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迫参与靖难之役的宁王朱权,他的晚年生活如何?

被迫参与靖难之役的宁王朱权,他的晚年生活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395 更新时间:2024/3/12 3:23:55

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明朝第一代宁王,被朱棣要挟参与了靖难之役,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惨的“合伙人”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朱棣靖难起兵,朱权被迫无奈加入“靖难大业”,朱棣给年轻的弟弟朱权许诺得很好听,说到事成了给朱权一半“股份”:平分天下,但后来的结果却是,朱权连自己想去的江南都去不了。

朱权很年轻,属于朱元璋老年得来的儿子,和朱棣这种常年征战,早早就藩的实力藩王有点差距。

朱棣比朱权年长十八岁,是朱权的“大哥哥”,不过历史上对朱权有这么一个评价,那就是“宁王善谋”,这侧面也说明了这个年轻的王爷有着一定过人的智慧,于是朱权很年轻就到了藩地,在内蒙古多伦一带就藩,当时那里叫做“大宁”,朱权是为宁王。

建文帝登基后,对诸位叔叔亮出了削藩的刀刃,几个王爷都先后被削藩,严重一点的还引火自焚而死,直到朱棣也被针对,建文削藩才到最严峻的时候,趁着朱棣吸引了建文帝的注意力,位于大宁的朱权此时倒是没有被太过注意,朱权因此得以松一口气,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不过朱棣显然很清楚年轻的宁王对他的帮助以及威胁是同样最大,于是朱棣率先打起了朱权的主意。

同是这一年,建文帝对于“不表态”的朱权率先动手,建文帝的削藩计划中,年轻的宁王朱权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面对起兵的朱棣,建文帝先是召回朱权前往南京面圣,不过朱权对此无动于衷,其实充耳不闻,本质上就是拒绝,于是建文帝直接“削掉了”本属于大宁的“朵颜三卫”,以表示对朱权的排斥。

其实朵颜三卫此时也早已经再次叛逃、回归蒙古,但是削掉卫所的编制,就是和朱权撕烂了脸皮,此举导致朱权快速地对建文帝产生了厌恶和隔阂。

朱棣趁机来到大宁藩王府,朱权开门迎接“可怜”的哥哥朱棣,朱棣又哭又诉苦的,朱权本来还百般提防,但是看到哥哥这么惨,也没有提出什么要求,于是也放松了警惕。

谁知道,这个“善谋”的宁王被朱棣阴了一把,在朱权送朱棣出城的时候,朱棣把朱权被绑架了,正所谓姜还是老的辣,朱权进退无路,只好上了朱棣的船。

其实朱权究竟信不信朱棣“平分天下”的慷慨之语,这都还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朱权当时的情况是,全家老小都被朱棣控制了,现实情况让他没有办法拒绝,而朱权的身上没有朱棣想要的什么东西,朱棣想要的,就是朱权的军队还有大后方,且事实上,朱权被朱棣“吞并”,这也成为朱棣加快打赢靖难之役的筹码。

老大哥朱棣在各方面的能力上,对弟弟朱权还是有着强大的碾压实力的,比如朱棣快速地控制了朱权的绝大部分军队,还有控制了城池的防御,朱权最后只剩下一些心腹守卫而已。

“吞并”宁王,本质就是当年大宁府的一场“政变”,就这样,宁王引以为傲和巨大资本的“八万甲兵,六千战车”全部成为朱棣的战争机器。

有了朱权的加入,建文帝更慌了,朱棣更自信了。

而靖难之役,打的就是一场“此消彼长”,建文帝一上来用力太猛,有能力的叔叔们全部隔岸观火,甚至有的人还暗中帮助朱棣,建文帝在派兵前往北平之间,拥有着强大且数量极多的中央军。在靖难之役一开始,怎么看,朱棣迟早都会被活抓回到南京,但谁知道,命运的吊诡就让这对叔侄发生了优劣态势的转变。

有了朱权的势力的并入,朱棣有了实力上的一次飞涨,毫不夸张地讲,宁王府之变,也是朱棣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被摆了一道,朱权没办法,成为了朱棣的“御用”秘书,经常帮朱棣起草文书,朱棣说的条件很优厚,事成之后给朱权分一半天下,南北而治,历史上对于朱权听到这个“报酬”没有太多的描写,不过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当时朱棣说这个话,其实是比“空头支票”还要“空头”。

随着李景隆加入战役,建文帝的“败相”逐渐显露。

李景隆被建文帝高度信任,而且李景隆还是开国大将李文忠的儿子,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李景隆被视为“战神”,即便当时只有建文帝一个人这么想。

李景隆的确也是战神,几次有着强大的实力明明可以镇压朱棣,但却还是输了,最终让人觉得讽刺地是,李景隆打开了南京城门,朱棣进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靖难之役,朱棣最终获胜。

公元1402年,朱棣即位,在南京正式成为大明新主人的朱棣对朝堂中的旧势力进行了清扫,例如方孝孺就因为不愿意臣服朱棣而被诛灭了十族,朱棣如此行为,其实让跟着他“靖难”的众人有些胆战心惊,这里面就包括了朱权。

朱权不知道朱棣到底会做到什么地步,过去所说的“平分天下”,朱权早就忘了,聪明的他知道,活下来才最重要。

宁王睿智地提出要求在南方就藩,其实他主动提出,看似鲁莽,实则给了朱棣台阶下,但谁知道,成为了永乐帝的朱棣连朱权这点“愿望”都不给满足。

朱权想去苏州,那里富庶无比,要说起兵,是不可能的,养老却是极其适合。

但朱棣不允许,他和朱权说,这苏州不吉利啊,朱橚和建文帝的弟弟封在那里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咱们换一个吧。

朱权都懵了,他没想到朱棣想要“出尔反尔”,想要“流放”他。

其实也不是流放,但是朱棣给出的建议,重庆、荆州、南昌这些地方都属于有些“不咋地”,这不是朱权这个功臣该获得的待遇。可是朱权也认命了,没有反抗,直接去了南昌。

若要说是朱棣“欺骗”朱权,但朱权还是活得挺久的,去了南昌不久,有人举报朱权搞“巫蛊之术”诅咒朱棣,朱棣气冲冲派人去查,啥结果也没查到,这也把朱权吓了一跳,不过两兄弟有默契,这件事没有点出来,不了了之。

于是朱权更加勤奋地“养老”了,学文信道,别的事情都不管,就当一个老实的“逍遥王爷”。

公元1424年,永乐驾崩,而朱权还在世,在永乐北伐期间,朱权一直老老实实地在封地自娱自乐,没有任何要求,但是在明仁宗即位后,朱权就立马上书了自己的渴求,因为明仁宗赦免了大多数因为靖难之役而被永乐镇压的朝臣和平反冤案,朱权想着侄子这么“仁”,想必也可以让自己离开了南昌吧。

但出人意料的是,明仁宗拒绝了他的十七叔的请求,并且回复朱权,说永乐帝就是这么安排的,自己也没有必要去修改,而且南昌就已经是朱权的封地了,这已经成为了事实,让朱权不必再上书反驳,明仁宗这一招有点不“仁”,把朱权的渴望又打灭了。

因为明仁宗短寿,登基不久就驾崩了,即位的是明宣宗朱瞻基,朱权还不死心,求助侄孙。

可谁知道一来二去,朱瞻基都被朱权的“死缠烂打”搞火了,朱权连忙上书道歉,最后至此,这件事已经没有再周旋的余地,朱权认命,待在南昌搞搞文化事业。

直到明英宗的正统十四年,朱权才去世,历经六朝皇帝,可以说是大明初期的一个吉祥物,但谁又还记得,这个老人曾经还差点可以“平分天下”,朱权的晚年可以说是善终的,只不过是关于他“善谋”的名头,他这一生结束得算是有些潦草罢了。

标签: 朱权明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都有哪些伟大母亲的故事?四大贤母指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孟母,战国

    自从有人类以来,对母亲的讴歌就从未停止过。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纵观人的一生,受到母亲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都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而最早出现在我们背后的,无疑就是母亲。纵观中国历史,在母亲当中最为著名和为人所称道的显然便是“四大贤母”,即孟

  • 洪秀全看似十分平庸,他为何能稳坐天王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洪秀全,太平天国

    洪秀全,清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号称天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为晚清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但是,在种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这场运动,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失败。虽然最终的结果,是以失败

  • 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石达开为何能获此殊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石达开,太平天国

    石达开,太平天国翼王,著名军事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漫长岁月中,王朝的更迭就如同走马灯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在王朝不断更迭的历史中,总是少不了农民起义的影子。因为,每当王朝末世,总会有人站出来振臂一呼,从而掀起农民运动的巨大浪潮。可是,古代

  • 能获得秦始皇青睐,赵高到底奇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高,秦朝

    赵高(?—前207),中国秦朝著名宦官。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国史,王朝交替,时代更迭,涌现出了许多今天我们津津乐道又饱受争议的人物。例如人们对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对于赵匡胤的重文轻武,对于朱元璋的残害功臣等等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 三国名将朱灵一生经历了什么?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灵,三国

    中国古代名将辈出,但是在民间流传最广、最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一个历史时期,却莫过于三国。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陆续消灭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从而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其中,曹操消灭各

  • 明朝初期屡建战功的王弼,为什么会被坐罪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弼,明朝

    王弼,安徽定远县,后来迁徙到临淮,他是明朝开国功臣,投靠朱元璋后屡建战功,被册封定远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弼自小习武,武艺高超,尤其善用双刀,外号叫作“双刀王”。当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遍布准河流域时,王弼在自己的家乡组织支义军,在附近的三台山结察自保,以抵御

  • 身为文官却因军功封爵,王骥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骥,明朝

    王骥,字尚德,保定府束鹿县人,明朝时期著名将领,与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同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骥虽是一名读书人但却长得高大魁梧,身体健壮;而且精通武艺,熟谙兵法;为人刚毅坚强,胆略过人,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奇才,也是正统、天顺年间朝

  • 辛弃疾:一个生错了时代、令人痛惜的文武全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辛弃疾,南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其中喷涌出来的英雄情怀令人无法忽视。这句词的作者辛弃疾,便是令人痛惜的文武全才,这个被誉为堪比管仲、乐毅的人,却又成为了人们口中“生错了时代”的典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辛弃疾在济南的历城

  • 戚夫人为什么那么受宠?为什么她的结局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戚夫人,西汉

    戚夫人,汉高祖刘邦宠姬,生下刘如意,在刘邦去世后,被吕后被做成人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姬姓戚氏族,世代为名门戚夫人,原本是秦朝高武侯戚鳃的女儿,虽然她出生的年代已经不可考证,但从她嫁给刘邦的时间来推算的话,戚夫人一生估计也就只活了三十年左右。历史书上对戚夫人

  • 朱允炆为什么能成为皇帝?他为什么要削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允炆,明朝

    朱允炆,即建文帝,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01我们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起自布衣当过和尚加入起义军成就帝业的经历很传奇,有一首诗概括得很到位。少未闻书香,贫苦放牛郎。家亡入皇觉,云游豫皖江。从戎濠州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