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史杂谈——刘邦分封功臣:萧何为何排第一?

汉史杂谈——刘邦分封功臣:萧何为何排第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求知所 访问量:4949 更新时间:2024/1/25 11:11:59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建立汉朝,成就一番伟业,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更多的是靠身边臣子们的帮助。

在被刘邦分封赏赐的群臣中,排第一的并非“战必胜,攻必取”的将军韩信,也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张良,而是留守后方的丞相萧何

萧何

刘邦在分封赏赐时,由于群臣争功,争论不休,过了一年多也难以决定功劳大小。萧何为何最终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被刘邦认为是排名第一的功臣呢?

战前:沛县时帮助沛公

萧何在沛县担任主吏掾时,和还是平民的刘邦交情就很深厚。

《史记》记载: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

刘邦担任亭长时,萧何时常在他身边协助他。刘邦到咸阳服徭役时,其他官吏都只送给刘邦三百钱,只有萧何送给刘邦五百钱。

萧何曾因个人能力优秀,在官吏考核中成绩优异,秦朝御史想向朝廷举荐萧何,却被他坚决拒绝了。后来刘邦起兵,萧何追随着刘邦,并拥戴他称沛公。

楚怀王曾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虽然刘邦第一个攻入关中,但是项羽背信弃义,违背了楚怀王的约定,封刘邦为汉王,并打压刘邦,防止他东进。

刘邦本不愿接受在关中称王,并打算与项羽直接开战。

但是萧何十分冷静,他劝谏刘邦,先暂时接受项羽的封王,暗中积攒实力,并对刘邦说,不接受被封为汉王的话,就只会被杀。

刘邦原本并不明白为何自己不做汉王就只能死。萧何向刘邦解释道,我们的军队比不过项羽的军队,百战百败,结果只能是战败而亡。

萧何又向刘邦解释了担任汉中王的好处:在汉中称王,养民选贤,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增强了自身实力,就可以图谋天下了。

刘邦恍然大悟,听从了萧何的建议,立即动身去了汉中。既能够避免与项羽正面起冲突,又能够慢慢积攒势力,养精蓄锐,增强与项羽对抗的力量。

多亏了萧何的开导,刘邦才能有机会逐鹿天下。否则若是真的直接与项羽开战的话,刘邦就只能被项羽打败,退出历史舞台。

刘邦就任汉王后,萧何作为丞相一直辅佐刘邦。为了助其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萧何曾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

但韩信始终未能被刘邦重用。于是,失望的韩信选择了离开。多亏了萧何将韩信追回,并再次向刘邦举荐韩信。

韩信 萧何

并且,萧何让刘邦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军。这才使得刘邦得到了一位重要的将领。

韩信为刘邦带来了诸多胜利,破魏平赵、收燕伐齐,屡战屡胜,最终击败项羽,使刘邦能一统天下。

如果韩信真的离开了汉中,加入了其他诸侯王的阵营,那么刘邦就损失了一位优秀的军事家,极有可能无法击败项羽,称霸天下。

战时:在后方支援刘邦

在刘邦征战时,萧何并没有跟随他去战场,而是留守在后方,负责收复巴蜀地区,发布政令,安抚百姓,同时为在前线作战的将士们提供粮食。

汉王二年的时候,刘邦带领各路诸侯攻打项羽,萧何守在关中,侍奉太子,同时处理政务。

在关中时,萧何制定各种制度法律,建立宗庙,宫殿等,完善各种建设,民生好了,资源也就能增加了。萧何能够通过水路,陆路源源不断地供给军队粮草。

刘邦在战场上多次战败,军队将士不时就有伤亡,多亏了萧何留在关中为他征兵,提供兵源,汉军才能支撑下去。

但刘邦也并非一直完全信任萧何。前204年,刘邦在和项羽的军队在京索之间对峙时,他曾多次派使者到关中慰劳萧何。

鲍生对萧何说:“君王远征在外,风餐露宿,却总是派人来慰劳丞相,是心里怀疑您,您不如把兄弟子孙中能征战的全都派到军中参战,君王会更信任您。”

于是萧何听从了鲍生的建议,将自己的族人派去作战,打消了刘邦的疑虑,使刘邦更加信任萧何。

萧何不仅只是在关中完成自己该做的工作,他还非常聪明,能够意识到君主的多疑,能够适时地表明自己的忠心,提升自己的可信度。

战后:制定律法休养生息

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为了改善战乱后的生活,萧何采取“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

在律法文书方面,刘邦攻入咸阳城后,其他的将领都急着去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瓜分战利品。项羽等其余诸侯军则是屠杀焚烧咸阳城后就离开了。

但是萧何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他先是将秦朝丞相,御史大夫等官吏保管的律法诏令以及各种文献搜集了起来。

萧何保护下来的文献资料在日后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刘邦后来之所以能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兵力,人口等信息,汉朝能完善律令,都要靠这些资料。

若没有萧何的先见之明,这些重要资料早就会被焚毁在咸阳城。汉朝建立之后的人口普查、法律颁布等诸多事项又要混乱不少,且耗费更多人力财力。

另外,萧何仔细研究了秦朝律法,选取其中符合时宜的条例保留下来,废除过于严苛的刑罚。

同时又增加了兴律、户律、厩律三篇,写成了《九章律》。这篇律法有助于汉朝初年稳固统治,改善人民生活,不必畏惧严刑峻法,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

《九章律》也对后世封建朝代的律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汉代之后的律法大多都以《汉律》为蓝本,其被誉为百律之宗。

《九章律》

“汉初三杰”中的基石

刘邦手下最优秀的三位人才当属张良,韩信,萧何。被后世誉为“汉初三杰”的三位功臣。

张良作为谋士,曾被刘邦称赞“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在鸿门宴上,张良凭借智谋,使刘邦得以脱身,逃过一劫。

韩信,我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制定了“汉中对策”,在刘邦兵败彭城后,先后在京索之地打败楚军。

后又支援刘邦,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奇兵,奉命攻打齐国,拿下齐国后又全歼过来支援的龙且二十万楚军,多次征战未尝败绩。

而这二位杰出人才能够大展身手,其中也有萧何很大的功劳。当刘邦带领张良韩信等人在前线作战时,全要仰仗萧何在后方支援。

如果萧何也随着主力去前方作战的话,不但关中地区难以保全,军队粮草、装备等物资的提供也难以保证。

领兵打仗,出色的将领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后勤供给更是不可或缺的。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哪怕是再强的神兵,只一味地作战,没有后续资源的支撑,也难以长久地坚持下去。留在关中的萧何为楚汉争霸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萧何作为后勤保障。

以关中作为大本营,刘邦即使一时没有胜过项羽,但是他也能重新整顿队伍,再次出发。

并且,张良,韩信等人仅仅是在各自单独的领域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简而言之,属于专业性人才,只负责作战或出谋划策一项任务。

但是萧何在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均做出了十分卓越的贡献。不仅在战争时稳定后方,汉朝建立后更是作为丞相治国富民,这是其他人代替不了的。

若将汉朝比作一栋高楼的话,刘邦等人是负责一直向上,将这栋楼建设得更高,而萧何则为这栋楼打好了地基,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认可萧何的重要性。在刘邦分封赏赐时,功臣们提出异议,认为自己这些人都跟随刘邦上战场,杀敌立功,不知道打过多少次仗。

而萧何只不过是一介文官,舞文弄墨,并不曾上过战场,未立战功。可是他的功劳却在众人之上。

刘邦便问群臣:“可懂得打猎?”众人回答:“懂得。”刘邦又问:“明白猎狗的作用吗?”众人也回答:“明白。”

刘邦便对他们说:“打猎,负责追逐猎物的是猎狗,而能够发现猎物踪迹,指挥猎狗的是猎人。诸位征战杀敌,只是能获得猎物,如同猎狗的功劳。”

但是萧何能够负责指挥,窥见前进的方向,如同猎人的作用。并且其他大臣只是自己一人跟随刘邦征战,萧何却是带领自己众多族人全部追随刘邦,因此他的功劳能排到首位。

总而言之,萧何为刘邦的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在刘邦还只是一介游民时就非常赏识他。在刘邦征战时为他招兵买马,在汉朝时作为丞相兢兢业业,一直到孝惠帝二年去世。

萧何一生的大部分都在为刘邦出力,被称为大汉的第一功臣可谓是实至名归。

更多文章

  • 汉史杂谈——刘邦分封功臣:萧何为何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标签:萧何,项羽,韩信,分封,楚汉,汉朝,汉史杂谈,汉高祖刘邦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他是初汉三杰之首,能力出众却又甘愿跟着一个不如自己的刘邦?话不多说,时间调到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90年,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义。一时间各地纷纷响应,随着二人揭竿起义的开始,这场反秦的暴政也正式拉开

  • 萧何:西汉第一赌徒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萧何,刘邦,韩信,吕雉,丞相,夏侯婴

    公元前193年8月16日,汉朝第一位丞相萧何去世。他辅佐刘邦、举荐韩信、作《九章律》,与张良、韩信一同被称为汉初三杰,也是刘邦钦定的开国功臣之首。刘邦死后,萧何还继续辅佐惠帝,最终死于丞相任上,是少有善终的开国功臣。别看天下是老刘家的,但刘邦戎马一生,几经生死。而且他死后,汉朝宗室因权力斗争一刻未曾

  • 韩信被处死后,萧何对着遗体说了4个字,直到今日还被后人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韩信,萧何,刘邦,吕雉,死后

    韩信乃汉朝头号猛将,可惜英勇半世,到最后却被吕后和萧何联合设套杀害。然而韩信被处死后,昔日追过他的萧何,却异常的冷漠,一脸不屑地对着韩信的尸体,吐了四个字,导致被后世人们诟病到现今,大家知道是哪四个字吗?韩信向来忍辱负重,曾接受过胯下之辱,以及到人家蹭饭被拒等羞辱。可他能屈能伸,后得刘邦器重,掌握兵

  • 萧何——诸葛亮终生无法效仿的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议史纪标签:萧何,刘邦,韩信,项羽,曹操,刘备,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

    他是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的典型代表。他曾爱惜人才,在月下追韩信。他曾忠心耿耿,跟随刘邦脚步,不遗余力的支持拥护刘邦,楚汉之战中的表现更是值得一提,为刘邦助平天下,贡献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国家管理方面,他更是别出心裁,制定出了相应的汉律,为大汉王朝后来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铺垫。但是就是这样一个

  • 萧何献计害死韩信后,麾下门客身穿丧服道:你死期不远矣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萧何,韩信,刘邦,项羽,丞相,吕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韩信起初多次为项羽献计,却未能被其采纳,于是放弃项羽,转投刘邦。纵使刘邦知人善任,也没看出韩信有什么特别之处,于是只给了他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平日里,韩信是没有资格面见刘邦的,于是退而求其次,为自己创造多次与萧何交谈的机会,经过几次交谈、接触下来

  • 安徽“安达尔”汽车,生也萧何败也萧何,十九年不死不灭,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汽车人物录标签:安达尔,汽车,客车,轿车,jeep

    安徽汽车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亮点,奇瑞、江淮、汉马科技沿着滚滚长江鼎足而立,它们都是民族汽车工业的骄子。不过,安徽汽车既有夺目的光芒 ,也曾有过暗淡的影子。例如,合肥的“飞虎牌”汽车仅有十几年的寿数,而偏安一隅的安庆也曾雄心勃勃造汽车,“安达尔”十年浮梦也不过是一杯苦酒。1990年春节前夕,安庆

  • 刘邦登基后,对韩信英布等一众功臣下了杀手,为何唯独放过萧何?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萧何,韩信,英布,项羽,曹参,秦朝,汉高祖刘邦

    刘邦之所以能在与楚霸王项羽的交锋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并且还在之后成功的建立西汉王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刘邦的礼贤下士和善于用人,使得很多的人才,都到了刘邦这一边,这些人才也帮助了刘邦建立了天下。不过刘邦成为皇帝之后,也免不了有了皇帝的多疑。为了防止跟随自己打下的功臣们日后功高震主,造成无法收拾的局面。

  • 韩信死后,刘邦赐给萧何500卫兵,邵平上门提醒:你大难临头了

    历史解密编辑:暴龙历史记标签:萧何,韩信,邵平,项羽,吕雉,汉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196年,一代兵仙、功高震主的淮阴侯韩信被萧何和吕后骗到长乐宫中,直接一刀送走,一直觉得背后发凉的刘邦总算是舒服了,于是大肆封赏这件事的大功臣萧何,不仅给了他大量的金银珠宝,还赐给他500卫兵作为侍卫。这可是王朝臣子从来没有过的殊荣啊,哪怕萧何向来稳重谦逊,这时候也不禁得意不已,飘飘然之下,他

  • 萧何诛杀韩信后,刘邦赐他500卫兵,门客冷冷地说:你大难临头了

    历史解密编辑:清竹雅韵标签:萧何,刘邦,韩信,张良,吕雉,秦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作为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传奇将领,韩信的事迹被广为流传,受胯下之辱、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故事便能够看到他隐忍的性格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对于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人们以一副

  • 16投拿15分,狂输20分!成也萧何败萧何,眼里只有篮筐难夺冠

    历史解密编辑:疏影影标签:萧何,孙铭徽,篮板球,广厦男篮,辽宁飞豹

    CBA季后赛继续进行,辽宁男篮对阵广厦男篮G4的比赛正式打响。本场比赛对于双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广厦男篮如果赢球就能顺利进入总决赛。相反,辽宁男篮赢球就能把比赛拖入抢五。为此,从比赛打响之后两队便都拿出了100%的状态去应对。最终,经过四节的比赛辽宁男篮以100-80大胜广厦男篮20分,系列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