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王朝的建立都是历经了千辛万难,当新王朝建立的时候,这个朝代乃至后世的人们都会永远记得新王朝的建立者。但要建立一个庞大的王朝,单单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可不够,王朝建立者身边一般都有很多能人异士,他们或许是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武将,或许是在后方运筹帷幄的军师,总之对于新王朝的建立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勋。
西汉的建立也是这样,汉高祖刘邦是西汉的开朝皇帝,他虽然出身于市井,但运气一直都不错,结识了许多有能力的朋友。他也很有自知之明,从来不居功自傲,底下一些爱拍马屁的官员阿谀奉承,说他英明神武,是汉朝建立的最大功臣。他听了之后却不甚满意,说开国元勋并非自己,另有其人。
首先张良作为智囊团坐镇后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则负责所有的后勤补给,解决了军队中最重要的军饷问题。韩信在前线作战,率部作战从来是胜多败少。
刘邦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平定天下,依靠的都是这三位能臣干将,史学家对于这三位的功勋也十分认可,他们三人因此享有“汉初三杰”的美誉。汉朝建立之初,刘邦对于这三个功臣都十分敬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的帝位越来越稳固,对于之前那些手握重权的开国功臣,就有些别的心思了。
韩信作为武将,因为手握兵权,对于皇权的威胁最大,所以他的下场也最惨,被吕雉设计惨死在皇宫内。韩信出生与刘邦差不多,都是市井上游手好闲的混混,因为没有正当职业,他甚至连饭都吃不起,经常去别人家里蹭饭。周围的邻居都看不起他,觉得他一辈子都没有出息。
韩信出行的时候总是随身佩戴刀剑,但从来不曾拿出来使用,一个屠夫便讽刺他,说他是个胆小鬼。为了羞辱韩信,这个屠夫拦在了韩信的必经之路上,胁迫韩信要么拿剑刺他,要么从他的胯下爬过去。
泥人还有三分土脾气,偏偏韩信真就一点脾气都没有,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真的趴在地上,从这个屠夫的胯下爬走了。这件事之后,他在周围的人眼中就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懦夫,没人能想到,他之后竟然会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秦朝末年,许多农民起义,韩信一开始是跟随项羽的叔叔项梁,但一直没有得到重用。项梁战死后,他还跟随了项羽一段时间,但依旧没有表现的机会。
他认为继续留在项羽身边只是虚度时间,便果断投奔了刘邦。一开始他只是一个仓库管理员,但后来结识了萧何,对方看出他的军事天赋,于是向刘邦大力举荐,他这才有了一展拳脚的机会。韩信最初只是一个小队长,因为多次立功逐渐晋升,在多场战役中表现十分突出,最终直接导致项羽自刎于乌江。
战争结束后有人建议他利用手上的兵权,脱离刘邦自立为王,但被他断然拒绝。他认为刘邦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所以坚决不愿意背叛汉朝。汉朝建立之后他对刘邦也十分忠心,从来没有过越界的行为,但因为手里的权力太大,刘邦还是对他产生了猜忌。不仅将他调离了王都,而且还剥夺了他的兵权,只给他一个淮阴侯的虚名。
即便是这样,刘邦依旧不放心,他每天都在担心韩信谋反,最后直接将韩信软禁在长安。韩信自然也感受到了刘邦对自己的猜忌,于是他称病在家不去上朝,也不与任何同僚联络,一心只求自保,但他还是没能逃过一劫。吕后听信了奸臣的诬告,也许她早就等待着一个彻底铲除韩信的机会,她亲自设计,让韩信最信任的萧何出面,邀请他来宫里。
韩信随萧何进宫之后,在长乐宫钟室遇害身亡。吕后除掉了心腹大患自然十分高兴,而萧何也表现得很激动,他看着韩信的尸体说,自己为国除奸,不负天下苍生。实际上韩信是不是奸臣,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谋杀韩信后他不仅没有一丝惭愧,反而能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在“为国除奸”,实在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