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萧何诛杀韩信后,刘邦赐他500卫兵,一瓜农提醒:你大难临头了

萧何诛杀韩信后,刘邦赐他500卫兵,一瓜农提醒:你大难临头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3687 更新时间:2024/1/22 15:22:03

萧何之于刘邦,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可以说,刘邦的宏伟大业离不开萧何的运筹帷幄,汉代王朝必有萧何的一份力量。

帝王心何其难测,也就在萧何献计诛杀韩信之后,刘邦大肆褒扬,更是直接以500卫兵相赠,君臣之间看似“论功行赏”。

萧何也正“沾沾自喜”之际,一瓜农提醒了萧何。

争相祝贺,瓜农点醒

汉十年,陈豨反叛,一番考量之下,刘邦决定亲自带兵出征,平定叛乱,这么一来,莫大的王朝就交到了吕后等人的手中。

点兵之际,韩信心中另有打算,因而未曾与刘邦同行,许是多年来心情抑郁深重,陈豨反叛,韩信并未打算独善其身。

他甚至暗中偷偷的派遣心腹去到陈豨所在之地,言道:“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

为了计划的万无一失,韩信连忙与家臣商量协助陈豨的计策,只不过,天下又岂会有不透风的墙呢?

“隔墙有耳”一语更非说说而已,韩信的计策还没有能够得到施展,远在宫墙之内的吕后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对于吕后而言,丈夫刘邦正在外作战,以求得王朝平稳,自己稳坐高堂,更要让刘邦心无旁骛,无后顾之忧。

吕后在萧何的帮助下,成功将韩信拿下,并灭杀,以告心之安稳。

不久以后,刘邦平定了陈豨的叛乱,从军中回到了京城,当下就听到了韩信的死讯,一时之间竟有些感慨不已。

刘邦垂头沉思片刻,惋惜得问吕后:“韩信临死时,有说过什么话吗?”

吕后直言:“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

刘邦一听,站直了身子,看着吕后,说道:“那人是齐国的说客。”

当即,刘邦就颁发了诏令让齐国抓捕蒯通,与此同时,为人君者,理当论功行赏,萧何在此次事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于是,刘邦就升了萧何的官职,拜为相国,另外加封食邑五千户,更是让五百名士卒和一名都尉去当萧何的卫队。

这莫大的荣耀,萧何一时之间更是风光无限,众人听闻消息之后,纷纷到萧何的府上进行祝贺。

红绸礼物自是不少,萧何乐呵呵地接受,心中飘飘然,这为人臣子的荣耀,萧何所受绝不是一星半点。

萧何府上的喜悦氛围引得周遭更是频频侧目,而就在萧何坦然地接受众人的祝贺和恭维之时,召平来了。

区别于一众来祝贺的门客,臣子,召平一出现,就让席间的喜悦氛围衰减了不少。

可别当他是恭贺语词有差,从一开始,召平就是打着哀悼的心思来的。

瞅着萧何正在兴头上的热忱,召平泼了壶冷水,“你大难临头了。”

在这足以震动官场的,无以复加的荣誉面前,召平的出现,以及脱口而出的这句话,无疑是个异类。

召平,在秦朝时期曾被封为东陵侯,只是无奈随着朝代的更替,召平也不再拥有往昔的风采,秦朝灭亡以后,召平就是一介贫民。

因家中贫穷,无奈之下召平就在长安城东种起了西瓜,以此为生,日复一日竟是因其瓜甜味美,一举成名。

后,更是获得一“东陵瓜”称号,誉满京城,召平其人也非籍籍无名之人了。

因此,在听到召平的冷水之后,萧何虽然心中有所不快,仍按耐性子问其缘由,召平点点头,继续道。

“你的灾祸从此开始了,皇上风吹日晒在外地征战,而你只是留守在关中,你并没有从军杀敌的功劳,皇上却给你增加封邑,添备卫队,想来是因为淮阴侯刚刚在京师内谋反,这是对您起了疑心啊!”

萧何一听,双眉紧皱,就听召平继续言道:“现在配备卫队保护你,可能并不是想要恩宠于你,希望你能够推掉这些封赏,不要接受,把所有的家财全部捐给军事需用,那么皇上心里就会高兴了。”

这番话,却是将萧何心中的所有沾沾自喜打了稀碎,此时看着眼前的封赏,也再没有了彼时的飘飘然。

沉思之后,萧何听取了召平的计策,推拒了刘邦的赏赐,一如召平所猜测的那样,看到萧何的推辞,刘邦十分高兴。

萧何心中更是庆幸不已,对着召平再三言谢,心头那压着的石头这才算是放下一半。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一生悲剧色彩极为浓厚,成功始于萧何,最后的败亡,也是萧何所出的计谋。

早年间,韩信处处不得志,献技项羽始终不被采纳,后因与萧何交谈,被其赏识,引荐给刘邦,这才得以施展才智。

几场漂亮的仗,展露人前的手段才能,无不让彼时的刘邦心生疑虑,桩桩件件,韩信却是死期不远。

汉六年,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刘邦本就对其信任度不高,这次更是直接采纳了陈平的意见,打算袭击韩信。

打着会见诸侯,天子外寻的幌子,刘邦等人成功骗到了韩信,更是将其绑在了随行的车上,韩信不解,心头更是凄凉。

“难道就果真像人们说的‘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我本来应当遭烹杀。”

对此,刘邦道:“有人告发你谋反。”

这一次的事情,虽然最后韩信只是带着镣铐到了洛阳,性命无碍,但是心中终究是无限凄凉,心中对于自己的定位也就愈发明了了。

刘邦畏惧猜忌自己的才能,韩信只好常常称病,不再参加朝见和侍行,长此以往,韩信心中郁结深重。

因而,陈豨的到来对韩信来说,无疑是个解脱,他终于找到了发泄的档口,得以宣泄心中的不满。

二人商议协定,也就有了上文中所提到的合谋之事,韩信打算趁夜晚时分假传诏令赦免各府服役的罪犯和官奴,然后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计谋已定,却再难等到付诸实践的机会,因一被囚禁的门客,韩信的所有谋划全部付之东流,这门客得罪了韩信,遭到囚禁,门客弟弟为救亲人,向吕后告发了韩信的所有谋划。

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吕后肯定是无措和忧心的,本想着直接传召韩信,又怕惹怒了他,不肯听从。

于是便与同样留守关中的萧何共同谋划,以“陈豨已死”蒙骗众人,为防韩信继续称病不出,萧何道。

“即使病了,也要强打着精神进宫祝贺吧。”

如此,韩信再也没有了婉拒的借口,这脚刚踏进宫门,就被早已潜伏好的武士拿下,捆绑着送进了长乐宫的钟室,之后被绞杀。

生命的尽头,韩信才突然感慨,“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于被妇女小子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在立场面前,萧何选择了自己一直跟随的刘邦,而这个曾经自己不惜飞马追寻的有志将才,终是陨殁在了钟室。

因着韩信临死前的一番话,三族被灭,蒯通也被捕捉带到了刘邦的面前,看着堂下站着的人,刘邦问道:“是你教淮阴侯谋反的吗?”

蒯通道:“是,我的确教过他,可那小子不采纳我的计策,所以才自取灭亡,假如那小子采纳我的计谋,陛下怎能够灭掉他呢?”

倘若,韩信不那么骄傲,懂得谦让,懂得收敛锋芒,或许,在评功论赏之际,尚能苟留一条性命于世。

曾经,韩信奉萧何为贵人,最后,却也是断命于萧何之手,如此,可渭难解。

奉君左右,如履薄冰

萧何其人,不论刘邦如何依赖,在战争褪去,国安民定的大局势之下,再信任的心也会有摆动的时候。

恰如那瓜农召平所言,韩信之死,虽得力于萧何的计谋,而高祖心中终是埋下了怀疑的种子,赐卫队,添食邑也不过是为了试探而已。

这一次的风波,在瓜农的提醒之下,萧何平稳度过,刘邦感慨于萧何的识时务,对于萧何的做法,心中更是欣喜不已。

无独有偶,君王的试探从未停息。

汉十二年秋,英布反叛,刘邦再次亲率军队出京讨伐,这一次,即使刘邦在外征战,对于萧何的问候只增不减。

每每空暇之时,刘邦总是会派遣使臣询问萧何动向,势要将其动态牢握手中,知其动态,在外征战的刘邦才能心绪稍平。

彼时的萧何又在做什么呢?

为人臣子,知晓君王分身乏术,势必要解忧才好,于是萧何便极力的安抚和勉励百姓,更是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用作军费。

这个做法看似抚万民,得民心,却也暗藏危机。

同彼时召平一样,此时也有门客,直言劝谏:“您这离灭族不远了,您位居相国,功劳第一,还可以往上增加吗?”

“可是,您刚进关中,就深得百姓人心,至今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亲附您,您还经常孜孜不倦地去获取百姓的拥戴,皇上之所以多次派人询问您在干什么,是害怕您震动关中。”

“如今,您为什么不多买田地,用低价赊欠啦玷污自己的名声?这样,皇上才会安心。”

早先传出英布反叛之时,萧何曾经帮着说过几句话,他认为英布应该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可是最后却打了自己的脸。

刘邦率军出征,平定叛乱,萧何虽然得以继续留守关中,但是心中始终惴惴不安,这次本是打算代主安抚万民。

却没想到,差点又犯君怒,门客的这一计策,于萧何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于是萧何便采纳了这一计策,按计去做。

远在京外的刘邦,听到传来的有关萧何的所作所为之后,原本一直绷着的脸,倒是舒缓不少,心情更是愉悦,放松不已。

事情到这里结束,也许对萧何来说就是最好的结局。

但是,可惜!

刘邦得胜归京之际,于郊外,被百姓拦道上书,揭露萧相国“恶行”——低价强卖民有田宅,赊欠金额庞大。

刘邦安抚百姓之后,入得未央宫中,萧何自是前来谒见,瞧着数日不见的萧相国,刘邦笑道:“萧相国,就是这样利民的吗?”

说着,将手上拿着的百姓上书交到了萧何手中,“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吧!”

萧何见刘邦心情正好,趁机请求:“长安土地狭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都废弃着,希望让老百姓能够进去耕种,留下禾秆供禽兽食用。”

此言一出,原本听到萧“恶行”都始终笑意盈盈的刘邦,登时火冒三丈,“你接受了商人的许多财务,就是为了他们跟我求上林苑。”

萧何还想出言辩解什么,直接被刘邦交给了廷尉,戴上枷锁投入狱中,这件事情自是不会有所遮掩。

一时之间,朝堂震动,几乎所有的臣子均惴惴不安,有关萧何的处置还未言明,就有人开始打探起事情的始末。

王卫尉在侍奉刘邦的时候,询问起有关萧何落狱缘由,二人一番交谈之后,刘邦虽然心有不满,最后还是派遣使臣释放了萧何。

“伴君如伴虎”,伴在君侧,巨大的利益引诱,即便曾经一路扶持,风雨同舟又如何,世上难测帝王心。

伴在君侧,不单单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更要时刻谨记“功高震主”,“民心所向”。

年岁渐长,萧何更是小心谨慎,君君臣臣,始终恪尽本分,临终之时,惠帝曾询问国相人选,萧何观其形容,不加干涉。

不直言点出“曹参”有堪为国相之能,却当惠帝提出曹参名字的时候,方才点头称是,一句“皇上选对人了,我死了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一来称了惠帝的心意,二来也确认了未来的国相人选。

站得越高,越要承担旁人所不能及的危险,萧何与刘邦私交如何深厚,都不能抵挡君权、相权的交织。

韩信之死,瓜农点醒,英布之乱,以自毁名声以求得君王心安,纵可谓心思用尽,终能够善始善终。

参考文献:

《萧相国世家》

《淮阴侯列传》

《善于自保的萧何 如何化解刘邦的猜忌——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标签: 萧何刘邦韩信英布吕雉召平

更多文章

  • 萧何献计将韩信杀死后,哭着说了8个字,流传至今,成了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肤浅世觅标签:萧何,韩信,刘邦,吕雉,陈胜,汉朝,秦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韩信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人物,他曾经受过胯下之辱却能处变不惊,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谋。但是因为家境原因他起初并没有得到重用,但是后来因为遇到了萧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在三国时期的作用还是都非常大的,而且萧何和韩信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初韩信为人任用也是因为萧何,而

  • 汉史杂谈——刘邦分封功臣:萧何为何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求知所标签:刘邦,萧何,韩信,张良,丞相,汉朝,汉史杂谈,霸王项羽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建立汉朝,成就一番伟业,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更多的是靠身边臣子们的帮助。在被刘邦分封赏赐的群臣中,排第一的并非“战必胜,攻必取”的将军韩信,也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汉史杂谈——刘邦分封功臣:萧何为何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标签:萧何,项羽,韩信,分封,楚汉,汉朝,汉史杂谈,汉高祖刘邦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他是初汉三杰之首,能力出众却又甘愿跟着一个不如自己的刘邦?话不多说,时间调到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90年,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义。一时间各地纷纷响应,随着二人揭竿起义的开始,这场反秦的暴政也正式拉开

  • 萧何:西汉第一赌徒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萧何,刘邦,韩信,吕雉,丞相,夏侯婴

    公元前193年8月16日,汉朝第一位丞相萧何去世。他辅佐刘邦、举荐韩信、作《九章律》,与张良、韩信一同被称为汉初三杰,也是刘邦钦定的开国功臣之首。刘邦死后,萧何还继续辅佐惠帝,最终死于丞相任上,是少有善终的开国功臣。别看天下是老刘家的,但刘邦戎马一生,几经生死。而且他死后,汉朝宗室因权力斗争一刻未曾

  • 韩信被处死后,萧何对着遗体说了4个字,直到今日还被后人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韩信,萧何,刘邦,吕雉,死后

    韩信乃汉朝头号猛将,可惜英勇半世,到最后却被吕后和萧何联合设套杀害。然而韩信被处死后,昔日追过他的萧何,却异常的冷漠,一脸不屑地对着韩信的尸体,吐了四个字,导致被后世人们诟病到现今,大家知道是哪四个字吗?韩信向来忍辱负重,曾接受过胯下之辱,以及到人家蹭饭被拒等羞辱。可他能屈能伸,后得刘邦器重,掌握兵

  • 萧何——诸葛亮终生无法效仿的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议史纪标签:萧何,刘邦,韩信,项羽,曹操,刘备,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

    他是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的典型代表。他曾爱惜人才,在月下追韩信。他曾忠心耿耿,跟随刘邦脚步,不遗余力的支持拥护刘邦,楚汉之战中的表现更是值得一提,为刘邦助平天下,贡献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国家管理方面,他更是别出心裁,制定出了相应的汉律,为大汉王朝后来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铺垫。但是就是这样一个

  • 萧何献计害死韩信后,麾下门客身穿丧服道:你死期不远矣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萧何,韩信,刘邦,项羽,丞相,吕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韩信起初多次为项羽献计,却未能被其采纳,于是放弃项羽,转投刘邦。纵使刘邦知人善任,也没看出韩信有什么特别之处,于是只给了他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平日里,韩信是没有资格面见刘邦的,于是退而求其次,为自己创造多次与萧何交谈的机会,经过几次交谈、接触下来

  • 安徽“安达尔”汽车,生也萧何败也萧何,十九年不死不灭,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汽车人物录标签:安达尔,汽车,客车,轿车,jeep

    安徽汽车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亮点,奇瑞、江淮、汉马科技沿着滚滚长江鼎足而立,它们都是民族汽车工业的骄子。不过,安徽汽车既有夺目的光芒 ,也曾有过暗淡的影子。例如,合肥的“飞虎牌”汽车仅有十几年的寿数,而偏安一隅的安庆也曾雄心勃勃造汽车,“安达尔”十年浮梦也不过是一杯苦酒。1990年春节前夕,安庆

  • 刘邦登基后,对韩信英布等一众功臣下了杀手,为何唯独放过萧何?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萧何,韩信,英布,项羽,曹参,秦朝,汉高祖刘邦

    刘邦之所以能在与楚霸王项羽的交锋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并且还在之后成功的建立西汉王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刘邦的礼贤下士和善于用人,使得很多的人才,都到了刘邦这一边,这些人才也帮助了刘邦建立了天下。不过刘邦成为皇帝之后,也免不了有了皇帝的多疑。为了防止跟随自己打下的功臣们日后功高震主,造成无法收拾的局面。

  • 韩信死后,刘邦赐给萧何500卫兵,邵平上门提醒:你大难临头了

    历史解密编辑:暴龙历史记标签:萧何,韩信,邵平,项羽,吕雉,汉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196年,一代兵仙、功高震主的淮阴侯韩信被萧何和吕后骗到长乐宫中,直接一刀送走,一直觉得背后发凉的刘邦总算是舒服了,于是大肆封赏这件事的大功臣萧何,不仅给了他大量的金银珠宝,还赐给他500卫兵作为侍卫。这可是王朝臣子从来没有过的殊荣啊,哪怕萧何向来稳重谦逊,这时候也不禁得意不已,飘飘然之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