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嘲笑刘备瞎指挥使关羽连骨头都收不回的廖立,因诸葛亮去世而绝望

嘲笑刘备瞎指挥使关羽连骨头都收不回的廖立,因诸葛亮去世而绝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 访问量:2932 更新时间:2024/1/18 5:03:49

234年,诸葛亮去世后,那个曾经嘲讽刘备不会指挥,使关羽连骨头都收不回来的廖立,不禁仰天痛哭道:我虽然被诸葛亮贬到这里,但他一死,我只能沦为奴隶,再也回不去了!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刘备在占据荆州时,就听闻了他的大名,因此立即征召他为从事。

当时,廖立的年纪还不到30岁,紧接着,刘备又任命他为长沙太守。

凭刘备的一双慧眼,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廖立是不可能得到如此重用的。

刘备是如此的重用廖立,那么,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又是如何评价他呢?

有一次,诸葛亮在接待孙权的使者时,使者问诸葛亮:您每天要处理的大小事务特别多,这么多的事情,是谁和您一起处理的?

诸葛亮说了两个人名:庞统、廖立。

接着,还夸赞此二人: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

庞统不必说,那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整个三国时代,都传说诸葛亮与庞统,得一人可得天下,只可惜他英年早逝。

而诸葛亮在提到与自己齐名的庞统时,还专门提到了廖立,可见,在诸葛亮心里,廖立的才干是不容小觑的。

215年,孙权派大将吕蒙偷袭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廖立当时因寡不敌众,没能守住长沙,便逃到了刘备那里。

按当时的军法,打了败仗,丢了城池,都有相应的处罚,比如,后来大名鼎鼎的马谡失了街亭,直接就被诸葛亮处死。

可是,刘备对丢了城池,逃回来的廖立,竟然一句责备也没有,反而继续赏识他、重用他,还直接任命他为巴郡太守。

刘备为何如此对待一个弃城逃命的将领呢,就是因为他太有才干了,纵使损失了城池,刘备也要保住这个人才。

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廖立被晋封为侍中,侍中是刘备身边非常重要的参政大臣,对各项大小事务,他都有参与权、发言权,其权力简直可与丞相比肩。

由此可见,在刘备心目中,廖立是多么的重要。

223年,在刘备去世,刘禅继位后,廖立被任命为长水校尉。

这时的廖立,就有了很大的怨言,因为他认为,凭自己的才干,位置应稍微比诸葛亮低一个层次。

然而现在,自己的地位竟在李严之下,因此他的心中闷闷不乐,甚至还口出怨言。

在蜀汉的丞相掾李邵、蒋琬到他的管辖地检查工作时,他侃侃而谈,说了许多治国大计,但说着说着,就开始胡说八道了。

他竟然说道:“先帝(刘备)当年不先占据汉中,而与孙权争夺南方三郡,结果损兵折将,南方三郡还是落到了孙权的手里。

后来到汉中后,先帝也因指挥失误,使关羽出征后,连骨头都没有收回来,还白白把许多土地都丢失了。当然,这也与关羽自恃勇力,作战无方有很大的关系。

至于向郎、文恭,这些没什么才干的人,他们懂什么,尤其是文恭,竟担任治中一职,你看他做事情,有一点章法吗?

至于那个被向郎吹嘘的,很有才敢干的马良,竟然让他担任长史,我看他除了会活稀泥,什么也干不了……”

之后,廖立又指出了许多人的弱点,以及不称职等事情,结果李邵、蒋琬回去后,把廖立的话,原封不动地上报了诸葛亮。

诸葛亮听后大怒,立即写了封奏折,上报到刘禅那里,主要内容是指责他坐井自大、诽谤先帝、诋毁群臣……

结果,刘禅一下子就把他流放到了汶山郡,这回可好,因为几句怨言,廖立弄得老婆孩子一家人,都跟着他到了流放地。

啥也别说了,在流放地好好的一边种地,一边反思自己吧!

廖立带全家人到流放地后,确实很快地反思了自己:因管不住嘴巴,而惹下的滔天大祸。

以后,他再也没敢随意的议论朝廷大臣,不过,他一直渴望诸葛亮在某一天能想起他,并把他调回去。

遗憾的是,直到234年诸葛亮去世,廖立也没有被调回去。

这回,他的内心感到了深深的绝望,他知道,诸葛亮去世,自己以后就不再有回到朝廷的希望了。

因此,他流泪长叹道:我再也不能为朝廷效力,只能在这里,沦落为异族的奴隶了。

后来,确实如廖立所料,他一直老死在了流放地,也没能再在蜀汉的舞台上,放出一丁点儿的光芒。

就这样,因为没管住自己的一张嘴,而使自己和整个家庭,遭受了可怕的打击,甚至到死都未能翻身。

那么,您觉得廖立因口出怨言,而被流放一事,冤吗?您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呢?欢迎讨论。

素材来源:三国志。

标签: 刘备关羽廖立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称赞廖立是“楚之良才”,为何在北伐前,却把他流放边疆?

    历史解密编辑:北风往事标签:廖立,刘备,蜀汉,孙权,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廖立是刘备阵营中有名的人才,早在刘备统治荆州时期,他就投入了刘备的阵营。因为他的才能出众,得到了刘备的重用。他先是担任刘备的从事,后来在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担任了长沙太守,诸葛亮曾经评价他是“楚之良材”。但是在刘备去世后,在蜀汉人才凋零的时候,本该大显身手的廖立,却遭到了流放。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被诸葛亮称之为“赞兴世业者”的廖立,为何未受到重用还被流放?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研究社标签:诸葛亮,廖立,蜀汉,刘备,蒋琬,刘禅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争的是千秋霸业,比的是各家人才。但令人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有用武之地,也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得以善终。例如曾经被诸葛亮称为“赞兴世业者”的廖立,不仅没有得到重用,还惨遭流放,最后落得郁郁而终的结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廖立“楚之良才”廖立是刘备阵营中有名的人才,年轻有为,在刘

  • 诸葛亮北伐前夕,与庞统齐名的“楚之良才”廖立,为何被流放?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庞统,廖立,刘备,蜀汉,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廖立走进了刘备的阵营。他也是刘备阵营里,为数不多的优秀人才,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刘备的重用,一开始就担任刘备身边的秘书。刘备夺取荆南四郡后,他又担任了长沙太守。那个时候他还不到三十岁,放在今天来说就是妥妥的厅级干部,标准的政治明星,前途无量。诸葛亮把他和庞统称为“楚之良才”,可见其重视

  • 廖立:诸葛亮将他与庞统比肩,却在守城时只身逃跑,大骂蜀汉群臣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廖立,庞统,刘备,关羽,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215年,刘备拒不归还荆州,被吕蒙偷袭三郡。长沙太守廖立脚底抹油,不战而逃,来见刘备。众人皆欲杀之,刘备却阻止道:“孔明将廖立与庞统比肩,如今庞统已逝,亟需人才。且让他转任‘巴郡太守’,戴罪立功吧!”既然刘备出声为廖立开脱,众人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看着廖立洋洋得意地走马上任。。。廖立,字公渊,武陵

  • 彭羕:一个被庞统和法正共同举荐的名士,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庞统,法正,彭漾,刘备,马超,刘璋,彭羕,三国,诸葛亮

    211年,刘备入蜀,谋士庞统和法正共同引荐一位大才。刘备欣喜不已,但见到来人后,不禁疑惑发问:“咦!怎么是个光头!”而这个令刘备震惊的光头,就是广汉名士彭羕、彭永年。彭羕身长八尺有余,容貌甚伟,长得一副好皮囊。然而,他性子高傲,睥睨天下,对大多数人都瞧不上,只服同郡的学者秦宓(就是后来与东吴使臣张温

  • 彭羕临死前对诸葛亮说:天明地察神祇有灵自爱自爱这话啥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彭漾,天明,刘备,马超,庞统,蜀汉,彭羕,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可是蜀中仅仅是缺少统兵大将吗?当然不是,刘备乃至刘禅手下,更缺智谋之士,以至于诸葛亮事必躬亲鞠躬尽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翻开《三国志》看来看去,蜀汉阵营似乎就诸葛亮一个聪明人,其他人都是提线木偶。而不想当提线木偶的,死的死、贬的贬,有七八个谋臣武将英雄无用武之地,

  • 刘备真不是假仁假义,一生只杀了4个大臣,刘封、彭羕、张裕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刘备,刘封,彭漾,曹操,彭羕,诸葛亮,科学家,五虎上将,张裕(澳门政治人物)

    鲁迅先生曾评价《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意思是说,《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刘备的仁厚,让人感觉像假的;为了显示诸葛亮智慧,让人感觉像妖怪。但其实,真实历史上刘备并非假仁假义,而是真正的宽厚仁德!曹操向来是杀人不眨眼的,边让、孔融、杨修或者还有吕伯奢一家人,还有曹操屠过的

  • 彭羕被刘备赞为军政奇才,诸葛亮却为何不喜欢他还将其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小爱历史说说标签:诸葛亮,刘备,彭漾,马超,法正,曹操

    彭羕,益州(今四川)广汉人。在刘备袭夺益州之前,彭羕不过是益州牧刘璋麾下的一个小小书吏(亦称书佐)。刘璋不重用他,只让他做些抄写公文、管管档案的琐碎事情,即使这样,也不能长久,最后还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把他的头发剃光,再披枷带锁, 每日罚做苦役,如同奴隶一般。公平的说,彭羕是很有才干的,或许是因为性格

  • 吉林头号恶魔杨洪军,手段狠毒残害30多名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杨洪军,杨洪,村委,女员工,柳河县

    2001年4月18日的吉林省柳河县,群众们走上街头,讨论着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杨洪军被处死刑了!柳河县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忍不住欢呼起来,甚至喜极而泣。所有人都认为杨洪军罪有应得,就连他的妻子、儿子,也恨不得他赶紧去死。那这个杨洪军究竟做了什么,为何那么多人对于他被判死刑,感到开心呢?杨洪军蓄意伤人1

  • “国宴国酒 艺术茅台”——中国篆书名家杨洪清

    历史解密编辑:艺韵风华标签:名家,篆书,书法,中国,国酒,杨洪清,茅台镇,茅台酒,齐白石传人

    Yang Hong Qing杨洪清:男,1948年生 ,字汉石,号白岩居士,法号谛清(见过佛光)。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人,毕业于汉江师范学院,郧阳中学退休教师。几十年 来,专事篆书。篆有金文《十三经》,篆四千餘部《心经》赠人。刻有《论语》《道德经》《金刚经》《诗经》《离骚》《洛神赋》《滕王阁序》至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