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中,华雄如果与河北四庭柱分别单挑,会是什么结果?

三国中,华雄如果与河北四庭柱分别单挑,会是什么结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4191 更新时间:2024/1/8 23:01:27

在《三国演义》中,董卓麾下的西凉猛将华雄的武力值到底有多高是个谜。

袁绍麾下有“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高览、张郃。这四位出场次数比较多,战斗中遇到过的对手有好几个档次,比较容易判断出来武力值的定位。

十八路诸侯孟津会盟,共伐董卓。在汜水关遇到了董卓麾下西凉猛将华雄,几场厮杀,华雄屡战屡胜,打得盟军灰头土脸,狼狈不堪。袁绍感叹:

“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

那么,假设颜良、文丑、高览、张郃这“河北四庭柱”当时都在袁绍身边,他们如果各自出战华雄,分别是什么结果呢?咱们就通过各自的战斗履历来分析一下。

华雄这个猛将非常厉害,他一出场就展示了非常凶猛的形象,“身长九尺”,和关羽一样高大;“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兼具虎(威猛)、狼(矫健)、豹(速度)、猿(敏捷)四种猛兽的优点。

华雄的战斗效率非常之高:刀劈鲍忠;“战不数合”,击退孙坚,连避两箭;一刀斩杀来偷袭的祖茂;“战不三合”干掉了袁术麾下的骁将俞涉;“去不多时”,斩杀“上将”潘凤。五战五胜,斩将四名。

但遇到关羽之后,华雄被速斩了。原著没有交代战斗过程,只说是外面“鼓声大振,喊声大举”,说明双方有打斗过程。关羽随即提华雄首级回营,掷于帐前,“鼓声大振,喊声大举”。

有个说法,认为关羽搞了偷袭,并没有通名报姓,打了华雄一个措手不及。我认为确实有这个可能,因为关羽当时只是个马弓手,连个扛将旗的随从都没有,如果通名报姓,华雄也可能认出来,在城门边上看过官府捉拿关羽的通戢令画像,对他进行一番大肆嘲讽。而曹操建议关羽出战时就说过,“华雄焉知其为马弓手”,这就暗示关羽不要通名报姓,直接动手。从关羽的作战履历来看,这种事他也干得出来。所以说,关羽有可能搞了偷袭。

当然,关羽肯定武艺要高于华雄,这是不能否认的。咱们假设分别让“河北四庭柱”出战华雄,分裂一下各自是个什么效果。

一、颜良

以颜良的武艺,肯定是超级猛将了。战斗力相当惊人:冀州速斩耿武;白马坡“战不三合”斩宋宪;“照头一刀”劈魏续;二十合打跑徐晃。

大家记得,马超就够厉害了,潼关一战,八九合击败于禁,二十合打退张郃,不数合枪挑李通,但曹军众将们仍然陆续迎战,曹洪、许褚、夏侯渊都陆续挑战马超。但白马坡之战,颜良把曹军诸将都震住了,“诸将栗然”,没有谁敢于再与颜良交手。这至少说明,颜良的武艺绝不可能低于马超。

颜良二十合打败徐晃,能够有把握做到这一点的,估计也只有当时天下第一勇士吕布了,张飞也许放大招也行,而其他人谁都没有这个把握。以颜良的实力,居然在关羽马前连一个回合都没有撑住,绝对不是正常现象。

以颜良这种杀伤力,如果与华雄交锋,肯定不会比关羽差,二十回合之内必能斩杀华雄。

二、文丑

按照文丑的武力值,也完全能够侪身于三国猛将排行榜的前十名。文丑的战斗力也相当厉害:冀州城速斩关纯;磐河“战不十数合”击败公孙瓒;杀一退三,打跑公孙瓒麾下四将;“五六十合”平赵云;射掉张辽盔缨,再射倒战马;与徐晃大战,后军到来,徐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

大家注意,文丑在与关羽交手之前,是有很大体力消耗的,先是在乱军中独自大战,后来又箭射张辽,与徐晃再斗。徐晃是个斧将,力量很大,文丑与他交锋是很消耗体力的,这时候关羽出现,力气比徐晃还大,文丑当然“战不三合”心里会发怯了。文丑“绕河而走”,因为文丑箭法不错,如果迂回出一段距离,还可以凭箭术取胜。但“关公马快”,这个距离没能拉开,被关羽“脑后一刀”干掉了。

所以说,以文丑的武艺,能五六十合战平少年赵云,岂能三个回合就被关羽斩杀?袁绍对文丑很有信心,冲锋陷阵时总是派文丑突前,认为他武艺不惧华雄,颜良死后,袁绍还认为文丑具备为颜良复仇的实力。

以文丑的武力值,如果与华雄交锋,肯定能胜。但是华雄有自保的实力,文丑箭术虽精,华雄避箭能力一绝(梁东之战,连避孙坚两箭)。文丑出战华雄,效果不如关羽,三四十合击败华雄,华雄全身而退,文丑追射不中。

三、高览

高览的实力也是相当强劲的,他的实际武力值应该比张郃稍强些。

高览总共有过三次打斗:官渡之战与许褚交锋,原著未说具体战况,但从袁曹两军陷入混战来看,高览至少能撑住一定回合数。穰山之战,“战不三合”,刀劈刘辟。随后赵云从后军冲阵而来,高览猝不及防,被赵云挑翻。

高览武艺不低于张郃,张郃还能顶住赵云三十合,高览却一个回合被挑,当然也是个意外。乱斗中遇到赵云这样的混战大师,是高览的不幸。

高览的武力值,可以定位为中等的一流猛将,略低于庞德、曹彰、夏侯惇等,而与张郃、张辽、夏侯渊是同一个层次。以高览这样的实力,如果在汜水关迎战华雄,也决不会输,四十合不分胜负,继续打下去,高览的羸面要更大些。

四、张郃

张郃大家就比较熟悉了,非常有特点的一个战将,智勇双全,有大将之才。张郃是“河北四庭柱”中唯一一个活下来的猛将。他太能熬了,他把三国武力排行榜上比他排位靠前的所有人全部都熬倒了,最后终于登上了天下第一猛将的宝座。有点像《隋唐演义》里面罗成的感觉。

张郃的武艺并不差,他比曹洪要更强,别看曹洪在马超面前撑的回合数更久,但实际上这是由于张郃的作战准则。张郃的作战风格比较另类,他特别自珍自惜,不愿意冒险,如果在战场上遇到强敌,他发现情况不妙,就立即拔马而逃,决不肯恋战,也不考虑尊严。所以他活得比较久,比那些死战不退的武将(管亥、庞德)更聪明。

如果张郃遇到了可能赢的机会,他也会坚持打下去,比如官渡之战与张辽交锋,张郃就非常罕见地打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败”,看来张郃认为自己有机会获胜。由此可以判断,张郃的武艺决不会低于张辽,如果张辽比他强,张郃早跑了。以关羽对张飞谈讨论张辽“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来看,张郃至少和张辽相当,武艺也并不弱。

那么,如果在汜水关前,张郃若出战华雄,他也肯定不会逃走,至少四五十合战成不分胜负。张郃与华雄彼此之间想拿下对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更多文章

  • 最懵三国(二十)高览也许是河北四庭柱中最强者,却被赵云秒杀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高览,许褚,张郃,颜良,张辽,三国,赵云,赵子龙,河北省,曹操手下

    我们在谈到袁绍阵营的名将时往往会提到河北四庭柱,这四位将领分别为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他们代表了袁绍阵营将领的最高水平。在绝大多数三国评书和影视剧创作中,上述顺序一般认为是由强至弱的。然而从《三国演义》上四人的表现来看,似乎顺序应该反过来。从四人在战场上的表现看,似乎颜良才是最差的,而高览却有些深

  • 河北四庭柱死了三个,活下来的武力有多强,连关羽赵云都杀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校草不咋帅标签:关羽,赵子龙,张郃,刘备,曹操,徐晃

    三国演义中,袁绍手下有四大名将,被人称为河北四庭柱。然而这四人,却有两个被关羽斩杀,一个被赵云刺死,只有一个活下来了,还成了一代名将!那么这个人何德何能,能安全存活下来?他的武功有多高,关羽、赵云都杀不了他?河北四庭柱河北四庭柱指的是袁绍手下的四员大将,他们分别是颜良、文丑、高览、张郃。他们个个实力

  • 河北四庭柱中只有一人是真正的将才,关羽:颜良文丑只是来搞笑的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关羽,颜良,文丑,张郃,袁绍,赵子龙,曹操,河北省,三国,汉朝

    在三国形成之前,有一个诸侯极具实力,手上能征善战之将无数、谋士亦是天下比较最精良的,而且此人占据青、幽、并、冀四州,可以说实力爆棚。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最终此人还是无缘称霸天下,反而窝囊郁闷而死,这个人就是袁绍。袁绍当时靠手下最能征战的四大名将横扫四方,他们就是被后人称之为“河北四庭柱”的四大名将。而谋

  • 关羽秒杀颜良文丑,赵云秒杀高览,是否说明河北四庭柱徒有虚名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关羽,颜良,赵子龙,文丑,高览

    既然说的是关羽秒杀颜良文丑一事,那题主所问的是演义中的事情。而所谓河北四庭柱,主要讲的是颜良、文丑、高览,以及张郃等四人。那么,关羽秒杀了颜良文丑,赵云一枪刺死了高览,那是否说明河北四庭柱是徒有虚名?颜良和文丑,是袁绍常挂在口中的上将。而要知道,袁绍是一个很好面子的一位诸侯,如果颜良和文丑是徒有虚名

  • 袁绍强盛时期,除了“河北四庭柱”,看看还有哪些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袁绍,曹操,张郃,公孙瓒,董卓,官渡之战

    袁绍出身汉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朝廷三公。袁绍早年曾在朝廷任职,并指挥诛杀宦官。到了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进入洛阳,篡夺了东汉朝廷的大权,所以袁绍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

  • 少年拜师大战许褚的猛将高览,勇斗赵云鏖战官渡的河北四庭柱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许褚,赵子龙,高览,张郃,吕布,颜良,赵云,河北四庭柱,三国,曹操麾下

    凭着虎牢关之威造就了吕布无敌之勇,五关斩六将成就了关羽忠义之勇,汉水救英忠演绎了赵云的虎胆之勇,他们的英勇共同呈现了精彩的三国传奇。在众多的三国英雄中,也有一些令人惋惜的人物,宛战之败让典韦殒命沙场,西川之战中张任也在无奈中被斩杀,而穰山之战中也出现了一位热议的高览,这位与许褚大战的猛将却在赵云一枪

  • 如何评价袁绍的“河北四庭柱”?3人曾与赵云交手,1人战平过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袁绍,赵子龙,张郃,关羽,张辽,文丑

    所谓“河北四庭柱”,是指袁绍手下的4员上将:颜良、文丑、张郃、高览。此提法源自宋代《苏州评话》《评话三国》等戏剧评书。在正史中,别说“四庭柱”,“五虎上将”"五子良将"也未见有记载。故主要从演义角度来评判。河北英杰先看颜良,演义定位为“四庭柱”中武力最强者。不过在官渡之战中,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之劣绩

  • 三国中的“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分别指得谁?

    历史解密编辑:卧龙吟手游标签:颜良,张郃,文丑,高览,袁绍,赵子龙

    不读三国,不识英雄!大家好,这里是卧仔~众所周知,三国乱世的历史,可以说是我国封建历史进程中,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段时期,比如刘备的五虎将,曹操的五子良将,孙权的十二虎臣,而在东汉末年,各地诸侯争霸的时代,四世三公之后的袁绍也曾占据黄河北岸,一度成为最有力量的军阀,他手底下也是谋臣猛将一大把,最让人熟知

  • 袁绍麾下的“河北四庭柱”都是谁,他们的经历和结局又是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袁绍,张郃,颜良,关羽,汉朝,公孙瓒,官渡之战,曹操手下,河北四庭柱

    所谓“河北四庭柱”,是指东汉末年军阀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四员大将,即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他们作为袁绍麾下的主要武将,皆随袁绍参与了“官渡之战”,但各自结局却各有不同。颜良:成名经过不可知,白马之战被关羽所斩由于史料没有记载,“官渡之战”前颜良的成名过程已不可知。根据现有资料来看,颜良应该是琅邪临沂人

  • 如果“河北四庭柱”当时在袁绍身边,分别与华雄对战,结果会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袁绍,华雄,张郃,张辽,徐晃,文丑

    十八路诸侯会盟,举义兵共伐董卓。盟军兵进汜水关,正遇上了董卓麾下猛将华雄。数场恶战,盟军被华雄打得落花流水,屡屡受挫。盟主袁绍感叹:“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大家都知道,袁绍手有四员猛将:颜良、文丑、高览、张郃,个个都英勇善战,武艺高强,并称为“河北四庭柱”。那么如果“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