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仁宗与明仁宗都以仁为庙号,谁才是真正的仁义之君?

宋仁宗与明仁宗都以仁为庙号,谁才是真正的仁义之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605 更新时间:2024/1/26 13:49:31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宋仁宗和明仁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仁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所谓的为人君,止于仁。宋仁宗的庙号是“仁宗”,在他之前,没有哪个皇帝用仁作庙号,可以说宋仁宗是仁义皇帝的开山鼻祖。

在他之后,还有元仁宗、明仁宗和清仁宗以仁为庙号,但是真正配得上仁这个称号的只有宋仁宗和明仁宗。

1.仁义之君的开山鼻祖宋仁宗

1.1体恤下属,善于换位思考

有一次,宋仁宗在宫中散步,他不时地回头张望,回宫后宋仁宗让妃子赶紧端水给自己喝,原来宋仁宗散步时十分口渴。妃子觉得奇怪,问宋仁宗刚才散步时为何不让随从端水给他喝。宋仁宗回答:“朕刚才回头看了几次,随从们没有准备水壶,我要是问起肯定有人要被责罚,所以一直忍到现在。”

还有一次,宋仁宗在用餐时吃到一粒沙子,他将沙子吐出来后告诉宫女千万不要声张,因为这是死罪一条。

宋仁宗的一个姓刘的妃子,给他戴了绿帽。御史中丞韩绛将此禀告给宋仁宗。

宋仁宗知道后,只是下令将刘妃赶出宫中,贬往洞真宫为法正虚妙大师。

这些平凡的事例可以彰显宋仁宗性格的伟大,作为一名高高在上的皇帝,他能时刻为他人着想,不希望别人因为没有侍候好自己而受处罚。

1.2思想开明,言论相对自由

苏澈参加进士考试时,在考卷里写到:“我听路人说,宫中美女数千,皇帝终日醉生梦死,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又不和大臣们商议治国安邦之策。”

其实苏澈所说不过是道听途说,并不是事实。因此考官们打算将苏澈治罪。

宋仁宗听说此事后坚决反对。他说:“科举考试本来就该欢迎敢言之士,苏澈直言并且文采又好,应该给予功名。”于是将苏澈录为进士。

还有一次,成都有个秀才写了一首诗给成都知府,其中有一句是“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

这是赤裸裸地鼓动四川割据一方的反诗。成都知府赶紧把这个秀才押送到京城听从发落。

宋仁宗听了不以为意,他说:“老秀才不过是求官不得发了几句牢骚而已,可以安排一个司户参军的职位给他。”

正因为宋仁宗有广阔的胸襟,在他统治下人才井喷,唐宋八大家里除了韩愈柳公权这两人是唐朝人,其余六位全部都是宋仁宗时期的人!宋仁宗开创了北宋璀璨文化的时代。

1.3虽为封建君主,但是相对来说比较民主

宋代有个制度就是国家的事情都要经过宰相和御史为代表的行政、司法系统的讨论,而不是由皇帝独断专行。

这项制度颇有“三权分立”的影子,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和御史的制衡。宋仁宗十分敬畏和尊重这种制度。

宋仁宗曾答应自己的爱妃张贵妃,封他的伯父张佐当三使司。结果遭到包拯的强烈反对,包拯和宋仁宗激烈争辩,甚至唾沫都喷到宋仁宗脸上,宋仁宗一边抹掉唾液一边听包拯的意见,宋仁宗觉得包拯说得有理,只好怏怏作罢。

回到宫中,张贵妃问起宋仁宗此事,宋仁宗回答:“你只知道要宣徽使,你难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中丞吗?”

有一次宋仁宗下朝后,有位宫女帮他梳头时看到他在看大臣的文书,于是就问宋仁宗是什么事情。

宋仁宗说是谏官要求裁减嫔妃侍从的数量。梳头宫女不高兴地说:“那些宰相大臣们,家里多的是歌姬舞女,皇上身边就那么些人他们还要求裁减。”

宋仁宗说谏官的建议是一定要听的。梳头宫女仗着平时得宠,就对宋仁宗说:“如果真要裁减人那就从我开始吧。”

宋仁宗听了后立即将掌管嫔妃名册的内侍召来,将梳头宫女等三十人送出宫。宋仁宗对皇后说:“此人劝我不要接受谏官的建议,怎么能留她在身边!”

1.4以百姓安居乐业为根本,不轻动干戈

有一天晚上,宋仁宗在宫中听到优美的丝竹歌乐,就问宫人是哪传来的。宫人说:“那是民间酒楼的乐声,外面如此热闹哪像宫中这么冷清。”

宋仁宗安慰宫人说:“正因为宫中冷清民间才会如此欢乐,如果宫中像外面那样欢乐,民间就要冷冷清清了。”

有一次,大臣禀告说高丽送来的贡品越来越少,索要的回礼却越来越多。请皇上出兵教训一下他们。

宋仁宗拒绝了,他说这是高丽君王的过错,如果出兵,君王不一定有事,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对于老对手辽国,宋仁宗同样本着和平共处的原则,不动干戈。

当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到辽国后,辽道宗耶律洪基抓着宋朝使者的手放声大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之后辽道宗为宋仁宗建了一个衣冠冢以寄托哀思。

宋仁宗没有秦皇汉武那样的千秋伟业,但是拥有这样的皇帝却是百姓之福,安居乐业才是老百姓最渴望的,而开疆拓土只是成就了帝王,而让无数的百姓丧失亲人,痛苦不堪。

2.将仁义发扬光大的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但是对他的历史评价很高。来看看他有什么仁义之处。

2.1以德报怨厚待和他争权的弟弟

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在争夺太子失败后,不断地向朱棣打朱高炽的小报告,引起朱棣对朱高炽的数次打击。

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高煦在南京私自招募3000人,并且私自用皇帝的乘舆器物,朱棣知道后大发雷霆准备将他废为庶人,朱高炽却以德报怨,为朱高煦求情,朱高煦因此逃过一劫。

朱高炽登基后,朱高煦还是不死心,派儿子朱瞻圻到京城,伺机作乱。朱高炽知道后,不但没有怪罪朱高煦,还增加他的俸禄,赏赐了许多金银珠宝。

2.2释放囚犯,昭雪冤案

永乐二十二年(1424)十一月初一,明仁宗才登基不久,就下诏给礼部尚书吕震,说建文奸臣的家属,有被发配到教坊司、浣衣局等为奴的,只要还幸存的,全部恢复身份,给还田地给他们。

之后明仁宗又赦免了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家属,并且为方孝孺平反,明仁宗顶着巨大压力,在根基未稳的情况下就否定了父亲朱棣的许多错误,这份勇气让人赞叹。

明仁宗还释放了被朱棣囚禁的夏元吉和杨溥并且委以重任。

2.3体恤民力,罢宝船,停止远航

朱棣曾经派郑和数次下西洋,虽然宣扬了国威,加速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也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大臣刘大夏在上书明仁宗的奏折写道:“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马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明仁宗深表同意,于是下诏罢西洋宝船,停止派遣使团到云南和安南采购奢侈品,节省了大笔开支,也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2.4恢复农业经济,稳定百姓生活

明仁宗比较关心百姓疾苦,他曾下令对一些饥荒的地区提供无偿的救济,为了让灾民得到及时的救济。他下令杨士奇不用与户部和工部商议,直接起草诏书救济灾区。

总的来说,明仁宗的功绩配得上“仁”这个庙号。但是他也有过不够仁义的时候。

洪熙元年五月,翰林院侍读李时勉上疏批评了明仁宗登基后的一些过失,尽管这些过失不完全是明仁宗的责任,但是有部分意见还是很中肯的。

然而明仁宗明显没有宋仁宗那种被谏官的唾液喷到脸上还坚持听完对方的意见并虚心接受的度量。

明仁宗下令对李时勉进行廷杖,李时勉被打断了肋骨后被投进锦衣卫大牢。

从两位仁宗的事迹可以看出,两人确实都是史上少有的仁义之君。但是宋仁宗比明仁宗更加实至名归。

宋仁宗贵为天子,却能和下属换位思考,经常为了下属免受责罚而委屈自己,彰显了伟大的人格魅力。同时,他对谏官的敬畏,避免了因为独裁而出现的错误。

相比较而言,明仁宗还是稍逊一筹,虽然他也对老百姓比较宽仁。但是他不肯取消殉葬这种残忍的制度、廷杖李时勉,还是让他略微失色。

标签: 宋仁宗明仁宗

更多文章

  • 慕容皝是如何建立前燕的?他称帝后有哪些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慕容皝,前燕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慕容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金庸《天龙八部》里,慕容家族是“五胡乱华”之后的大燕皇室血脉。慕容博以兴复大燕为大业,给自己一脉单传的儿子取名为慕容复,就是要提醒自己的儿子复国称帝。而慕容复一生致力于光复大燕,为此,他不惜割舍儿女情长,置江湖规则与

  • 曹操赤壁之战大败,谁是最大的得利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三国

    曹操得到荆州,想乘势南下,一举夺取江东,却不想在赤壁被周瑜一把大火烧了战船,铩羽而归。那么。曹操兵败得利的都有谁,或者说谁是最大的得利者呢?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首先得利的是孙权。曹操得到荆州后,要过江的目标就是孙权,为此他还给孙权写了一封信,毫不掩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

  • 玄武门之变时李渊有三万禁军 他们为何没有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渊,禁军

    对李渊禁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大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杀死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迫使唐高祖李渊交出了最高军政大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的“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先说说玄武门之变前李氏父子四人在长安城内的

  • 刘备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 刘备为何会选择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儿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传位,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刘备生于乱世,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有其一,是与曹操比肩的一代英豪。其识人、用人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在选择自己的接班人时,为什么选择了刘禅呢?其实刘备是选无可选,只有刘禅最合适。刘备我们都知道刘备有四个儿子,义子刘封,庶子刘禅、刘理、刘永。刘

  • 刘备对诸葛亮信任到什么程度 刘备为什么后期不信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诸葛亮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和诸葛亮,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刘备三顾茅芦请诸葛亮出山,可以说在他俩共事早期,刘备对诸葛亮是非常信任的。但到了东汉末年,蜀国如日中天,刘备已经开始膨涨了,他开始看不起诸葛亮行事作风,认为诸葛亮太过谨慎、瞻前顾后,不是帅才,只适合为相。所以后来,诸葛亮后期基本上没多

  • 宇文泰是如何成为西魏的实际掌权人的?他为什么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宇文泰,南北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宇文泰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都知道隋唐是中国历史的鼎盛时期,但真正为隋唐盛世打下基础的人是谁,恐怕知道的人不多。他不是杨坚,不是李渊。而是为中国历史做出突出贡献的,但大家不太熟悉的“北周文帝宇文泰。”宇文泰,字黑獭,代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

  • 庞统诈死落凤坡是不是真的 庞统真的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庞统,蜀汉,诸葛亮

    对凤雏诈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庞统和诸葛亮都是刘备帐下的军师,庞统得到重用也有诸葛亮的原因。二人在功绩和行事风格上的不同。早年间,庞统就和诸葛亮齐名,庞德公就称庞统为“凤雏”,而称诸葛亮为“卧龙”,还说得二人之一,便可安定天下,可见庞统的才能其实并不比诸葛

  • 刘备如果夺得天下的话 刘备第一个杀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蜀汉,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蜀汉刘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期,势力最强的是曹魏阵营的曹操,势力最弱的则是蜀汉阵营的刘备。但是在三国争霸的中期,刘备一度给曹操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甚至有争雄天下主君的意思。其中的原因是刘备知人善用,自己本事虽不高,但是贵在能够重用贤才之士,因此才慢慢有了自己

  • 刘备临死前的遗言是什么意思 刘备真的将蜀汉拱手让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诸葛亮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遗言,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夷陵之战后,刘备败退至白帝城。戎马一生的刘备率十万大军竟然败于一介书生陆逊,而陆逊的还有一个令刘备痛恨的身份,他是袭取荆州并斩首刘备倚为股肱之臣的上将关羽的帮凶。又羞又气的刘备病情不见好转,反而越发加重,危在旦夕。为了预防万一,他先将以军

  • 项羽一手栽培的英布,怎么会投奔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项羽,秦朝

    项羽待人接物都非常恭敬慈爱。但在轮到封赏有功之臣,却迟迟不肯给。但项羽并非对所有人都那么吝啬。对于他帐下第一大将——英布,项羽可谓是仁至义尽。说《史记》,读《史记》,用《史记》,今天小编继续为大家讲解司马迁的《史记》。说到项羽,大家都会对他拙劣的用人能力感到印象深刻。毕竟刘邦帐下的名将谋臣——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