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魏权臣崔浩,受到帝王尊敬又为何会被杀?

北魏权臣崔浩,受到帝王尊敬又为何会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25 更新时间:2024/1/16 1:22:11

北魏第一谋臣崔浩的悲剧警示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

对社稷有功的人,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受到帝王尊敬的,一种是受到帝王忌惮的。前者很多,就比如燕国燕昭王时期的大将乐毅,虽然燕国内部劝说燕昭王除掉这个功高震主的将军的人不在少数,但燕昭王始终坚定自己的想法,对乐毅礼遇有加。后者就更多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韩信,虽然刘邦立下了几不杀,但最终还是以一种极其刁钻的特殊方法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那有没有二者兼而有之,先是被尊敬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惹怒皇帝而被杀了的呢?有,北魏的崔浩就是很典型的一个。

崔浩字伯渊,小字桃简,是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书》记载他:“浩织妍洁白,如美妇人。而性敏达,长于谋计。常自比张良,谓已稽古过之。”自比张良并不是他过于骄傲,而是确实有底气。

他一生历仕道武帝、明元帝和太武帝,深得三位皇帝器重。崔浩作为杰出的军事谋略家,统一战争的谋主,参与了北魏王朝三代帝王几乎所有的重大军事决策,足智多谋甚至是算无遗策,为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除了在军事上成功,政治上受统治者青睐,在诸如天文、历法、法律、饮食、宗教等领域崔浩同样是很有建树。他的才干和能力可以说是举世无双,许多人是又嫉妒又羡慕。他的才华和他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魏晋时期的世家大族都是十分尊贵的,更何况崔浩的家族在其中还是相当有分量的那种。

崔浩出身北方高门士族,赫赫有名的清河崔氏。他的七世祖崔林,在三国曹魏官拜司空,封安阳乡侯。曾祖崔悦,乃后赵石虎的司徒右长史。祖父崔潜,为后燕黄门侍郎。至于他的父亲崔宏,幼时便号称冀州神童,北魏初年累官至吏部尚书、大人,赐爵白马公。

看完男人们,再看看和他有关的女人们。他的母亲是西晋末、后赵文学家卢谌的孙女,范阳高门卢玄是他的表兄弟;崔浩本人的妻子和他的弟弟崔恬的妻子都是太原高门郭逸的女儿。

这些人每一个都不简单,不管是本身的才华还是背后所代表的的家族势力都是不容小觑的。崔浩的先天条件就已经领先普通人一大截了,更不要说他还十分聪明好学。他的父亲崔宏这冀州神童都要比他逊色一筹。崔浩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一不学,无一不通,他的学时和见解的深刻程度,当时的人根本没有赶得上他的。还未成年,他就做了直郎。

年少得志,此后深受几代帝王倚重,崔浩风光不已,但危险的因素早已埋下,只是暂时还没有爆发而已。在神麚三年(431)九月时,崔浩便提出了“欲大整流品,明辨姓族”,意思就是要大肆划定贵族的等级,他的表弟卢玄知道此事后立刻劝阻他,告诉他这样做还不是时候,贸然实行会触怒许多世家大族,但崔浩并没有听进去,结果真的得罪了不少的鲜卑贵族。

这样的事他干了不止一件两件,最终这些事情对他的威胁像滚雪球越滚越大,终有一天,这个偌大的雪球终于是砸了下来。在太延五年(439)十二月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命崔浩以司徒监秘书事,和中书侍郎高允等人共同续修国史。拓跋焘特别叮嘱他们,写国史一定要根据实录,务必要切实。崔浩欣然接受,按照拓跋焘的要求四处收集魏国的史料,花了大量的精力写下了一本魏国的国史。

本来拓跋焘想编国史是要留给皇室后代看的,但在名为《国记》的史书修订完毕后,参与者有不少都建议将其刊刻在石上,以彰直笔。崔浩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太子拓跋晃也认为可以。于是在天坛东三里处花大代价建了一个碑林,整个碑林方圆一百三十步,用工三百万才完成。崔浩依拓跋焘的原话真的是秉笔直书,详尽叙述了拓跋氏的历史,甚至毫无避讳写了一些拓跋氏并不光彩的早期历史。

这些石头就立在道路两旁,行人们看了后都纷纷议论不止。这下整个鲜卑贵族都怒了,纷纷状告崔浩有意暴扬国恶。拓跋焘立刻调查,最后毫无疑问,崔浩被处以极刑。太平真君十一年(450)七月五日,崔浩被押送至城南行刑。史书记载:“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未有如浩者。”这位儒雅英俊的大人物最终却在肮脏和唾骂中死去。

崔浩真的是因为一部国史而死吗?看看他死后发生了什么我们就有答案了,清河崔氏同族无论远近,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连坐灭族。这次史称“国史之狱”的灾难对北方中原世家的打击是巨大的。所以崔浩不过是鲜卑贵族和中原贵族斗争的牺牲品,当鲜卑贵族在斗争中胜利后,作为中原贵族代表人的崔浩怎么可能被放过呢?

标签: 崔浩南北朝

更多文章

  • 如果朱高炽早死,朱高煦和朱瞻基谁会登基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瞻基,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朱高炽早死,朱高煦和朱瞻基谁会登基帝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棣通过四年靖难登上皇位后,对于立储之事,朱棣曾在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左右摇摆,朱高炽虽然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奈何朱棣更喜欢次子朱高煦,而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储君的,则是内阁首

  • 高欢抓住宇文泰后又为何放走他?是何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欢,南北朝

    还不知道高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熟悉南北朝的朋友们都知道,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变成了北齐,西魏变成了北周。东魏和西魏的皇帝都是傀儡,东魏的实际掌权者是高欢,西魏的实际掌权者是宇文泰。有意思的是,北齐的建立者高欢曾主动放走了自己的最大对手、北周的

  • 揭秘:张郃之死真的是司马懿设计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郃,三国

    诸葛亮第四次兵出祁山,魏国因为大司马曹真病重,魏明帝派遣司马懿为统帅,率军抵抗诸葛亮。诸葛亮虽然成功地收割了上邽的麦子,并获得斩敌三千的局部性胜利,但终因粮食缺乏而撤军。魏军统帅司马懿派张郃追击,张郃进军到木门,被蜀军在高地设下的埋伏射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

  • 安乐公主李裹儿在唐隆之变中,为何会被堂兄李隆基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乐公主,李隆基

    安乐公主,本名李裹儿,是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的女儿。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她虽贵为一国公主,却随着父亲李显的被贬,一起度过了十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宗再次登上皇位之后,对与韦皇后一起生的这个女儿可以说是非常宠爱了。但是安乐公主李裹儿的最终结局却是在唐隆之变中,被堂兄弟

  • 瓦岗寨号称有64英雄好汉 瓦岗寨最后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朝,瓦岗寨

    很多人都不了解隋末瓦岗寨,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历史上很多农民起义,都给统治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著名的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水泊梁山松江起义,李自成起义等等。但是这些起义似乎总是以失败居多,而且里面很多故事都有后世演绎和夸大的成分,比如说最著名的水泊梁山的故事,真实的历史中,其实就是

  • 曹丕为什么要对丁氏兄弟下如此狠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丕,三国

    曹丕有一个“四友”,他们不但在诗文方面和曹丕有亲密的交往,在争夺魏王太子之位的过程中更是为曹丕出力甚多。和曹丕争夺太子之位的主要是曹植,在曹植身边,也围绕着一帮铁杆拥趸,名气最大的当属杨修。杨修被曹操找了个罪名杀了,一般认为这是曹操已定曹丕,目的是为日后曹丕上位扫清障碍。其实曹植还有两个铁杆,这就是

  • 海兰珠有何魅力能让皇太极对她宠爱非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海兰珠,清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海兰珠的文章。清朝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皇太极,相必大家对他都不陌生。他是一位真正有雄韬武略的帝王之才,无论是政治上的驭下之术,还是战场上的用兵之道,他都十分精通。不仅如此,他还识得汉文,经常会翻阅汉家典籍来扩充自己的见闻。可惜就是这样一位智谋过人的皇帝,最后却因

  • 曹魏守卫北部边境的将军,其中谁的功劳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田豫,三国

    三国的魏国和北方的少数部族相邻,在东部主要是乌丸和鲜卑这两支最为强盛。由于乌丸和鲜卑时归附时叛离,而叛离时就要进入内地抢掠,因而曹魏政权自始至终都不得不对他们进行防范。曹魏政权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两种,危害极大时进行大规模征剿,平常则设立护乌丸校尉一职进行专门的管控。曹魏担任护乌丸校尉一职的先后有阎柔、

  • 康熙也算是一位英明贤君了,他有怎样令人惊叹的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功绩

    康熙应该算是一个英明贤君,玄烨的生母佟佳氏只是皇宫中一名不受恩宠的贵妃。玄烨降生时,父亲顺治皇帝专宠贵妃董鄂氏,对这个三阿哥并不非常关心。两年之间父母双亡,只有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一直辅佐着他。直到晚年,玄烨回忆起这些还不无悲伤地说,他在父母的膝下没有得到一天的欢娱,“此朕六十年来抱憾之处”。下面

  • 史浩对南宋初期的政权格局有哪些影响?他其实是务实的主战派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史浩,南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史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史浩是南宋初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曾任宋孝宗的老师,宋孝宗继位后史浩受到重用,先后两次出任宰相,尽管时间不长,但是他对南宋初期的政治格局影响颇深。由于史浩对德顺之败负有重大责任,又反对宋孝宗和张浚发起的隆兴北伐,因此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