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年,反董卓联军正准备歃血立誓,但盟主袁绍却没出席,曹操只是个小喽喽,诸侯们谁也不肯出头。他们推来推去,却是让一个名为臧洪的人带头起誓!
这个臧(zāng)洪并非一方诸侯或猛将谋士,却能在范晔《后汉书》及陈寿的《三国志》中占据大量篇幅立传记载!
臧洪,字子源,徐州广陵人。他体貌魁梧,异于常人,被广陵太守张超征辟为功曹。张超视臧洪为“海内奇士”,将全郡事务悉数托付,臧洪感张超知遇之恩而勤勉治理。
公元189年,董卓率军入京,祸乱朝纲。臧洪心忧汉室,劝谏张超招募义兵,与兄长陈留太守张邈一同讨贼,为国尽忠。
张超深以为然,带着臧洪来陈留找兄长。三人一拍即合,联络各路诸侯会盟于酸枣,共商大计。
酸枣会盟的参与者,包括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张邈张超兄弟等。此时曹操尚依附于张邈,资历不足,袁绍未亲临会盟,在外遥相呼应。在张氏兄弟的引荐下,各路诸侯均对臧洪青睐有加。
众人都同意联盟讨董,共推袁绍为盟主。但在设坛盟誓时,身为盟主的袁绍不在场,大家推推搡搡,无人敢上台领誓。毕竟枪打出头鸟,谁都不敢起这个头。末了,这群州牧郡守竟共同推举臧洪。
臧洪义不容辞,代替袁绍登台歃血而盟:“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臧洪慷慨激昂,涕泪交流,在场众人上至刺史下至士卒,无不振臂高呼,誓同进退。可以说,促成酸枣会盟和关东联军,臧洪功不可没。
只是臧洪的这番心血撑不过2年就被糟践了。关东联军在董卓西迁长安后,各怀鬼胎,相互猜忌,很快就不欢而散。张超留在陈留帮助兄长,派臧洪北上联络幽州牧刘虞。
恰好碰上袁绍和公孙瓒大打出手,臧洪无法通过。袁绍对臧洪异常器重,破格提拔臧洪为青州刺史。
青州黄巾大肆劫掠,为祸乡里,袁绍又曾是联军盟主,臧洪便揽下此事。于是,袁绍成了臧洪新的恩主。
就在臧洪于青州对付黄巾贼寇时,张超兄弟背叛曹操,迎立吕布进入兖州。曹操和吕布张超等人相互攻伐1年有余,臧洪远在青州,无法插手,只能干着急。
公元195年,袁绍将解决掉青州黄巾的臧洪改任为兖州的东郡太守。此时,曹操已击败吕布,收回兖州大部分郡县。
势单力薄的张超退回雍丘,据城固守,被曹操重兵围困,危在旦夕。张超部下都认为无人来援,只有张超坚信臧洪:“子源是天下义士,必不负。他宁愿自毁前程,也会远来赴难。就怕他被袁绍阻挡,救援不及!”
正如张超所料,臧洪听说故主被围,心急如焚。他让自己的部曲整军备战,担心兵力不足,又跑去跪求袁绍增兵救援。袁绍和曹操同盟,又深恨张邈兄弟和吕布,岂会同意!
就这样,袁绍将臧洪扣留,直到3个月后雍丘城破、张超被曹操满门抄斩,才将他放回去。
臧洪得到张超的噩耗后,这才明白袁绍与其他人一样,都是野心勃勃的军阀,对汉室图谋不轨。
臧洪一回到东郡,就宣布脱离袁绍,与之绝交。袁绍大怒,兴兵围城,企图迫使臧洪屈服。臧洪负隅顽抗,以一城之地硬是扛了一年的时光,仍不低头。
袁绍让臧洪的同乡好友陈琳写信劝降。臧洪收信,本不愿回复,但陈琳的第2封信援古引今,洋洋洒洒写了六张纸,臧洪不得不回。
臧洪挥笔写下了令人动容的《答陈琳书》,信中不仅讽刺袁绍不忠不义,还表示要与陈琳分道扬镳,将他怼得体无完肤:“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悲哉!本同而末离,努力努力,夫复何言!”
袁绍知臧洪誓死不降,增兵猛攻。城内粮草将尽,外无援军,臧洪自知难保,对守城将士和百姓说:“臧洪因大义不得不死,但你们与此事无关,快快逃命去吧!”众人不愿离去,表示愿意与之共死。
不久,城内连老鼠和皮革都吃光了,臧洪将仅剩的3斗米煮成粥,又杀掉爱妾分给将士食用,众人感激涕零,失声痛哭,拼死抵抗。
城破之后,全城军民近8000人相枕而死,竟无一人叛逃苟活。连之前出城求援的2个司马在回来后,也拔刀杀向袁军,赴敌而死!
袁绍召来诸将,斥问被俘虏的臧洪:“你为何背叛我!现在肯屈服了吗!”
袁绍还是希望臧洪重归麾下的,只要他当众人认错,就可一笔勾销。
臧洪强撑着不死,就是要当面大骂袁绍:“你袁家四世五公,不思报国,狼子野心!只恨我力量不足,无法手刃你为天下复仇!哪能屈服!”
袁绍恼羞成怒,不顾陈容(臧洪同乡)的求情,要杀臧洪。臧洪面不改色,陈容表示宁愿与臧洪同死,也不愿与袁绍同生。袁绍更怒,将两人一同处死。众人无不惋惜:“如何一日杀二烈士!”
古人多盛赞臧洪是千古义士,任侠忠烈。但也有人责怪他因新旧恩主之私怨,固守小节,力屈志扬,还白白连累了爱妾与一城百姓。
甚至有人认为臧洪堪比关羽,都是为旧主(张超和刘备)而舍现君(袁绍和曹操),所以拥刘反曹的罗贯中才特地忽略臧洪,又将其杀妾分食之事改为刘安杀妻款待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