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为什么要对丁氏兄弟下如此狠手?

曹丕为什么要对丁氏兄弟下如此狠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102 更新时间:2023/12/4 14:48:21

曹丕有一个“四友”,他们不但在诗文方面和曹丕有亲密的交往,在争夺魏王太子之位的过程中更是为曹丕出力甚多。和曹丕争夺太子之位的主要是曹植,在曹植身边,也围绕着一帮铁杆拥趸,名气最大的当属杨修。杨修被曹操找了个罪名杀了,一般认为这是曹操已定曹丕,目的是为日后曹丕上位扫清障碍。其实曹植还有两个铁杆,这就是丁仪、丁廙两兄弟,他们俩也是不遗余力地为曹植当太子呐喊鼓吹,只不过曹操没有杀他们,最后被曹丕所杀。有记载说,杨修曾经献给曹丕一把王髦剑,曹丕登基后,思念杨修,就把造剑之人王髦召来,赐给他一些粮食布匹。丁氏兄弟可没有这般待遇,他们的结局要比杨修惨得多,不仅自身被杀,还连累了家中的男子。

曹丕为什么要对丁氏兄弟下如此狠手呢?恐怕是与丁氏兄弟和曹丕的个人恩怨以及他们拥戴曹植更为坚决有关。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丁氏兄弟为沛郡人,他们的父亲叫丁冲,和曹操的关系非常好,经常乘坐一辆车子出行。汉献帝离开长安那会儿,丁冲见皇帝一时没有着落,就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足下平生经常感叹自己有匡扶天下辅佐帝王的志向,现在正是一个大好时机。”本来,杨奉、韩暹等人挟持着汉献帝离开长安回旧京城,路上连粮食都没有了,是张杨给送去了粮食,他们这才到达洛阳。张杨手里有地盘有军队,这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好时机,可张杨觉得不如手里有兵更为实惠,于是离开了洛阳朝廷回到了河内。当时天下像张杨这种想法的人不少,比如说袁绍,他们认为天下诸侯并没有人听从这个皇帝,而皇帝手里又没有兵,弄到手里又得事事请示,还不如敬而远之的好。曹操手下的人也有人持此观点,但有远见卓识的荀彧等人却主张迎接皇帝。所以,丁冲信中所说,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认可,于是坚定了信心,让曹洪带着军队,亲自迎接汉献帝到了许县。因为这件功劳,丁冲也被任命为司隶校尉。

丁冲的大儿子就是丁仪。丁仪字正礼,在当时也是小有名气,曹操虽然没有见过他,但仍然想把比较喜爱的女儿,也就是后来的清河公主嫁给他,并以此询问当时任五官中郎将的曹丕。曹丕说:“女人看人看的是容貌,而正礼这个人有一只眼睛不好,真害怕您的宝贝女儿未必高兴。”当时的清河公主已经到了该出嫁的年龄,所以曹丕又建议不如嫁给伏波将军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曹操让丁仪担任了自己的属吏,在交谈当中发现丁仪非常有才,可说是赞赏有加,说:“丁掾,是一个有才的人,即便是两只眼睛都瞎了,也应该把女儿嫁给他,何况是只瞎了一只眼睛呢?是我的儿子误导了我。”因为不能娶公主,丁仪也是对曹丕怀恨在心,于是就和曹植走得近,经常称赞曹植是天下奇才。

丁廙是丁仪的弟弟,开始担任黄门侍郎,由于是内官,虽然职务不高,却有机会接近曹操。由于家族是一个利益整体,所以这丁廙也是排斥曹丕,只要有机会就会给曹植说好话。大概曹操刚开始比较喜欢的是曹植,所以这兄弟俩就极力地给曹植吹嘘,想让曹操及早地定曹植为太子。和杨修等人背后里使劲不同,丁廙说话非常明确,连一点余地也不给自己留,像立曹植就是“上应天命,下合人心”、“垂之于万世”之类的话也都说出来了。还说,他这是不怕被杀头,也要把话说出来。

曹操死后,曹丕当了魏王,不久又当了皇帝,就想办法治丁氏兄弟的罪。先是降了丁仪的职,想以此儆告丁仪逼其自杀。丁仪不想死,就跑去找中领军夏侯尚磕头,想让他替自己求求情。夏侯尚和曹丕打小就要好,关系非同一般,但曹丕对丁氏兄弟可谓是恨之入骨,夏侯尚也没有办法,只能是对着他们流眼泪。所以这丁氏兄弟最终还是被曹丕杀了,家中的男子也一并遭难。

丁仪和曹丕的嫌隙是因为清河公主,而清河公主又嫁给了夏侯楙,那夏侯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夏侯楙是夏侯惇的中子,因为自小和曹丕亲近,等到曹丕当皇帝后,就任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持节驻守长安。夏侯楙这个人并没有军事才能,热衷于置自家产业,和他的父亲勇猛善战,清俭好施大相径庭。魏延曾经提出过一个“子午谷奇谋”,这个大胆的计策也是基于夏侯楙的“怯而无谋”,可见天下人都知道这个夏侯楙无能。不过,封建社会的婚姻从来都不把才能放在第一位,放到夏侯楙身上也不可能是个例外。夏侯惇是最早跟随曹操起兵的人,攻破邺城后升任为伏波将军,曹操成为魏王后被任命为前将军,自始至终都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将。还是在官渡之战前,夏侯惇就被封为乡侯,除他之外,曹操手下没有一个人享有这般高的爵位。曹丕从夏侯惇的情况来考虑这桩婚姻,应该说并没有不妥。另外从曹操方面来考虑,通过婚姻再拉拢一个丁氏家族,也不能说不是一种政治考量。

问题的关键在于丁仪怎样对待这个问题,通过婚姻走捷径迅速升迁?还是通过工作成绩慢慢提升?其实这只是一个认识问题。“怀才”所担心的只是“不遇”,已经在曹操身边工作了,真有才就不会被埋没。在曹操选择继承人犹豫之时,很多人是选择回避的,有很多支持曹丕的老臣子,大多以曹丕是长子为理由,有的还提出了袁绍“废长立幼”的教训,很少评论兄弟俩的优劣。还有些人,和兄弟两人都有交往,毕竟两人都是文学才能很高之人。而丁仪兄弟却选择了矛盾公开化,而这个矛盾就是因为“恨不得尚公主”,却不知曹丕也是曹操两个最好的儿子当中的一个!

从这个方面来说,曹丕的报复是因为帝王的内心凶残,而丁氏兄弟的凄惨下场也是缘于这个“恨”。也别说曹丕和丁氏兄弟的谁是谁非,难道他“尚公主”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名利吗?所以,我们只应该同情的是他的那一家被杀的“男口”。

标签: 曹丕三国

更多文章

  • 海兰珠有何魅力能让皇太极对她宠爱非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海兰珠,清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海兰珠的文章。清朝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皇太极,相必大家对他都不陌生。他是一位真正有雄韬武略的帝王之才,无论是政治上的驭下之术,还是战场上的用兵之道,他都十分精通。不仅如此,他还识得汉文,经常会翻阅汉家典籍来扩充自己的见闻。可惜就是这样一位智谋过人的皇帝,最后却因

  • 曹魏守卫北部边境的将军,其中谁的功劳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田豫,三国

    三国的魏国和北方的少数部族相邻,在东部主要是乌丸和鲜卑这两支最为强盛。由于乌丸和鲜卑时归附时叛离,而叛离时就要进入内地抢掠,因而曹魏政权自始至终都不得不对他们进行防范。曹魏政权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两种,危害极大时进行大规模征剿,平常则设立护乌丸校尉一职进行专门的管控。曹魏担任护乌丸校尉一职的先后有阎柔、

  • 康熙也算是一位英明贤君了,他有怎样令人惊叹的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功绩

    康熙应该算是一个英明贤君,玄烨的生母佟佳氏只是皇宫中一名不受恩宠的贵妃。玄烨降生时,父亲顺治皇帝专宠贵妃董鄂氏,对这个三阿哥并不非常关心。两年之间父母双亡,只有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一直辅佐着他。直到晚年,玄烨回忆起这些还不无悲伤地说,他在父母的膝下没有得到一天的欢娱,“此朕六十年来抱憾之处”。下面

  • 史浩对南宋初期的政权格局有哪些影响?他其实是务实的主战派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史浩,南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史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史浩是南宋初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曾任宋孝宗的老师,宋孝宗继位后史浩受到重用,先后两次出任宰相,尽管时间不长,但是他对南宋初期的政治格局影响颇深。由于史浩对德顺之败负有重大责任,又反对宋孝宗和张浚发起的隆兴北伐,因此长期

  • 仆固怀恩的家族满门忠烈,为什么他晚年时期会起兵反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仆固怀恩,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仆固怀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仆固怀恩是铁勒族人,在“安史之乱”中,他和郭子仪、李光弼是唐军的中流砥柱,他打败了史朝义,结束了八年的“安史之乱”。仆固怀恩满门忠义,全家有46人为国殉难。这样的人,本来应该成为比肩郭子仪、李光弼的忠臣才对,令人惋惜

  • 宋仁宗与明仁宗都以仁为庙号,谁才是真正的仁义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仁宗,明仁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宋仁宗和明仁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仁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所谓的为人君,止于仁。宋仁宗的庙号是“仁宗”,在他之前,没有哪个皇帝用仁作庙号,可以说宋仁宗是仁义皇帝的开山鼻祖。在他之后,还有元仁宗、明仁宗和清仁宗以仁为庙号,但是真正配得上仁这个称号的

  • 慕容皝是如何建立前燕的?他称帝后有哪些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慕容皝,前燕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慕容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金庸《天龙八部》里,慕容家族是“五胡乱华”之后的大燕皇室血脉。慕容博以兴复大燕为大业,给自己一脉单传的儿子取名为慕容复,就是要提醒自己的儿子复国称帝。而慕容复一生致力于光复大燕,为此,他不惜割舍儿女情长,置江湖规则与

  • 曹操赤壁之战大败,谁是最大的得利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三国

    曹操得到荆州,想乘势南下,一举夺取江东,却不想在赤壁被周瑜一把大火烧了战船,铩羽而归。那么。曹操兵败得利的都有谁,或者说谁是最大的得利者呢?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首先得利的是孙权。曹操得到荆州后,要过江的目标就是孙权,为此他还给孙权写了一封信,毫不掩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

  • 玄武门之变时李渊有三万禁军 他们为何没有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渊,禁军

    对李渊禁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大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杀死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迫使唐高祖李渊交出了最高军政大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的“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先说说玄武门之变前李氏父子四人在长安城内的

  • 刘备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 刘备为何会选择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儿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传位,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刘备生于乱世,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有其一,是与曹操比肩的一代英豪。其识人、用人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在选择自己的接班人时,为什么选择了刘禅呢?其实刘备是选无可选,只有刘禅最合适。刘备我们都知道刘备有四个儿子,义子刘封,庶子刘禅、刘理、刘永。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