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孔融,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孔融让梨”的故事,其实,发生在孔融身上,还有许多事情非常耐人寻味;三国时期,曹操和孔融都是有才华、有远见的人,无奈二人理念不同,注定不能成为同路人。孔融终究是遭到了曹操的弹劾被灭九族。孔融在临死前曾放下尊严哀求曹操放过他的儿子,面对死亡时,他九岁的儿子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成为了千古名句。
▲曹操对于消灭政敌毫不手软。(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孔融能诗善文,为“建安七子”之一,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才子;但孔融性格耿直,非常看不惯曹操的独揽大权。在政治上和曹操为敌,就触犯了曹操想要一统天下的底线,所以曹操以子虚乌有之名给孔融定罪为株连九族。
▲孔融在政治理念上与曹操不合,招来了杀身之祸。(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孔融被捕时,家中里里外外的人,每一个人都害怕到不行,但是他七岁的女儿和九岁的儿子却还在玩游戏;家人以为孩子不懂事,大祸临头还不知道,便偷偷地叫他们赶快逃跑。孔融也对执行逮捕任务的使者恳求说:“希望只加罪于我本人,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
不料两个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说:“爸爸,你不要恳求了,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恳求有什么用?”结果,两个孩子从容不迫地和父亲一起被抓去处死。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句话流传至今,谁能想到这是一个九岁的孩子说出的话呢?后世学者都说,这是一个小孩看着自己父亲被抓走时的无奈之言,令人感伤!从九岁孩童说出这样的话,的确让人心疼不已!
孔融与大学问家蔡邕交往密切,有诗文互通,有名于一时。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使孔子家族成为名门世家、而孔融本人更是当代名满天下的名士,天之骄子般的出身让孔融心高气傲,常说出不得体的话,亦因此触怒曹操,尤其是他有较大的影响力却公然反对曹操的政治举措,最终招来杀身之祸,无怪乎物以类聚而与祢衡交好。由于曹操杀孔融所加的罪名极重,甚至直到西晋时陈寿著写《三国志》时,都不敢为孔融立传,成为该史书中缺少的最著名人物之一。
由于全家被杀和曹操所加的严重罪名,孔融的作品大部分流失,后世整理的《孔北海集》残缺不全。但是孔融的言论仍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影响。杀孔融被视为曹操杀名士的污点之一,而孔融反对肉刑等的作品甚至到隋唐时期仍然被用作朝廷政策讨论的论据。
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为示范“君子审己以度人”的客观文学批评态度,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然而因与孔融政治立场相对,曹丕的私人书信〈与吴质书〉评论建安七子独不提及孔融。六朝文人,论文也多不涉及孔融。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