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将孔融满门抄斩,孔融7岁女儿临终前说了13个字,成千古绝句

曹操将孔融满门抄斩,孔融7岁女儿临终前说了13个字,成千古绝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2693 更新时间:2024/2/9 2:59:16

孔融让梨的典故,是自小家长都会跟我们讲的故事,该故事夸奖孔融是如何尊重长辈、爱护小辈的。值得一提的是,长大后的孔融同样也是不畏强权、舍身取义,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俗话说:“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作为孔融的长女,也被孔融培养得知大义、懂进退。曾经,曹操派官兵将孔融家全部围起来时准备绞杀,有人想要为这个身躯小小的姑娘求情。

结果没想到,孔融的长女说了十三个字后,便自刎井边,而这十三个字还成为千古绝句。那么,她说的那句话是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孔融与曹操

孔融,子文举,他能诗能文,在三国那样的乱世中,他这样的人才是让各国眼红的对象。很多次,乱世枭雄曹操都向孔融伸出橄榄枝,但是孔融自身忠守汉室、为人刚正,自然是不愿意与“这个在后世评价都褒贬不一”的曹操为伍。

可是,生在乱世,有一颗刚正不阿的心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不能够自保便是其一。当时,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为了不得罪曹操这样的小人,孔融也不得不加入了他的阵营。

孔融这个人的性子耿直,其实按照现在的现在的说法就是不够圆滑,不懂得处理这些人情世故。曹操是谁?是当时的枭雄,是天下豪杰都想追随的对象,又如何能够允许被这么小小一个孔融“批评”呢?

矛盾便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意见不合中产生,最后走向了不归路。其实很多时候,“伴君如伴虎”这些道理孔融都懂,但是因为自己的自尊心不屈服。

因此,才导致他不能够谦逊卑躬,为君主提供最好的建议。可想而知,这种行为也让孔融一次又一次被边缘化,就比如邺城的一次战役:

邺城之战

话说,曹操攻打邺城,正值建安七年。当时,袁绍病死,曹操渡河攻打袁谭袁尚,两军连战多场,二袁数败、退而固守。就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穷追不舍,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三国时代,虽然都以骁勇善战是一个军队值得炫耀的闪光点,但是人心也是肉做的,只要“控制城”里面的军队退出去,就已经算是投降,这样也可以保城里百姓的性命。

按照这样的情况来说,打到这种的局面,就等待败方自己退出城墙就行了,没有必要如此赶尽杀绝,这都是大家心照不宣,闭口不提的秘密。

往常,曹操攻打到这种情况,也是会选择在城外驻守,等待敌军投降。然而,这次他却没有这样,曹操在敌军溃不成军的时候,又紧追不舍,一举攻破城门。

为何会如此呢?因为那个时候曹操就已经存在私心了,他听说邺城有一位“洛神”——甄宓,长相貌美、声音婉转动听如同黄鹂,早已想要将其纳入帐中。

但是没想到的是,曹丕居然抢先一步,将这个本来就是板上钉钉的“曹操女人”收为了自己的帐中。得知此事后,曹操虽然大怒,黄口小儿居然跟自己的父亲抢女人,但因为面子也不能将自己儿子的女人收为己用。

否则的话,这件事情说出去就是奇耻大辱。于是乎,曹操想要将自己的儿子好好惩处一番,以解自己的心头之恨。结果,这个消息传到了孔融的耳中,让他觉得越听越刺耳。

老子跟儿子争一个女人,还是当时有头有脸的人物,传出去真是家门不幸......如此情况下,孔融便写了一封信,快马加鞭让身边的驿站送了出去,希望曹操看到信中的话,能明白他现在到底应该干点什么。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因为一个女人还要跟儿子闹翻了。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孔融的信中是这样说的:“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大致意思就是说,武王把纣王打败后,将苏妲己赐给了周公。

曹操对学识渊博的人本就存有敬畏之心,而在自己大战宣捷的这个关头,居然收到了自己帐中数一数二的军事先生的信,更是对这句话充满的好奇。

于是,曹操查阅典籍,但是都没有翻到所谓的“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这种典故。在此情况下,曹操便迫不及待想要见到孔融,想要他为自己指点一番。

曹操杀孔融

庆功当天,曹操便快马加鞭回了驻扎地,问道孔融:“先生,这个“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是什么典故,我怎么查遍四书都没有找到,先生要告诉我什么......”

孔融上书这封信,本来就是想要讽刺曹操为老不尊,竟然想要与自己的儿子一同争一个女人。听到曹操这么问,他便也没有什么顾忌,说的话也稍许重了。

当时,他大概意思就是,你怎么一点脸都不要,跟一个孩子争一个功名之外的东西,一个女人而已,还弄得你如此自降身价,实属不值得。

曹操一听,顿时脸气的一边白一边红,孔融的一番话确实是伤到了曹操的自尊心。从他打仗以来,除了他的父亲,还没有人敢用这种态度跟他说话,不仅仅是大不敬,更是以下犯上的侮辱。

曹操忍不了了,这么长时间,孔融都没有接受他的意思,而在这次战役之中,他快马加鞭回来,还以为孔融送出去的信封是道贺他喜得邺城。

没想到,居然是孔融讨伐自己的信,让骄傲至极的曹操失望至极。灰头土脸的曹操当即便下令,将孔融一家满门抄斩,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的罪名逮捕孔融一家人。

其实,在写信的时候,孔融便知道可能会有这么一天。孔融自知难逃一死,又不想连累家人,他便跪在过来逮捕的将士面前,求他们放过自己女儿。

使者还没有发话,孔融7岁的女儿便冲上去说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说完这句话,就拿起脚边掉落的军刀引颈自刎,在场所有人,没有人不为之感到震撼。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依大人来看,整个鸟巢都掉落到底下,难道还有完整的蛋嘛?孔融女儿这种全家人同生共死,共同进退的精神也值得让后人敬佩。

话说,孔融真的只是为了讽刺曹操这种行为吗?其实在后世很多人看来,孔融这么说也是不想让曹操严惩他儿子,以导致动摇军心,他是想让曹操的军队拧成一股绳。

奈何,孔融这种清高的人不被理解,最终被曹操所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孔融曹操妲己曹丕袁绍

更多文章

  • 曹操将孔融处死,赴刑前9岁儿子说了句千古名言,却招致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学史思今标签:孔融,曹操,曹丕,刘邦,樊哙,三国,诗人,汉献帝,建安七子

    208年,曹操下令将孔融处死,孩子留下。没想到,官兵上门抓捕时,孔融9岁的儿子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令在场的官兵为之动容!然而,曹操知道后却下定决心,将孔融一家全部处死。提起孔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那位4岁能让梨的孩子。孔融是孔子的第20世孙,从小聪慧过人、才华横溢,成年后能诗善文,是一名风度翩

  • 孔融被满门抄斩时,求曹操放过儿子,9岁小孩说了8个字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孔融,曹操,董卓,太史慈,何进,刘备

    孔融让梨的故事妇孺皆知,四岁就一下子成了东汉末年的大网红,原因就是在吃梨子的时候知道礼让,把大的梨子让给哥哥,自己吃小的梨子。四岁的孔融情商已经达到了满级的状态,作为圣人之后,再加上自己网红的谦让行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奋斗,在学识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被称为建安七子之首。孔融虽然在学术方面的造诣达到很

  • 曹操为什么杀害孔融?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人冯学荣标签:曹操,孔融,汉献帝,曹丕,东汉末年,商纣王

    大家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故事是这样的: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于是他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

  • 公元208年,曹操与孔融不睦,孔融儿子:覆巢之下无完卵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灯火情标签:孔融,曹操,陶谦,刘表,曹魏,三国,汉献帝,东汉末年

    公元208年,曹操下令将孔融处死。当官兵上门抓捕时,他的一对幼子却正在下棋,官兵见状奇怪的问道:“你们全家都要被处死了,怎么还有心思下棋?”孔融的一个儿子从容留下了一句话,让后人永远记住了孔融家溅满鲜血的历史。当不熟悉历史的人们看到“孔融”二字时,立马想起常被教导的“孔融让梨”的典故,书上更是称赞其

  • 孔融被处死前哀求士兵放过儿子,9岁儿子说了8个字,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孔融,曹操,李膺,曹丕,孔子,袁绍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这句话取自《陆游家训》,大概意思是说孩子有天赋,非常聪慧,特别容易坏事,父母如果有这种孩子应该感觉到忧伤,而非喜悦。孔融——这一家喻户晓的神童,就被预言中了。提起孔融,相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一天孔融和他的兄弟们在院子里挑

  • “建安七子”孔融为何被曹操杀害,9岁儿子临死前8个字名传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孔融,曹操,孔子,魏国,诗人,东汉,汉朝,魏文帝,建安七子,史说三国

    “建安七子”孔融为何被曹操杀害,9岁儿子临死前8个字名传千古世人多采其虚名,少於核实,见融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诳诈,不复察其乱俗也。——曹操“建安七子”孔融乃儒学大家孔子的后人,传承了孔子身上的明德大智,一身儒家风范。世间向来就流传着孔融让梨美谈,可见孔融自小展现出来的品格也是让世人钦佩的。一、传承

  • 孔融被满门抄斩,乞求曹操放过儿子,九岁儿子说出八个字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孤风婉史标签:孔融,曹操,董卓,袁绍,甄宓,宦官,汉朝,三国,东汉

    据《后汉书·孔融传》中记载,孔融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孔融让梨的故事被人们当作尊兄重道的典范一直流传至今。作为孔子的后代,孔融不仅孝贤博学、颇负盛名而,且他还是一个能真心为百姓做实事的好官。可就是这样的圣贤却因为得罪了曹操,最终落了个满门抄斩的

  • 曹操为什么杀了孔融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人冯学荣标签:曹操,孔融,汉献帝,曹丕,苏武,东汉末年

    大家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故事是这样的: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于是他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

  • 很多人知道孔融将大梨让给哥哥,却很少人知道后来哥哥让他一条命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孔融,宦官,汉灵帝,张俭,名士

    孔融的名望很高,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毕竟很多人都是听着"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的。孔融兄弟之间和谐友爱的关系流传了一千多年。但是相对于"孔融让梨"的其乐融融,孔融兄弟还有一件充满血腥色彩,但同样能够证明他们的感情的事情。在"党锢之祸"中,孔融的哥哥孔褒将命让给了孔融。"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让梨

  • 三国曹操已经灭了孔融三族,为何后世各朝各代还有“衍圣公”?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孔融,曹操,孔子,衍圣公

    很多人都以为孔融让梨的事情是真的,但正史中其实并没有发生过这件事情,这纯粹就是一个故事,在孔融去世多年后由人们根据孔融年少时的一件事情改编而来。原型事情发生在孔融16岁的时候,在当年,孔融哥哥的朋友张俭介入到了孔融的生命中。孔融哥哥的朋友张俭是东汉时期的一代名士,在朝野间有着很大的名声。当时张俭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