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樊哙数次救刘邦性命,刘邦死前却下令:立斩樊哙!陈平为何不听?

樊哙数次救刘邦性命,刘邦死前却下令:立斩樊哙!陈平为何不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琪琪谈故事 访问量:4617 更新时间:2024/1/19 5:42:40

公元前195年,刘邦已经病入膏肓,忽然心血来潮下给陈平一份密诏:立斩樊哙头颅,送回来给我检验!

陈平接诏后却陷入了沉思,樊哙是刘邦的妹夫,同时也是他的救命恩人,杀还是不杀,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不杀,就是抗旨不遵,是欺君之罪,难免要身首异处!

如果杀,万一事后刘邦后悔,或者吕雉姐妹俩报复自己,也逃不过身死道消的结局。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在临死之前杀了樊哙呢?陈平又该怎么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众所周知,樊哙原本是沛县一个杀狗的屠夫,现在沛县还有樊哙狗肉的产业,甚至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抵是当时的社会治安不太好,这种小商小贩的生意很难做,必须要找个道上的大哥来罩着自己,这生意才好干得下去。

沛县有个混社会的扛把子,是老刘家的三儿子,名叫刘季,刘季在道上的地位比较高,有着广泛的人脉交际,大家都尊称他一声“大哥”。

按照当地的方言,大哥的俚语是“邦”,所以刘季在江湖上的称号是“刘邦”。

刘邦不仅混社会,还在体制内有一份工作,叫做‘“泗水亭长”,大概就是相当于现代的保安队长一类的职位。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修建阿房宫。

干这两件事需要大量征用民夫,刘邦作为保安队长,也担负着押解民夫的任务,但是刘邦没去,走到芒砀山的时候杀了随军,自己带着人跑到了芒砀山当土匪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刘邦跑了以后,樊哙、周勃、灌婴这些人就来投奔他,组成了刘邦的第一个班底,所以说樊哙是第一批开始追随刘邦的人。

后来,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嬃,跟刘邦亲上加亲,深受刘邦信任,再加上他本人骁勇善战,是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之一,地位是非常高的。

根据《史记》的记载,樊哙为了大哥的事业可谓是殚精竭力,在“八次”大战役中充当先锋大将,所谓“战必登先”,刘邦打沛县,樊哙第一个相应,抗击章邯时,率先登城,斩首23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而且更难得的是,樊哙不仅战力猛,智谋也不差。

公元前206年,刘邦抄小道打进了咸阳,按照“怀王之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天下其他的反秦势力都应该尊刘邦为王。

所以这时候刘邦有些忘乎所以,忽略了自己不如项羽的客观事实,准备“定居”咸阳,大肆搜刮美女和珠宝供自己享用。

刘邦都抢红了眼了,谁敢也不敢劝他,再说刘邦吃肉,跟着他喝点儿汤不想吗?

樊哙就不,跳出来拉住了刘邦:“大哥,咱们是干大事的人,不能做这种没出息的事,这些东西你要是拿了,项羽来了以后咱们指定要完蛋。”

《西汉演义》: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嫔妃美姬有千数,意欲居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之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军灞上,无留宫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刘邦这才想起来,还有个自己惹不起的项羽呢,于是脱口而出:“似此如之奈何?”

樊哙说:“咸阳城里的东西咱一个也不要,全都打理好送给项羽,然后咱们还军霸上,再说打算。”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事实证明,樊哙的建议救了刘邦的命,项羽一入关,听说咸阳被刘邦捷足先登了,盛怒之下直接驻军于戏,准备灭了刘邦。

结果项羽一来,刘邦就带着张良和樊哙去跟项羽道歉,说:“大哥你别生气,我就是先来咸阳替你整理一下东西,你看这东西不都在嘛,台账我都给你准备好了,你清点一下,咱们兄弟俩别伤了和气。”

项羽瞬间转怒为喜,心想刘邦这小子是真懂事事儿啊,那行吧,既然你这么客气,做哥哥的就请你吃顿饭吧!就在鸿门摆了场宴席。

吃饭的时候,范增给了项羽的堂弟项庄丢了个眼色,项庄心领神会,站起身来抱拳说道:“干喝酒没意思,我来舞个剑给大家伙儿助个兴!”

这个剑忽忽悠悠就冲着刘邦去了,张良因为曾经救过项羽的叔叔项伯的命,所以拼命地跟他使眼色,项伯一拍桌子说:“大侄子,你一个舞剑太孤单,我来陪你玩玩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于是项庄意在击杀沛公,项伯意在保住沛公,一来二去地慢慢打出了火气。

张良一看要遭,赶紧借故出营帐去找樊哙,樊哙听说大哥都要让人给干了,直接扯来一块儿盾牌护住自己,冲进了营帐。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樊哙一进去就怒发冲冠,质问项羽:“我大哥替你打了这么多仗,你不给他记功就算了,现在还想妄杀功臣吗?”

项羽有点理亏,赶紧说:“我可没这个意思,来来来,给这个勇士来杯酒,来条猪腿!”

樊哙把盾牌一翻,直接拔出佩刀在上面切肉吃,这豪放的举动顿时赢得了项羽的好感,又问了一句:“樊将军还能再喝几杯酒吗?”

樊哙一抹嘴:“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随后还面斥项羽:“咱们已经有过约定,谁先进咸阳谁做关中王,我大哥本来应该封王的,但是考虑到大王你的德行更适合,所以分文未动,还军霸上,主动把关中王让给你,你看看我大哥多敞亮,你还要杀他,你好意思吗?”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哙曰:“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听完以后果然就不好意思了,默然不语,也不反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刘邦心里乐开了花,呵斥道:“你个莽夫,项大哥重情重义,怎么可能有害我的心思!还不赶紧退下”

被樊哙这么一整,剑拔弩张的形势瞬间消解了,刘邦见时机差不多了,就借故上厕所出了营帐。

樊哙劝他尿遁,刘邦说:“这走了不打个招呼,显得我们不礼貌啊!”

樊哙气得跳脚:“大哥,这都到了什么时候。人家是刀,咱们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你见过鱼肉跟刀讲礼貌吗?”

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刘邦觉得很有道理,就骑马逃跑,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持剑盾步走,保护刘邦返回了军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鸿门宴就这么惊心动魄地结束了,项羽也没了杀刘邦的心思,还加封刘邦为汉王,赐樊哙为列侯,号临武侯,升为郎中。

在跟随刘邦闹革命的过程中,樊哙不仅数次救了他的性命,还在征战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战功,是汉朝从创立到稳定的重要将领。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从,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刘邦晚年的时候,对朝堂的掌控力度明显削弱,吕雉凭借着自身的影响力,把吕氏家族搞得风生水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吕后干政的事儿引来了刘邦极大的反感,同时也有深深的危机感,担心自己死后,政权会被吕氏家族掌控,为他他曾经试图废除吕雉之子刘盈的太子之后,但是在吕雉的操作下没能成功。

公元前195年,刘邦打败了反叛的英布,回到长安以后旧伤复发,卧病在床,此时燕王卢绾也起兵造反,刘邦就派樊哙去平乱。

樊哙一走,就有人跟刘邦打小报告,说:“樊哙跟吕皇后这俩人经常神神秘秘地在一块儿,商量好等你百年之后要干坏事儿啊,陛下应该早做打算。”

这句话戳中了刘邦的软肋,连查都不想查,就想直接临阵换将,把樊哙秘密处理掉,于是就找陈平商议计划。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最后,刘邦采纳了陈平建议,以陈平的名义前往樊哙军中传诏,直接砍了樊哙的脑袋,带回来给刘邦检验,然后让周勃代替樊哙坐镇军中。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

两人接下诏书就离开了,走到路上的时候,陈平越琢磨越不对劲,跟周勃说:“樊哙可是皇上的老部下,劳苦功高,最受器重而且又是他的妹夫,万一咱们杀了樊哙以后,他后悔了怎么办?。”

周勃一听就慌了神,说:“那怎么办?要不咱们回去劝劝陛下,不杀了行不行?”

陈平摇了摇头说:“皇上正在气头上,劝是劝不了,我担心的事我们杀了樊哙,吕后姐俩必然会嫉恨我们,万一他们在皇上面前搬弄是非,咱俩的小命可就保不住了!”

周勃懵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陈平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样吧,咱俩把樊哙绑回去,要杀要剐都让陛下自己动手,咱可不能背这口黑锅。”

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嬃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後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两人商议定了以后,直接将樊哙拿下,装入囚车,由陈平押送回长安,没想到才走到半路,刘邦就驾崩了。

陈平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咯噔一下,明白朝中主事的人必然是吕雉,一边庆幸自己没有杀樊哙,一边思考如何消除吕后的猜忌,保全自己的性命。

为免夜长梦多,陈平快马加鞭赶回长安,鞍马未歇就跌跌撞撞地跑到刘邦灵前大哭:“陛下啊,您让我就地将樊哙处斩,我不敢擅作主张,现在我已经把樊哙押回来了,您怎么就不再等等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不管刘邦生前有多大的权势,此刻他不过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而已,陈平用得着跟他解释吗?当然不用,陈平的这番话,主要是为了跟吕后表功。

意思是杀樊哙不是我的主意,要不是我机智,恐怕您的妹夫樊将军已经身首异处了。

果然,此话一出,吕雉顿时松了一口气,陈平的性命也保住了,吕后释放了樊哙,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直到公元前189年,樊哙寿终正寝,谥号为“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标签: 樊哙刘邦三毛

更多文章

  • 刘邦到底杀掉过多少功臣?以至于名声受损,他生前最想杀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史阅苍穹标签:刘邦,韩信,吕雉,樊哙,彭越,萧何,周勃,汉朝,霸王项羽

    因为“兵仙”韩信被杀的缘故,让汉高祖刘邦成为和明太祖朱元璋并列的,以诛杀功臣闻名的皇帝,这实际上有些冤枉刘邦了,刘邦没有朱元璋那么好杀。刘邦称帝后,直到他病逝,杀掉的开国功臣仅仅只有韩信、英布、彭越、臧荼以及陈豨等五人而已。其中,英布、臧荼和陈豨这三人还是因公开谋反,兵败后被杀。而韩信和彭越,刘邦本

  • 刘邦和刘备的地盘差不多,为何刘邦成功了,刘备却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刘邦,刘备,曹操,蜀汉,三国,汉朝

    公元211年,在刘璋的邀请之下,刘备来到益州。一年后,刘备和刘璋决裂,从而爆发了益州之战。此战,刘备经过两年的较量,得以在公元214年包围成都,迫使刘璋放弃了抵抗。公元217年,刘备率军北上,和曹操爆发了汉中之战。公元219年,又是两年的激烈较量后,刘备击退了曹操,得以占据汉中之地。到了公元221年

  • 刘邦去世后,吕后为何对刘邦的几个儿子斩尽杀绝?

    历史解密编辑:史阅苍穹标签:刘邦,吕雉,刘盈,刘肥,吕后,汉朝,刘如意

    刘邦死后,吕后对刘邦的几个儿子,出手还算是挺狠的。刘邦一共八个儿子,其中有五个儿子,或直接或间接地死在了吕雉的手上。如果刘邦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作何感想。吕雉之所以会下手这么狠,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吕雉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还只是一个底层亭长,而且年龄比吕雉大了很多。在娶吕雉之前,刘邦和同乡的女子曹氏,有

  • 项羽射刘邦一箭,刘邦没有死,从此象棋多了条不成文的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项羽,刘邦,韩信

    相对来说,因为自己有实力,项羽还是讲规矩的,而刘邦就不一样,时常不按路数出牌,因此很得项羽鄙夷。 当然后来刘邦得了天下,于是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 这个故事并不是宣扬推崇刘邦的流氓做派,本来就是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 只不过就是由于项羽这一回破点例,一气之下给了刘邦一箭,这才在无意之间给我

  • 刘邦为何要杀樊哙?真实原因让人惊讶,老谋深算的他在算计谁?

    历史解密编辑:神圣海王殿标签:樊哙,周勃,吕雉,韩信,汉朝,汉惠帝,汉高祖刘邦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刘邦曾下令杀掉开国功臣兼连襟,舞阳侯、大将军、左丞相樊哙。公元前195年,西汉高祖十二年,汉高祖刘邦病重,自知不起,其时“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刘邦因此大怒,派出陈平和周勃去剥夺樊哙的兵权,并命令他们杀掉樊哙,不过,陈平和周勃

  • 项羽射了刘邦一箭,刘邦没死,但象棋从此多了1条不成文的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项羽,刘邦,赵高,秦二世,嬴政

    历史上的项羽被称为西楚霸王,是一位武功盖世、技艺超群的英雄人物,而刘邦出身卑微,父辈不过一介农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长达十余年的楚汉之争中灭掉项羽,建立汉朝,成为了西汉的开国皇帝。项羽和刘邦为了谁能称王纠缠了一辈子,无数次的交锋与对决都是两个英雄之间的生死较量。“争关中“、”鸿门宴“、”楚汉之争“,

  • 刘邦称帝建国后,当年的救命恩人前来求官,刘邦:将他斩首示众!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项羽,建国,大将,汉王,汉朝,楚汉之争,汉高祖刘邦

    俗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博物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学者,皆成性格。”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看到优秀的人懂得欣赏,看到落魄的人不轻视,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活出自己的人生。能够做到这些的基础上就是看别人的历史,活自己的人生。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

  • 传奇皇帝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老刘一说标签:刘邦,皇帝,吕雉,萧何,刘彻,汉朝,司马迁

    历史上的皇帝很多,大多都是平庸之辈。其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大汉开国皇帝刘邦,刘邦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的一生,有五个传奇的地方。一、出生传奇有一天刘邦的母亲,史称刘媪走到一个大泽也就是水塘旁边,累了坐在一个大石头上就睡了,这个时候电闪雷鸣。刘太公也就是刘邦的父亲出来找他母亲,就看见一条蛟龙盘在刘媪的身

  • 在刘邦或朱元璋手下当开国功臣,就一定会死吗?注意啥才能保命?

    历史解密编辑:神圣海王殿标签:吕雉,韩信,皇帝,樊哙,明朝,元朝,朱元璋,小说家,开国功臣,汉高祖刘邦

    历史上公认的两大杀功臣最厉害的皇帝是刘邦和朱元璋,很多人都认为,在这两位皇帝麾下建功立业,特别是在朱元璋麾下,功成名就后要很小心,交出兵权或其它权力是一种保命方式,但并非绝对,实际上,有权力在手也未必就一定会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先简单的分析一下。刘邦爱杀功臣是个伪命题刘邦建立汉朝后,在他执政时期,

  • “立嫡以长不以贤”:侧面解读刘邦易太子失败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刘邦,吕雉,刘盈,赵王,高祖,汉朝

    “立嫡以长不以贤”:侧面解读刘邦易太子失败的根本原因太子刘盈西汉建国之初,吸收秦二世而亡的教训,刘邦将嫡长子刘盈立为皇太子,刘盈因此成为中国封建皇朝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太子。然而这位皇太子并不受刘邦宠爱,其性格也与刘邦想要的继承人相差甚远,为此,刘邦曾三次提出想要废太子,然而却被以刘盈母亲吕后的一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