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秋末的一天,从南通天生港据点送来一份情报:“陶承宗后天办满月酒,汉奸李德俊必定到场。”游击队长邢天对战友说:“李德俊这个暗探,这回让他好看!”
邢天是海安县城东镇人,于1918年出生,时任海安县模范队(游击队)队长。李德俊是日伪情报员,多次密报日本鬼子杀害抗日军民。
群众和游击队对李德俊早就恨得牙痒痒,无奈这个暗探行踪特别鬼祟,一直没找到除掉他的机会,此次办满月酒时机难得。
到了日子,邢天和丁忠如等战友摸黑开到陶家庄。那陶承宗是李德俊的丈人,四十出头又生了个儿子,来贺满月的乡保长可真是不少。他家是灯明火亮,人声喧闹,吃的、赌的都正在兴头上。
“喵!喵!喵!”邢天闪身钻进屋旁的竹园,学了几声猫叫。接着,门内出来一个保长,踅到竹园边来解手,悄声说道:“一个人,在后屋。”然后哼着牌儿经回屋里去了。
邢天几个人悄悄摸到后屋门口。从门缝里一看,只见李德俊坐在灯光下,正在悠哉游哉地自斟自饮呢。他担心堂屋里目标太大,就独自躲在这里吃喝,万一有个风吹草,也好拔脚溜之大吉。
邢天正想用计把他骗出来,不料丁忠如是个急性子,“登”地一脚踢开大门,紧握大刀冲进去喝道:“姓李的,不许动!”“啊!”李德俊大吃一惊。他“哗啦”一声把油灯撸到地上。
黑暗中,李德俊紧走几步就蹿到黑咕隆冬的里屋去了。丁忠如正要追进去,却给邢天一把拖住,退到门外。
“当心他打黑枪。”邢天说,“还是先喊他出来。”
“李德俊,只要你诚心投降,民主政府宽大你!”丁忠如喊起话来。但一连喊了好几遍,屋里却毫无动静,就像没有人一样。
邢天布置封锁了堂屋,防止混乱,然后让丁忠如朝里屋抛了一颗手榴弹。“轰!”地一声响过后,不见李德俊吭声。邢天把两颗手榴弹绑在一起,一拉火,又甩手抛进了里屋。李德俊失声尖叫起来。
邢天又抓紧时机喊话:“李德俊,再不出来就放火烧死你!”
话音刚落,门内突然飞出一条板凳,随即蹿出一条黑影,乘队员闪让板凳的机会,“呼”地一下从旁边冲了过去。
邢天手急眼快,纵上前一把将他揪住。哪知李德俊头上顶着棉被,来了个“金蝉脱壳”便滑过去了。
“贼骨头,你横竖逃不掉!”邢天也不追赶,扔掉棉被骂了一句。
李德俊奔到田岸边,跃身跳下河坎,双脚还没着地,就迎面挨了一拳,随即便被几只大手死死地揪住了。
邢天布置模范队的伏兵正在这里等着他呢。
几天后,民主政府根据群众要求处决了李德俊。
1943年夏天,邢天接到上级指示,要他们严惩天生港检问所岗哨的鬼子,杀一儆百。这伙鬼子欺凌屠杀过往群众,百姓恨之入骨。
为了摸清情况,邢天派骨干队员严坤侯去侦察。他化装成卖香烟的小贩,在离检问所约一里路的老闸口沙家豆腐店门前,摆起个小小的香烟摊儿,经售“老刀牌”、“金鼠牌”、“美丽牌”等香烟。没多久连宪兵队的鬼子兵也成了他的主顾。有的鬼子还翘起老拇指头,咧开嘴,连声夸奖:“大大的,好来西!”
经过半个月的仔细观察,严坤侯摸清了鬼子交班换岗的规律:早上六时上岗,晚上五点下岗。鬼子不在时,检问所严不准通行。
这天是入夏以来最热的日子,天气一早就闷热,雷声隆隆,眼看要下降大雨。邢天和丁忠如、严坤侯扮成木匠,队员们有的扮成瓦匠,有的手提油瓶,有的挑着蔬菜担子,分头来到中兴港桥头。
三个前来上岗的鬼子,全副武装,扛着枪,戴着钢盔,穿着马靴,“咔嚓咔嚓”走过来。
平时鬼子上下班总是排成纵队走的,今天不知为什么三个鬼子竟排着横队,这给队员的行动带来了麻烦。
时间不容许犹豫,邢天一个手势,三名队员扑上去就夺枪。旁边两个鬼子的枪一下子就被夺了下来。中间鬼子两手抓枪死死不放,嘴里还“哇哩呱啦”叫着,邢天一个箭步蹿上去,抡起雪亮锋利的木工大板斧朝鬼子头上砍去,结果了他。丁忠如对付第二个鬼子,他用力过猛,斧头劈偏了,但鬼子也被砍死。严坤侯砍第三个鬼子,第一下没有击中要害,又上前补了一斧头。三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鬼子统统报销。
邢天和游击队员带着缴获的战利品:两支马枪、一支三八式步枪、三顶鬼子钢盔,用皮盒子装着的五十多发子弹以及六枚圆形手榴弹返营。
抗战胜利后,邢天和战友们随主力部队北上山东,参加了莱芜战役和淮海战役,他于1953年回到南通工作,2009年去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