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奠边府战役的结果简介 奠边府战役的结果分析

奠边府战役的结果简介 奠边府战役的结果分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005 更新时间:2023/12/18 21:07:29

毫无疑问,越军取得奠边府围攻战的胜利,是因为武元甲指挥有方。的确,武元甲拥有一支兵力众多,基本上由单一民族构成的,愿为自由而献身的军队。然而,他的激情精神,与他快速多变的战术才能一样,激励着他的军队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持续作战能力和奋斗精神。武元甲为胜利付出了极高的代价。据估计,越军在此次围攻战中伤亡人数高达2.3万人,其中死亡8000人。兵力较弱的法军防御部队(其中外籍军团的7个营占总人数的半数以上)也损失惨重,以整数计算,伤亡9000人,其中亡2000人,另外7000人在5月8日被作为俘虏押走。

奠边府围攻战不是第一次越南战争的结束,因为战争后来还持续了3个月之久。

法国和北越政府均已厌倦战争。但越方准备顽强坚持到底,以便在谈判前再占领一些地盘。武元甲当时已经拥有约9万可用来对付法国人的第一线部队。而法军则在6月做出决定,更换总司令,由伊利少将接替纳瓦尔。伊利指挥了最后一次战斗——奥韦涅战斗。他派兵占领了河内至海防公路以南的一个地区,形成一个国中之国。伊利面临许多困难,不得不发动一些小规模的非决定性战斗来攻打当地人的设防阵地。战斗很快平息下去。7月3日,法越双方代表在离河内正北不远的中甲举行会谈,其中讨论了交换战俘问题。这才是结束整个围攻战的开端。7月23日,包括越盟政府代表在内的参加日内瓦会议的代表们同意停火。因此,越军获得北纬16度以北的地区。老挝、柬埔寨和南越也获得独立。印度支那进入相对和平的时期。但不久,和平又一次遭到破坏。

法军在奠边府围攻战中失败的原因很多。参战人员缺乏勇气和持续作战能力决非原因之一。但是,深入敌占区建立孤立无援的攻防基地的方针可能是错误的,值得进一步研究。有许多判断错误,主要是法军总参谋部完全错误地估计了越南解放军的实力、机动能力、火力以及越军指挥官的能力,而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炮战能力。如果投入足够的空军力量,尽管不一定能打赢这次战役,但法军至少能守住奠边府。

也许是作为北约成员国,对北约负有义务,法国很难印度支那提供数量充足的飞机,尤其是重型轰炸机。美国本来可以在不大规模卷入的条件下改变双方的军力对比,但它拒绝提供空中补给支援。最后一个原因是,法军在战役中没有总体指挥。纳瓦尔、科尼、法伊、卡斯特里和朗格莱都只注重战术问题。更糟糕的是,纳瓦尔和科尼关系很僵,已经达到相互仇视的程度。

以上是战役失败的大体原因。具体从战役本身来看,后勤保障无疑是决定性的因素,在这方面越盟显然占绝对优势。除了部分食品(越盟士兵靠大米、扁豆和干鱼度日)和后来法方空投落入越南人手中的物资之外,越盟在战役中所需要的物资均由中国提供。运送这些物资的路线很难确定,因为途径太多,太复杂。第二次越战以前,中国昆明有铁路通往印度支那的边城老街,但没有资料表明物资靠火车运往越南。物资很可能是经从蒙自到曼耗以及从凯华富(音译)到班巴的道路,从老街、高平甚至谅山地区进入越南境内,然后由土路运往奠边府。到1954年3月,越南人修筑了莱州至奠边府的初级公路,为运输来自老街方向的物资提供了方便。

运输物资

通过这些国内和国外道路以及丛林小道,漫长的脚夫运输队艰难地将弹药给养运往战区,一个师一个师的部队也通过这些道路抵达前线。法国海空军飞行员直到围攻战结束前还冒险去破坏这一条条运输线,但很少成功。道路一旦遭到破坏,越方工兵就很快修复,或者绕道而行。红河上的桥梁和军需供应点均得到良好保护,要接近这些目标和主要道路,飞行员要冲过密集的高射炮火构成的“死亡走廊”。越军的物资运输及部队机动尽可能在夜间进行。但即使在白天也难以对他们进行空袭。越南人在伪装方面不学自会,弹药库、行军纵队、火炮阵地被丛林掩蔽得滴水不漏,他们的无烟炉在做饭时不会暴露目标。这些是阻碍法军成功地进行遮断袭击的因素。

武元甲后勤补给系统的主力是成千上万名承担接力运输任务的脚夫。他们是招募来的农民,往往自带粮食。靠手提肩挑来保障部队的供应根本不可能,因此,他们采用经过改装的自行车。越军从1951年起一直采用“标致牌”自行车。这种车车座被拆掉,车架用木制撑架加固,车龙头用竹杆加长,以便载重物时把握方向。改装后的自行车可运载重达450磅的零散物资(一般情况下每人只能携带45磅重的东西)。只要天气晴朗,这种车便可灵活地在丛林小路上运行。因此,如果武元甲拥有5万辆自行车,就等于他的运输队一次可以运送约1万吨左右的弹药、武器配件、汽油和食品。

战役的最后一个月里,雨季来临,自行车运输变得异困难(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可是,那时越南人已有了600辆2.5吨的俄式莫洛托夫卡车 [

扫校者注:即解放卡车 ]

在土路或公路上行驶。负责公路保养的是一支庞大的苦力劳动大军。纳瓦尔指望这些道路雨季时无法使用,从而使越盟的后勤保障象他自己的那样发生困难,但事实与此相反。更糟的是,低云层还在相当程度上保护了越盟运输队免遭法军飞机的袭击,同时也严重妨碍了法军准确地空投物资。

如上所述,越盟后勤系统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工。而法军的供给则完全依靠空中支援。越盟需要多少民工即可征用多少,而法军飞机的数量从未得到满足。简言之,这就是法军战败的原因。

如果纳瓦尔在战役前几周预储充足的给养,他后来的日子要好过得多。武元甲用高超的指挥才能迫使纳瓦尔违反他自己宣布的政策,使他耗尽人力物力为其机动小分队建立空降场,企图挫败越盟对老挝和湄公河流域地区的进攻。为完成此任务,法军运输指挥部耗尽了全部物资储备。

奠边府围攻战中,法军至多拥有100架运输机和50架轰炸机(B-26),但机组人员缺编。然而从战役开始的第一天至结束的最后一天,法空军冒着37毫米高炮的准确炮火的袭击,共出动了1629架次,损伤相当严重。法军承认损失了23架飞机。法军也缺少地勤人员。如果飞机得不到维修,美国人就不愿提供更多的飞机。最后,美国确实提供了1200名地勤人员,从而改善了法军补给状况,但这远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在战役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达科他”式飞机还能够着陆,守卫奠边府的部队每日150吨的最低食品需求量还可以得到满足。改为空投之后,情况变得异常严峻。4月有两次空投的记录为217吨和229吨,但通常的记录都远低于最低需求量。行政参谋人员还有另外两个难题。其一,在安排药品、弹药、增援部队和食品的空投顺序时,食品往往置于最后一项。这意味着削弱战斗力,因为士兵有时的食品仅够维持生命。其二,食品本身也有问题,因为欧洲人能接受的营养食品,伊斯兰教徒不能容忍,非洲人和越南人也受不了。他们所需的食品品种不同。

法国海军飞行员出色地对付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的处境。直到战役的最后一刻,援兵和物资还不分昼夜地被空投到日渐缩小的防区内。宝贵的物资落入敌人手中不可避免,但这很少是飞行员的过失,而是冲突升级中必须承担的风险。这种使冲突升级的决策在战役初期即大错特错,它无疑是导致最终失败的决定性因素。

结果分析

在讨论这场战役的过程中,导致失败或胜利的许多因素都已分析了。在奠边府围攻战中,决定战役胜负的因素有三个,这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即补给问题,我们还从未在以前的各章中正式谈过,尽管在华沙战役和博罗季诺战役中,补给问题已成为虽不关键但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法国人没有可靠手段向其基地不断提供援军、弹药、食品和医疗保障。而越盟则相反,除医疗保障外(他们并没因此产生太多困难),他们靠严密的组织和强壮的劳工,出色地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不给后勤保障以应有的重视,肯定要打败仗。

另外,还有两个错误导致法国人的失败。正如英国在伊散德尔瓦纳战役中的情况一样,他们低估了反抗他们的当地军队的力量和能力,并且在没有明确的指挥体系的情况下进行作战。这两种错误都是致命的。但在奠边府围攻战中,这两个问题与防御部队得不到可靠的后勤保障的严重失误相比,则处于次要地位。

更多文章

  • 奠边府战役战争过程简介 奠边府战役的总体行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奠边府战争,越南,法国,武元甲,卡斯特里,奠边府战役

    3月13日,奠边府谷地响起了雷鸣般的炮声。这一天,越军的炮火持续不断,从未减弱,法军的回击不起作用。越盟的炮火集中打击比阿特丽斯据点,同时打击整个营地的中心。正在指挥外籍军团第13半旅第3营作战的佩戈少校由于指挥所中弹而丧命。紧接着,中心扇形防御阵地指挥官戈谢上校阵亡。但直到下午5时30分,勇敢顽强

  • 大国沙文主义是什么意思?大国沙文主义的实质(勃列日涅夫主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国沙文主义,苏联,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主义

    大国沙文主义即大国主义。是国际关系中较大的国家对待较小的国家所表现出来的沙文主义倾向。主要特征为:不尊重对方的独立平等地位,而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甚至粗暴干涉对方的内政,侵犯对方的利益,损害对方的主权。大国沙文主义并不是某一国家特有的现象。乙国比甲国小,但是比丙国大,乙国尽管会反对甲国的大国沙文

  • 雷伊泰岛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雷伊泰岛战役,美国

    着陆初步的登陆行动在10月17日凌晨展开,由第6巡逻营攻占莱特湾附近的3个小岛,虽然受台风阻延,美军仍然在12:30登陆迪纳加特及荷汉蒙2个小岛,在荷汉蒙,他们发现小股日本守军及破坏一个无线电台,当时他们还未攻占迪纳加特,在之后的3天内,他们在2个小岛上建立灯塔以引导舰队驶入莱特湾。第2天,第3个小

  • 驰道是什么?驰道简介,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朝,驰道

    驰道和直道路的修建,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筑路工程,对于陆路交通的发达,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筑驰道。以咸阳为中心的,有东方大道(由咸阳出函谷关,沿黄河经山东定陶、临淄至成山角),西北大道(由咸阳至甘肃临洮),秦楚大道(由咸阳经陕西武关、河南南阳至湖北江陵),川陕大

  • 罗盘行动中意大利为什么被打的溃不成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罗盘行动,英国

    如果马莱蒂的部队真的是一支机械化部队,而且作为先锋并在西迪巴拉尼构筑了阵地,那么面对英军几乎同等兵力的进攻,那么绝无可能瞬间崩溃啊,并且随后的一系列战斗,意军的抵抗实在有限,作为近现代化的职业军队,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啊。意军的马莱蒂集团的坦克主要是只有装配机关枪的菲雅特 L3轻型战车,其最重型的是菲

  • 加里波利战役,最终成为了导致双方13万人阵亡的绞肉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加利波利战役,加里波利战役

    100年前,一场英法认为只要协约国联军现身就能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望风而逃的加里波利战役,最终成为了导致双方13万人阵亡的绞肉机。4月24日,土耳其提前一天为死于一战期间加里波利战役(Gallipoli Campaign)的军人举行国际纪念活动,这次100周年纪念是有史以来对该战役最大的一次凭

  • 巴比伦行动中以色列空军是如何蒙混过关的?怎么炸掉伊拉克核反应堆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巴比伦行动,以色列

    以色列耶路撒冷时间1981年6月7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日的下午16时45分,以色列飞行员驾驶14架涂着伪装色彩的战斗机从西奈半岛埃拉德港湾附近“月亮山谷”中的埃其翁(也有译作“艾其昂”、“埃锡安”)空军基地出发,开始实施“司芬克斯”行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巴比伦”行动——炸毁伊拉克的核工厂。其中8

  • 卡诺莎之辱:教皇手中的“两把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卡诺莎之辱.神圣罗马帝国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中世纪的欧洲都比较神秘和传奇,那时候的欧洲文化思潮比较繁华,工业技术也比较发达,那时候的欧洲政权的发展史更是有着教皇的阴影。整个中世纪欧洲在那段时间整个社会都在进行着变革和洗礼。当然教权和政权两者的较量一直重中之重的问题,就是教皇想染指政权,在位的国王更想染指教权的局面,这两者之间

  • 如何评价麓川之役?麓川之役过程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麓川之役,明朝

    第一次征讨正统三年(1438年)十二月,思任发进攻掠夺腾冲、南甸、孟养等地,刁宾玉投奔永昌,死后无嗣。思任发屠杀腾冲,并占领潞江,自称曰“法”。事情上报后,明英宗派遣刑部主事杨宁前往谕令,思任发不服 。正统四年(1439年)正月,英宗命镇守云南黔国公沐晟、左都督方政、右都督沐昂率师讨思任发,太监吴诚

  • 浑河之战的过程如何?如何评价浑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浑河之战,明朝

    浑河血战指天启元年(1621年)发生在浑河边的一场战斗,其中后金兵约数万人,明军(主要为四川白杆兵4000及浙江兵3000)共7000余人,主要军事统帅:努尔哈赤、陈策、童仲揆、秦民屏、秦邦屏、戚金、周敦吉等,以后金惨胜结束战斗。公元1621年,明天启元年。自起兵攻明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努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