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取胜胜利的原因是因为许攸献计吗

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取胜胜利的原因是因为许攸献计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多角镜头 访问量:3759 更新时间:2024/2/3 1:28:54

  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取胜的原因是许攸献计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发生于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同时也是曹操和袁绍为了争夺北方霸权的战略决战,官渡之战的起因却是曹操在下邳对吕布的围攻。

  公元199年,曹操围攻盘踞在徐州治所下邳城的吕布军队,吕布向河内郡太守张扬求助,于是张扬率军出击准备救援吕布,但在这个过程中张扬被自己部下杨丑暗杀,杨丑准备率军投靠曹操,结果被张扬的另一部将,出身黑山贼的眭固所杀,眭固杀了杨丑之后率军驻守在射犬(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北),准备投靠袁绍,曹操派出史涣曹仁攻打并斩首了眭固,于是曹操就占领了河内郡。

  曹操占领河内郡后,头一次将势力伸到黄河以北,并与袁绍的地盘并州交界,而且眭固原本就是准备投靠袁绍而被曹操斩杀的,所以袁绍感到了威胁,之间双方默守着黄河为界这条不成文的规矩,现在曹操越过了黄河,于是官渡之战不可避免。

  其实归要结底还是袁绍与曹操双方势力的扩张,会不可避免地形成竞争与冲突,战争迟早会爆发,表面上是袁绍主动发起了官渡之战,其实官渡之战就是双方扩张战争的延续,曹操敢跨过黄河去夺取黄河以北的领土,就没有怕过袁绍。

  官渡之战前,袁绍已经大致统一了河北四州,河北四州历来就是富庶的大州,尤其是冀州,整个河北四州保守估计百姓超过200万人,袁绍手下的军队至少也有十五六万人,袁绍的实力一跃成为天下最大的诸侯。

  袁绍虽强,其实曹操也并不弱,袁绍有河北四州,其实曹操也占据了中原四州:兖州、徐州、豫州、司隶州,曹操所占据的地盘大小与袁绍相差无几,只是中原地区处于四战之地,人口数不如河北四州,除此之外,曹操的其他实力均不弱于袁绍,至少曹操手下的军队,就更加不会少于袁绍,曹操当年击破青州黄巾军时,曾经收编了30万降卒,并且从中抽出精锐士卒组成青州兵,从这里来看,曹操手下的军队不会少于袁绍,而且很大的概率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隐瞒了实力。

  官渡之战中,袁绍参与的军队是11万人,10万步卒,1万骑兵,曹操参与官渡之战的军队数量历来是个谜,从各种记载来看,曹操在官渡前线投入的军队至少有三四万人,这肯定不是曹操所有军队的数量,只是官渡前线的军队数量,其他军队分布在其所属地盘的各处。

  官渡之战从最初的开打,到相持阶段,都是袁绍在损兵折将,白马之战,袁绍前锋将军颜良被关羽斩杀,数千前锋袁军溃败,延津之战,文丑被杀于乱军之军,刘备军被打败,五六千袁绍又被击溃。仅仅两战,袁绍就损失了两员名将及近万士卒。

  虽然袁绍大军一直倚仗军队人多势众实现步步进逼的姿态,到官渡后期时,袁绍主力已经逼近了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官渡已经是在黄河南岸了,离当时汉献帝所在的许昌只有300里路,逼近了曹操的政治中心,即使到了这一步,曹操都没有迁都的打算,仍然与袁绍在官渡对峙,硬拼硬地打起了消耗战。

  曹操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的最艰难时刻曾经写信给荀彧,询问当前局势是否能够退兵?但荀彧很坚决地劝曹操要坚守下去,也正是在这个艰难时刻,袁绍阵营的核心谋士许攸因为留守后方的家人犯罪,被留守的审配逮捕,因而怨恨审配,同时将怨恨转到了袁绍身上,一气之下许攸投降了曹操,并告知曹操袁绍的粮食存在乌巢,向曹操献计派兵烧了袁绍乌巢大营的粮食,曹操采纳了袁绍的意见,亲自率领五千人偷袭乌巢,烧了袁绍的粮食,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导致了官渡之战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袁绍又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最终袁绍10万大军崩溃,曹操大胜。

  如果没有许攸的叛逃,曹操能在官渡打败袁绍吗?

  答案是肯定的,曹操即使没有许攸的献计,照样能打败袁绍。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当时的形势和双方的军队驻防图,就能发现袁绍大军其实已经大部分渡过了黄河,打到了官渡这里,双方的对峙点在官渡,而袁绍为了方便供应军队的粮食,也将存放粮食的仓库设在了黄河南岸的乌巢,乌巢的位置在官渡前线后方40里的地方,同样在黄河南岸,然后袁绍大军的所有补给都靠从北方渡过黄河来供应。

  袁绍军队其实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黄河,袁军大部分军队都在黄河以南,如果被曹操切断了黄河,整个黄河南岸的袁军就是无根之水,处于被包围的姿态,曹操只在官渡前线投入了3到4万军队,那么曹操的其他军队在哪里?想起来是不是有点胆战惊心?

  曹操一向用兵如神,当年收编了30万青州兵,再怎么样凑出10万人的军队应该不是问题,袁绍主力军队在官渡过于突前,快要形成一股孤军,只要曹操从两翼派出军队,切断了袁军退路,以及切断了至关重要的黄河,那么整个黄河以南的袁军就将陷入绝境,这是袁绍军队当时最大的隐患,曹操不会看不出来。

  也许你会说曹操大军已经缺粮了,根本没有粮食再继续战争了。如果你这样认为,就太小看曹操了。曹操曾经写信问过荀彧,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对曹操的用兵及忠诚度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以荀彧的话来说,如果你这个时候认为曹操没粮食了,那么你就错得离谱了,当时荀彧是这么回复曹操的:

  眼下军粮虽少,还比不上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那样艰难。当时刘邦项羽双方都不肯先退,先退的一方必定处于被动。您现在以敌人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坚守,扼住敌人咽喉使其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敌人的底细已经清楚,锐气已经枯竭,局面必将有所变化,这正是使用奇谋的良机,不可失去啊!

  荀彧列举了当年楚汉相争时的事例来劝曹操不要先退兵,荀彧是曹操在后方留守级别最高的将领之一,也负责曹操在后方的粮草配送,有没有粮食,荀彧其实很清楚,如果真的没有粮食坚持下去了,荀彧没有必要让曹操还坚持下去,况且荀彧已经说了,粮食虽少,但还不到最艰难的地步,并请曹操继续坚持下去。

  这里就能看出,曹操并不是没有粮食,粮食是有的,只是没有当初那么多了,还可以维持下去,就算不以荀彧的话来判断,从曹操这么多年来的运作也能看出,曹操早年曾经收编了百万青州军,这其中大部分是随军家属,曹操安置这些随军家属就是让他们屯田种粮食,种的粮食一部分上交给曹操,一部分留着自己吃,在那样一个乱世之中,能有地方种粮食,就是莫大的安全感,曹操一下子就得到数十万能粮食的农民,以及这些农民生产的赋税粮食,又怎么会没粮食呢?

  另外,曹操手下还有一个叫枣祇的屯田都尉,这个人是最早劝曹操屯田以生产粮食的官员,曹操的屯田不仅有民屯,还有军屯,民屯就类似于青州黄巾军随军家属这种性质的,军屯就是曹操手下不打仗的士兵专门用来屯田种粮食,曹操其实早就解决了粮食缺少问题,要不然以曹操地处四战之地的中原,早就没粮食了,官渡之战其实都算是曹操主动挑起的,怎么可能会打到一半没有粮食了,况且官渡之战期间枣祇都还活着。

  所以官渡打到后面,曹操不是没粮食了,只是在对峙中打得太艰难了,让曹操有一些松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曹操也是一个普通人,当年兖州只剩下三座城池,曹操一样坚持下来了,兖州之战打到最艰难的时候,曹操也有些放弃的打算,还曾经打算投靠袁绍,幸亏被程昱劝住了,所以官渡之战曹操写信给荀彧,只不过是重重坚持之下的稍许松懈。

  当曹操得到了荀彧的回信后,很快就坚定了信心,正好又遇到许攸来投降,就算没有许攸投降,以当前的军事状态,曹操想要击败袁绍也不是难事,曹操当时的地盘从司隶州一直到青州,整个个黄河以南都是,当时曹操阵营的臧霸也已经率军从徐州进入青州,如果臧霸率军继续向西打的话,差不多要对袁绍军队形成合围了。

  就算臧霸按兵不动,曹操也可以派出一支军队,前往黄河渡口,烧毁所有的船只,让袁绍失去运输物资以及渡过黄河的船只,也对袁绍军队是一种莫大的恐慌。

  另外,官渡靠近许昌,靠近曹操的城池,曹操所有的运输补给线都比袁绍要近得多,曹操可以派兵攻打袁绍的补给线,反正在黄河以南是曹操的地盘,就算不知道乌巢在哪里,曹操也可以派出小股部队大肆骚扰袁军的后勤补给线,多烧几次物资、粮食,袁绍军心就会动摇,再头到还是失败。

  曹操有一百种办法可以击败袁绍,并不是只有靠许攸的计谋,许攸的计谋只不过加快了袁绍失败的时间而已,就算没有许攸,曹操还是一样击败袁绍。用荀彧的话来说,如果你这个时候被曹操的假象迷惑了,这么认为你就错了,曹操还是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更多文章

  • 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取胜 胜利的原因是因为许攸献计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曹操,许攸,官渡之战,袁绍,荀彧,臧霸

    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这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战略战役。官渡之战是由曹操围攻下邳吕布引起的。公元199年,曹操围攻徐州下邳城吕布大军,吕布向河内知府张扬求救,张扬率军准备营救吕布,但张扬被在这个过程中被他的部下杨仇暗杀。正要率军投降曹操,却被黑山贼出身的张扬的另一位将军

  • 官渡之战,如果许攸不叛变袁绍,曹操会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许攸,袁绍,郭嘉,汉朝,诗人,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历史是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官渡之战是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不仅是曹操和袁绍的个人比拼,也是两个集团的斗争。现在就个人水平来说,曹操是比袁绍强的,就团队来说,曹操的团队比袁绍的更团结,不管许攸有没有叛变,曹操最后也是会赢的,只不过赢的更艰难罢了。官渡之战曹操只有两万人,而袁绍差不多有二十万,这实力悬

  • 为何曹操杀掉立下大功的许攸和杨修,而骂他祖宗的陈琳反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青家東山标签:许攸,杨修,汉朝,曹操手下,陈琳(三国)

    纵观整个三国时期,曹操无疑是性格最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一方面他多疑善变,另一方面他又诚挚待人。就拿许攸和杨修来说,两人对曹操集团做出了重大贡献,最终却难逃一死。反而将曹操祖上十八代骂了一遍的陈琳,受到了曹操的重用,这是为什么呢?官渡之战的许攸曹操很羡慕袁绍,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属于最顶尖的名门望族,

  • 袁绍的谋士许攸为何投奔曹操,许攸献计曹操对官渡之战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袁绍,许攸,曹操,官渡之战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家族,因此在讨伐董卓时被其他军阀推举为盟主,但最后因各大势力首领互相猜忌,联盟分崩离析,后来,袁绍占据了冀州,势力进一步壮大。而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在发展壮大。公元200年,袁绍调集十万精兵,准备进攻曹操,而此时曹操只有差不多两万兵力,双方实力悬殊,曹操手下

  • 同样是骂曹操祖宗十八代,为何许攸被杀了,而陈琳却安然无恙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曹操,许攸,陈琳,袁绍,孙权

    曹操作为三国时代的枭雄之一,当他是成功的,他是有大格局的人,然而他做事手段有时也很毒辣,比如杀死怀孕的董贵妃等等,站在当时人们的角度来说,曹操这属于犯上作乱,所以刘备阵营都称他为他"汉贼",当时曹操虽然统一北方,但全天下骂他的人着实不少。曹操被骂得最惨的一次,应该是官渡大战前夕,袁绍为了在气势上削弱

  • 不期而至, 看懂陆洋被袭击, 才明白许攸宁死前干了一件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雨婷谈科技标签:许攸宁,不期而至,死前,陆洋,大佬

    《不期而至》中除了阮真真和假高峻的感情,其他的基本都没怎么看懂。一开始我还觉得假高峻的这个设定有点没有道理,毕竟都2022年了,互联网时代,怎么还有可能冒充别人那么久不被发现,可当我看到:由真实事件改编时,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许攸宁生前的职位,在这个大的利益集团中,虽然不是很高,但是他八面玲珑,逢场

  • 三国时期不作不死之人,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许攸,曹操,袁绍,刘备,官渡之战,公孙瓒

    三国历史之所以被这么多人所喜爱,是因为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出现了很多璀璨耀眼的历史人物,诸葛亮、曹操、刘备、法正、孙权,凭一己之力在这个混乱年代占据一席之位,改变时局。正是因为如此才让这段历史受人追捧,极具魅力。当然,每个人的境遇和结局都不尽相同。许攸,是一个才华与谋略集于一身的人,凭一己之力改变

  • 三番五次惹怒“曹老板”,许攸死有余辜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许攸,许褚,官渡之战,谋士

    在一次庆功饮酒会上,许攸醉醺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前对“曹老板”说,“阿瞒啊,如果没有我,你今天是不可能得到冀州的。“曹老板”听了大笑起来,并且回答说:“你说得太对了。”此时,“曹老板”心中肯定怒火中烧,恨不得马上把许攸杀了。后来,许攸带着随从从邺城出来,见人就得意地说:“曹阿瞒要是没有我,根本不可能出

  • 曹操敬重贤能,对谋臣很是容忍,但为何偏偏不放过功臣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凉觅凉人心标签:许攸,袁绍,大军,许褚,汉朝,诗人,东汉,曹操手下

    众所周知,尽管曹操为世人冠以奸雄的称号,但他那颗爱才惜才的心,却丝毫不比刘皇叔差。可以说,正是因为曹操礼贤下士的做法,才使得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横扫中原,并做到挟天子号令诸侯的地步。但是,在曹操的忠贤谱上,却存在着一个特殊的案例,那就是协助曹军成功拿下冀州城的大功臣许攸。在破城之后,许攸因醉酒狂言被

  • 官渡之战的最关键人物,许攸?张郃?曹操?是个三流小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许攸,张郃,曹操,官渡之战,袁绍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战役,取得胜利的曹操从此成为中原霸主,为一统中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那么谁是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最关键人物呢?对于官渡之战的最关键人物,很多人会想到许攸。许攸是个贼拉聪明的人,官渡之战开始后,他给袁绍出主意,说曹操就那么一丁点兵,都用来在官渡抵抗我军了,许都几乎就是空城,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