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新城公主的出身如何?她最后的葬礼规模有多大?

新城公主的出身如何?她最后的葬礼规模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921 更新时间:2024/1/13 15:05:28

新城公主是唐太宗最喜欢的女儿之一,真正的金枝玉叶。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新城公主去世,她的哥哥唐高宗对此万分悲痛,下令以皇后之礼将妹妹安葬。新城公主只是唐高宗的妹妹,那唐高宗做了什么,为何要以皇后之礼安葬妹妹呢

一,出身显赫

贞观八年(634年),李氏出生于唐朝都城长安的皇宫,为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之女。父为皇帝,母为皇后,李氏的出身可以说是十分显赫,加上她是父母最小的女儿,因此自幼就深得父母宠爱,可以说是最为得宠的皇女。

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两岁的李氏因此失去了母亲。唐太宗对此十分悲痛,为了寄托对亡妻的哀思,于是亲自抚养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李明达两个孩子。

李氏虽然与哥哥李治、姐姐李明达同为长孙皇后所生,但由于年龄过小及父亲唐太宗精力有限,并未得到父亲的亲自抚养,而是交给乳母抚养。虽然如此,但唐太宗对这个女儿依旧十分重视与关心。

二,一嫁未成

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唐六典·卷二)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唐太宗封八岁的李氏为衡山公主、食邑三千户。衡山是五岳之一,按唐朝的制度五岳是不能封给皇子与皇女的,但唐太宗仍把“衡山”封给了女儿李氏;唐初公主是出嫁之后才会被赐予食邑,衡山公主还未出嫁就有了食邑,还是普通公主的十倍。由此可见唐太宗对这个女儿的喜爱。

此时衡山公主还远未到出嫁的年纪,可唐太宗就早早考虑为这个女儿找个好夫婿,好让她度过幸福美满的一生。当时郑国公魏徵直言敢谏,深受唐太宗器重,因此他决定把女儿嫁给魏徵的长子魏叔玉。

帝将以衡山公主降其子叔玉。时主亦从,帝曰:“公强视新妇!”徵不能谢。(新唐书·卷二十二)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病危,唐太宗对此忧心忡忡,便带着9岁的衡山公主去探望他。然后唐太宗为了宽慰魏徵,便指着衡山公主对魏徵说:“你睁开眼看一看,这就是你的大儿媳。”但此时魏徵已经病入膏肓,无法向唐太宗谢恩,于次日病逝。

不久太子左庶子杜正伦因为私自把自己与皇帝的谈话拿来劝诫皇太子李承乾而触怒唐太宗,被贬为谷州刺史。随后陈国公侯君集因参与李承乾谋反的事情败露而被捕处死。由于杜正伦与侯君集都是被魏徵举荐给皇帝的人才,所以唐太宗对魏徵心生恨意,怀疑他与杜正伦、侯君集结党。

尝密荐中书侍郎杜正伦及吏部尚书侯君集有宰相之材。徵卒后,正伦以罪黜,君集犯逆伏诛,太宗始疑徵阿党。徵又自录前后谏诤言辞往复以示史官起居郎褚遂良,太宗知之,愈不悦。先许以衡山公主降其长子叔玉,于是手诏停婚。(旧唐书·卷二十一)

然后有人把魏徵私自拿他自己劝谏皇帝的奏疏交给史官褚遂良的事报告唐太宗。唐太宗对此十分生气,更加怨恨魏徵,于是一怒之下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叔玉的婚约。

三,二嫁堂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衡山公主年近15岁,已到出嫁的年纪。唐太宗决定在长孙皇后的诞辰二月六日(3月24日)这天把衡山公主嫁出去。

由于唐太宗深爱长孙皇后,而她出自河南长孙氏,因此唐太宗决定把衡山公主嫁给长孙皇后的族人,好让长孙家与皇室共同富贵。然后唐太宗经过仔细挑选,看中了长孙皇后的堂弟银青光禄大夫长孙诠,便让二人在二月六日订了婚。

随后唐太宗着手安排衡山公主与长孙诠的婚事,由于衡山公主得宠,因此婚礼筹办的十分豪华,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但仅过了三个多月,唐太宗就病逝而未能亲眼看到女儿的婚礼。衡山公主于是为父守孝,婚礼因此被推迟。

永徽元年(650年),唐高宗心疼妹妹衡山公主,不愿因为丧礼而耽误她的婚事,便急者把她嫁出去。侍中于志宁上书反对,称子女为父母守孝三年是规矩,反对皇帝立即出嫁衡山公主。唐高宗不好反对,只得推迟衡山公主的婚期,让她继续守孝。

永徽三年(652年),衡山公主守孝满三年,唐高宗于是立即改封她为新城公主,增加食邑到五千户,把她嫁给了堂舅长孙诠。新城公主婚后与长孙诠感情很好,二人如胶似漆,过得十分幸福。

四,三嫁早亡

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为了打压专权的舅舅长孙无忌,不惜借皇后武则天之手将其逼死。长孙诠因此受到长孙无忌谋反案的牵连,在流放途中病死。新城公主对此十分悲痛,一直闷闷不乐。唐高宗对妹妹心有愧疚,为了让她早日从丧夫中的悲痛中出来,便决定再给她找个新夫婿。

然后唐高宗找到姐姐东阳公主,让她为新城公主物色合适的夫君。东阳公主便向弟弟唐高宗推荐了出身大族的韦正矩,唐高宗于是把新城公主嫁给了他。但新城公主婚后仍旧思念长孙诠,因此与韦正矩夫妻关系不睦。龙朔三年(公元663年),新城公主突然身亡,唐高宗大怒,以为是韦正矩杀妻,便将其逮捕入狱。韦正矩有口说不清,便被唐高宗处死。

后来唐高宗查清真相,得知新城公主是因为过度思念长孙诠以致郁郁而终,内心更加愧疚,便决定好好补偿她。皇后母仪天下,为女子最尊贵的身份,享受最高待遇。唐高宗便以皇后之礼将新城公主安葬在父亲唐太宗的昭陵旁边,还恢复韦正矩的身份,让他与新城公主夫妻合葬。

标签: 新城公主唐朝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与李健陈的明争暗斗,李渊为何没有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渊,唐朝

    唐高祖李渊,中国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我们知道,古代帝王有一种操作,就是故意纵容手下们争斗。这种情况在古代非常普遍。比如唐玄宗对手下的那些大将大臣李林甫、安禄山、杨国忠、哥舒翰、王忠嗣等人的争斗,其实了

  • 吕不韦真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吗 秦始皇为什么要赐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不韦,秦国

    吕不韦对秦国有贡献,为何会被赐死,难道他真是秦始皇的父亲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吕不韦不是秦始皇的父亲。吕不韦是受到赢政的威胁,自知自己已经没有了价值,最后喝毒酒而亡。当臣子的威望高于君主无论哪个君主都无法忍受,这也让秦始皇赢政对吕不韦有了杀心

  • 苏麻喇姑只是一个宫女 她的地位为何高过皇亲国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苏麻喇姑

    还不知道:苏麻喇姑只是宫女,为什么地位却高过皇亲国戚,受到皇室的敬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苏麻喇姑的身份虽然是一个婢女,但是所作出的贡献并不简单,历经四朝,服侍过四位君主,曾经帮助孝庄冒死劝说多尔衮辅佐福临,为清朝的安宁和稳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后来又尽心的

  • 汉武帝刘彻晚年为何要选择废太子 作为巫蛊之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武帝,太子,汉朝

    还不知道:刘彻晚年为什么要废太子,仅由于所谓的巫蛊之祸,还是另有隐情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世人都说“虎毒不食子”,可是,为了利益相争,在古代帝王家,很少有父子亲情的存在。为了皇帝宝座,每个帝王世家,都在上演着父子相互残杀,这样又造就了多少的悲剧呢?曾有人说

  • 历史上宇文化及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宇文化及,隋朝

    在隋朝历史中,宇文化及被称为隋朝的第一奸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宇文化及弄权朝堂,发动兵变,最终不但杀了皇帝,还霸占了皇后。不过这样的人总归没有什么好下场,在墙倒众人推之际,他兵败如山倒,面对自己必死的命运,无奈的他,在临终之前说了一句悲壮

  • 梁武帝萧衍为何会被称为菩萨皇帝?生平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梁武帝,南北朝

    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南梁开国皇帝,在位47年时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朝诗人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四百八十寺”?读者不禁要问,为何南朝会有这么的寺庙?其实这与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有关。因为

  • 徐庶离开刘备投靠曹操时,诸葛亮为何没有阻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徐庶,三国

    徐庶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徐庶作为刘备的谋士,因为其母被曹操俘获,最终被迫离开刘备,投奔了曹操。当时,司马徽听说徐庶去了曹操那里,立即识破曹操之计,而为何徐庶对诸葛亮说了其母被曹操所获之后,诸葛亮却没有看出是曹

  • 陈琳:东汉末年文学家,袁尚败后,归附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陈琳,东汉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

  • 陈琳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琳,东汉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

  • 汉朝打匈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种惨胜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武帝,匈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用极大代价惨胜匈奴,到底有啥意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古代历史上,边疆异族的威胁几乎从未彻底消弭过,他们觊觎中原大地的肥沃和富饶,总是盘算着来分一杯羹。所以,历代帝王们都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来治理边事,不是出征就是维稳。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