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攻入京城后做了42天皇帝 李自成在此期间都做了什么

李自成攻入京城后做了42天皇帝 李自成在此期间都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469 更新时间:2024/3/28 21:23:43

还不了解:李自成皇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自成当了42天皇帝,李自成在42天里都干了什么?李自成是怎么走上绝路的?

李自成算皇帝吗?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通常来说,作为皇帝应该有一段相对稳定的统治时期,还要有一个相对稳固的疆域,更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而这些李自成统统没有。可要说李自成不是皇帝的话,这样说好像也不太正确,因为他确实称帝了,不但改了国号,还定下了年号,更重要的是他还攻入北京,正儿八经地坐了42天的龙椅。

在古代来说,攻入京城几乎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可李自成仅仅在京城待了42天就被赶了出去,不得不说是十分惋惜。那么,李自成当了42天皇帝,在这42天里他都干了什么?四件大事把他送上绝路。尤其是最后两件,更是直接导致了他的失败,不得不从已经占据的京城仓皇西逃,失去了争霸天下的最后一点希望。

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的大顺军将京城围得水泄不通,京郊大营里的数万明军不战而溃。3月19日凌晨,大顺军从彰义门攻入京城,崇祯皇帝带领数十名太监先后尝试从东华门、朝阳门、安定门突围,不是被乱箭射回,就是被敌军所阻,无可奈何只能回宫。走投无路的崇祯又命太监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结果却无一人前来,悲愤之下的崇祯无可奈何地发出了“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感叹。

崇祯在预感到逃生无望之后,就已逼令几位妃嫔自尽,而后又吩咐亲信太监将三个皇子送往外戚家躲避,在砍伤了长平公主后,又刺死了年幼的昭仁公主。等到大顺军攻入内城后,崇祯为免被俘受辱,跑到景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下吊死了。临死前,崇祯在衣服上写了遗书,祈求李自成“勿伤百姓一人”。

明代统治天下长达二百七十余年,虽然此时百姓对朝廷已经深恶痛绝,可崇祯作为皇帝在百姓心中还是有很深的地位的。李自成进城后,第一件事就是张贴布告寻找崇祯,最后在三月二十一日才寻到崇祯遗体。按照历史上的正常做法,李自成既然想取代明代,就应该好好安葬崇祯,以安抚明代百姓。可是李自成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下令将崇祯皇帝的尸身放在东华门示众,后来还是当地百姓自发将崇祯遗体合葬进田贵妃墓中。

相对来说,清代的做法就聪明许多,不但以皇帝礼仪将崇祯重新安葬,还给他上了谥号。从这点上来说,李自成还是格局不够,眼光太过于短浅,失去了一次笼络明代遗民的机会。

当然,李自成的大顺军既然举的是义军的旗帜,那么肯定还是要拉拢一下底层百姓的。所以李自成在攻入京城后的第二件事就是申明军纪,严格约束士兵不得扰民,避免因此而败坏义军的名声。可京城就是一个大染缸,过惯了穷苦生活的义军士兵在进了京城后,很快就沉醉于京城的美好生活中,就连坐上龙椅的李自成也不例外。于是没过多久大顺军就开始军纪松弛,士兵们趁机抢掠,百姓们怨声载道。

早在李自成攻入京城半个月前,崇祯就已经飞檄传令,让吴三桂率军入京勤王,可吴三桂还没赶到京城,崇祯就已经在景山上吊了。此时清军正集结军队在山海关外,吴三桂只好掉头回去驻防山海关。而李自成也明白山海关的重要性,于是就做了进京后的第三件事,让人带着四万两白银去安抚吴三桂,希望他能顾全大局,不要放清军入关。

吴三桂出身于辽西将门世家,为大明代镇守边关多年,多少还是有一些责任感的,所以多尔衮祖大寿多次招降吴三桂,都被吴三桂给借口推辞了。正当吴三桂夹在大顺军与清军之间,不知该做何选择时,京城中传来的一个消息让吴三桂坚定地投入了清军的怀抱。原来,吴三桂的父亲在京城遭到了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忠敏的殴打,而且刘宗敏还闯入吴府抢走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

李自成进京之后,除了寻找崇祯,安抚百姓,招降吴三桂之外,他做的第四件事就是“追赃助饷”。负责这件事的是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可是因为刘宗敏行事手段太过狠毒,结果闹得天怒人怨,不但令大顺军威名受损,还逼迫吴三桂投降清军。

刘宗敏为了尽快完成闯王交代的任务,命人赶制了五千个夹棍,凡是不愿意交钱的明代大臣,全部大刑伺候。而且刘宗敏还公开对外宣称,“痛快献银者,立刻放人;匿银不献者,大刑伺候。”那些明代大臣也并非不愿意交钱,主要是因为被崇祯逼着捐了好几回,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了,有不少大臣因为实在拿不出钱来,最后被刘宗敏杀了以儆效尤。

在古代历史上那些称帝者当中,李自成应该是最惋惜的一位了,他原本有很大机会开创一个新王朝,可是最后还是失败了。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个是非但没有得到明代士绅阶级的拥护,还因为刘宗敏逼捐一事将士绅阶级得罪了个遍,再有就是招降吴三桂不成,促使清军入关。正是这两点将其逼上绝路,仅仅在京城待了42天,就被逼出了京城,此后一路亡命,最后在九宫山兵败被杀。

标签: 李自成明朝

更多文章

  • 陆贽为何壮志未酬就客死他乡?他在朝中的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陆贽,唐朝

    陆贽是中唐时期著名宰相,他的品德和才学令世人称赞,这样一位贤相,最后却客死他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的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有才华有本领的贤臣义士。而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国家走向了一个又一个繁荣盛世。在唐朝存在的289年当中,涌现

  • 襄樊之战时孙权如果去攻打合肥,会是什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权,三国

    建安24年五月,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六月,他派孟达和刘封向东拿下了上庸三郡,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一时间声势无两,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东汉末年的襄樊之战,亦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

  • 三国演义中,赵云大战长坂坡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云,三国

    说到三国时代最完美的武将,相信有不少读者都会立马想到赵云,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三国演义》中,不仅出现了雄才大略的英主枭雄,也出现了不少智谋过人的谋士,当然,最让人乐于称道的就是《三国演义》中的猛将了。提到三国猛将,自然饶不来人们普遍喜爱的蜀汉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

  • 隋炀帝杨广的功绩跟父亲的比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隋炀帝杨广,隋朝

    隋炀帝杨广的功绩跟父亲隋文帝杨坚的相比谁的功绩大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杨坚和杨广历史上都记载了不少黑点。但是自古帝王,谁没点黑历史- -。咱们只谈论功绩,不谈论黑点。只论功绩和对天下的贡献。杨坚和杨广纠结那位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先简单说说他二人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结束分

  • 刘备临终前为什么把兵权交给李严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严,三国

    刘备有两个托孤大臣,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李严。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把政务交给诸葛亮,让他辅佐刘禅;却把军队交给李严,让他担任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在任何权力体系中,权力的互相制衡都是首要的,这和信不信任没有关系。诸葛亮和李严两人。一个是荆州系的代表,一个是益州系的代表,

  •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一共有多少个儿子 他们的结局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文帝,隋朝

    还不了解:隋文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隋文帝和孤独皇后一共有多少个儿子?除了杨广外还有谁?他们的结局如何?隋文帝杨坚一生有5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其中除了隋炀帝杨广外,还有废太子杨勇、秦孝王杨俊、蜀王杨秀以及汉王杨谅。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感情颇深,那么他们

  • 努尔哈赤的长女,东果格格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果格格,清朝

    东果格格是努尔哈赤子女中最长者,她竟然十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一个有妇之夫,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朝中后期,建州女真逐渐崛起,五大部落之一的董鄂部出现了一位青年才俊,他叫何和礼。何和礼武艺超群、性情宽和,英明神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很早就闻名于建州女真部落之中。而在建州女真

  •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学成就如何?他留下哪些诗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爱好文学与书法,留下不少传世诗作与墨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全唐诗》第一卷就是李世民的诗,不是因为他的诗写得有多么好,而是因为他是大唐第一帝王,是君,古人讲究“君臣、父子、夫妻”等等人伦之理,比现在要严厉许多。现代有好多人伦事,如果发生

  • 靖康之乱第一忠臣,李若水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若水,北宋

    靖康之乱第一忠臣,李若水最后结局如何?靖康二年(1127)金军南下来势汹汹,北宋首都东京被攻取,并且宋徽、钦二帝均被掳去,这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史称"靖康之乱"。当时,曾有一位大臣执意要护送宋钦宗到敌营去谈判议和。金人对宋钦宗一番侮辱,致使李若水不顾性命之忧,对金人破口大骂。直到被金人施以极刑,他

  • 被迫参与靖难之役的宁王朱权,他的晚年生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权,明朝

    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明朝第一代宁王,被朱棣要挟参与了靖难之役,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惨的“合伙人”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棣靖难起兵,朱权被迫无奈加入“靖难大业”,朱棣给年轻的弟弟朱权许诺得很好听,说到事成了给朱权一半“股份”:平分天下,但后来的结果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