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之所以输给刘邦,也可以意味着一种旧时代的终结

项羽之所以输给刘邦,也可以意味着一种旧时代的终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764 更新时间:2024/1/16 23:02:50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为啥输给刘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人的性格、观念以及由此带来的差异化行为,基本上由其出身、阅历、教育所决定。这一规律,在秦末三大领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秦末乱世中,涌现出了大量英雄豪杰,按照出身,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出身最底层草根陈胜、吴广,他们原本为秦王朝的“黔首”(农民),没有土地、没有财富积累、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是最直接的被剥削对象。但正是这些人,构成了强大秦帝国的基础;

第二类,秦王朝的基层官员,如刘邦及其手下的核心小伙伴。他们同样出自社会底层,但得益于郡县制的推广、新秩序的建立,他们要么依靠才能、要么凭借对新体系的理解,成功进入了秦王朝体系内,成为基层管理者;

第三类,在秦始皇大一统中央集权体系下,惨被剥夺特权、扫进民间的原六国贵族,代表人物是项羽(及那些复国的勋贵)。

所处阶级决定了思路,思路决定了行动,行动引发了后果。首次掀起自下而上大起义的陈胜,由于知识、眼界的束缚,很快陷入了小富即安思维所带来的选择陷阱。面对张耳陈馀这二位旧贵族体系名士提出的“缓称王”建议,陈胜拒不听从,在占领陈县后就迫不及待的自立为王,成功地把自己打造成了秦军的头号敌人;同时,他还迅速沦为了秦二世那样的“暴君”:腐化堕落、杀害故交,任用宠臣屠戮将领。无纲领、无体系、无制度的陈胜,没多久就成为了首个牺牲品。

在草根枭雄早早出局后,逐鹿天下的两大势力就变成了出自基层的刘邦VS贵族代表项羽。由于所处阶级的不同,这两大势力的风格相差巨大,咱们先看看项羽。

项羽的身上,体现出了战国贵族的传统优点:

一、军事才华强悍。春秋战国的军事领域,基本被贵族承包,如孙武孙膑,均是贵族后裔(史书称孙膑是孙武后代);出身富商家庭的军神吴起,在贵族体系提供的平台上崭露头角,失去了平台的支持后遭受屠戮。

项羽作为楚国将门世家之后,军事素养享受了得天独厚的传承与熏陶,再加上他出众的天才、强悍的性格,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军事奇才。纵观史书我们可以发现,凡是仅仅与军事领域相关的行动,项羽都极为英明、决绝、成功:

会稽起义,他一人击杀“数十百人”,官府上下吓得匍匐在地,不敢仰视;

巨鹿之战前,在对危险局面短暂分析后,他当机立断斩杀宋义,夺回了军权;

巨鹿之战中,面对敌我悬殊、士气低落的绝境,他破釜沉舟,送给虎狼秦军自战国以来在野战中的最大失败,也让观战的各路诸侯心悦诚服,跪着用膝盖行走前来拜见;

彭城之战,面对己方两线作战、腹背受敌,大本营彭城被56万联军占据的困境,他亲率3万骑兵绕道奇袭刘邦后方,创造了3万人击败56万的战争奇迹。

二、富有同情心。这一点,主要出自韩信之口。由于曾经担任项羽的贴身亲兵,韩信对项羽的性格、处事方式极为了解。在被刘邦登台拜将后,他把项羽的性格、优点、不足和盘托出,并拟定了应对之策。

在个人的综合素质方面,韩信以及刘邦本人,都认为项羽无人匹敌: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在勇敢、强悍、仁厚、军事才能等方面,项羽都对刘邦形成碾压之势。不过这也很合理,即使在现代社会,出身草根的人才,其综合素养也很难与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子弟相提并论。

具体到对人的态度方面,项羽也比刘邦更富魅力:“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即: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极有礼貌;若见到身边的人生病,他会心疼得流泪,甚至会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

这也许跟我们的印象形成了巨大反差:项羽不是屠戮成性吗?为何刘邦、韩信都承认他仁厚、恭敬、慈爱呢?这其实是两个概念。

春秋战国,是贵族的时代,勇气、慈爱、律己、骄傲等素质,是贵族品格的重要构成。对于弱者的仁慈,与对敌人的残忍,二者间并不矛盾。

更何况,以仁厚闻名的刘邦,在历史中留下的屠城记录也不少见。

但秦末的政治领域,同情心并不能为项羽的事业加分。经过秦始皇的清洗后,传统贵族群体在社会生态中早已失去了绝对掌控权;大一统秩序的推行,则让无数出身平平、洞悉法律的基层人才得以步入秦帝国社会组织的各个层面,就像当初那些方士在背后数落秦始皇时所说的:“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秦朝管理社会所依仗的,并不是传统勋贵以及为其服务的士大夫,而是精通法律条文、熟悉社会管理规则的官吏。

秦王朝短短十余年的“培育”,为出身基层的人才提供了接触权力(即使很小)的机会,既培养了他们的政治能力,也开阔了他们的政治野心;他们参与政治、主导社会话语权的欲望更加强烈,出身底层的陈胜尚且能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身为基层小官的刘邦在看到皇帝的阵仗后,自然也能发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慨。

(所以笔者认为,相对于陈胜、项羽对秦王朝的痛恨,刘邦等人对秦始皇也许是心怀感激。)

这些基层官员,已经成了社会政治结构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相对于传统贵族,他们也许综合素质、人生履历没那么“光鲜”,但胜在熟悉管理社会的套路,精通世事,接地气,群众基础好,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人数还特别多。

用一句话来形容:时代已经变了,不再是那个人人习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规则的世界了,谁能顺应人心、迎合各阶层人才的诉求,谁就能占据优势。

但项羽对这一点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虽然身为破落贵族,但其家族在吴中地区仍具有巨大影响力,他自小处在叔父项燕的庇护之下,对于社会的理解、人情的洞悉,压根无法与长期混迹于民间的刘邦相比;贵族自带的强烈优越感,盛气凌人的处事风格,任人以出身的人才观念,对道德缺陷零容忍的性格洁癖,决定了陈平、韩信等人不可能进入他的视野。

项羽可以对待弱者慈眉善目,甚至痛哭流涕,但若要对这些出身草根的人才委以重任?对不起,你不配。我同情你,前提是俯视你,绝不可能允许你与我在身份、道德上平起平坐。

因此,与其说项羽瞧不起韩信,不如说他瞧不起韩信所处的阶层:我不是针对你,你们这个阶层都是辣鸡。

而刘邦的出身与阅历,决定了他的人才观与项羽完全相反。

陈胜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提出者,但刘邦才是第一个成功的践行者。不爱耕读、喜好酒色、嬉笑怒骂、事业平平,直到40多岁才靠坑蒙娶得一个老婆,像极了如今众多的苦逼打工人。如果秦王朝能多持续二三十年的话,刘邦铁定要庸庸碌碌地混过这一辈子。

但刘邦稀松平常的履历,反而成了他的优势。秦王朝的脆弱政治平衡被秦二世打破后,刘邦常年混迹于社会基层中形成的精明、务实的处事风格,对基层人才心态的洞悉,迅速发挥了巨大作用。说白了,韩信、萧何、曹参、陈平、陆贾、夏侯婴、周勃等人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也正是刘邦本人的所思所想。

因此,刘邦迅速展现出这样的人才观:不论贵贱、唯才是举、不拘小节,敢于承认不足、善于听取意见,甚至对于来自原项羽阵营的韩信、陈平、英布等人,刘邦也用人所长、来者不拒。无论何种身份、何种出身、何种人品,只要你有才、而且愿意在我这里一展所长,你就可以得到重用。

坏的政策会产生连锁效应,好的也会。这就是项羽身边人才越来越少的原因,也是出身布衣的刘邦能战胜偶像级人物项羽的制度性优势,更是西汉初年“布衣将相”人事局面形成的内在原因。楚汉之争,与其说是刘邦项羽之争,不如说是秦国对六国的再次征服,是秦朝基层官员对六国遗老遗少彻底清洗,是新时代对旧时代的一次彻底碾压。

项羽之败,不是他个人的失败,一是一个时代的谢幕,古典贵族政治宣告被彻底终结,代表着务实、功利诉求的新兴阶层轮番占领时代舞台的中心。而出身基层的西汉统治集体,吸取秦制的精华、结合秦王朝的教训,很好地在严刑峻法与民众疾苦间寻得一个平衡点,并逐渐形成了法、道、儒兼用思想体系,从此成功实现了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

标签: 项羽秦朝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后,朱权是什么下场?为何遁入道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权,明朝

    靖难之役后,朱权是什么下场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于大宁(内蒙古多伦一带),封号宁王。二十六年(1393年)就藩。建文元年(1399年

  • 嘉靖皇帝仅20多年的时间不上朝 嘉靖为什么还能掌权如此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嘉靖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嘉靖不上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嘉靖二十一年,大明皇宫里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弑君案件,以杨金英为首的二十几位宫女合谋,给熟睡中的嘉靖帝朱厚熜脖子上套了一根绳,准备送他去拜见日思夜想的太上老君。由于杨金英等人不是专业的“天使”,结果嘉靖被勒得上不接天下不触地

  • 刘备为什么会拒绝攻打襄阳的建议 刘备为什么一定要攻打益州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益州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和益州,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201年,在官渡之战还没有完全结束时,身在汝南对抗曹操的刘备,再一次被曹操打败,之后刘备干脆就直接率军投靠了刘表,刘表亲自出城到郊区迎接刘备,用诸侯上宾的礼节对待刘备,尽管此时的刘备带着一支残兵败将,但在表面上,刘表仍然是非常重视刘

  • 霍去病敢射杀李敢 霍去病对此需要付出代价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霍去病,李敢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霍去病和李敢,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元狩四年,李广父子分别跟随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征漠北,力求抓住汉匈最大的一次战役,获得战功,以此军功封侯。此战中儿子李敢,因为年少勇猛,跟随霍去病突袭左贤王部,夺得左贤王鼓旗,并且斩首也较多。因此战功,虽然没有被封列侯,被

  • 从郡守到魏王,曹操有着哪些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曹魏

    说到曹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曹操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而围绕在曹操身上的一个谜团就是,曹操到底是忠是奸?《后汉书》中评价其为“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而同样位极人臣的曹操一度也受到过猜忌,认为他是“兼能政治、军事和文学,又能用人,是魏国创

  • 崇祯皇帝自杀身亡之后 李自成是如何处理他的尸体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自成,崇祯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崇祯死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朝末年,苛捐杂税,天灾人祸搞得老百姓剥树皮,吃观音土,最后实在活不下去了,他们只得举旗造反,其中,造反可以打“五颗星”的人就是李闯王。李闯王是个人才,别看平民出身,他有勇有谋,跟明兵明将打仗确实是很有一套办法。可是他也没有预料到天下

  • 赵奢为什么敢于领廉颇都不敢领取的作战任务?他比廉颇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奢,赵国

    说到廉颇和赵奢,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但在公元前270年,秦国围困赵国城池时,廉颇却不敢领兵出战,表现的让人大跌眼镜,与之相反的是赵括之父赵奢,在历史上名声不显,却几乎一举歼灭十万秦军,打破了商鞅变法后秦军不

  • 甄宓和曹丕的感情如何 两人之间有没有真的感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甄宓,曹丕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甄宓和曹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甄宓,有着一女乱三曹的传言,三曹就是曹操、曹丕、曹植。因为世说新语中有记载曹操在攻占邺城之后派人寻找甄氏,得到的答案是五官中郎曹丕将已经捷足先登。另外还有传言,曹植的洛神赋就是位甄姬而写,这一些真真假假的事情就成了上面传言的来历

  • 刘备鼎盛时期势力有多大?夷陵惨败导致蜀汉丧失统一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鼎盛时期势力有多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作为魏蜀吴三国之中起步最晚、起步最低的一个,直到“赤壁之战”后才拥有了一片根基之地,按照《隆中对》的规划,刘备未必没有夺取天下的机会,然而事实上这种机会却是稍纵即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刘备从曹

  • 六十岁起兵称帝复国:揭秘慕容垂传奇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慕容垂,十六国

    西晋末年,北方的少数民族内迁,引发动乱,自此中国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乱世出英雄,在十六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厉害人物,其中有一位堪称是战神!因为此人一生打过许多场战争,但从来没有失败过,直到六十岁时,他才起兵称帝,创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王朝!那么这位传奇人物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