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千精骑灭突厥,李靖是如何做到的?

三千精骑灭突厥,李靖是如何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703 更新时间:2024/5/8 15:13:54

李靖是唐朝初期杰出军事家,为唐朝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曾立下“三千精骑灭突厥”的战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突厥是我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突厥部落兴起前,是柔然汗国的臣属。540年,突厥这个名词初次在中原的史书上出现。

552年,突厥击败柔然,阿史那土门称伊利可汗,建立起幅员广阔的突厥汗国,以漠北为中心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隶制政权。最盛时疆域东至辽海(辽河上游), 西濒里海, 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 南临阿姆河南。

隋文帝刚刚建立隋朝时,对北方强大的突厥汗国也是以交好为主要原则。

后来,隋文帝在采纳大臣长孙晟提出的“离强合弱,远交近攻”的计策下,把突厥分裂成了东、西两个汗国,突厥势力才衰落下来。但即使如此,东突厥仍拥有强大的骑兵。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但他在称帝前后,为保持北方的安定,也不断地向东突厥大量送礼。

突厥人作为游牧民族,生性好斗,又贪恋中原的财物与人力,且自帮助李渊称帝有功,而不断地向唐朝索取财物。李渊也鉴于天下尚未平定,还顾不上对外经营,便尽量满足突厥的各种要求。

但即使如此,突厥仍不满足,从大唐建国至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的八年间(武德二年至九年,即619年至626年),突厥曾连续八次入侵中原大地。

尤其是在626年八月,李世民刚刚即位之初,突厥的颉利可汗就率骑兵20万,直逼大唐都城长安城外的渭水便桥北,一时京师震动。

所幸,李世民毕竟是英武之君,他设下疑兵之计,亲率大臣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可汗对话,斥责他背弃盟约。

颉利可汗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李世民许以金帛财物,才结下这“渭水之盟”后,领兵而退。

李世民当初为秦王的时候,英勇盖世,亲率手下诸将,四处征战,打出了强大的唐王朝。而此时因突厥的入侵,被迫结下这城下之盟,李世民自然视为奇耻大辱,他养精蓄锐,决心找机会彻底消灭突厥。

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突厥又进军侵扰河西,被肃州(今甘肃酒泉)、甘州(今甘肃张掖)的守军击败。

李世民便以此为借口,诏令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领并州都督李勣、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各路军,共计统兵10万,分道出击突厥。

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正是寒风肆虐之际,为起到突袭效果,李靖亲率三千精锐骑兵,冒着严寒,从马邑(今山西朔州)出发,进屯恶阳岭(今山西平鲁西北)。

颉利可汗没有想到唐军会突如其来,兵将相顾,无不大惊失色。他们判定:如果唐兵不倾国而来,李靖决不会孤军深入,于是“一日数惊”。

李靖探知这一消息,迅即率领这三千精骑进击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并在夜幕的掩护下,一举攻入城内,颉利可汗心腹大将康苏密挟隋炀帝皇后萧氏及隋炀帝孙子杨政道投降,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碛口(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

战报传来,李世民高兴地对大臣说:“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旧唐书·李靖传》)

颉利可汗在继续向北部撤退时,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又遭到唐将李勣率领的大军截击,交战不多时即大败,颉利可汗率突厥残部继续往漠北逃亡,以待草青马肥之时再度卷土重来。

二月,李靖引兵至白道与李勣会合,两人认为颉利可汗虽败,但若任其逃往漠北,则不免留下后患,两人决定继续追击。

李靖派前锋苏定方率领两百余骑乘着大雾,悄然疾行,直到距颉利可汗牙帐七里远的地方才被发觉。

颉利可汗慌忙骑马逃走,突厥军四散而逃。李靖大军随之赶到,杀敌一万余人,俘虏十几万人,缴获牛羊数十万只(头),并擒获颉利之子叠罗施。

不久,颉利可汗在逃跑的途中,被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擒获,并送到京师,东突厥从此灭亡。

东突厥灭亡后,大漠以南的地区全部就成了大唐的疆域,而且,大唐消灭东突厥的战争,在周边地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震动。

贞观四年(630年)三月,大唐北部和西域的各部君王酋长云集长安,尊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即周边各部共同的盟主。

李靖文武兼备,勇敢善战,他从进入李世民的秦王府后,一生征战数十年,为大唐王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靖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岁。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陪葬昭陵(李世民墓)。

上元元年(760年),李靖成为武成王庙中配享的十位历代名将之一,同时代被列入“武庙十哲”的只有一同与他消灭东突厥的李勣。

晚唐时期,李靖逐渐被神化,乃至在明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李靖被称为“托塔李天王”,成为了哪吒三太子的父亲。

标签: 李靖唐朝

更多文章

  • 探索东晋第一名相——谢安的一生,他那个时代最亮的一颗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谢安.东晋

    谢安是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名士,他的一生最卓越的功绩就是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提到谢安,不得不说到成语“草木皆兵”。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话说公元383年5月,前秦皇帝苻坚征集了80多万人的军队开始进攻东晋。东晋是西晋的延续,是西晋八王之乱后司马氏衣冠南渡建立的

  • 李自成攻入京城后做了42天皇帝 李自成在此期间都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自成,明朝

    还不了解:李自成皇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自成当了42天皇帝,李自成在42天里都干了什么?李自成是怎么走上绝路的?李自成算皇帝吗?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通常来说,作为皇帝应该有一段相对稳定的统治时期,还要有一个相对稳固的疆域,更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

  • 陆贽为何壮志未酬就客死他乡?他在朝中的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陆贽,唐朝

    陆贽是中唐时期著名宰相,他的品德和才学令世人称赞,这样一位贤相,最后却客死他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的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有才华有本领的贤臣义士。而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国家走向了一个又一个繁荣盛世。在唐朝存在的289年当中,涌现

  • 襄樊之战时孙权如果去攻打合肥,会是什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权,三国

    建安24年五月,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六月,他派孟达和刘封向东拿下了上庸三郡,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一时间声势无两,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东汉末年的襄樊之战,亦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

  • 三国演义中,赵云大战长坂坡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云,三国

    说到三国时代最完美的武将,相信有不少读者都会立马想到赵云,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三国演义》中,不仅出现了雄才大略的英主枭雄,也出现了不少智谋过人的谋士,当然,最让人乐于称道的就是《三国演义》中的猛将了。提到三国猛将,自然饶不来人们普遍喜爱的蜀汉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

  • 隋炀帝杨广的功绩跟父亲的比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隋炀帝杨广,隋朝

    隋炀帝杨广的功绩跟父亲隋文帝杨坚的相比谁的功绩大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杨坚和杨广历史上都记载了不少黑点。但是自古帝王,谁没点黑历史- -。咱们只谈论功绩,不谈论黑点。只论功绩和对天下的贡献。杨坚和杨广纠结那位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先简单说说他二人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结束分

  • 刘备临终前为什么把兵权交给李严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严,三国

    刘备有两个托孤大臣,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李严。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把政务交给诸葛亮,让他辅佐刘禅;却把军队交给李严,让他担任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在任何权力体系中,权力的互相制衡都是首要的,这和信不信任没有关系。诸葛亮和李严两人。一个是荆州系的代表,一个是益州系的代表,

  •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一共有多少个儿子 他们的结局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文帝,隋朝

    还不了解:隋文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隋文帝和孤独皇后一共有多少个儿子?除了杨广外还有谁?他们的结局如何?隋文帝杨坚一生有5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其中除了隋炀帝杨广外,还有废太子杨勇、秦孝王杨俊、蜀王杨秀以及汉王杨谅。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感情颇深,那么他们

  • 努尔哈赤的长女,东果格格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果格格,清朝

    东果格格是努尔哈赤子女中最长者,她竟然十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一个有妇之夫,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朝中后期,建州女真逐渐崛起,五大部落之一的董鄂部出现了一位青年才俊,他叫何和礼。何和礼武艺超群、性情宽和,英明神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很早就闻名于建州女真部落之中。而在建州女真

  •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学成就如何?他留下哪些诗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爱好文学与书法,留下不少传世诗作与墨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全唐诗》第一卷就是李世民的诗,不是因为他的诗写得有多么好,而是因为他是大唐第一帝王,是君,古人讲究“君臣、父子、夫妻”等等人伦之理,比现在要严厉许多。现代有好多人伦事,如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