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志(李九龄)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东吴后期有一段时期长期处于皇权旁落的局面,先后出现三个权臣——诸葛恪、孙峻、孙綝。其中有以孙綝最为嚣张跋扈,对皇权的威胁最大。孙綝还做过废立皇帝的事情,他废掉孙亮,立孙休为皇帝。不过孙休也是一个有手段的人,上位不久后就除掉了孙綝。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孙綝的崛起和覆灭。
孙綝的上位
孙权晚年可能是得了老年痴呆,脑子不怎么灵光。他无视袁绍的前车之鉴,本来确立了太子孙和,但又给鲁王孙霸一样的待遇。于是两个人之间出现了竞争。这两个人竞争不要紧,关键是成建制的大臣纷纷站队,搞得东吴政局是一片腥风血雨,鸡飞狗跳。孙权一合计,行了,你们两个谁都不用当太子了。他将孙和废掉,又将孙霸赐死,孙权最得意自己的老儿子孙亮,也不顾孙亮只有七岁这个客观事实,就把他立为太子,又选了诸葛恪、孙弘、滕胤、吕据、孙峻几个人当辅政大臣,这班子就凑齐了。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权疾困,召恪、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属以后事。”
孙权去世,孙亮即位,他年龄太小,根本没办法执政。所以这些辅政大臣为了权力又开始进行争斗。诸葛恪搞死了孙弘,孙峻又搞死了诸葛恪,得以操控朝政。在孙峻执政期间,曹魏那边也不安分,司马氏正在篡夺曹魏政权的过程中,发生了“淮南二叛”。毌丘俭、文钦在淮南起兵进攻洛阳,孙峻趁这个机会进行北伐,进攻寿春,但是被赶来的诸葛诞截胡,还折了左将军留赞。这次军事上的失败必然会让孙峻的个人威望受到打击,果然孙仪、张怡、林恂等吴将谋划诛杀孙峻,但是消息走漏,被孙峻化解。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谋杀峻,发觉。”
文钦兵败后投降东吴,在次年劝说孙峻北伐。孙峻也需要一场战争来加强个人的威望,转移矛盾,于是孙峻令吕据(骠骑将军,吕范之子)、刘纂(车骑将军,孙鲁育丈夫)、朱异(镇南将军,朱桓之子)、唐咨(前将军,“利城兵变”后投降东吴)从江都出兵,打算进攻徐州。孙峻和滕胤给吕据饯行,进入吕据的军营。他看到吕据军队严整,受到惊吓(可能是出于对吕据的忌惮),晚上做梦又梦见诸葛恪,于是竟然吓死了。孙峻临死前,将后事托付给堂弟孙綝。孙綝成为新的权臣。
《三国志·吴书·孙峻传》:“据御军齐整,峻恶之,称心痛去,遂梦为诸葛恪所击,恐惧发病死。”
孙綝除吕据、滕胤
孙綝身无寸功,也不是孙权钦点的辅政大臣,他的上位纯属靠孙峻,当然会引起吕据和滕胤的不满。吕据率先发难,与诸将联合上表滕胤为丞相,利用军事压力让孙綝退让,孙綝不愿意让权,表滕胤为大司马,代替刚刚去世的吕岱出镇武昌,把他支出去。孙綝的做法激怒了吕据,滕胤也在丞相和大司马之间犹豫,于是吕据打算联合滕胤除掉孙綝。
面对吕据和滕胤的压力,孙綝的做法也颇有些精明之处。面对吕据,孙綝派自己的堂兄孙虑以及孙宪、丁奉、施宽率军在江都堵截吕据;又派使者命令文钦、刘纂、唐咨进攻吕据,瓦解了吕据周围的力量。吕据无法回东吴,又不愿意投降曹魏,于是自杀而死。
《三国志·吴书·孙綝传》:“遣从兄虑将兵逆据於江都,使中使敕文钦、刘纂、唐咨等合众击据。”
《三国志·吴书·吕范传》:“据曰:‘耻为叛臣。’遂自杀。”
面对滕胤,孙綝一开始没有选择直接发生冲突,而是采取了警告的方式。孙綝派侍中华融、中书丞丁晏通知滕胤,自己要对吕据用兵,让他赶紧收拾细软去武昌。但是滕胤不愿意离开权力中枢,而是扣住华融、丁晏,起兵自保,并且告孙綝谋反。滕胤表明了态度,孙綝也改变了方式,命令将军刘丞急攻滕胤。
有人劝说滕胤杀入皇宫,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拉拢禁军,控制皇帝,以皇帝的名义除掉孙綝。但是滕胤不知道吕据已经失败,还想着吕据过来与自己汇合,于是没有听从这个建议。后来的结果就是滕胤兵败被杀。至此孙权的五个辅政大臣诸葛恪、孙弘、滕胤、吕据、孙峻全部身死,孙綝终于掌控了政权。
孙綝的覆亡
孙綝虽然十分有权势,但是人望不足。本身孙綝的根基就不够,但他并没有注意自己的行为,史料中评价为:“负贵倨傲,多行无礼”,只用暴力手段控制别人,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真心认可。
而孙綝本身也缺乏军功。孙綝执政时期,曹魏那边司马氏还在紧锣密鼓地篡位,又发生了“淮南三叛”。上回拦着孙峻来的诸葛诞成为新的起兵者,他旨在割据淮南自立,希望得到东吴的支持。孙綝于是发兵支援东吴。结果这次支援效果又不理想,一部分兵力进入寿春被司马昭包饺子;在寿春城外的东吴军队也吃了败仗。孙綝还杀死了朱异。连续的失败和诛杀大将的行为让孙綝的名望大大降低。这个时候孙亮与孙綝的争斗也处于白热化。孙綝不敢上朝,自己居住在朱雀桥,让几个弟弟控制禁军。而孙亮也借故剪除孙綝的党羽,并且谋划除掉孙綝的计划。没想到这个计划泄露,孙綝于是废掉孙亮,拥立孙权的第六子孙休为帝。
孙休与孙亮不同,他在起初选择蛰伏起来,对孙綝言听计从。可能是感受到了孙休的威胁,也可能是感觉自己对朝廷控制不牢固(有人向孙休密告孙綝,被孙休卖给孙綝了),孙綝不敢再继续在朝中,请求出镇武昌。孙休在这个时候,与左将军张布和丁奉(很奇怪,两个都是左将军)合谋,在腊会的酒席上将孙綝斩杀,除掉了孙綝。孙綝的覆亡不仅仅是孙休的芒刺被拔除,也让东吴长期以来的主少国疑、皇权旁落的局面告一段落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建康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