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珠联璧合|互为倚重,助刘邦得天下好兄弟,却被媳妇拍在沙滩上

珠联璧合|互为倚重,助刘邦得天下好兄弟,却被媳妇拍在沙滩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荣一尘讲谈 访问量:4162 更新时间:2024/1/16 15:49:59

汉高祖刘邦是个人物,从一个小吏能够一步一步地成为一代帝王,刘邦最大的依仗就是自己那双慧眼以及手底下为他效命的谋士将领,并且刘邦还能够很准确的把握住时机和境遇,虽然不学无术,但这种天赋一样的能力足够让他走上领导者的位置,那么刘邦和手底下的功臣们真正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西汉开国第一功臣萧何和刘邦的关系,萧何和刘邦其实有一些亦师亦友的关系,刘邦一直认为萧何是自己命中的贵人,在担任小吏的时候,萧何在县衙里任职,并且多次提携和护佑他,很显然萧何也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人物。

萧何与刘邦优势互补,珠联璧合(打造第一个根据地)

他其实从刘邦的一言一行就已经发现刘邦异于常人,而两人的相处也从未因为地位的悬殊,萧何从未歧视过刘邦,反而处处都帮着刘邦,当知道刘邦没有媳妇,萧何就主动把刘邦带到迁入沛县的吕家宴会上。

而刘邦喝醉酒胡言乱语的表现也并没有让萧何觉得难堪,其实从吕太公的表现,我们就知道刘邦这个人在未来一定是一个人物,吕太公也是一个独具慧眼的大儒人物,他能够主动把自己大女儿嫁给刘邦,就能知道刘邦身上具备的一些东西是常人没有具备。

而后期刘邦也揭竿起义之后,萧何是如何做的呢?萧何直接就把沛县的县令给解决掉,然后打开大门把刘邦迎进城里,可以说是萧何给予了刘邦第一块根据地,也是刘邦发迹的地方;刘邦自己是知道现在得到的一切都是萧何给予的,于是刘邦想把领袖的位置让给萧何,而萧何也是极力推托,他知道自己只能当幕后的谋士,但是一定当不了领袖的,只有刘邦是具备帝王之气。

萧何故意自黑,明哲保身

到了后来从刘邦攻入咸阳、攻项羽失败、退居汉中、平定三秦、一统天下,萧何一直担任的就是幕后筹划和后勤总管的身份,因为刘邦的存在,萧何是完美的发挥了自己的能力,所以说,刘邦和萧何其实两人是缺一不可。

刘邦有豪气、血性和驾驭手下的君王能力,但缺乏细节把控能力以及较为莽撞性格,而萧何恰恰就缺乏帝王之气和帝王的担当,但他却完美的弥补了刘邦缺失的部分,刘邦对他是给予全部的信任,以至于刘邦曾说过:“一旦我遭遇不测,萧何可替我位。”

由此可见,萧何对刘邦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心腹;而萧何也是一个十分懂得躲避灾祸的人,西汉建立后,因为他是汉朝的大功臣,引起了吕雉和刘邦的猜忌,萧何为了避免这种误解,就主动的收取一些贿赂,还故意暴露马脚让刘邦看到,刘邦看到后就真正的对他的猜忌全无,这就是萧何的高明之处。

张良:急智天才,具有战略观和大局观(军师谋士,最强大脑)

刘邦阵营的第二号人物张良,或许很多人会说,张良就是半路加入刘邦阵营的,论军功和资历根本没法和樊哙周勃相比较,不过张良对刘邦的贡献不存在于军功方面,而存在于大局观和战略观,以及多次妙计解除刘邦危机。

如果按照现代社会人才划分,周勃和樊哙是元老,那么张良就属于高顶尖人才,是属于极为稀少的大才;刘邦心理是心知肚明,他下面这群人什么水平他一清二楚,他急需张良这种高智商的谋士,这也是为什么刘邦多次扣留张良,让他暂时给自己效命的原因。

张良献策,刘邦取咸阳,成功脱身鸿门宴

我们来看看张良为刘邦效力的时候,刘邦取得了哪些成就,第一个就是,张良献计刘邦直取咸阳,张良当然看得懂楚怀王提出先入关者为王的动机,张良知道咸阳肯定不能和项羽争,不过让给他可以,但是必须给他搞点小动作,张良让刘邦火速进咸阳,然后提议让刘邦约法三章,于是刘邦开始得到了咸阳人的认可。

之后项羽过来了,张良就让刘邦火速献城,不过张良估计错误一个地方,那就是刘邦的贪欲,刘邦看到华美的咸阳,就想把咸阳占为己有,于是就派人守住潼关,可惜项羽几天就打下来了,这下子刘邦就慌了,只能是不得不经历鸿门宴事件。

其实这就是张良的过人之处,他就算估计错误,他也能够清晰的知道如何解决这次的失误,鸿门宴汉王必须参加,这是张良的原话,其实意思也是我的计策给你了,你自己不遵从,现在出事了,你是躲避不掉的,大方的去参加宴会,我会护你周全。

张良就是这种极智的天才,让杀机重重的鸿门宴,转眼就解除了危机,所以,张良对刘邦来说就是一个重要谋臣,刘邦的战略目标都是按照张良所策划的来。

韩信助刘邦取汉中,定三秦(战力爆表)

韩信和刘邦的关系一直都是那种你不完全信我,我也不完全臣服于你,很典型的刘邦不是一个好鸟,韩信同样的也不是一个好鸟,两人都彼此隔了一层膜,而这层膜,很显然是由萧何从中周旋,萧何是刘邦和韩信之间沟通的枢纽,如果没有萧何,或许韩信到后期可能真的不会为刘邦效力,刘邦也可能杀了韩信以绝后患。

韩信是刘邦集团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大家注意韩信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韩信,那么刘邦是没可能能够出汉中的,更没希望能够平定三秦,诛杀项羽,统一天下,这一切其实都是韩信的功劳。

刘邦用韩信事实上是命运上的一次赌博,他知道自己阵营中没有一个军事上的领军人物,樊哙、周勃和卢棺都属于武将之才,但没有帅才,韩信的军事策略和手段,绝对属于西汉初期顶尖的存在。

这就好似军事专业的天才型高才生一直找不到出路,后来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救命稻草汉军,于是韩信获得了伯乐刘邦的赏识,一下子从一个小卒成为一个大将军,从这一点来看,刘邦的眼光真的是极为毒辣,魄力也是极大的,如果不具备这一点,那么刘邦是决不可能随意把汉军的统帅权交给韩信。

韩信与刘邦相互依存,互为倚重

韩信也不负众望,成功的帮助汉军一统天下;其实很多史学家做出假设,如果韩信谋反汉军,那么刘邦绝对不可能一统天下的,同样的韩信也不可能一统天下,项羽可能会坐收渔翁之利。也因此, 韩信和刘邦事实上是互相依存,没有刘邦的信任,韩信是没有统帅职权,没有韩信的才能,刘邦是走不出汉中。

两人的关系更像是利益互借,刘邦给韩信绝对的军权,韩信给刘备一片天下,而这种关系到了一统天下之后,两人的关系自然就土崩瓦解,这是必然的效应;而作为韩信引荐人的萧何,也很清楚这之中无法弥补的间隙,一个是功高盖主,一个是极为忌惮,这两种状态并不是自己可以解决的,于是两人必定会死一个,那么韩信就自然是被扳倒几率最高的那个。

三位发小,周勃、樊哙得善终,卢倌被扳倒

我们再说说,周勃、樊哙、卢倌和刘邦的关系,这三人是刘邦的发小,也是最好的兄弟。但三个人也因为没有读过多少书,根本不懂得君臣关系相处的正确方式,三人中得到善终的也只是樊哙和周勃,因为樊哙有吕雉这层关系,在吕雉的庇护下,樊哙成为了刘邦和吕雉对抗之中,吕家势力的坚定拥护者,也因为吕后的保护,樊哙极为幸运。

另外两人就不是这样了,周勃也是一个农民将军,他对这种权力斗争仿佛一点都不感冒,周勃只知道一味地建立功勋就可以了,于是西汉之初的周勃多次带兵出征匈奴和打仗,周勃不知不觉建立了不小的功勋。

但韩信的前车之鉴他是一点都没体会到,还是那样一心为了国家而奉献自己;不过好在周勃的一片丹心得到了萧何、曹参以及吕雉的好感,周勃不参与政治斗争,也同样的不学着明哲保身,他就秉承哪里需要自己,自己就去;于是周勃因为这种为国为民的气概,反而就得到了朝廷的重用,更是两次上任丞相,并且周勃最牛逼的事就是拥戴汉文帝,也因此,周勃被汉文帝看重。

周勃最终的结果只是辞官养老,而最后也是平静的病死了;卢倌的结局就没那么好了,卢倌这个人心眼太小,并且目光还短浅,他和很多老哥们相处都是很不愉快,到后来更是被扳倒,原因就是刘邦觉得他是威胁。

小结

从汉朝开国皇帝和功臣们相处,我们能知道,汉代的开国功臣,一半是被统治者扳倒,另一半要么明哲保身,要么就依附权贵,要么就一心为国为民,而不搞那些虚的,被扳倒的大多数都是被抓到把柄的,明哲保身也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然而,即使刘邦不杀他们,吕后也不能轻易放过他们(韩信等),到最后,绝大多数开国功臣都被吕后(媳妇)拍在了沙滩上。

刘邦的人生光辉时刻主要集中在后半生,而前半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而刘邦的眼光和胸襟也是极为宽广的,他用人勿疑,疑人不用;同样的当上皇帝之后,他也必须要清除威胁帝国的危机隐患,这不是他心眼小,而是作为一个皇帝应该有的担当。

标签: 刘邦韩信张良萧何樊哙周勃汉朝霸王项羽

更多文章

  • 鸿门宴,项羽没有杀刘邦的意思,甚至向刘邦示好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刘邦,范增,张良,汉朝,秦朝,鸿门宴,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秦汉两朝之间几年中争夺天下的两个重要人物。想必大家也十分清楚,要讲的是谁了,没错,就是刘邦和项羽。说到刘邦和项羽,那我们就一定会想起一场宴会,是的,它就是鸿门宴。在现代鸿门宴的意思是往往是指他人不怀好意的邀请。而这个词的由来就是始于当年,这一个设于鸿门的宴会。为什么会有这场宴会呢?

  • 原创刘邦厉害在哪里呢?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项羽,韩信,原创,汉朝,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作为第一个建立统一并且稳定的帝国的帝王,长期以来给大家的印象似乎都是‘痞子’、‘流氓’、‘无赖’,以及建国后对开国功臣的清洗。如此看来似乎一无是处,那么作为一位开国帝王和赋予我们民族以‘汉’之名的男人,真的有那么不堪吗?首先我们来看下很多人对于刘邦的第一个‘黑点。’在被项羽部队追击时,追兵

  • 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没有错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刘邦,吕雉,刘恒,朱元璋,高祖,汉惠帝

    “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诞生了十余个大一统王朝。数百位居高临下、高居宝座的皇帝中,昏庸之君和高明圣主都不是很多,大都是平庸之辈。最了不起的就是各朝各代的开国皇帝(或者是参加开朝立代的皇帝,最为典型的是唐太宗)。纵观整个中国历史

  • 都说刘邦是“流氓皇帝”,刘邦究竟有多流氓?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项羽,汉王,樊哙,汉朝,夏侯婴,流氓皇帝,汉高祖刘邦

    刘邦年轻 时确实挺荒唐,但要说他是“流氓”的话,就有些言过其实了。在不少史料或者影视剧中,对汉高祖刘邦的定义,都是以“流氓”为定论,其中,无赖、泼皮,甚至无耻之徒等诸多字眼,都是刘邦的标签。这些字眼显然不是什么好词儿,而身为开国之君,却在后世有这样的评价,这与刘邦一生中所干的几件事有很大关系。譬如他

  • 陈平投奔刘邦,刘邦:你盗嫂名声差!陈平回了26字,刘邦直接录用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三毛,刘邦,项羽,陈平,陈平(汉朝),汉朝

    一代伟人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汉高祖:“自古以来最会用人者就是刘邦。”诚然,刘邦作为一名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的社会底层人员,在秦末乱世中,能够一步一步由弱转强,由小到大,最终获取天下,依靠的就是围拢在他身边的那些人才。在那个时代,社会对人才是有着一套严格的道德标准的。以至于许多有着一技之长的人,因为道

  • 刘邦驾崩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没做错

    历史解密编辑:复杂说历史标签:刘邦,皇帝,韩信,吕雉,周勃,张良,汉朝

    自古以来,一个人想要做出一番惊天的大事,都不是完全靠自己办到的,中间势必需要他人的帮助。因为有句话说的好,双拳难敌四手,无论怎样,多个人就是多一分力。何况,有时候,有些人的能力可不单是多一分力那么简单。尤其是在古代,我们所知道的那些建立了不朽功勋的皇帝,他们不是靠自己实现大业的,而是靠了许多能人异士

  • 刘邦最勇武的儿子,力能扛鼎堪比项羽,为何却绝食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项羽,吕雉,刘恒,赵王,汉朝,秦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虽然是西汉的开国皇帝,但他却并不善于冲锋陷阵,当年项羽曾向他发起挑战,表示一决雌雄,刘邦避而不战,笑着说道:“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不过,刘邦的儿子之中却出现一位项羽式的人物,此人勇武过人、力能扛鼎,然而他的结局却很悲惨,最终绝食而死。那么刘邦的这个儿子到底是谁呢?他又为什么绝食自尽呢?一

  • 刘太公被抓时刘邦却见死不救刘邦真的是不孝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刘邦,项羽,皇帝,不孝子,吕雉,刘太公,汉朝

    对刘邦的父亲被项羽抓住,刘邦却见死不救,他真的是不孝子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高祖刘邦,是我国古代皇帝中白手起家的一个典型例子。他出身贫寒,最后却可以将天下收揽于怀中,要说他没有本事那是不可能的。自古开朝皇帝,无一不是人中翘楚,更不要说没有什么文化的刘邦了。刘邦没有文化

  • 祭祀先祖,感恩祖德,缅怀世界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开拓者高祖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视野标签:刘邦,高祖,祖德,汉朝,汉民族,汉文化

    徐州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二0二三年五月廿七日(农历癸卯四月初九)来自北京,河北,河南,湖南,湖北,福建,四川,江西,江苏各地,凝聚刘氏、张氏、周氏、王氏,曹氏姜氏、韦氏、贺氏、郏氏、郭氏宗亲,身着黄色带有祖先图腾标志祭祖服,衣冠整齐,面带敬仰,缅怀世界汉民族

  • 民间传说:刘邦岀世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刘邦,卢绾,皇帝,白帝,汉朝,神农氏,民间传说,霸王项羽

    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刘邦刘邦的出生非常有意思。传说刘邦的母亲有一天在地里做农活时,感到非常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