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前皇后陈阿娇,以100斤黄金天价稿酬,请司马相如写了一篇《长门赋》,来打动汉武帝。声名大振的司马相如,再次被武帝召见,前往都城长安。卓文君在家,夜夜盼郎归,谁知盼来负心郎。
当相如走进未央宫的时候,武帝正和几位美人玩乐,根本没有注意到他的到来。
陈阿娇念着相如的才华,悄悄地提醒武帝,这才懒洋洋地抬头看了他一眼。这一看就眼前一亮,本以为是个小老头,没想到相如英俊潇洒,玉树临风,站那儿就是道风景。
武帝龙心大悦,不但夸赞了他的文采,还让他当面吟咏《子虚赋》。
深得帝王欢心的相如,不久就重新得到重用,被封为郎官,前往巴蜀平息西南纷乱。
相如本非池中之物,这次重游长安,名动公卿,又被委以重任,但他并没有骄傲。他悉心向人请教巴蜀的局势,又和大将军卫青连熬几个通宵商讨。
他们终于研究出不废一兵一卒,就能安抚巴蜀的对策。何必动用有百万雄兵,只要一支笔,便平靖巴蜀三千里。
武帝不信,相如奉上一篇檄文,写得洋洋洒洒,慷慨激昂。
既维护了皇帝,又斥责了官吏,还开导百姓,策略十分周详。看完之后,武帝龙颜大悦,对相如更加认可。
相如没让武帝失望,短短几个月,他不废一兵一卒,一刀一枪,就把安抚蜀中的任务,做得干净漂亮,回京述职去了。
没过多久,相如又被委以重任,被封为中郎将,出使西夷。
日子一天天过去,卓文君独守空房,满怀思念之情,每天苦苦盼望着丈夫归来。
然而,相如久居京城,赏尽各色美人,加上官场得意,他想到和文君成亲多年,也没生一儿半女,便有了纳妾的想法。
两人曾经患难与共,琴瑟和鸣的深情,随着时光,渐渐被他抛到了脑后。
一天,相如给文君寄了一封十三字的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他还在心中窃喜,以文君的聪慧,定能明白他的意思。
远在成都的文君,欢天喜地等到丈夫的来信,看完之后却泪如雨下: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无忆,这是丈夫在暗示她,已没有过去的回忆。
这对她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等了这么多个日夜,不但没等到丈夫回来,他还变了心。她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眼前阵阵发黑,一下子就晕了过去。
醒来后的文君,眼泪簌簌地掉,她突然想起当年,两人生活落魄,只能当垆卖酒,如今才发现,那是难得的美好回忆。
文君心里明白,她早已年老色衰,而相如却风华正茂。哪怕年纪不小了,但他身居高位,当然不缺年轻貌美的小姑娘示爱。
她一次次翻看,相如那封无情无义的信,想到这些年苦苦等待的艰难,心中悲痛又愤恨,依照诗中的数字,提笔写下一首《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写完还不解气,文君提笔又是一首“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的《白头吟》。她泪如雨下,再来一首“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的《诀别诗》。
当这封沉甸甸的回信,送到相如手中时,他看完之后冷汗淋漓。
相如不是完全无情,他只是多情。看完文君的信,他深深地被打动了。过去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她的美貌、智慧、才华,都让他欣赏又佩服,并爱恋不已。
他早知道文君不会同意纳妾的事,只是没想到,文君远比他想象的还要聪明。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他羞愧万分,立心悔改,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他狂奔回了成都,在文君的房门外,又弹起那首《凤求凰》。满脸泪痕的文君,捂着嘴跑了出来,扑进了丈夫怀里。
他们双手紧握,互诉衷肠。从此,两人恩爱如初,举案齐眉,相如再无二心,日子过得虽然平淡却很充实,文君觉得很满足。
文君是个会爱的女子,更是一个爱情高手。无论身处高峰或低谷,在得到或者失去的时候,她都很清醒。并且懂得通过自己的聪慧和才华,扭转对自己不利的局面。
卓文君不仅是司马相如的妻子,更是他的知音。红颜易老,但知音难寻。知他一时一事容易,但知他一生一世却很难,因此才成就了这段千古佳话。
我是@絮语天天,欢迎“点赞+关注”。用有温度的文字,写人间烟火的故事,分享吃喝玩乐的小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