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在秦朝当过泗水亭长, 亭长是多大的官, 相当于现在的啥官

刘邦在秦朝当过泗水亭长, 亭长是多大的官, 相当于现在的啥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史小课 访问量:4675 更新时间:2024/1/23 19:04:49

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只比秦始皇小3岁而已,这个时候是战国晚期,当时的秦王还是秦昭襄王,周赧王姬延也在这一年去世,刘邦的家乡是在今天江苏省的丰县,当时叫沛郡丰邑县中阳里,刘邦出生的时候还是魏国人,后来沛郡被楚国占领,于是刘邦又成为楚国人。

《史记 高祖本纪》: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史记中说刘邦到了壮年的时候,试着做了官吏,当上了泗水亭亭长,县中的官吏,刘邦都混得很熟,还受他戏弄。一般来说,古代的壮年是35~45岁左右,刘邦当的是秦朝官吏,所以刘邦当泗水亭长的时候,是秦朝统一天下之后的事了。

刘邦

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最初将整个天下分为36郡,后来又增加到40多个郡,每个郡设郡守一名,主管行政,郡守之下有郡丞和郡尉,郡丞是郡守之下负责行政的辅佐官员,郡尉是郡守之下负责军事的辅佐官员,郡下面设县,每个郡下辖几个到几十个县不等,县的长官有县令和县长,区别是县中一万户以上的称县令,少于一万户的称县长。

县下面设乡,一个乡设有四个官制,分别是:三老、有秩、啬夫、游徼,没有乡长之说,三老管理亭长,负责政教风化,有秩管理大乡,啬夫管理小乡,负责审理案件和收取赋税,游徼负责执行禁令及抓捕盗贼。

乡下面设亭,亭的长官是亭长,一个乡有十个亭,亭下面设里,里的长官是里长,一个亭有十个里,这里的里不是长度单位的里,而是一个专门的官职,所有官职的设立都根据所管辖地区民众的多少而增减。

秦朝官制所以秦朝地方上的行政区域分级是这样的:郡→县→乡→亭→里。

秦朝的郡是一级行政区,相当于现在的省,秦朝的县与现在的县一样,连官职都一样,都是县长,秦朝是省直管县的,与现在不同,现在是省管地级市,地级市再管县,秦朝县下面设乡,现在也还存在这种情况,但大多数乡改为镇了,秦朝的亭就相当于现在的村了,而秦朝的里就相当于现在的小组了。

刘邦当时的官职是泗水亭长,所在地为沛郡,秦朝的时候叫泗水郡,汉朝才改为沛郡,泗水郡有37个县,40万户200多万人,就算一个县有十个乡,那么整个泗水郡就有3700个像刘邦这样的亭长,可以说刘邦当时亭长的职务非常普遍。

泗水亭

根据汉书的统计,汉朝有县(包括侯国、食邑及蛮夷的封地)合计1587个,有6622个乡,有29635个亭,也就是说在汉朝像刘邦这样的亭长有29365个,那么秦朝几乎也是这个数量,所以说刘邦的亭长一职很普通,只是刘邦这个人不普通。

《汉书 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凡县、道、国、邑千五百八十七,乡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

秦朝的乡、亭、里都是基层组织,亭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务,有着承上下的作用,亭长的上司是乡里的三老,下属就是各亭的里长,刘邦作为泗水亭长,手下可以管十个里长,里长是最基层的官吏了,负责掌管户口和收取赋税,是负责实际操作的官吏。

亭长

那么亭长的职责是什么?

亭长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最早是设置在诸侯国边境地区,负责警戒及防御敌人的,因为效果比较好,逐渐深化为各国的基层组织,秦朝时期就统一在乡下设置了亭长,亭长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治安警卫。

这一职责类似于现在村里的治保主任,村里出了盗贼,或者有打架斗殴之类的事,都归亭长管,所以刘邦也能结识村里不少人,比如周勃樊哙等人,同时,刘邦这个亭长手下是有兵的,不然怎么管治安。

2、负责管理外来旅客。

古代的人是不能随意流动的,是固定在户口登记地的,但仍然有一部分流动人口是因为因公出差,此外还有商人是流动的,这些人到达泗水亭时,就归刘邦管,这一职责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户籍科,但是现在最基层的派出所在乡里或者镇里,村里是没有的,一般由村治保主任来管。

汉高祖刘邦

3、治理民事。

民事就是行政了,村里的杂事都归刘邦这个亭长来管,这里的职责类似于现在的村长。

把亭长的这三个职责加在一起,就是刘邦泗水亭子的职责,从这里来看,刘邦的亭长一职相当于今天的村长+村治保主任。而且在大多数时候,刘邦是直接跟县里对接的。

举几个例子,刘邦与当时沛县的官吏萧何曹参夏侯婴很熟悉,萧何是县令的主吏掾,差不多是负责礼仪和文书工作的佐吏,连个官也不算,曹参是沛县监狱里的官吏,相当于典狱长,不是监狱长,夏侯婴是县令属官,后来成为刘邦的车夫,很受信任,那刘邦为什么和县里的官吏很熟呢?

泗水亭

主要是因为刘邦的上司,乡官三老多是名誉性质的,三老这个官职一般是乡里德高望重的长者,或者豪强地主、大家族族长来担任,他们不负责具体的事项,像这种跑腿的工作,与县里联系都由刘邦这样的亭长来完成,所以刘邦才会和县里的官吏比较熟悉。根据汉书的记载,三老要50岁以上有修行,能服众的人担任,50岁的年龄在古代算是知天命的年龄了。

《汉书 高帝纪》: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

此外,刘邦在担任在泗水亭长时期,还多次送囚徒到骊山交付给秦朝相关机构,刘邦还因此见到了秦始皇,而刘邦最后一次担任亭长时,因为送囚徒到骊山,在半路上囚徒逃走了很多,作为亭长的刘邦干脆就把囚徒都放走了,自己也逃到芒砀山躲藏起来,所以,像这种押送囚徒的工作也是亭长的职责范围。

标签: 秦朝泗水嬴政亭长汉朝汉高祖刘邦

更多文章

  • 珠联璧合|互为倚重,助刘邦得天下好兄弟,却被媳妇拍在沙滩上

    历史解密编辑:荣一尘讲谈标签:刘邦,韩信,张良,萧何,樊哙,周勃,汉朝,霸王项羽

    汉高祖刘邦是个人物,从一个小吏能够一步一步地成为一代帝王,刘邦最大的依仗就是自己那双慧眼以及手底下为他效命的谋士将领,并且刘邦还能够很准确的把握住时机和境遇,虽然不学无术,但这种天赋一样的能力足够让他走上领导者的位置,那么刘邦和手底下的功臣们真正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西汉开国第一功臣

  • 鸿门宴,项羽没有杀刘邦的意思,甚至向刘邦示好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刘邦,范增,张良,汉朝,秦朝,鸿门宴,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秦汉两朝之间几年中争夺天下的两个重要人物。想必大家也十分清楚,要讲的是谁了,没错,就是刘邦和项羽。说到刘邦和项羽,那我们就一定会想起一场宴会,是的,它就是鸿门宴。在现代鸿门宴的意思是往往是指他人不怀好意的邀请。而这个词的由来就是始于当年,这一个设于鸿门的宴会。为什么会有这场宴会呢?

  • 原创刘邦厉害在哪里呢?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项羽,韩信,原创,汉朝,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作为第一个建立统一并且稳定的帝国的帝王,长期以来给大家的印象似乎都是‘痞子’、‘流氓’、‘无赖’,以及建国后对开国功臣的清洗。如此看来似乎一无是处,那么作为一位开国帝王和赋予我们民族以‘汉’之名的男人,真的有那么不堪吗?首先我们来看下很多人对于刘邦的第一个‘黑点。’在被项羽部队追击时,追兵

  • 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没有错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刘邦,吕雉,刘恒,朱元璋,高祖,汉惠帝

    “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诞生了十余个大一统王朝。数百位居高临下、高居宝座的皇帝中,昏庸之君和高明圣主都不是很多,大都是平庸之辈。最了不起的就是各朝各代的开国皇帝(或者是参加开朝立代的皇帝,最为典型的是唐太宗)。纵观整个中国历史

  • 都说刘邦是“流氓皇帝”,刘邦究竟有多流氓?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项羽,汉王,樊哙,汉朝,夏侯婴,流氓皇帝,汉高祖刘邦

    刘邦年轻 时确实挺荒唐,但要说他是“流氓”的话,就有些言过其实了。在不少史料或者影视剧中,对汉高祖刘邦的定义,都是以“流氓”为定论,其中,无赖、泼皮,甚至无耻之徒等诸多字眼,都是刘邦的标签。这些字眼显然不是什么好词儿,而身为开国之君,却在后世有这样的评价,这与刘邦一生中所干的几件事有很大关系。譬如他

  • 陈平投奔刘邦,刘邦:你盗嫂名声差!陈平回了26字,刘邦直接录用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三毛,刘邦,项羽,陈平,陈平(汉朝),汉朝

    一代伟人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汉高祖:“自古以来最会用人者就是刘邦。”诚然,刘邦作为一名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的社会底层人员,在秦末乱世中,能够一步一步由弱转强,由小到大,最终获取天下,依靠的就是围拢在他身边的那些人才。在那个时代,社会对人才是有着一套严格的道德标准的。以至于许多有着一技之长的人,因为道

  • 刘邦驾崩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没做错

    历史解密编辑:复杂说历史标签:刘邦,皇帝,韩信,吕雉,周勃,张良,汉朝

    自古以来,一个人想要做出一番惊天的大事,都不是完全靠自己办到的,中间势必需要他人的帮助。因为有句话说的好,双拳难敌四手,无论怎样,多个人就是多一分力。何况,有时候,有些人的能力可不单是多一分力那么简单。尤其是在古代,我们所知道的那些建立了不朽功勋的皇帝,他们不是靠自己实现大业的,而是靠了许多能人异士

  • 刘邦最勇武的儿子,力能扛鼎堪比项羽,为何却绝食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项羽,吕雉,刘恒,赵王,汉朝,秦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虽然是西汉的开国皇帝,但他却并不善于冲锋陷阵,当年项羽曾向他发起挑战,表示一决雌雄,刘邦避而不战,笑着说道:“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不过,刘邦的儿子之中却出现一位项羽式的人物,此人勇武过人、力能扛鼎,然而他的结局却很悲惨,最终绝食而死。那么刘邦的这个儿子到底是谁呢?他又为什么绝食自尽呢?一

  • 刘太公被抓时刘邦却见死不救刘邦真的是不孝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刘邦,项羽,皇帝,不孝子,吕雉,刘太公,汉朝

    对刘邦的父亲被项羽抓住,刘邦却见死不救,他真的是不孝子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高祖刘邦,是我国古代皇帝中白手起家的一个典型例子。他出身贫寒,最后却可以将天下收揽于怀中,要说他没有本事那是不可能的。自古开朝皇帝,无一不是人中翘楚,更不要说没有什么文化的刘邦了。刘邦没有文化

  • 祭祀先祖,感恩祖德,缅怀世界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开拓者高祖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视野标签:刘邦,高祖,祖德,汉朝,汉民族,汉文化

    徐州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二0二三年五月廿七日(农历癸卯四月初九)来自北京,河北,河南,湖南,湖北,福建,四川,江西,江苏各地,凝聚刘氏、张氏、周氏、王氏,曹氏姜氏、韦氏、贺氏、郏氏、郭氏宗亲,身着黄色带有祖先图腾标志祭祖服,衣冠整齐,面带敬仰,缅怀世界汉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