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祖的不倒翁,淮阴侯的知遇,立汉第一功臣-萧何

高祖的不倒翁,淮阴侯的知遇,立汉第一功臣-萧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河杂说 访问量:1970 更新时间:2023/12/28 2:35:19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依赖于身边的忠臣良将,在这些忠臣良将中排在第一的当属萧何。萧何能够以文人的身份位列众人之首,是因为萧何屡次在危急之时将汉政权扶起来,是刘邦最得力的“贤内助”。

乐交豪杰,追随刘邦

萧何本是沛县的官吏,他为和善,乐于交际,宽容他人,所以早年结交刘邦等一帮性格各异的朋友。刘邦一无所有的时候,萧何就十分赏识刘邦的豪爽为人,在吕公的酒席上赞扬刘邦,让刘邦抱得美人归。

秦末,随着陈胜吴广起义,各地风云四起,萧何在沛县配合刘邦起义。在刘邦攻打沛县的前后,萧何利用职务保护刘邦家人,成为刘邦队伍的核心成员。

入关抢册,力荐韩信

在刘邦攻破武关进入咸阳,接受了子婴的投降后,刘邦的农民军们仿佛进入天堂。农民军的首领们个个醉生梦死,只有萧何带兵冲进了丞相府,层层包围起来。萧何让心腹将秦朝有关户籍、法令、地形的典籍一一登记造册,收藏起来以备日后查用,可谓是目光长远。事实证明,这些信息在刘邦统一和治理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被项羽封到巴蜀汉中之地,在刘邦行军至巴蜀汉中时,发生了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韩信本是一怀才不遇的落魄人才,一直寻找合适的“雇主”,待价而沽,曾受胯下之辱。韩信早先曾投靠项羽,在其帐下执戟,因不受重用转头刘邦。

韩信到了汉营,也没有收到重用,被委派管理粮草,但是被总管后勤的萧何赏识,萧何这才知道韩信不仅是人才,而且是帅才。韩信随着军队到了巴蜀汉中之地仍然没有收到重用,于是在一个月明之夜离开了汉军,萧何得知韩信离开后,急忙追赶,将韩信拉了回来,这才让刘邦没有错失此为帅之材。

韩信归汉营后,萧何向刘邦力荐韩信为大将军,统领各路将军。后来韩信为刘邦平定北方,南下合围项羽,为刘邦立下不世之功。

驻守后方,不绝粮道

刘邦在巴蜀休养生息后,采取张良、韩信的计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楚汉战争开。刘邦领兵出征后,萧何坐镇后方,为刘邦输送粮草物资。

汉王二年,项羽东进平齐田荣之乱,刘邦趁机攻下了项羽老窝彭城。项羽闻国都失陷,领三万兵力回援,项羽的楚军所向披靡,把刘邦打得落花流水,刘邦仅领几十骑逃跑。

在刘邦万分困难之际,萧何在关中紧急调拨粮草和士兵对刘邦军队进行补充,刘邦得以在荥阳与项羽周旋。在刘邦和项羽交战的数年之间,正是因为萧何的坐镇,刘邦才得以每每跌倒,每每站起来,反观项羽就很悲惨了,终战中被斩断粮道,失去持续作战的能力。

建汉首功,谨慎侍君

垓下之战后,刘邦建立汉朝,萧何功劳排在首位,任汉丞相。

刘邦做汉王之时,就极其重视对萧何的防范与警惕,在出征期间多次询问萧何的生活,表面是关心,实为提防。

陈豨叛乱时,刘邦亲自征讨。期间淮阴侯密谋叛乱,被吕后知晓。吕后召萧何入宫密谋,随后萧何假传高祖胜利,召臣子庆贺。韩信在进攻庆贺之时,被吕后的人拿下杀掉,就这样萧何在叛乱之前,阻止了韩信的计划,也为刘邦去了一块心病,后来就有了“成也萧何败萧何”一说。

韩信死后,萧何受到封赏,高兴地摆酒庆贺。酒席上一位叫召平的门客向萧何进言,萧何未进战场受如此封赏,汉高祖名为赏赐实为试探,萧何吓出一身冷汗。翌日,便进宫面圣,捐出家财田地,以求平安。

在黥布叛乱期间,刘邦亲征,萧何留守后方。刘邦在外多次问萧相国在朝做什么,萧何在朝中殷勤治理国家,收取民心是刘邦感到危机重重,心里不痛快。萧何得知后,不惜毁坏名声,强买强卖农民土地,使得民怨四起,刘邦在得知萧何的做法后,反而放心,可见伴君如伴虎。

萧何的一生,为人平和谨慎,他是刘邦最忠诚的老乡,从沛县起义一直到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萧何得以善终也是因为他谨慎、善变,懂得观察刘邦的心意,在刘邦不同身份的时候,以不同的态度和不变的忠心侍奉刘邦,一生爱民。

更多文章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帮吕后诛杀韩信后,为何冒死救其子?

    历史解密编辑:漂江孤影标签:萧何,韩信,吕雉,刘邦,项羽,夏侯婴

    人生就是或快或慢的一段旅程,在这个旅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人,有善良的好人,有心肠歹毒的坏人,有红颜知己,也有蓝颜故交。你不断地遇到,也会不断地错过,有人会跟你度过旅程的一段时间,也有人会匆匆走过,给你留下模糊的背影,也有人会陪你很长很长一段时间。而这些人,或轻或重,都对你的人生产生影响,这次和大家

  • 张良那么足智多谋,在韩信和萧何遇害的时候,为何选择袖手旁观?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张良,萧何,韩信,刘邦,吕雉,卢绾,秦朝,春秋战国

    对于张良这个名字想来大家都是耳熟的,刘邦能够拿下江山,就是因为他麾下有三个重要人物,分别是萧何、韩信、张良。后代的人称这三个人为“汉初三杰”。张良因为过人的聪明才智,所以是三节之首。对于张良的评价,从古到今的人都是给予了非常高的描绘。有一条评价他的句子到现在还是一方经典。那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

  • 西汉五大开国功臣的下场,萧何差点被杀,唯独张良善始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毛绒历史说标签:萧何,张良,刘邦,韩信,樊哙,英布

    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刘邦从一个小小的亭长,到建立起庞大的西汉王朝,离不开众多人才的帮助,刘邦多次身处困境,又多次崛起,然而那些帮助过刘邦的人却没有好的下场。今天笔者和大家聊聊西汉五大开国功臣的下场,先从萧何说起,萧何曾是秦朝时沛县的主吏掾,相当于是后来的功曹,在沛县时他就看好刘邦,多次利用职

  • 搞项羽, 排挤郦食其, 坑萧何, 助刘邦杀韩信, 他才是真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关说生活记标签:萧何,刘邦,韩信,秦朝,郦食其,霸王项羽

    留侯张良是个好臣子,但却不是一个好同事。或许因为出身的关系,张良远比萧何、韩信等人更懂得如何做一名臣子。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史记·留侯世家》刘邦让张良在齐地选择三万户受封,当是不掺杂任何虚情假意的,然而张良却坚辞不受

  • 刘邦拥有张良萧何等顶级人才,为啥直到韩信加入才打得过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正史漫谈标签:刘邦,韩信,项羽,张良,三毛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徒劳的;萧何、张良、陈平固然厉害,但光靠这些人组成的团队,刘邦肯定打不过项羽。但两个人帮助刘邦改变了局面,那就是韩信、彭越。不过,这并不是说韩、彭就比项羽猛。毫不夸张地说,若只论打仗,同时代没人是项羽的对手,即使被后世尊称为“兵仙”的韩信也不成。韩信的背水一战固然漂

  • 有人告韩信反叛,陈平问刘邦3个问题,为何萧何张良沉默不语?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三毛,刘邦,萧何,张良,韩信

    在刘邦打天下的时候,韩信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整个楚汉争霸故事中,似乎韩信离我们最近,他更像是一个寻常人。楚汉争霸中,项羽身世地位比较高,而刘邦的机遇比较好,这些都是寻常人所比不了。而韩信发迹之前,穷困潦倒,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就一番霸业,受到刘邦的赏识。汉朝建立之后,韩信身居高位,做过淮阴侯以及

  • 大汉往事|萧何为什么背后踹韩信一脚

    历史解密编辑:环球姓氏标签:萧何,韩信,刘邦,吕雉,樊哙,汉朝,秦朝,大汉往事,春秋战国

    △汉相萧何影视剧照萧何慧眼识珠是出了名的,“月下追韩信”更被传为千古美谈。萧何的内敛低调也是出了名的,不居功,不自傲,逢人三分笑已经定格为他的永恒形象。萧何的积极追求同样是出了名的,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是他的奋斗目标。但是,就这样一位和善,正派的“好人”为什么会做出欺朋卖友的事来,在刘邦吕雉着意冤杀韩

  • 韩信被处死,萧何哭着说出12个字,后人总结成8字成语,流传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韩信,萧何,刘邦,项羽,吕雉,夏侯婴

    韩信被处死,萧何哭着说出12个字,后人总结成8字成语,流传至今公元前196年,淮阴侯韩信听到了一个传闻,说造反的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去皇宫祝贺。去还是不去,韩信非常纠结。陈豨就是听了自己的话,才选择造反的,汉高祖刘邦早已对自己不信任,以谋反的罪名将自己逮捕过,后来又释放了。显然,刘邦已经把曾

  • 作为大汉朝的开国丞相,正史上的萧何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诸葛白萱说美食标签:萧何,韩信,皇帝,曹参,大汉朝,开国丞相,汉高祖刘邦

    萧何是大汉朝开国丞相,和张良,韩信并称汉初三杰,他的理政能力是出类拔萃的,但萧何还有一项能力是他人不能相比的,那就是识人的能力。萧何夜下追韩信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当时韩信只是一个下级军官,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萧何就能发现韩信是顶尖的军事人才,以全家性命担保,让汉王拜韩信为大将军,事实证

  • 萧何谋国藏秦典

    历史解密编辑:后人类时代标签:萧何,刘邦,韩信,张良,秦国

    沛公刘邦的军队一举攻下了秦国的都城咸阳。手下诸将第一次来到国都,都争相跑到装有财物的仓库去分取金银财物。唯有萧何置这些于不顾,先去接收秦承相、御史制定的法律和典章文件,并小心收藏起来。 有人对萧何说:“您为何不去分些金银财物,而要这些没用的图书?" 萧何笑着说:“这些日后必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