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仆固怀恩的家族满门忠烈,为什么他晚年时期会起兵反唐?

仆固怀恩的家族满门忠烈,为什么他晚年时期会起兵反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309 更新时间:2024/1/26 17:35:12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仆固怀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仆固怀恩是铁勒族人,在“安史之乱”中,他和郭子仪、李光弼是唐军的中流砥柱,他打败了史朝义,结束了八年的“安史之乱”。仆固怀恩满门忠义,全家有46人为国殉难。这样的人,本来应该成为比肩郭子仪、李光弼的忠臣才对,令人惋惜的是他晚节不保,起兵反唐,成为令人不耻的反贼,为何会这样?

1.铁血丹心,战功赫赫

1.1灵武勤王,保卫陪都

755年7月12日,李亨在灵武称帝,当时李亨身边只有数千人,他急忙调郭子仪的朔方军回灵武护驾,仆固怀恩作为郭子仪的部下一同回到了灵武。

安禄山派手下大将阿史那带兵攻打灵武,仆固怀恩率领朔方军浴血奋战,他的儿子仆固玢兵败投敌,不久又逃回来。仆固怀恩为了严明军纪,竟然亲自下令将仆固玢斩了!众将士骇然,无不奋勇拼杀,终于保住了灵武的安全,让风雨飘摇的唐朝在灵武站稳脚跟,仆固怀恩功不可没。

1.2追随郭子仪、李光弼与叛军浴血奋战

756年9月,仆固怀恩率回纥兵与叛军大战于长安西部的沣水,这次战役斩敌首六万,为收复长安打下坚实基础。10月,又在新店大破叛军,进而收复东都洛阳。

762年10月,仆固怀恩率大军与叛军在洛阳郊外决战,斩敌首六万,俘虏敌军两万,重创叛军主力,唐军再次收复洛阳。

随后仆固怀恩派儿子仆固玚率兵追击史朝义,史朝义屡屡战败,最后自杀。

仆固怀恩则亲率大军向安史余部发起攻击,安史部将张献诚、李宝臣、田承嗣、李怀仙等纷纷投降,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在仆固怀恩手中被平定。

1.3将女儿嫁到回纥,争取到回纥精兵帮助平叛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考虑到叛军势大,决定请外援,他把目光放到了战斗力强悍的回纥。

唐肃宗派出李承寀和仆固怀恩出使回纥,向回纥请兵。回纥的毗伽可汗为自己和太子叶护请婚。

唐肃宗以幼女宁国公主嫁给毗伽可汗,又将仆固怀恩的女儿嫁给叶护。之后毗伽可汗命叶护率四千回纥精兵,帮助唐军平叛。

762年,史朝义采用忽悠的手段,诱骗回纥的登里可汗(叶护)率十万大军攻打大唐。

当时唐代宗刚刚继位,唐朝举国震惊。登里可汗是仆固怀恩的女婿,因此唐代宗把拉拢登里可汗的重任交给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不辱使命,他极力劝说登里可汗“国家恩信不可违背”,动之以理,晓之以情,终于说服女婿,调转枪口,共同对付史朝义。最终将史朝义打败,结束“安史之乱”。

仆固怀恩这次成功说服登里可汗,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大功,却也为自己的结局埋下悲剧的伏笔,勾结外藩成为死后他的政敌攻击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2.遭人误解,最后愤而起兵造反

2.1被人构陷,蒙冤受屈

763年,“安史之乱”被平定,朝廷命仆固怀恩送登里可汗回国。当他们途经太原时,太原节度使辛云京让仆固怀恩吃了闭门羹,他拒绝开门犒军。

此时唐代宗的心腹宦官骆奉先刚好路过太原,辛云京贿赂骆奉先并诬告仆固怀恩谋反。

之后骆奉先返京,途经仆固怀恩的驻地,仆固怀恩设宴盛情款待他,但是在宴席上仆固怀恩的母亲指责骆奉先和辛云京勾结。

骆奉先于是以公务繁忙向仆固怀恩告辞,仆固怀恩正想和骆奉先加深感情,不希望骆奉先那么快就走。但是仆固怀恩挽留骆奉先的手段却简单粗暴,他派人把骆奉先的马藏起来。

这下把骆公公吓得半死,他以为仆固怀恩要害自己,于是连夜翻墙跑了。

骆奉先回到京城后,向唐代宗告发仆固怀恩谋反,不久泽潞节度使李抱玉也上书揭发仆固怀恩图谋不轨。

2.2皇帝偏袒,最终逼反仆固怀恩

唐代宗尽管不相信仆固怀恩会谋反,但是也没有处罚诬告他的几个人。仆固怀恩对此非常不满。

763年十月,吐蕃进犯长安,手握重兵的仆固怀恩按兵不动,唐代宗逃往陕州。

吐蕃退兵后,唐代宗对仆固怀恩按兵不动非常不满,想解除他的兵权。764年正月,仆固怀恩派儿子仆固玚攻打太原。双方正式撕破脸皮!

2.3暴病身亡,造反事业未能成功

仆固怀恩谋反后,唐代宗采用颜真卿的建议,起用郭子仪平叛。

仆固怀恩是郭子仪的旧将,其手下朔方军对郭子仪十分敬仰,他们听到郭子仪出任平叛大军的主帅后,纷纷向郭子仪投降,仆固怀恩的部下张惟岳等人杀了仆固玚向唐军投降。仆固怀恩看军心大乱,只好带着几百名亲信逃往灵州。

之后他两次纠集回纥和吐蕃大军攻打大唐,第一次受阻于郭子仪,不得不草草收兵。第二次仆固怀恩率领二十万联军杀向长安,这次形势十分凶险,好在唐代宗运气不错,仆固怀恩走到灵州附近的鸣沙一带时,暴病身亡,他死后联军不久就分裂,土崩瓦解,大唐幸运地躲过一劫。

纵观仆固怀恩的一生,他为人忠义,这样一位精忠报国的义士最后成为反贼,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3.皇帝和大臣们的不信任以及仆固怀恩性格刚烈是其叛乱的主要原因

3.1“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对武将极不信任

“安史之乱”给国家造成极大的危害,除此之外它还带来一个严重的副作用,就是皇帝对武将十分不信任,从唐肃宗开始,皇帝信任宦官,将兵权授予宦官,而对武将则十分不放心,往往是打完仗就过河拆桥把武将的兵权夺了。

比如在“安史之乱”中有大功的郭子仪就被数次罢官,763年吐蕃进犯长安,当时郭子仪已被罢官,唐代宗在这危机时刻才紧急起用郭子仪,等到郭子仪击退吐蕃,唐代宗重返长安时才愧疚地对郭子仪说:“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另一位中兴名将李光弼同样被朝廷猜忌,763年吐蕃进攻长安时,李光弼因为害怕遭到鱼朝恩的迫害而不敢发兵勤王,其后唐代宗数次召李光弼入朝,李光弼因为担心受到迫害所以都拒绝了,最后郁郁而终。

还有一代猛将来瑱,唐代宗更是听信他人谗言将其赐死。

唐代宗先后罢免了郭子仪和李光弼,以仆固怀恩为主帅平定了“安史之乱”,此时仆固怀恩已经没有利用价值,郭子仪、李光弼和来瑱都先后受到迫害,作为当时军队第一把手的仆固怀恩,理所当然地成为朝廷头号猜忌和打击对象。

3.2仆固怀恩少数民族的身份容易引起他人猜忌

仆固怀恩少数民族的身份,虽然让他在“安史之乱”时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也使许多人怀疑他的忠心。

由于唐朝的皇帝有鲜卑血统(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鲜卑人),所以唐朝皇帝对少数民族比较开明,在唐朝有许多少数民族将领受到重用。比如契苾何力黑齿常之、安禄山、史思明、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李克用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尽管皇帝重用藩将,但是当时在汉人心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却一直是真理。

比如太原节度使辛云京明显就是这种论调的拥护者,他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仅仅因为仆固怀恩少数民族的身份(当然其中也有妒忌仆固怀恩功大的原因),就武断地推断仆固怀恩谋反。

3.3唐代宗在处理仆固怀恩的问题上有失偏颇

仆固怀恩最后走上谋反之路,唐代宗绝对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

当辛云京等人告发仆固怀恩谋反时,唐代宗虽然表示不相信,但是并没有处罚诬告者,这多少透出一丝敲打仆固怀恩并且对其不信任的意思,唐代宗的这种做法引发了仆固怀恩的强烈不满。

之后唐代宗又派宰相裴遵庆到仆固怀恩处调查,并让裴遵庆暗示仆固怀恩入朝。

仆固怀恩倒是想入朝以表清白,但是他的手下范志诚以李光弼和来瑱受到迫害为例,极力劝阻。最终入朝之事作罢。

唐代宗的这一做法激化了矛盾,他要仆固怀恩入朝,本身已经表明他对仆固怀恩起了疑心。

唐代宗正确的做法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处罚诬告仆固怀恩的几个人,以此表现对仆固怀恩绝对的信任。

中策是早些起用郭子仪,因为仆固怀恩的主力是朔方军,郭子仪作为朔方军的老领导,宽厚得人心。后来唐代宗就是起用郭子仪才将仆固怀恩的叛乱平定,可惜用的有点晚。

下策就是仿效刘邦当年擒韩信的策略,想法将仆固怀恩逮捕(当然这是万不得已的下策,因为这样会让功臣们彻底寒心,不利于统治)。

可以说唐代宗流露出对仆固怀恩的不信任以及对诬告者的偏袒,是仆固怀恩走向谋反的重要原因之一。

3.4仆固怀恩刚烈的性格也是他走向叛乱的原因

仆固怀恩来自少数民族,他的性格和唐朝末年的沙陀领袖李克用十分相似,淳朴刚烈,恩怨分明,不够圆滑。

比如他想交好骆奉先,却把人家的马藏起来,本来他的本意是出于好心,但是这样处理太莽撞,反而把骆公公吓跑。

之后仆固怀恩上书弹劾辛云京谋反,唐代宗却和稀泥两边都不处罚。这时仆固怀恩却写了一封怨气冲天的信给唐代宗,此信表面是写了自己的六大罪状,其实是向唐代宗诉说自己的功劳,同时抱怨唐代宗过河拆桥,鸟尽弓藏。

仆固怀恩的这封信,激化了和唐代宗的矛盾。这点他远不如郭子仪做得圆滑。

唐代宗刚继位时听信程元振的谗言,罢免了郭子仪的兵马副元帅的职务,郭子仪没有抱怨,把唐肃宗写给他的1000多封手诏呈给唐代宗,以表自己的忠心,唐代宗当时虽然没有恢复郭子仪的兵权,但是也深觉惭愧。

因此,仆固怀恩的叛乱十分令人惋惜,他明明是一个精忠报国的好男儿,最后却因为各种原因走向叛乱的不归路,其结局令人唏嘘。

标签: 仆固怀恩唐朝

更多文章

  • 宋仁宗与明仁宗都以仁为庙号,谁才是真正的仁义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仁宗,明仁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宋仁宗和明仁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仁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所谓的为人君,止于仁。宋仁宗的庙号是“仁宗”,在他之前,没有哪个皇帝用仁作庙号,可以说宋仁宗是仁义皇帝的开山鼻祖。在他之后,还有元仁宗、明仁宗和清仁宗以仁为庙号,但是真正配得上仁这个称号的

  • 慕容皝是如何建立前燕的?他称帝后有哪些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慕容皝,前燕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慕容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金庸《天龙八部》里,慕容家族是“五胡乱华”之后的大燕皇室血脉。慕容博以兴复大燕为大业,给自己一脉单传的儿子取名为慕容复,就是要提醒自己的儿子复国称帝。而慕容复一生致力于光复大燕,为此,他不惜割舍儿女情长,置江湖规则与

  • 曹操赤壁之战大败,谁是最大的得利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三国

    曹操得到荆州,想乘势南下,一举夺取江东,却不想在赤壁被周瑜一把大火烧了战船,铩羽而归。那么。曹操兵败得利的都有谁,或者说谁是最大的得利者呢?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首先得利的是孙权。曹操得到荆州后,要过江的目标就是孙权,为此他还给孙权写了一封信,毫不掩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

  • 玄武门之变时李渊有三万禁军 他们为何没有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渊,禁军

    对李渊禁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大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杀死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迫使唐高祖李渊交出了最高军政大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的“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先说说玄武门之变前李氏父子四人在长安城内的

  • 刘备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 刘备为何会选择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儿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传位,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刘备生于乱世,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有其一,是与曹操比肩的一代英豪。其识人、用人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在选择自己的接班人时,为什么选择了刘禅呢?其实刘备是选无可选,只有刘禅最合适。刘备我们都知道刘备有四个儿子,义子刘封,庶子刘禅、刘理、刘永。刘

  • 刘备对诸葛亮信任到什么程度 刘备为什么后期不信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诸葛亮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和诸葛亮,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刘备三顾茅芦请诸葛亮出山,可以说在他俩共事早期,刘备对诸葛亮是非常信任的。但到了东汉末年,蜀国如日中天,刘备已经开始膨涨了,他开始看不起诸葛亮行事作风,认为诸葛亮太过谨慎、瞻前顾后,不是帅才,只适合为相。所以后来,诸葛亮后期基本上没多

  • 宇文泰是如何成为西魏的实际掌权人的?他为什么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宇文泰,南北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宇文泰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都知道隋唐是中国历史的鼎盛时期,但真正为隋唐盛世打下基础的人是谁,恐怕知道的人不多。他不是杨坚,不是李渊。而是为中国历史做出突出贡献的,但大家不太熟悉的“北周文帝宇文泰。”宇文泰,字黑獭,代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

  • 庞统诈死落凤坡是不是真的 庞统真的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庞统,蜀汉,诸葛亮

    对凤雏诈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庞统和诸葛亮都是刘备帐下的军师,庞统得到重用也有诸葛亮的原因。二人在功绩和行事风格上的不同。早年间,庞统就和诸葛亮齐名,庞德公就称庞统为“凤雏”,而称诸葛亮为“卧龙”,还说得二人之一,便可安定天下,可见庞统的才能其实并不比诸葛

  • 刘备如果夺得天下的话 刘备第一个杀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蜀汉,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蜀汉刘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期,势力最强的是曹魏阵营的曹操,势力最弱的则是蜀汉阵营的刘备。但是在三国争霸的中期,刘备一度给曹操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甚至有争雄天下主君的意思。其中的原因是刘备知人善用,自己本事虽不高,但是贵在能够重用贤才之士,因此才慢慢有了自己

  • 刘备临死前的遗言是什么意思 刘备真的将蜀汉拱手让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诸葛亮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遗言,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夷陵之战后,刘备败退至白帝城。戎马一生的刘备率十万大军竟然败于一介书生陆逊,而陆逊的还有一个令刘备痛恨的身份,他是袭取荆州并斩首刘备倚为股肱之臣的上将关羽的帮凶。又羞又气的刘备病情不见好转,反而越发加重,危在旦夕。为了预防万一,他先将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