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萧何诛杀韩信后,刘邦赐他500卫兵,门客冷冷地说:你大难临头了

萧何诛杀韩信后,刘邦赐他500卫兵,门客冷冷地说:你大难临头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清竹雅韵 访问量:499 更新时间:2024/1/16 21:01:46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

作为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传奇将领,韩信的事迹被广为流传,受胯下之辱、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故事便能够看到他隐忍的性格和长远的战略眼光。

对于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人们以一副对联总结了他的一生:“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因为漂母的供养韩信得以活命,而最终他也在吕后的安排之下被杀害。

对他的一生有着深远影响的另外一个人便是萧何,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能够施展抱负是拜萧何所赐,最终被吕后杀害也与萧何不无关联。

杀死韩信之后,萧何觉得是西汉的大功臣,理所应当地接受了刘邦赐给他500名卫兵。正当萧何十分高兴的时候,他的门客召平却说了一句话:“你大难临头了......”

从知己到帮凶

众所周知,韩信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将领,被后人称之为“兵仙”,不过他成名的过程却非常坎坷。

韩信早期生活贫困不已,靠着别人的救济勉强活了下来,还曾遭受过胯下之辱。陈胜吴广起义后,他便加入了反秦起义的大军,最早期属于项梁,项梁死后便成为了项羽的属下。

可是,韩信一直得不到他的重用,从而转投了远在巴蜀的刘邦。夏侯婴从兵卒中发现了他,萧何与之结识后被他的才华所震惊,经历了多次推荐韩信终成刘邦的兵马大元帅。

此后的四年中,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先后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刘邦誉为“汉初三杰”之一。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在刘邦成为皇帝后坚决不接受他的一切封赏,自此浪迹江湖隐匿山林,许多人看来此时正是应该享受成果的时候,他的决定让人实在难以理解。

不理解张良的人当中就有萧何与韩信,对于两人的疑惑张良以“鸟尽弓藏”的道理向他们做出了解释,但居功自傲的韩信认为自己能力卓越,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萧何听到张良的言论后同样持有怀疑态度,认为自己与刘邦是旧相识,即便刘邦成为了皇帝,念及旧情也不会对自己痛下杀手。看到二人的反应,张良只好叹息着自行离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的心思逐渐显露了出来,勇猛无比的项羽都被韩信逼得走投无路,这样的人留在身边实在令他坐立不安,一旦韩信谋反刘邦觉得自己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于是乎,他先通过各种手段把韩信从楚王贬魏淮阴侯,而后将其囚禁在长安。外出征战之时,在刘邦的默许之下,吕后便充当起了杀害韩信的主谋。

韩信聪明绝顶,要让这样的人上钩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达到目的吕后找来了相国萧何。起初听到吕后的计划萧何大吃一惊,转念一想他也为自己感到庆幸,毕竟被杀的人不是自己。

在萧何的帮助下,韩信最终被骗到了长乐宫中,这里也成为了他人生的终点。就这样,曾经帮助韩信达到人生顶点的萧何,此时却成为了诛杀他的同谋。

为了感谢萧何帮助自己除掉心腹大患,刘邦对他大加封赏并赐给500名卫兵以保护人身安全,这在古代是唯有皇帝才能享受的待遇(普通人的是私兵)。

召平的劝诫

如此的殊荣让萧何受宠若惊,但在他看来这是对刘邦对自己忠心的肯定,对自己的安危如此重视说明刘邦将自己视为心腹,生怕自己有所闪失。

思及此,得到封赏后的萧何理所应当地享受着这一切,甚至还兴致勃勃地在家中办起了酒宴,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庆贺自己封邑进爵,人生似乎达到了巅峰。

一派祥和的气氛中萧何与宾客们觥筹交错,看着门外的卫兵尽职尽责地为其站岗,此时的他满面春风好不得意,宾客们一个个来到面前为其祝贺,萧何则不停地向宾客们道谢。

就在人们开怀畅饮之时,一个人来到了萧何的面前,萧丞相满脸笑容地等待着接受来人的祝贺,可惜的是此人的一番话却让他惊恐万分。

萧何仔细打量起眼前这个人,经过了解才知道他的名字叫做召平,是自己的门客。召平低声对萧何说道:“请相国移步内室,我有重要的话对您说。”

只见他满脸严肃,眉目间似乎还有紧张的神色,与宴会上欢乐的气氛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虽然不明所以但萧何还是尊重了他的要求,起身离席与之来到了内室。

刚一坐下召平便一脸严肃地说道:“公勿喜乐,此后祸患无穷矣!”听到这样的话萧何勃然大怒,他怒气冲冲地对召平问道:“我平日待你不薄,为何今日出言不逊?”

召平则不紧不慢地说道:“您以为陛下为您安排的这五百名卫兵是为了保卫您的安全么?您今后的一举一动,恐怕都将在陛下的面前显露无遗了。”

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让萧何顿生寒意,他想起当年跟随刘邦夺取天下时,前线作战的高祖皇帝便经常派人问候自己、奖励自己,幸得张良的提醒:“这是汉王对萧何镇守后方不放心”。

最后,他将族中子弟全部送到刘邦的身边,这才打消了后者的疑虑,如今的这一幕与当年何其相似。

刘邦已经坐拥天下,狡兔死必然走狗烹,铲除韩信的事情上虽然自己义无反顾地站到他这边,但皇帝依然不会对自己放心,“伴君如伴虎”就是这个道理。

张良功成名就后让自己置身事外,远离权力纷争的核心,现在看来实在是明智之举。如今自己身为一朝的相国,身居高位必然会被皇帝忌惮,可若想像张良那样洒脱地一走了之显然不可能了。

意识到大事不妙的萧何,以身体不适为由提前结束了酒宴,送走宾客后他再一次来到内室,向召平请教如何做才能保全自己与家人的性命。

召平的计谋

为了报答萧何的知遇之恩,他为萧何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陛下之所以对相国心存芥蒂,是因为陛下经常率军出征,每次出征相国都将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这样虽然是在帮助陛下,但同时也让陛下深感不安。”

紧接着召平又继续说道:

“如果相国可以治理好国家,那么就说明皇帝可有可无,在此期间相国的威望也会与日俱增,如果百姓全部对相国您感恩戴德,一旦您对陛下有所图谋百姓就会一呼百应,这样的情况自然会让陛下对您无法放心。”

听到召平的分析萧何深以为然,随后他接着问道:“你所说的正是我没有考虑到的,那么依你之见我要怎么做才能打消皇帝心中的疑虑呢?”

召平回答道:“如果您的表现能够不那么出色,故意将自己的把柄交到皇帝的手中,皇帝便会觉得您也不过如此,到那时您在百姓当中的威望也就不会超过皇帝,皇帝自然就不会再对您有所猜忌了。”

经过召平的这次指点萧何茅塞顿开,一番拜谢之后他开始了自我拯救,从此之后对于朝廷的政务他开始变得漫不经心,经常称自己身体不适不去上朝。

不仅如此,萧何还经常借助自己手上的权力侵占百姓的田产,甚至还有人把此事告上了朝廷。

如此一来,百姓们对萧何的评价大打折扣,萧何也从之前鞠躬尽瘁的相国,变成了强取豪夺的恶人。

刘邦平定英布的叛乱班师回朝时,刚刚走到都城门口便被一群百姓拦住了去路,百姓们争先恐后地哭诉着萧何的罪行。

听到百姓们的控诉刘邦先是大吃一惊,之后便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还表示一定严肃处理萧何。刘邦处理此事了吗?处理了,态度严肃吗?一点都不严肃。

短暂休整之后,刘邦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百姓们的控诉一一指出,并质问萧何是否确有其事,面对刘邦的质问萧何惊恐地跪倒在地,低下头不敢为自己辩驳。

很显然他的罪行已经毫无争议,于是乎刘邦在朝堂之上痛斥萧何的罪行,随后将他羁押入狱。随着萧何的入狱,刘邦似乎有一件“心事”了却了。

与此同时,萧何虽然因获罪而入狱,但内心却无比地踏实。他知道对于刘邦来说,自己已经不再构成威胁,一家人的性命也随着他的入狱而得到了保障。

果不其然,萧何入狱不久便将他放了出来,出狱之后刘邦把他叫到自己的跟前。对于此事萧何早有预料,他还故意披头散发将自己弄得污秽不堪,光着双脚装出因为惧怕而浑身发抖的样子。

这样一番表演让刘邦认为萧何难成大事,后者成功地打消了前者的猜忌,一番劝慰后刘邦让萧何官复原职,继续担任西汉王朝的相国一职。

听到刘邦的安排萧何感激涕零,当即表示无法报答陛下的恩德,今后唯有全心全意为陛下尽忠而已。

只不过在这场暗潮汹涌的政治风波后,幸存下来的萧何深刻意识到自己与韩信无异,便学习张良就此远离了权力中心。

朝中他故意让自己边缘化,再也没有做出引起刘邦猜疑的举动,萧何的表现让刘邦很满意,对于这位故人再也没有对他有所为难,两人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刘邦去世后,萧何又逍遥地度过了两年的时光,在六十五岁这一年离开了人世。在西汉诸多的开国功臣中,他算是为数不多的善终之人,这一切不是源于幸运而是政治眼光。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与韩信,三人的地位等同结局却迥然各异,张良因为先知先觉而超然于事外,逍遥快活地度过了后半生,韩信则因为盲目自信最终命丧长乐宫。

萧何虽然保全了性命,但其过程也异常凶险,所幸在召平的提醒下及时醒悟,保住了家人保住了性命,这样的结局对于他来说也算是相当不错了。

尽管刘邦身边有萧何这样忠诚的伙伴,但身为帝王的他必须要时刻提防,这或许就是皇帝孤独的的缘由吧,权力遮蔽住了他的双眼,看谁都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16投拿15分,狂输20分!成也萧何败萧何,眼里只有篮筐难夺冠

    历史解密编辑:疏影影标签:萧何,孙铭徽,篮板球,广厦男篮,辽宁飞豹

    CBA季后赛继续进行,辽宁男篮对阵广厦男篮G4的比赛正式打响。本场比赛对于双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广厦男篮如果赢球就能顺利进入总决赛。相反,辽宁男篮赢球就能把比赛拖入抢五。为此,从比赛打响之后两队便都拿出了100%的状态去应对。最终,经过四节的比赛辽宁男篮以100-80大胜广厦男篮20分,系列赛2

  • 萧何献计诛杀韩信,刘邦赏500卫士,一瓜农却说:相国已大祸临头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萧何,韩信,项羽,吕雉,张良,汉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汉十一年(前196年),韩信囚禁府上一名家臣,想要处死他,谁知他的弟弟向吕后上书告发韩信将反,吕后大惊,打算将韩信召入宫中擒拿,但又怕韩信不肯来,于是找来萧何问计。姜还是老的辣,萧何信手拈来献上一计,谎称刘邦平定陈豨叛乱即将班师回朝,让大臣们进宫贺喜,当韩信进宫道贺时,命卫士埋伏左右,将其擒下即可。

  • 萧何除掉韩信后,刘邦赏他500卫兵,瓜农却提醒他:你大难临头了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萧何,韩信,刘邦,吕雉,丞相

    提起中国古代兵家的典型代表人物,那一定少不了淮阴侯韩信。韩信:西汉的开国功臣,追随汉高祖刘邦打下了井陉之战、潍水之战等堪称军史传奇的经典战役。“兵仙”、“神帅”、“国士无双”、“兵家四圣”、“汉初三杰”……韩信也在历史上被世人冠以数不胜数的荣誉和尊号。然而这百年难得一遇的军事奇才最终竟然死在了自己人

  • 汉朝开国之后,刘邦给功臣们排座次,刘邦:在座的只有萧何算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青栀网络热点自媒体作者标签:刘邦,萧何,汉朝,楚汉战争,霸王项羽

    汉朝开国之后,刘邦给功臣们排座次,但他却说:“在座的只有萧何算功臣。”这句话无疑是对萧何的高度评价。萧何是汉朝开国的功臣之一,他对于汉朝的建立以及汉朝的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邦能够成功地建立汉朝,离不开萧何的帮助。在刘邦初起义时,萧何就是他的得力助手。在刘邦一路打过来的过程中,萧何

  • 萧何诛杀韩信后,刘邦赐给他500卫士,萧何大惊:我死到临头了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萧何,刘邦,韩信,项羽,吕雉,秦朝,汉朝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是总结韩信的。韩信出身底层,但从小有大志向,在反秦浪潮已成燎原之势后,韩信顺应形势,投奔到了项羽帐下。韩信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主动为项羽献计献策,但项羽孤傲自大,不将位卑言轻的韩信放在眼里,所以基本不会采纳韩信的建议,这让韩信觉得在项羽帐下无出头之日,所以在项羽将刘邦封为汉

  • 韩信被杀后,萧何望着他的尸体,冷冷地留下4个字,至今被人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胡凯说财经标签:韩信,萧何,刘邦,项羽,吕雉,张良

    汉朝时期的开国功臣韩信作为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有着传奇的人生故事,同时也有着辉煌的功绩,以少胜多的战役他是没少打,可以说刘邦没有韩信未必能够战胜项羽,也就不可能建立汉朝,足以见得韩信的重要性。不过这样一位功臣在汉朝建立之后并没有被善待,反而还惨遭杀害,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怎么也没想

  •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说了4个字,却心有愧疚

    历史解密编辑:何开说生活标签:韩信,萧何,刘邦,项羽,吕雉,樊哙

    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一直是人们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刘邦从原来的一个小人物走上人生巅峰的事,也让人印象深刻。刘邦此人最终走向成功,除了他自己过人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外,重要的是他还有一批有志之士辅助。这批有志之士有武者,有智者,其中武者有樊哙,智者有萧何。还有一位著名的高级将领,也为刘邦取得天下立下了

  • 真实故事:过度放纵付出巨大代价,成也萧何败萧何

    历史解密编辑:中原琪琪格标签:萧何,真实故事,邓丽君,演员

    他是一个明星,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突然入狱,改变了他的一生。入狱的原因如果放在今天,顶多是男女之间你情我愿的事,双方都是未婚,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放在20年后,他那事根本就不算事。他出生在1958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人,父亲是一名警察,他从小被严格管教,他的愿望也是长大后成为一名

  • 此人画“萧何骑车追韩信”走红,开创了假画系列,学者:亵渎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萧何,萧何骑车追韩信,绘画,艺术,国画

    古人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座山,通过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采,古人由此领悟人生大道。同样的,有人对历史也进行了新的解读,甚至还演绎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试想一下,刘关张坐着四轮车疾驰而去,骑着马的吕布只能气喘吁吁的狼狈狂追,而车内的关羽和张飞,一个在梳头发,另一个用国际问候

  • 汉武帝赏赐霍去病酒肉,为何宁可酒肉臭掉也不分给士兵?深度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黄昏细雨醉红尘标签:刘彻,匈奴,卫青,皇帝,士兵,李敢,汉朝,霍去病,汉武帝,汉高祖刘邦

    霍去病身份尊贵,所以从不体恤下属,这是史记当中给予的解释,但是对此我却有另一种看法。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大多数人对此是怎样认为的?至于霍去病是谁我就不多讲了,明白的人都明白,对不对?他是整个汉武帝时期最为优秀的高等级将领,他的一些谋略、一些行为、一些胆识,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俗的枷锁。对于匈奴予以了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