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萧何与刘邦识于微时,帮刘邦平定天下后,却为何要自毁名誉?

萧何与刘邦识于微时,帮刘邦平定天下后,却为何要自毁名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2940 更新时间:2024/1/23 18:13:05

刘邦一统天下后,将一直帮他的萧何排在第一位论功行赏。可韩信死后,萧何为了保命,只好将家产全部捐出,还自毁名誉,只求刘邦能放他一马。谁知道,刘邦知道他的用心后,竟然真的对他不再刻意怀疑。

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时,萧何也只是个普通的官吏,但萧何却多次凭着职权保护刘邦。当刘邦要去别处时,萧何还给他送了500钱践行,两人的情谊很是深厚。

后来,刘邦做了汉王,任命萧何为丞相,两人在打天下的路上,也是并肩作战。

当将领们进入咸阳后,都是忙于争分金帛财物,而他却首先收取秦王朝文献档案,将其珍藏。这样的做法,让刘邦详尽地了解了天下的地理位置以及人口等诸多方面的利弊,为刘邦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

在楚汉相争期间,萧何虽然没有像韩信、曹参等人那样在前线冲锋陷阵,但他留守关中,作为后方保障团队,安抚民众,为前方人员做好补给工作,为了胜利做出努力,让刘邦多次转危为安。

而刘邦也知道他的能力,就默许他将来不及汇报的事情,先行酌情处理,等刘邦回去后再汇报。

除了心思缜密,足智多谋外,萧何也很会识人,颇有才能的韩信,就是他推荐的。而韩信也确实有才干,与萧何、张良为开国三大功臣。

汉五年时,刘邦平定了天下后,开始论功行赏。他认为功劳最大的非萧何莫属,封萧何为酂侯,给予的食邑也最多,特许萧何带剑穿鞋上殿。

可汉十一年,刘邦在邯郸平反叛时,韩信也在关中谋反,而吕后采用了萧何的计策,杀了韩信。但这一举动,也让萧何处在了风口浪尖。因为刘邦对他的疑心日益加重了。

当时,有个叫召平的人,对萧何说道:“皇上在外风吹日晒地平乱,韩信又谋反,皇上肯定对您有所怀疑,所以才专门设置了卫队。皇上的用意不是保护您,而是监视您。您的祸患从此开始了。”

于是,萧何选择了“放低自己”。他不仅将自己的财产,都捐给了军队,还采用低价或赊借等败坏名声的手段,来买地。

对于一个文官来说,又没了家产,名声也败了,这让刘邦心里的顾虑也少了几分,而且刘邦也明白萧何贬低自己的用意,也就不再刻意提防他了。

孝惠二年,萧何去世,谥号为文终侯。而他的后代即使因为犯罪而失去侯爵封号,天子也总会寻找萧何其他的后代,续封为酂侯。

故事出自《史记》,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是刘邦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他从普通人一步步走到开国功臣,还得到了善终,可谓是能屈能伸,拥有大智慧。

周恩来曾对萧何的能力有所评价:

"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

而萧何也确实是心思缜密,足智多谋。最初起兵时,萧何的地位明明可以当领导者,他却把刘邦推了出来,除了他为了安身保家外,他还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到底应该适合哪个位置。

因为一直是在“后勤”工作,所以他得到了不少民心,不过,在除掉韩信后,他的地位也是岌岌可危。因为刘邦对他虽仍以礼相待,但对他的防范却更多了,怕他“功高盖主”,起了野心想造反。

因此,萧何选择了“放下”。对国事尽量少参与,自己将名声“搞臭”变得十分“喜爱”钱,希望能让爱猜忌的刘邦,知道他贪图的不是权力,而放他一马。

只能感叹一句,萧何的政治头脑实在是了不起。

萧何的“自毁名节”是臣子的智慧,而刘邦也有拥有君主的智慧。

刘邦虽然一直派人“保护”萧何,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但他当看到萧何是如何自保的时候,为家人讨要官职,为钱做“亏心事”等,他就明白,萧何没有野心,也不会反,所以二人的关系才得以维系。

从历史上来看,有“功高盖主”、“得民心”、“被重臣支持”、“手握大权”等迹象的大臣,大部分都会让皇帝心中有所顾忌的同时,从而找时机将对方的势力消弱甚至让其消失。

所以,如何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并且能够在晚年时功成身退,是一件需要研究的学问。

标签: 萧何刘邦韩信平定项羽曹参

更多文章

  • 汉初三杰中的萧何,为何能屡次躲过刘邦的屠刀?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萧何,刘邦,韩信,张良,吕雉,项羽

    刘邦这个人是幸运的,他身在秦末暴乱之中,现在身上免不了流氓的性格。在同行项羽残暴的衬托下,刘邦竟然能落得宽厚的美名,功成名就之后汉朝建立,他就开始拿起屠刀向昔日功臣下手。就连在项羽鸿门宴上,为刘邦挡刀的樊哙也险些遭到他的毒手。在刘邦那么多功臣之中,却唯独只有一个人得以善终。他就是著名的汉初三杰,萧何

  • 刘邦手下最大的功臣,不是张良萧何,不是韩信,而是项羽帐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项羽,韩信,张良,萧何,三毛,汉高祖刘邦

    刘邦一介布衣,却能在短短的八年时间,推翻暴秦,统一天下,靠的就是会用人,懂时局。首先他能在天下大乱之后揭竿而起,随后他又网络了一大批谋臣猛将,成功统一天下。就在刘邦统一西汉以后,在一次宴会上说:我之所以能统一天下,是因为我谋有张良,武有韩信,后勤有萧何。然而他却忽略了另外一个文武兼备的大功臣陈平!陈

  • 76岁李善长被朱元璋视为“萧何”,为何没能像萧何一样得到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晴朗文史阁标签:萧何,明朝,李韩公,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小说家

    很多开国之君都有自己的“嫡系战队”,比如明代的李善长就被朱元璋视为自己的“萧何”。这样的评价,是相当了不得的。投靠朱元璋以来,李善长不辞辛苦,出生入死地帮助朱元璋打江山、治天下,还为朱元璋确立了儒法杂糅的治国理念,贡献值确实也是与萧何不相上下。年岁渐长后,李善长更是选择告老归田,远离官场,相当于急流

  • 成也萧何败萧何!绝平功臣失点,弗拉门戈痛失南美优胜者杯冠军

    历史解密编辑:硬腿子聊个球标签:南美,巴甲,弗拉门戈,优胜者杯,解放者杯,意甲联赛

    北京时间3月1日上午8点30分,南美优胜者杯决赛次回合的比赛,巴甲劲旅也是南美解放者杯的冠军弗拉门戈迎战来自厄瓜多尔甲级联赛获得南美球会杯冠军的山谷独立。一周前,两支球队首回合的较量中,山谷独立在下半场第69分钟利用角球机会由卡拉瓦哈尔头球破门,以1-0取胜占得先机。本场对决双方拼抢十分激烈,场上黄

  • 同为汉初三杰,萧何与韩信都没有好下场,而张良却功成身退?

    历史解密编辑:皮皮侠说历史标签:萧何,韩信,张良,刘邦,汉朝,汉初三杰,霸王项羽

    同为汉初三杰,萧何与韩信都没有好下场,而张良却功成身退?张良,青年时是侠士,古博浪沙刺秦王。壮年时是谋士,辅佐刘邦成就霸业,晚年时是隐士,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张良成就了许多读书人的梦想。张良确实要谋略高手,他的师傅黄石公应该比他厉害,还有黄石公的师傅应该是鬼谷子,这样推下去,是不是可以推到姜子牙了。张

  • 刘邦有萧何、韩信,刘备有关羽、孔明,为啥刘秀手下没一个出名的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刘邦,萧何,韩信,刘备,关羽,诸葛亮

    一个王朝的建立,除了皇帝本人的雄才大略外,还需要文臣武将进行内外支持。所以在王朝开国初期,我们能看到将星如云、文星荟萃。比如西汉初期,有萧何、韩信、张良等人,名传后世;唐朝初期,有程咬金、房玄龄、侯君集、魏征、长孙无忌等人,凌烟阁24大臣都是当世数一数二的人物;明朝初年有刘伯温、蓝玉、刘基等人,成为

  • 西汉开国功臣萧何,为西汉做了很多事情,拥有着很不错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害羞的脸标签:萧何,刘邦,韩信,皇帝,西汉,汉惠帝,南征北战

    西汉的建立除了与刘邦有着很大的关系,也与他身边的开国功臣有关,其中就包括萧何。萧何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跟随刘邦了,为了能够让刘邦建立西汉,他也是跟着南征北战,也为刘邦吸引了很多的人才,其中就包括韩信,只是韩信在帮助刘邦打下了很多地方时却被萧何以及吕雉设下了圈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失去了性命,的确是很可怜

  • 萧何、韩信、张良谁最聪明?其实他们都不如刘邦背后的一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萧何,韩信,刘邦,张良,项羽

    在历史上,吕后生长在一个战乱的年代,她没有上阵打仗,没有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最突出的表现主要是政治权谋和手段。要说这个女人到底有多厉害,可以用她的对手作为参考。下面我们细数一下吕后的对手们,各位就知道吕后厉害的程度了。1.周勃。著名武将,号称“弓马娴熟,孔武有力”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随沛

  • 汉高祖刘邦杀韩信,却为什么没有杀萧何,萧何用什么办法保命!

    历史解密编辑:小哥讲坛标签:刘邦,萧何,韩信,楚王,汉朝,汉高祖,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政权稳定之后,也开始诛杀功臣,杀了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刘邦会诛杀这些有功之臣,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皇位更稳定。被杀的这几个异姓王,每个人都是战功显赫,都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杀了这些人之后,也把目光锁定在萧何身上,萧何月下追韩信,眼光独到,能识

  •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萧何帮吕后诛杀韩信后,为何冒死救其子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萧何,韩信,吕雉,刘邦,项羽,夏侯婴

    一提起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我们便会想到了两个经典的词语。第一个是10个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第二个是8个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中“生死一知己”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指同一个人,都是是指萧何。众所周知,萧何原本是沛县的父母官,是曾当泗水亭亭长的刘邦的“老上司”,刘邦起义后,萧何是最早的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