末年的遭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进去看一下让梨的孔融是如何在东汉末年在诸侯之中占有一席之地的。
但东汉末年的乱世是枭雄的时代,作为尊奉儒家,维护君权的孔融没有了君权为自己撑腰,也就被时代所抛弃。孔融不与袁绍,袁术,曹操等诸侯结盟,也意味着小小的北海国终究无法抵抗有野心诸侯的围猎,最终北海国被袁谭所攻取,而孔融只身逃亡太行山以东。
但孔融毕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只要皇帝在,孔融就有 价值。所以后来曹操又征召孔融将作大匠,实际上就是想通过孔融来笼络当时的知识分子。
但孔融的心中只有忠君,怎么可能把曹操放在眼里。所以进入朝堂的孔融此时就变身为维护君权的斗士,处处与曹操作对。
历史上记载当时曹操打败元稍后,将袁绍的儿媳妇袁熙的妻子甄氏赐给儿子曹丕,而孔融给曹操写信,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不明白,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所以后来都传言其实是曹操看上了甄氏,赏赐给曹丕不过是借口,曹操喜欢人妻的传言就是从这里来的。不过确实历史上曹操也做了很多抢夺他人妻子的事情,而后代的士族添油加醋就成为曹操的黑料,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是曹操被黑得最惨的一次。所以曹操对孔融是恨得牙痒痒。
但曹操毕竟是一代枭雄,对于一些涉及个人的事情,也就忍了,但孔融不仅贬损曹操个人形象,还对曹操的决策大加讥讽。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讨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曹操)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可见有些知识分子无法左右朝政时散播阴阳怪气的言论是自古有之啊。
而孔融对曹操,最终到了为了反而反的程度,比如当时闹饥荒,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了,于是曹操就上书汉献帝,要求颁发禁酒令,因为当饭都没得吃的时候,还用粮食酿酒就很奢侈了。但孔融竟然连这个也反对,不仅反对禁酒,还带头破坏禁酒令,造成很坏的影响,所以可见孔融所谓的关心黎民百姓的疾苦,遇到与自己利益冲突的时候,也会伤害百姓利益而维护自己的利益。
而真正让曹操感觉不杀孔融不行的是孔融在朝堂中介入了反对曹操的势力联盟,开始拉帮结派来反曹操,并且上书朝廷应该遵照古代的王畿制度,在京师周围一千里的地方,不可建立封国。实际上就是想要限制曹操的权力,不过在当时汉献帝已经是傀儡,实际掌权者是曹操的情况下,孔融的这种行为虽然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但是对于后方的人心的稳定已经起到了一定的破坏作用。
对于曹操而言,在剿灭了袁家势力,北征乌桓之后,就要面对的是南征的局面。而在南方面对刘表和孙权两个重量级势力,其难度与北伐袁绍难度想比并不低。所以曹操在南征刘表前,不可能让后方再出现任何乱子,所以这个时候孔融在后方挑动事端是曹操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曹操才会在南征之前下决心杀掉了孔融。而当时曹操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推行儒家治理的时候,弱化了儒家的忠,而强化儒家的孝,而孔融在当时针锋相对的提出了父母无恩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孔融曾经是以孝著称,为什么这个时候发表这个言论,其实就是在影射曹操的挟君权的行为,讽刺曹操弱化忠而强化孝的行为。而曹操就以这个不孝的罪名杀掉了孔融。
所以孔融之死,我们前面的文章也提到过,核心是孔融作为儒家的抗大旗者,自己只能维护君权,而对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就产生了必然的冲突,这是孔融自己也无法回避的。当然作为孔融而言,作为孔子的后裔,当年孔子无法解决鲁国的三桓问题,最终退回到教书育人上,这才造就了孔子的伟人的形象。而孔融却无法看清形势,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才导致了自己的悲剧的产生。所以对于知识分子而言,任何理想都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在东汉末年,皇权已死的时候,认清现实,或者在自己岗位上为老百姓做一些实事,或者退隐山林,如孔子那样修书,育人也是不错的选择,而选择逆潮流而行,注定了孔融的悲剧。
谈完孔融的悲剧,我们可以再看一下曹操的用人。当时曹操废掉了三公,自己担任丞相,成为操纵实权的人物。并且曹操任用崔琰和毛玠来选拔官员,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当时的司马朗和司马懿就是这个时候登上历史舞台的。司马懿当时不愿意侍奉曹操,想要在家乡告病隐居,被曹操绑架着才就职,想一想后来司马懿篡位,也是这个时候注定的。
而曹操在南征刘表前,再次派张既说服了马腾,让马腾放弃了军队而到中央任职,从而消除了征刘表前西凉军可能对后方带来的隐患。从这个时候开始,关中以西就已经开始在曹操的掌控之中了。
所以有了关中以西的归顺,没有了乌桓的威胁,曹操大军随时剑指荆州,这才有了后面的刘备兵败长坂坡以及刘备和孙权的联合抗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