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懂得怎么治理国家是李自成兵败如山倒的原因之一吗?

不懂得怎么治理国家是李自成兵败如山倒的原因之一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25 更新时间:2024/2/21 5:56:0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自成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李自成推翻明朝,靠的是流民,一路长驱直入,杀入北京。然后,崇祯自杀,李自成在属下的怂恿下做了皇帝。

但此时,李自成对大明旧疆土的控制能力极为有限。因为前期农民军每到一地,就大量屠杀明朝皇亲贵族和士绅,没被杀的,惶恐不可终日。农民军都是流寇出身,没多少文化的,哪里懂得怎么治理国家?于是,大顺政权只知道一路烧杀抢掠,靠抢夺来补给。

这样的模式,在征服过程中还有用,一旦取得政权了,就不行了。因为你抢也只能抢一回,关键还是要地盘上能生钱。大顺的问题,就是打垮了旧政权,却没能力重建新政权。没有新政权,就没钱。没钱,原来的那些当兵的,自然就不会继续为李自成卖命,遇到强敌就会兵败如山倒,一触即溃。

大顺政权,其实对大明基层控制太有限了,说到底,李自成缺乏治世的能力,属下也没有一个能帮李自成治理天下的人。历代农民起义,这样一个人必不可少。刘邦萧何,朱元璋有李善长。正是有了他们,汉朝和明朝才能有钱续命。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刘邦和朱元璋都是这么干的,所以,他们都成就了霸业。

所谓高筑墙,就是要有很牢固的根据地,成为源源不断的兵力和财力来源。

广积粮,则是在根据地搞经济建设,有粮食就有兵。

缓称王,是在大局不明、强敌环饲时,不要当头,不要成为各路大军集中对付的靶子。

而李自成呢,完全是和这个原则反过来了,一路轻兵冒进,乘北京空虚,一鼓作气拿下北京。但北京这个时候也穷得叮当响,拿下来除了一个政治作用,貌似也没有多大用处。这个和当年的大唐又不同。

大唐也是一路突袭,打到隋朝长安。但是,李渊本身出身关陇贵族,被封为唐国公,还和隋朝是皇亲国戚的关系,这样的背景,李渊也没有急着称帝,而是先推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后来,因为隋炀帝死了,才搞了一个禅让的戏码,称帝了。

而且,李渊和李世民,更懂得收复人心,隋朝一大堆旧臣归付唐朝了。原因嘛,因为李渊搞的不是推翻“隋朝”,而是接受隋朝“禅让”。

然后,就是李世民了,这样一个文治武功都很牛逼的人物,帮李渊收复了瓦岗军作为核心,再一路消灭各路割据,完成统一。

而李自成呢?本人没有治理能力,属下也没有看到一个有治理能力的人,取得政权之后,急着称帝。如此一来,反对者太多了,包括明朝旧臣(以洪承畴为代表),地方官吏,地主乡绅、各路军阀(比如吴三桂、郑成功、南明),还有那个后金,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支持者只有穷苦农民,但绝大多数都是乌合之众。所以,不是占领了北京城,天下就是你的了,还有大把的仗要打,大把的事要做。

可是,大顺政权一进北京,就昏招频出。既不收买民心,也不治理天下,还是原来那一套:不听我的,我就发兵打过去,愣是先后将洪承畴和吴三桂这种实力派推给后金。最终,顶不住后金和吴三桂的联合进攻,后方又没有牢固的根据地(要靠士绅维持),最终兵败如山倒。

所以,李德胜教导我们“不可沽名学霸王”,非常有见地。

而后金就聪明得多。

一是有满洲作为后金的根据地,要粮有粮,要兵有兵。进可攻、退可守。

二是组织形式先进。八旗制度,是一种半兵半农的先军体制,平时种田,没活了就训练,有仗打就打仗。打了胜仗就赏地赏银子,组织严密,战斗力很强。

三是后金更懂政治。比如收买洪承畴、吴三桂等人,就是杰作。再往后,又招降了郑成功的孙子

洪承畴和吴三桂代表两股重要势力。洪承畴代表旧明的士绅阶层,吴三桂则代表旧明的军阀势力。收买了洪承畴和吴三桂,就等于是释放了一个信号:后金不与明朝旧势力为敌,你们这些当官的和当兵的归降后金,可以继续吃香的、喝辣的。

而且后金还以继承者自居,比如进了北京,也没有掘墓,还严禁盗墓,将明朝当正统。到了乾隆时期,清朝稳固了,乾隆组织编了一本《贰臣传》,将那些明朝旧将列入,都是对清朝拿下中原立下大功的前明臣,一共120多人,其中就以洪承畴为首。虽然这些人对于满清夺得政权有大功,但乾隆仍将其列入《贰臣传》,以示讽刺。

还有一本《逆臣传》,列入吴三桂这种降而复叛的重臣,又是40多号人。

一共170多号前明重臣投降后金,可想而知人家的策反工作做得多么到位。

和李自成一路烧杀抢掠、谁不服就打谁相比,后金的手段丰富多样,军队、策反、收买等手段多种多样,明朝那些当官的和当兵的自然是愿意跟着后金干了。而李自成的各种行为,政治手段非常缺乏,简直就是为后金送上助攻。比如搞人家吴三桂的亲人干嘛?这么重要的、可以收买的人物,这个时候应该是安顿和收买,比如去和吴三桂结个义,善待吴三桂的亲人,吴三桂还不死心塌地?而不是胁迫或欺辱,结果人家吴三桂不得不倒向后金。

总而言之,李自成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懂军事,却不懂治理国家,更不懂收买人心。面对后金这种老练的政治实体,自然是兵败如山倒。

后金入关以后,仍然稳扎稳打,打下一城,治理一城,就和在满洲那样。入关之前,满洲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政权了,自然懂怎么治理社会。而李自成呢?没有治国的经验,自始至终都是流寇造反那一套,不吃败仗才有鬼。

李自成缺一个李善长。李自成如果有李善长,至少不会到处结仇,大顺就真的顺了,中国的历史就会改写。当然,也得李自成能听进去才行。

标签: 李自成明朝

更多文章

  • 宁国公主的命运是怎样的?她的丈夫梅殷又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宁国公主,明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宁国公主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皇室儿女,各有各的惨法,安定时,是身不由己之惨,动乱时是朝不保夕之惨。朱元璋有女儿16个,能得善终的是少数人。其中,有几位公主因驸马卷进胡惟庸案而被牵连,还有的,连反抗能力都没有,默默的领盒饭了。今天介绍的就是朱元璋次女宁

  • 在东汉末年三国鼎力时期,哪些武将死于敌军箭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武将

    东汉末年,三国鼎力,你们知道这几位吗?被乱箭射死,非常的惨烈,很是可惜。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坚东汉末期军阀将领,当时参加伐董联军以长沙太守来尊称孙坚。据传为孙武的后代,于汉末征讨黄巾有功,被拜为长沙太守。初平二年(191年)四月,孙坚在袁术命令下征伐刘表的荆

  • 北魏权臣崔浩,受到帝王尊敬又为何会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崔浩,南北朝

    北魏第一谋臣崔浩的悲剧警示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对社稷有功的人,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受到帝王尊敬的,一种是受到帝王忌惮的。前者很多,就比如燕国燕昭王时期的大将乐毅,虽然燕国内部劝说燕昭王除掉这个功高震主的将军的人不在少数,但燕昭王始终坚定自己的想法,对乐毅礼遇有加。后者就更

  • 如果朱高炽早死,朱高煦和朱瞻基谁会登基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瞻基,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朱高炽早死,朱高煦和朱瞻基谁会登基帝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棣通过四年靖难登上皇位后,对于立储之事,朱棣曾在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左右摇摆,朱高炽虽然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奈何朱棣更喜欢次子朱高煦,而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储君的,则是内阁首

  • 高欢抓住宇文泰后又为何放走他?是何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欢,南北朝

    还不知道高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熟悉南北朝的朋友们都知道,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变成了北齐,西魏变成了北周。东魏和西魏的皇帝都是傀儡,东魏的实际掌权者是高欢,西魏的实际掌权者是宇文泰。有意思的是,北齐的建立者高欢曾主动放走了自己的最大对手、北周的

  • 揭秘:张郃之死真的是司马懿设计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郃,三国

    诸葛亮第四次兵出祁山,魏国因为大司马曹真病重,魏明帝派遣司马懿为统帅,率军抵抗诸葛亮。诸葛亮虽然成功地收割了上邽的麦子,并获得斩敌三千的局部性胜利,但终因粮食缺乏而撤军。魏军统帅司马懿派张郃追击,张郃进军到木门,被蜀军在高地设下的埋伏射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

  • 安乐公主李裹儿在唐隆之变中,为何会被堂兄李隆基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乐公主,李隆基

    安乐公主,本名李裹儿,是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的女儿。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她虽贵为一国公主,却随着父亲李显的被贬,一起度过了十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宗再次登上皇位之后,对与韦皇后一起生的这个女儿可以说是非常宠爱了。但是安乐公主李裹儿的最终结局却是在唐隆之变中,被堂兄弟

  • 瓦岗寨号称有64英雄好汉 瓦岗寨最后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朝,瓦岗寨

    很多人都不了解隋末瓦岗寨,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历史上很多农民起义,都给统治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著名的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水泊梁山松江起义,李自成起义等等。但是这些起义似乎总是以失败居多,而且里面很多故事都有后世演绎和夸大的成分,比如说最著名的水泊梁山的故事,真实的历史中,其实就是

  • 曹丕为什么要对丁氏兄弟下如此狠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丕,三国

    曹丕有一个“四友”,他们不但在诗文方面和曹丕有亲密的交往,在争夺魏王太子之位的过程中更是为曹丕出力甚多。和曹丕争夺太子之位的主要是曹植,在曹植身边,也围绕着一帮铁杆拥趸,名气最大的当属杨修。杨修被曹操找了个罪名杀了,一般认为这是曹操已定曹丕,目的是为日后曹丕上位扫清障碍。其实曹植还有两个铁杆,这就是

  • 海兰珠有何魅力能让皇太极对她宠爱非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海兰珠,清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海兰珠的文章。清朝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皇太极,相必大家对他都不陌生。他是一位真正有雄韬武略的帝王之才,无论是政治上的驭下之术,还是战场上的用兵之道,他都十分精通。不仅如此,他还识得汉文,经常会翻阅汉家典籍来扩充自己的见闻。可惜就是这样一位智谋过人的皇帝,最后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