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都有哪些伟大母亲的故事?四大贤母指的是谁?

历史上都有哪些伟大母亲的故事?四大贤母指的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429 更新时间:2024/3/10 21:48:30

自从有人类以来,对母亲的讴歌就从未停止过。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纵观人的一生,受到母亲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都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而最早出现在我们背后的,无疑就是母亲。纵观中国历史,在母亲当中最为著名和为人所称道的显然便是“四大贤母”,即孟母、陶母、欧母、岳母。

孟母:“孟母三迁”成就一代圣人

孟母便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位居“四大贤母”之首,其最为著名的故事便是“孟母三迁”,正是在她的悉心教导和影响之下,才成就了一代“亚圣”孟子。

孟母早年丧夫,却就此下定决心不再改嫁,而是将全部的心血全部投注在了孟子身上,一个人含辛茹苦的抚养和教导着孟子。最初的时候,为了便于祭拜丈夫,孟母和孟子便居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这种地方自然就难以避免经常接触到出殡之人,久而久之,年幼的孟子竟然学起了出殡之人的哭丧。

孟母觉得这样的环境根本不利于孩子成长,于是便将家搬到了集市,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孟子又跟着小贩商人学起了吆喝买卖。孟母一看还是不成,于是便又将家搬到了学校附近,在学校里士子们的影响下,孟子这才养成了勤奋好学的好习惯。

为了使得其不荒废学业,孟母又以“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来教育孟子,意思是如果学业半途而废,便如织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为人所用的。也正是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之下,孟子才最终学有所成。

陶母:“截发筵宾”、“封坛退鲊”成就一代名将

陶母是东晋陶侃之母,其最为著名的故事便是“截发筵宾”和“封坛退鲊”了,正是在他的影响下,陶侃成为了东晋的一代名将,即使在东晋初年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仍然极有建树。

陶母也是早年丧夫,湛氏便携陶侃由鄱阳回到外祖父家,以纺纱织麻抚养陶侃,并供其读书。陶母不仅以忠顺勤俭影响儿子,更是教育他交朋友便一定要交比自己更强的人。

“截发筵宾”:一次,同郡孝廉范逵途中遭遇大雪,借宿于陶侃家,在科举出现之前,举孝廉便是极为重要的选拔机制,因而范逵也算是当地极为有名之人了。为了招待好反馈,陶母将自己床铺上的草席剁碎了喂养范逵的马,又偷偷剪下自己的头发卖给邻居换钱,买来酒菜招待范逵。范逵见此大为感动,逐举荐陶侃为官,至此陶侃才步入仕途。

陶侃

“封坛退鲊”:这个发生在陶侃任浙江海阳县吏之时,当时陶侃负责监管渔业,于是便常有下属送一些水产给他。一次,一位下属送来一坛腌鱼,陶侃念及母亲一生贫苦,便嘱托同乡将腌鱼带给了母亲。谁知道陶母却原封不动的将腌鱼退了回来,并写信告诉陶侃,“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晋书·陶侃母湛氏传》)

正是在陶母的熏陶之下,陶谦不仅成为了一代名将,其本人更是一生廉洁勤恳,为世人所称道。

欧母:“画荻教子”成就一代名臣

欧母是北宋欧阳修之母,而其教育儿子的事迹中,无疑以“画荻教子”最为出名,正是在母亲的影响之下,欧阳修才成为了一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欧母同样也是早年丧夫,而其家中境况也就此一落千丈,日渐贫寒,最后竟然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即使如此,欧母凭借着自己的双手,通过辛勤劳作,一把把将年仅四岁的欧阳修拉扯大。

在抚养儿子的同时,欧母也没有放弃对儿子的教导,她在欧阳修五岁时,便开始教他读书写字、做人处事,由于家贫买不起笔墨纸砚,欧母便以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欧阳修在母亲的教导下,便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

正是在母亲的辛勤教导之下,欧阳修从幼年时期便开始奋发图强,并最终于于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进士。欧阳修入仕之后,欧母仍然常常教导其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而欧阳修便在这种影响下成为了一位关心民间疾苦,正直廉洁,为百姓所爱戴的名臣。

岳母:“岳母刺字”成就一代民族英雄

岳母是南宋名将岳飞之母,其最为著名的事迹,首推“岳母刺字”,也正是有这样一位大义凛然的母亲,才成就了一代民族英雄岳飞。

岳母虽然出身乡野、识字不多,但却从小对岳飞严格教导,也正是在母亲的教导之下,岳飞从小就养成了不怕苦难、刚正不阿的性格,不仅随陈广、周侗学习了一身毫好武艺,且熟读《孙子兵法》,成为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好少年。

当时,北方金人南侵,年仅十五六岁的岳飞便在母亲的支持下毅然从戎,投军抗辽。然而不久之后,由于父亲去世,岳飞不得不还乡守孝。之后,又于宣和六年(1124年)二度投军,但之后由于平定军在靖康元年(1126年)被击败,岳飞突围返乡。

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宗翰、宗望率军进逼北宋京师,武翼大夫刘浩招募义士,收编溃兵,曾突围返乡的岳飞,亲眼目睹了金兵南下百姓惨遭杀害、奴役的情形,便想要再度投军,但又担心母亲年迈、妻儿力弱。岳母姚氏深明大义,极力勉励岳飞“从戎报国”

,并为岳飞后背刺“尽忠报国”(后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

正是在母亲的鼓励之下,岳飞投军后奋勇杀敌、义无反顾,被宗泽称赞为“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并最终成为一代有名的民族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以上便是中国古代的“四大贤母”,她们教子的故事,自然值得为人称颂。

最后,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借此问题向广大母亲致以崇高的敬意。

标签: 孟母战国

更多文章

  • 洪秀全看似十分平庸,他为何能稳坐天王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洪秀全,太平天国

    洪秀全,清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号称天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为晚清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但是,在种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这场运动,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失败。虽然最终的结果,是以失败

  • 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石达开为何能获此殊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石达开,太平天国

    石达开,太平天国翼王,著名军事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漫长岁月中,王朝的更迭就如同走马灯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在王朝不断更迭的历史中,总是少不了农民起义的影子。因为,每当王朝末世,总会有人站出来振臂一呼,从而掀起农民运动的巨大浪潮。可是,古代

  • 能获得秦始皇青睐,赵高到底奇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高,秦朝

    赵高(?—前207),中国秦朝著名宦官。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国史,王朝交替,时代更迭,涌现出了许多今天我们津津乐道又饱受争议的人物。例如人们对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对于赵匡胤的重文轻武,对于朱元璋的残害功臣等等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 三国名将朱灵一生经历了什么?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灵,三国

    中国古代名将辈出,但是在民间流传最广、最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一个历史时期,却莫过于三国。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陆续消灭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从而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其中,曹操消灭各

  • 明朝初期屡建战功的王弼,为什么会被坐罪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弼,明朝

    王弼,安徽定远县,后来迁徙到临淮,他是明朝开国功臣,投靠朱元璋后屡建战功,被册封定远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弼自小习武,武艺高超,尤其善用双刀,外号叫作“双刀王”。当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遍布准河流域时,王弼在自己的家乡组织支义军,在附近的三台山结察自保,以抵御

  • 身为文官却因军功封爵,王骥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骥,明朝

    王骥,字尚德,保定府束鹿县人,明朝时期著名将领,与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同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骥虽是一名读书人但却长得高大魁梧,身体健壮;而且精通武艺,熟谙兵法;为人刚毅坚强,胆略过人,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奇才,也是正统、天顺年间朝

  • 辛弃疾:一个生错了时代、令人痛惜的文武全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辛弃疾,南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其中喷涌出来的英雄情怀令人无法忽视。这句词的作者辛弃疾,便是令人痛惜的文武全才,这个被誉为堪比管仲、乐毅的人,却又成为了人们口中“生错了时代”的典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辛弃疾在济南的历城

  • 戚夫人为什么那么受宠?为什么她的结局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戚夫人,西汉

    戚夫人,汉高祖刘邦宠姬,生下刘如意,在刘邦去世后,被吕后被做成人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姬姓戚氏族,世代为名门戚夫人,原本是秦朝高武侯戚鳃的女儿,虽然她出生的年代已经不可考证,但从她嫁给刘邦的时间来推算的话,戚夫人一生估计也就只活了三十年左右。历史书上对戚夫人

  • 朱允炆为什么能成为皇帝?他为什么要削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允炆,明朝

    朱允炆,即建文帝,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01我们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起自布衣当过和尚加入起义军成就帝业的经历很传奇,有一首诗概括得很到位。少未闻书香,贫苦放牛郎。家亡入皇觉,云游豫皖江。从戎濠州旅,行

  • 解密巨鹿之战的疑点 项羽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破釜沉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项羽,秦朝

    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最终以少胜多,项羽也一战成名,项羽究竟是自信还是无奈?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宋义为什么会停留46天不进军,宋义是害怕还是另有打算?史记上记载,宋义此举是为了坐收渔翁之利,两者相斗,如果秦朝赢了,军队疲惫,到时候在出兵也不迟,而过是秦朝败了,自己正好向西,直接消灭秦朝。而项羽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