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融被诛九族,死前哀求曹操放过幼子,9岁幼子随口8字尽显聪慧

孔融被诛九族,死前哀求曹操放过幼子,9岁幼子随口8字尽显聪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臣史记 访问量:2523 更新时间:2024/4/13 23:03:32

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人们熟知,常常用来教导年幼的孩童。年幼的孔融就如此懂得谦让之礼物,实在讨人喜爱,又的确值得后世所学习。

现如今的孩子们大都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分发梨子的时候往往会展开“争梨大战”,所以“让梨之举”更应该蔚然成风。知礼节、行礼节,是我们一生需要研习的必修课。

大多数人对孔融的印象只定格在他的童年,却不了解他长大后又成长为怎样的人。年幼时就有如此不凡的见解,长大了自然也是有一番作为之人。

名列“建安七子”的孔融也是一代风骨文士,他不曲意逢迎,反而一生恪守道义。屡屡与曹操顶撞,终于成为了曹操的眼中钉,曹操只想寻个好时机将他一处而后快。

当孔融背负上若干罪名被诛九族时,他只是请求曹操放过自己年幼的儿子,却不想自己年仅九岁的儿子,说出了一句让他潸然泪下的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稚子意在告诉父亲不必再向曹操求情,也知自己亦是难逃一死。可见稚子的聪慧,犹如四岁的孔融一般。龙生龙,凤生凤,孔融的儿子若是被抚育长大,定也是成为难得人才。

四岁能让梨,少时行大义

《后汉书》记载:“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

孔融是名门之后,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后代,所以他自小受儒家学说的教化,以孝闻名邻里。

在他四岁之时,和诸位哥哥一起分梨子吃。他却选取最小的那一个,长辈们都问他缘故,他却说因为自己年纪小,所以理应拿最小的梨子。

孔融的这一举动引来了许多人的称赞,他不仅知礼让,更深有孝心。

在他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

年幼的孔融十分哀痛,走路都需要别人去搀扶。于是他的孝名更加显扬,也是在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哥哥相依为命。

长至十六岁,又发生了一件事。有一日,孔融的哥哥孔褒有事外出了。这时,有一个神色慌张的面生男子前来投靠,因为他正在被官府通缉,所以想寻求孔褒的庇护,避一避风头。

可是孔褒不在家,孔融再三思考,因为这个男子是自己哥哥的朋友,所以,孔融还是替哥哥收留了他,却不想,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官府很快就知道了。

孔融被扣上了包庇罪犯的罪名,被抓走。但是他包揽了所有的责任,说与任何人都无干系。

最后,因为这男子是孔褒的朋友,所以把罪名判给了孔褒。但是,孔融的贤名也因此更加远扬。

孔融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汉献帝继位以后,他就得到了重用。他不畏权贵,常常将贪官污吏记录在册,因此得罪了一帮出身贵族的人。

他也曾经与把持官场的董卓发生争辩,最后被董卓怀恨在心,联合了一伙大臣将孔融贬职。可以说,孔融不适合在官场打交道,他威胁到了贵族官宦们的“那一块蛋糕”,也无形间告示了他今后的命运。

得罪曹操终招致杀身之祸

说好听一些,孔融是官宦贵族之中,敢言直谏的一股清流。说难听一点,他像是暗藏杀机的官场上的“二愣子”。孔融的“敢言敢说”,为他日后的结局埋下了祸根。

“挟天子以令诸侯”讲的就是曹操挟持了汉献帝,他的此举招致了孔融的不满和不齿。于是,孔融时常在朝堂之上弹劾曹操,令曹操下不来台面。

曹操曾经下过一道禁酒令,于是孔融立即写了一篇文章讽刺曹操。在文章中写道,要成大事的人们没有一个不饮酒的,曹操禁酒是十分愚昧的行为。

曹操知道后当然是恼怒不已,恨孔融恨得咬牙切齿。

后来的时候,曹操和自己的儿子曹丕,同时看上了袁绍美若天仙的儿媳甄姬。孔融当即又写了一篇文章,以此来戏弄取笑曹操。这无疑又煽大了曹操心中的怒火。

都说祸从口出,孔融的一次次举动逐渐唤醒了曹操心中暗藏的杀心。曹操一直苦于找不到理由,杀掉这个肆无忌惮的孔融,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那么曹操最后是怎样杀掉孔融的呢?

据说孔融曾经提出过一个“父母无恩论”,还大放厥词地说,父母和子女之间毫无恩情,子女只是父母欢愉之后的产物。他宁愿将粮食赠与陌生人,都不愿意给父母。

这种荒谬之言到底是不是孔融说的,后世也无从考证。人们都不敢相信那个自幼知礼有义有孝心的孔融,会说出如此大不敬之语。到底是不是曹操硬加给他的罪名,我们也无从得知。

曹操却揪住了孔融的小辫子,认为他这等言论与弑父杀母的行为无异,违背了传统的道德理念。于是他就以“不孝”的罪名处死了孔融。

在孔融死之前,一直和曹操对着干的他,曾请求过曹操放过自己年幼的儿子。可是稚子却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孔融潸然泪下。

不知此时的孔融心中是不是懊悔不已,他的家族与血脉一朝毁于旦夕。

结语

我们回顾孔融的一生,总会为他四岁时明事理的话语感到惊喜,会为他的孝心与大义啧啧赞叹。但是他着实不适合在朝廷为官,在那个年代,官宦贵族都是朝廷中的核心力量,有谁是真的清廉。

与“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屈原相比,孔融的下场无非是更加荒唐而糟糕。不过我们纵观他的一生,他一生的败落,还是归于“祸从口出”这个词语上。

在朝为官,不懂得收敛自己的爽言爽语,本就不居高位,身后也没有什么靠山能倚靠。还浑然不怕地得罪权势滔天的当权者,真是当自己有九条命了?

或许在他死的那一刻,心里是懊悔无比的,因为自己的爽言爽语终于连累一家老小悉数丧命。在乱世之中,即使看不惯当朝者,也应该懂得明哲保身,为保全自己的家族而着想。

饱读诗书的孔融是否忘了一个道理,凡事应当先三思而后行,祸从口出。后世的人们也应引以为鉴,吸取他的毕生教训。

更多文章

  • 曹操将孔融满门抄斩,孔融7岁女儿临终前说了13个字,成千古绝句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孔融,曹操,妲己,曹丕,袁绍

    孔融让梨的典故,是自小家长都会跟我们讲的故事,该故事夸奖孔融是如何尊重长辈、爱护小辈的。值得一提的是,长大后的孔融同样也是不畏强权、舍身取义,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俗话说:“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作为孔融的长女,也被孔融培养得知大义、懂进退。曾经,曹操派官兵将孔融家全部围起来时准备绞杀,

  • 曹操将孔融处死,赴刑前9岁儿子说了句千古名言,却招致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学史思今标签:孔融,曹操,曹丕,刘邦,樊哙,三国,诗人,汉献帝,建安七子

    208年,曹操下令将孔融处死,孩子留下。没想到,官兵上门抓捕时,孔融9岁的儿子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令在场的官兵为之动容!然而,曹操知道后却下定决心,将孔融一家全部处死。提起孔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那位4岁能让梨的孩子。孔融是孔子的第20世孙,从小聪慧过人、才华横溢,成年后能诗善文,是一名风度翩

  • 孔融被满门抄斩时,求曹操放过儿子,9岁小孩说了8个字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孔融,曹操,董卓,太史慈,何进,刘备

    孔融让梨的故事妇孺皆知,四岁就一下子成了东汉末年的大网红,原因就是在吃梨子的时候知道礼让,把大的梨子让给哥哥,自己吃小的梨子。四岁的孔融情商已经达到了满级的状态,作为圣人之后,再加上自己网红的谦让行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奋斗,在学识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被称为建安七子之首。孔融虽然在学术方面的造诣达到很

  • 曹操为什么杀害孔融?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人冯学荣标签:曹操,孔融,汉献帝,曹丕,东汉末年,商纣王

    大家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故事是这样的: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于是他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

  • 公元208年,曹操与孔融不睦,孔融儿子:覆巢之下无完卵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灯火情标签:孔融,曹操,陶谦,刘表,曹魏,三国,汉献帝,东汉末年

    公元208年,曹操下令将孔融处死。当官兵上门抓捕时,他的一对幼子却正在下棋,官兵见状奇怪的问道:“你们全家都要被处死了,怎么还有心思下棋?”孔融的一个儿子从容留下了一句话,让后人永远记住了孔融家溅满鲜血的历史。当不熟悉历史的人们看到“孔融”二字时,立马想起常被教导的“孔融让梨”的典故,书上更是称赞其

  • 孔融被处死前哀求士兵放过儿子,9岁儿子说了8个字,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孔融,曹操,李膺,曹丕,孔子,袁绍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这句话取自《陆游家训》,大概意思是说孩子有天赋,非常聪慧,特别容易坏事,父母如果有这种孩子应该感觉到忧伤,而非喜悦。孔融——这一家喻户晓的神童,就被预言中了。提起孔融,相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一天孔融和他的兄弟们在院子里挑

  • “建安七子”孔融为何被曹操杀害,9岁儿子临死前8个字名传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孔融,曹操,孔子,魏国,诗人,东汉,汉朝,魏文帝,建安七子,史说三国

    “建安七子”孔融为何被曹操杀害,9岁儿子临死前8个字名传千古世人多采其虚名,少於核实,见融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诳诈,不复察其乱俗也。——曹操“建安七子”孔融乃儒学大家孔子的后人,传承了孔子身上的明德大智,一身儒家风范。世间向来就流传着孔融让梨美谈,可见孔融自小展现出来的品格也是让世人钦佩的。一、传承

  • 孔融被满门抄斩,乞求曹操放过儿子,九岁儿子说出八个字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孤风婉史标签:孔融,曹操,董卓,袁绍,甄宓,宦官,汉朝,三国,东汉

    据《后汉书·孔融传》中记载,孔融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孔融让梨的故事被人们当作尊兄重道的典范一直流传至今。作为孔子的后代,孔融不仅孝贤博学、颇负盛名而,且他还是一个能真心为百姓做实事的好官。可就是这样的圣贤却因为得罪了曹操,最终落了个满门抄斩的

  • 曹操为什么杀了孔融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人冯学荣标签:曹操,孔融,汉献帝,曹丕,苏武,东汉末年

    大家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故事是这样的: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于是他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

  • 很多人知道孔融将大梨让给哥哥,却很少人知道后来哥哥让他一条命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孔融,宦官,汉灵帝,张俭,名士

    孔融的名望很高,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毕竟很多人都是听着"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的。孔融兄弟之间和谐友爱的关系流传了一千多年。但是相对于"孔融让梨"的其乐融融,孔融兄弟还有一件充满血腥色彩,但同样能够证明他们的感情的事情。在"党锢之祸"中,孔融的哥哥孔褒将命让给了孔融。"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让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