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六大正人君子——贾逵、刘虞、崔琰、赵云、诸葛亮、荀彧

三国六大正人君子——贾逵、刘虞、崔琰、赵云、诸葛亮、荀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凡读史 访问量:773 更新时间:2024/1/2 2:41:01

“君子”一词最早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君子”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有了德性,历代儒客文人以君子之道自勉作为行为规范。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三国历史六位真正的正人君子:

第六位:贾逵

贾逵是曹魏三朝元老,他为人刚正不阿,在大是大非面前,从不畏惧威胁迫害。曹操去世后,他呵斥觊觎王位的视听的曹彰。石亭之战中,他又不记私人恩怨救援曹休。担任豫州刺史期间,兴修水利,凿通运河二百余里,时称“贾侯渠”,便利民生。自始至终都保持了一位栋梁之臣的凛然风骨,被评为魏晋八君子之一。

第五位:崔琰

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出身清河崔氏。体态雄伟,相貌俊美,美须髯,师从于大儒郑玄。最初跟随冀州牧袁绍,拜骑都尉。曹操平定河北后,授冀州别驾,迁丞相东曹掾,教导世子曹丕,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坐罪下狱,为曹操所赐死。

崔琰为人刚正不阿,有两件事可以看出。崔琰归属曹操后,负责教育曹丕,曹丕喜欢打猎,崔琰直言劝谏,曹丕不得不烧了猎具、衣服。当年曹操纠结立曹丕还是曹植为嗣,发出信函命令在外地秘密访探。只有崔琰信不封口答复当立曹丕(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让曹操大为钦佩。

崔琰不仅品行好,而且体态雄伟,声音洪亮,眉目疏朗,须长四尺,很有威重的仪态,朝廷中人很是敬仰,而曹操对他也有几分敬畏。可惜就是这样的正人君子,最终却被曹操冤死,不过其家族发展为中古名门清河崔氏,后代出了很多人才。

第四位:赵云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最喜欢的就是赵云,喜欢他的白马银枪、七进七出、忠义无双;长大了读《三国志》,更加由衷的钦佩赵云,钦佩赵云的大公无私,钦佩赵云的完美人格。

赵云不仅忠勇无双,而且一心为公!打下成都,刘备和部下准备分田地、房屋,赵云直言劝谏,说霍去病当年立志“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还不是享乐的时候”;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几乎没有人出言阻止,赵云大义凛然指出“国贼是曹操”,这样的性格真是让人钦佩无比。

第三位:刘虞

刘虞,字伯安。东汉宗室大臣、政治家,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东海恭王刘彊的后裔。和刘备、刘表、刘焉相比,刘虞是最纯正的皇室宗亲,光武帝刘秀的后代,累世在东汉都有高官。

为什么说刘虞是正人君子?第一,刘虞为政宽仁,爱惜百姓,不论在哪里做官,都得到百姓的一片称赞。刘虞担任幽州牧期间,其德行甚至都感化了边境的少数民族,在鲜卑、乌桓、扶余、濊貊等外族间有崇高威望,随时朝贡,不敢侵扰,百姓传唱歌谣赞颂刘虞的功德。

第二,刘虞忠于汉室。刘焉、刘表、刘备等人看到东汉皇室衰落,自己的野心都逐渐膨胀,刘焉一度想称帝,刘备直接自己做了皇帝。但当董卓祸乱朝廷,袁绍、韩馥等人软硬兼施想立刘虞为帝,结果刘虞以死相抗,真正的是乃心王室。

第三,刘虞爱惜百姓到了“迂腐”的地步。在与军阀公孙瓒作战过程中,刘虞爱惜百姓房屋,居然下令不许焚烧城池,而且他命令士兵不要过多杀人,只要杀掉公孙瓒就可以了。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可惜刘虞这样的“好人”,在乱世之中注定活不过三集。

第二位:诸葛亮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歌颂诸葛亮的诗词枚不胜举,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形象在每个中国人心目中都无可替代。

论才能,诸葛亮文能治理国家,武能北伐中原,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论清廉,诸葛亮家无余财、不治产业;论品德,诸葛亮堂堂正正,一心匡扶汉室,一心辅佐刘备、刘禅父子,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武侯千古!历朝历代的帝王、文人墨客、贩夫走卒,无人不钦佩诸葛亮;帝王们希望自己的大臣都如诸葛亮一般忠正,儒生才子们都希望自己能像诸葛亮那样被君主赏识器重,普通百姓更是把诸葛亮当成神一样的膜拜。

第一位:荀彧

荀令君和诸葛武侯到底谁排第一,我其实一直非常纠结,但只论君子之风,我还是选择了“留香令君”——荀彧!小时候读《三国演义》一直对荀或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读史书才知道,原来荀彧是一个温润如玉、清秀通雅的君子。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真正的名门望族;荀彧为人伟美,瑰姿奇表(陈寿为了描写形象,居然用上了“瑰姿奇表”);少年时,荀彧就被何顒称赞为有“王佐之才”,曹操称荀彧为“吾之子房”。

从贡献来看,曹操能统一北方,荀彧功为第一:战略方面如迎奉天子、屯田、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战术方面帮助曹操守住大本营兖州,奇谋扼制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曹操给荀彧的信中曾有这样一段话:“与君共事已来,立朝廷,君之相为匡弼,君之相为举人,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亦以多矣。”严格意义来说,早期曹操和荀彧更像是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聚在一起是为了剪除诸侯,匡扶汉室。

荀彧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忠心汉室,终其一生他都是东汉的官员。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结果不久荀彧被曹操逼死,所以陈寿虽然无比欣赏荀彧,称赞他“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也只能含蓄的说他“未能充其志也”。

正人君子,往往都会有一个悲情的结局,尤其是在乱世之中:荀彧虽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刘虞在乱世中没有活过“三集”;赵云终其一生没能发挥更大作用;崔琰最终含冤而死……

君子之风,我辈楷模!为何荀彧、诸葛亮、赵云等人流传千古,恐怕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那个时代为历史进程所做的贡献,更是因为他们身上高尚的品德、正直的性格,这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社会所推崇、所必需的,我辈当以此为榜样,勉力前行!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三国演义》

标签: 贾逵刘虞崔琰赵子龙诸葛亮荀彧

更多文章

  • 一代名臣贾逵,如何辅佐魏曹君主,最终使东吴政权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优秀的付大仙标签:曹操,豫州,曹魏,魏国,汉朝,魏曹君主,东吴政权,史说三国,贾逵(三国)

    鱼豢曾言:“逵世为著姓,少孤家贫,冬常无袴,过其妻兄柳孚宿,其明无何,著孚袴去,故时人谓之通健。”前言贾逵,汉朝末年三国时期魏国的名臣之一。在最开始,他担任并州刺史一职,后来凭借着突出的政绩得到了升迁。在他的一生中曾经经历过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是曹魏政权建立和巩固的贡献者。他还具有突出的军事天赋和

  • 贾逵:但求问心无愧

    历史解密编辑:阿斗木标签:贾逵,曹操,曹丕,曹叡,吴国,豫州

    贾 逵,河东郡襄陵人,在今天的山西临汾市。 他自 幼 游戏时,便喜行伍之戏,带领小伙伴假装部队,操练人马。 他祖父看了说:“这小子将来是 个 帅 才呢 。”于是,向他口授万言兵法之书。 不过, 贾逵 家底贫寒得很,冬天连条棉裤也没有。有一回他路过大舅哥借宿,第二天走的时候,大舅哥见他可怜,把自己的

  • 魏晋八君子之贾诩、贾逵、张既、程昱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贾诩,贾逵,程昱,曹操,曹魏,曹丕

    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戟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唐会要》魏晋八君子是指魏晋时期八位名臣,除了《唐会要》的称赞,这八位大臣死后的谥号都为“肃”。后四位君子,顾雍为东吴丞相、王浑为晋灭吴指挥者、刘惔、庾翼为东晋大臣,大家不甚熟悉,今

  • 山西历史名人 二十八 贾逵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贾逵,曹操,太守,豫州,曹丕,魏明帝

    贾逵(174年—228年),本名贾衢 ,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今山西省临汾市)。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臣,西晋开国功臣贾充的父亲。贾逵少孤家贫,甚至冬天连棉裤也没有。家境虽贫寒,贾逵还是立志从军。他的祖父甚异其志,说:“汝大必为将。”,向他口授兵法数万言。后来,贾逵先任河东郡郡吏,后迁绛邑县令。建安七年(

  • 三国魏国忠臣贾逵的儿子贾充,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一个比一个更坏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贾逵,贾充,贾南风,曹彰

    贾逵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名臣,一生忠于曹魏,很多人对他可能不太了解,比较陌生,但是,贾逵做了两件比较有名的事,一说就知道了。第一件事,曹操去世时,曹丕的弟弟曹彰,勇猛善战,他从长安带兵到洛阳,气势汹汹,大有夺位之势,曹丕一听立即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贾逵去见曹彰,一见面,曹彰就咄咄逼人地问,

  • 曹操去世,曹彰提10万大军来索要印玺,贾逵:印玺是你该问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曹操,曹彰,贾逵,印玺,曹丕

    220年,曹操刚去世,他儿子曹彰就从长安提十万大军前来索要印玺,这时贾逵说了一句话,曹彰再不要印玺。贾逵,字梁道,是山西省临汾人。他年少时家庭条件并不好,属于那种穷得到了大冬天,连条棉裤都穿不起的人家。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他结婚也未能改变,有次因一些事情,贾逵到妻兄柳孚那里住宿,天明要出发时因太冷,

  • 蒋济是曹魏四朝元老,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可比关公显圣还要传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蒋济,曹操,曹丕,曹睿,县令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县人,历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为四朝元老重臣。有一天,蒋夫人梦见去世的儿子哭着对她说:活着与死后是两个不同世界,活着的时候是公卿王侯的子孙,死后在阴间却只是泰山东岳大帝手下一个差役,不仅工作劳累,生活还很困苦,实在苦到不知道能说什么了。现在太庙西边住着一个名叫孙阿的歌者,即

  • 司马懿起兵造反时,蒋济为何出手相助?他怎么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蒋济,曹爽,曹魏,曹操,曹叡,汉朝,司马懿,史说三国

    东汉末年,蒋济先后担任九江郡吏、扬州别驾。后来,蒋济被曹操征召到麾下,担任丞相主簿等官职,也即成为曹操的心腹谋士。除了深受曹操的信任,等到曹丕、曹叡、曹芳等皇帝在位时,蒋济都受到了重用。特别是在曹芳即位后,蒋济先是担任领军将军,赐爵昌陵亭侯,又接替司马懿,担任三公之一的太尉。从这一角度来看,蒋济可谓

  • 蒋济:兼资文武,辅佐四曹,堪称曹魏的“大预言家”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蒋济,曹操,孙权,司马懿,魏明帝,曹丕

    “当是之时,魏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司马懿为之谋”,能在曹操手下众多谋士中占据一席之地,蒋济不仅有着不弱于众人的才智,甚至可以说是每言必中,更是历仕曹魏四代,运筹决胜,功绩卓然。那么这位被曹操极其信任并引为心腹,与司马懿相得益彰的股肱重臣都有哪些事迹呢?一、助退孙权,徙民

  • 曹魏5位四朝元老:司马懿、满宠、蒋济、高柔、王凌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蒋济,满宠,曹魏,曹操,高柔,司马懿,史说三国,王凌(三国)

    司马懿最终为何能够成功夺取曹魏政权,一方面是因为他精于算计,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能力强、资格老。其实除了司马懿,曹魏还有几个四朝元老,他们也是德高望重的重臣,可惜没有阻止司马懿夺权。所谓四朝元老,是指先后侍奉过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王的大臣,要知道这中间的跨度有多大,即使从赤壁之战(公元2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