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初六家查慎行生平简介,主要成就一览

清初六家查慎行生平简介,主要成就一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866 更新时间:2024/2/9 16:38:21

查慎行(1650~1727),

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浙江杭州府海宁县袁花人。清代诗人,为"清初六家"之一,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

康熙四十二年(1703),中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

王渔洋曰:“夏重诗,黄晦木先生常比之剑南。余谓以近体论,剑南奇创之才,夏重或逊其雄,夏重绵至之思,剑南亦未之过,当与古人争胜毫釐。若五七言古体,夏重丽藻络绎,宫商抗坠,往往有陈后山、元遗山之风。”沈归愚曰:“施注苏诗,行世久矣,敬业补所未及,兼多驳正。所为诗,得力于苏,意无勿申,辞无勿达。或以少蕴藉议之,然视外强中乾,袭面目而失神理者,固孰得而孰失耶?”

查慎行诗学苏轼陆游,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生平介绍

5岁能诗,“始入小学”。 6岁“通声韵,工属对”。 10岁作《武侯论》。曾就学于黄宗羲,研究经学,对《周易》尤有心得。

19岁“读书于武林吴山,从慈溪叶伯寅先生学”。20岁补诸生,出门远游,遍历云贵、华中、华北、东南各地,写出大量诗作,名噪一时。曾在纳兰明珠府中教授其幼子。

23岁应童子试,康熙二十八年(1689),牵涉洪升《长生殿》的国恤张乐事件,遭革职,驱逐回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又号查田,籍贯改作钱塘。

康熙三十二年(1693),始中举人。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东巡,因大学士陈廷敬等推荐,诏随入都,入直南书房。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出身,特授翰林院编修,后充武英殿总裁纂述。曾3次随驾巡游塞外,岁时风土,悉记以诗。得帝器重,亲书“敬业堂”额以赐。康熙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人称初白先生。

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犯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世宗知其端谨,特许其父子返回田里。

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其长子克建、堂弟嗣珣都是进士,时称“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创作背景

清兵入关以后,江南一带士人抗清斗争前仆后继。至查慎行成年时代,清建国之初的那种反满复明的斗争已先后被扑灭或压制,除西南、西北边隅以外,大规模公开的反清斗争已成过去,清政权已相当稳固,政局已趋于平稳。康熙等一方面继续实施高压政策,残酷镇压汉族的零星反抗,大兴文字狱压制汉族士人;一方面则大事“稽古右文”,以怀柔手段笼络人心,特别是笼络汉族士人。这种双管齐下的政策,对当时士人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政治上,查慎行之辈已不同于明末清初民族意识十分强烈的老一辈士人,大多已在政治上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谋求仕途,欲以此实现人生追求。

当时湖州庄氏史案的广事株连虽也曾震动一时,但它给查慎行们的更大影响,只是造成他们对政治的恐惧感,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小心翼翼地为人。明史案对查慎行的影响更尤其深刻,其族叔查继佐是首要告密报案者之一,亲历整个惨案,并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得案日记》,用以告诫查氏族人不谈民族问题以求远离文祸。在查慎行等人的诗稿中,明末清初顾炎武式强烈的民族感情已逐渐少见。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诗歌思想成就的评价,似乎不必再拘泥于他们对亡明的态度而滞留在满汉问题上做文章了。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的诗作,似可转换视角,把着眼点落到他们反映当时现实和指陈时事的态度与深度上来。查慎行的诗,在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方面,与清初诗人多有异处,这一特点当引起我们注意。

人物成就

査慎行受经史于著名学者黄宗羲,受诗法于桐城诗人钱澄之;又与朱彝尊为中表兄弟,得其奖誉,声名早著。入朝后从军西南,随驾东北,又饱览各地风光。其论诗以为“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查为仁《莲坡诗话》。他以“空灵”创新为尚。得力于陆游很深;著《补注东坡编年诗》50卷,受苏轼的影响亦大。其诗工于刻画锻炼,又多采用白描手法。袁枚《论诗绝句》称其诗“一味白描神活现,画中谁似李龙眠”。拟之以北宋画家李公麟。清初诗人多学唐,查慎行崛起后,兼学唐宋,成为清初效法宋诗最有成就的作者。对诗坛影响极大。赵翼《瓯北诗话》认为:“梅村(吴伟业)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要其功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

查慎行诗多纪游吊古之作,又多作组诗。古体如《中秋夜洞庭对月歌》、《石钟山》、《五老峰观海绵歌》;近体组诗如《金陵杂咏二十首》、《荆州杂诗六首》、《邯郸怀古三首》、《汴梁杂诗八首》、《建溪棹歌词十二章》、《桂江舟行口号十首》等,都颇著名。反映民间疾苦的篇章则不多,只有《秦邮道中即目》、《芜湖关》,《白杨堤晚泊》、《芦洲行》、《悯农诗》、《赈饥谣》等诗,写及了这方面内容。

查慎行的诗“平生所作,不下万首”(许汝霖《敬业堂诗集序》)。后经他删定为4600余篇,按时地编次为《敬业堂诗集》48卷,《续集》

6卷,另有《词集》2卷。文不多作,所存绝少,《敬业堂文集》3卷,《别集》1卷,共100余篇,子孙搜访汇编而成。金庸小说《鹿鼎记》的回目都是集查慎行诗中的对句。

标签: 清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柏夫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在历史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柏夫人

    《虎啸龙吟》中的柏夫人作为司马懿的宠姬,满腹经纶,懂得天下大事,在剧中还出任蜀国,那么历史上的柏夫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柏夫人的结局历史有详细记载吗?柏夫人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司马懿的宠姬,但史书没有记载柏夫人的名字,生司马懿第九子赵王司马伦,也是最小的儿子。柏夫人儿子司马伦在八王之乱中称帝,是司马懿

  • 历史上对柏夫人的记载如何 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司马懿

    最近网上热播电视剧《军师联盟》,曹丕害怕司马懿有不臣之心,为此专门找了一个当时的美女柏夫人色诱司马懿,暗中监视司马懿,但是最后却因司马懿的才华跟品行折服,成为了司马懿的宠妾。那么真实的历史当中真的有柏夫人这个人吗?在《晋书》中有这么一段描述,“柏夫人,柏氏,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司马懿的宠姬,生司马懿第九

  • 成吉思汗为什么不攻打印度?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成吉思汗,宋朝

    据《元史·耶律楚材》记载,当年追击花刺子模国王子扎兰丁并决意要攻取印度的成吉思汗部队在攻到印度河时,遥见河中水汽磅礴,日光迷蒙。将士们口干舌燥,纷纷下骑饮水,可是河水热度似沸,根本不能入口。这使得将士上下怨声不断,恨不得立刻驰归。耶律楚材正想进谏放弃追击,忽见河滨出现一大怪兽。成吉思汗遂命令将士准备

  • 毕沅作品鉴赏 他的代表诗作分别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毕沅

    代表诗作游崆峒山清毕沅笄头障陇云,灵气抉双眦。荡摇虚无中,群峰倚天起。奥区泄神秀,秦陇互表里。西极冠名山,真灵实萃此。策马冲风烟,泉壑斗奇诡。异境开恍惚,一步一移徙。盘旋入山心,愈进进不已。千松万松巅,苍翠润石髓。远眺金银台,瑶宫近尺咫。轩皇问道处,丹灶未全圮。鼎湖龙上升,至道泯终始。日月沃精华,石

  • 多亏一个外国人我们才能一睹乾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

    人们对清朝皇帝形象的了解,往往都是来自影视剧的描述。影视作品出于收视率的硬指标,往往都是虚构的,这使得人们对皇帝的真实相貌认识有了很大的偏差。我们以乾隆皇帝为例,清朝皇帝标准画像中的乾隆是这样的,如下图。如果不告诉你上面就是乾隆皇帝,随便说清朝的早期的皇帝,也不会引起多大的争议。那么,真实的乾隆究竟

  • 中国最可惜的两个帝王,雄才大略却死得太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帝王

    在中国封建史上,一共有500余个皇帝,有些让人恨之入骨,有些让人热血沸腾,有些让人哭笑不得,有些却又让人扼腕叹息。在让人惋惜的帝王之中,这两个最让人可惜,因为每一个都是雄才大略,能够大大的推进中国进步,也最可能乱世中一统中国,然而却出师未捷身先死,战前病逝!需要说明的是,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

  • 朱本铉生平简介,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本铉

    南明定武帝朱本铉(公元1630-1664年),明朝宗室,袭封为韩王,被李自成部将拥立为皇帝,在位18年,1664年死,死因,葬处不明。公元1646年,李自成部将郝永忠(原名郝摇旗)为联明抗清,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定武,定武帝朱本铉政权依靠农民军的支撑,先后活动于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一带,与清朝相抗

  • 明代姜曰广刚正不阿,率全家32人投塘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

    姜曰广(公元1583~1649年),字居之,号燕及,江西丰城同田浠湖村人,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中进士,授为编修,著有《石井山房文集》《皇华集》《輶轩纪事》《石井山房语录》《过江七事》等。在江西宜春,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则小故事。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姜曰广以一品冠服“正使”身份出使朝

  • 汤斌是怎么死的?清朝官员生平经历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

    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暨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汤斌一生清正廉明,是实践朱学理论的倡导者,所到之处体恤民早年经历汤斌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十月二十日生于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他的祖上汤宽是滁州来安县人,

  • 美国著名火箭专家 液体火箭发明者罗伯特·戈达德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美国,液体火箭

    罗伯特·戈达德(Robert Hutchings Goddard,1882年10月5日-1945年8月10日)是美国教授、工程师和发明家,液体火箭的发明者。他于1926年3月16日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戈达德共获得了214项专利,其中83项专利在他生前获得。设立于1959年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