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曹操喜欢用小人?难道是惺惺相惜?

为什么曹操喜欢用小人?难道是惺惺相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192 更新时间:2024/2/29 20:46:46

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春发布《求贤令》,第一次提出“唯才是举”的方针:“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建安十九年和二十二年又先后发表《取士无废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进一步指出,“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主张对于有缺点的人,不能废弃不用,不管是卑贱的,甚至是”不仁不孝”的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都要推荐,《三国演义》没有提及这些《求贤令》,它通过对曹操用人事迹的描述,把曹操的”唯才是举”的用人特点反映得很具体。

网络配图

由于曹操采取不讲门第、不拘品行的“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有本事的人大都投靠他,故魏国人才甚众,谋臣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崔琰、毛阶、贾翊:武将有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名将及许褚、典韦等猛将。这些谋臣、武将有不少是三国时代的第一流人才。其中谋臣的佼佼者,除了前面谈的杰出战略家苟彧外,郭嘉也是个很了不起的谋士。他为曹操多出奇计,而每计必中。

在第三十三回”郭嘉遗计定辽东”里,特别谈及他的超人智计。袁熙、袁尚被曹操打败后,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夏侯谆等将主张乘胜追击,曹操笑说:“不烦诸公虎威。数日之后,公孙康自送二袁之首至矣。”诸将皆不肯信。数日后,忽报公孙康遣人送袁熙、袁尚首级至。众皆大惊。

使者呈上书信。操大笑脱,”不出奉孝所料!”众官问其故,操遂出郭嘉遗书以示之。书略说:”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在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心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这便是郭嘉的“急之则合,缓之则离”的定辽东策略。

“典韦寨门死拒敌”(第十七回),“许褚裸衣战马超”(第五十九回),”张辽威震逍遥津”(第六十七回),“徐公明大战沔水” (第七十六回),生动地描述了典韦、许褚、张辽、徐晃等猛将的英勇事迹。这些猛将,有的原是俘虏,有的是亡命之徒,有的是出身于行伍,都因得曹操的赏识而被捉拔为大将。上述的谋士、广将来自“五湖四海”聚集于曹保身边,为他出谋献策、效命沙场,故曹操能统一北方,雄视中国。

网络配图

虽不得关羽其人,但得其心

曹操十分重视人才。他千方百计争取关羽便是典型例子之一。关羽温酒斩华雄时已为曹操所赏识,故能接受关羽三事之约,以促其归降。尔后,封官爵,赠美女,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极尽其笼络之能事。曹操如此敬重,关羽便以斩颜良、文丑以报之。关羽之去,曹操遵约“开绿灯”,并亲往赠袍送别。如非曹操放行,关羽纵有天大本事,能过五关斩六将,最后也走不了。正因曹操如此爱才,他不得关羽其人已得其心,故关羽在华容道甘犯军令状,义释了曹操。关羽不感其知遇之恩,曹操是逃不脱华容道的,他早已成为刀下鬼了。

不念旧恶,唯才是用

只要是人才,且能为己用的,即便是仇人,或骂过自己的人,他也能“矫情任算,不念旧恶”。陈琳曾为袁绍写讨曹操檄。这篇檄文把曹操及其祖宗三代骂个透,曹操见了,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操破翼州获陈琳,他不加责备,仅问道:“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

琳答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意思说为袁绍所使,不得不然。左右劝操杀之,操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降将张绣叛变,夜袭操寨,如无典韦以死拒敌,操将无法逃脱。这次战役,操折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和爱将典韦,史称”清水之难”。曹操对此痛恨不已,终生难忘。后张绣又降,操因用人之际而宽恕之。曹操能不记私仇,这是因他能以事业为重。

网络配图

因要图天下,就要搜罗人才以扩大自己的力量,这就不能老是计较个人的恩怨,只要对事业有利,尽力化敌为友。不仅曹操能“矫情任算,不念旧恶”,古之明主也都如此。唐太宗并不因魏征曾是敌人之臣而对他有所疑虑,因其敢于直谏,切中己弊,对他十分敬畏。

诤臣遇明主,传为千秋佳语。雍齿曾助项羽,几置刘邦于绝地,而刘邦统一天下后,为显示其宽宏大量,先封雍齿为侯以安众心。武则天读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并不因其极力贬己而恼怒,反而怜其才说:”此人不用,宰相之过也,”但唐太宗对魏征,刘邦对于雍齿,不如曹操对于张绣的怨深;武则天愤骆宾王之才,而不能使之为己用,而曹操则能用陈琳。故说曹操善用人才不下于古代其他明主。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明太祖祭神传闻:朱元璋为何迷信神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本是佛祖的门徒,但对风神、水神这类自然神灵也颇崇拜,信神信鬼。《明史·方伎传》(卷299)记载,朱元璋在与陈友谅的较量中,便请术士张中祭过风神。张中,“少应进士举不第,遂放情山水。遇异人,授数学,谈祸福,多奇中。”朱元璋兵下南昌时,军中总管邓愈推荐了此人,之后朱元璋常将张中

  • 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会演戏的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在《三国》里就是个神人。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五行八作、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他无一不通、无一不晓。而且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诸葛亮有能耐主要是指他在军事上的战绩。诸葛亮确实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这在《三国志》《隆中对》里边说得很清楚的。诸葛亮没出茅庐的时候,“躬耕陇亩,

  • 惊诧莫名:大贪官和珅神秘发家史之秘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

    和珅,出生于乾隆十五(1750)年,4岁丧母,10岁丧父,17岁与大学士英廉孙女冯氏成婚,9岁与和琳考入咸安宫官学,开始了读书生涯。以文生员身份承袭三等轻车都尉,25岁擢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从此官运亨通:26岁授户部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30岁升户部尚书,御前大

  • 大和尚姚广孝:助朱棣夺位的第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姚广孝

    姚广孝是谁?姚广孝怎么死的?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网络配图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佛、道、儒、兵诸家之学,与高启、杨基等人结为好友,后被明太祖挑选,随

  • 皇太极:阴险狡诈玩弄权术吞并幼弟遗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皇太极

    清朝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的,初建时设四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努尔哈赤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又增设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合称八旗。其中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均镶红边,镶红旗镶白边。清朝旗人不全是女真人八旗制度是在

  • 弘光帝不死守南京导致葬送大明一代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弘光帝

    福王朱由崧是万历皇帝的孙子,明光宗的侄子,崇祯皇帝的堂弟。在崇祯皇帝殉国之后,明朝的遗老遗少希望在皇室的血脉中找到一位适合做皇帝的人,在南京重新建立政权,福王朱由崧于是成为了第一顺位继承人。然而东林党人却持相反意见,希望立万历皇帝的侄子潞王朱常淓。福王朱由崧向军队求援,成功成为了南明的弘光帝。福王朱

  • 清朝最奇葩皇帝:为了省点钱没事就降老婆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乾隆

    清朝皇帝很有意思,特色鲜明,雍正的城府,乾隆的二世祖味,康熙的霸气,光绪的小媳妇气,还有一位皇帝,非常的小气,为了省点钱,没事就拿老婆开刀,给老婆降职,这样就可以省点钱出来。网络配图这位皇帝就是道光皇帝。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道光皇帝特别的抠,比普通的老百姓家还抠,比如自己穿衣服,一个月才换一套,平时

  • 历史上唯一拥有帝王身份的音乐家 唐玄宗李隆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是是唐睿宗第三子,他在李氏诸王中曾被封为临淄王、平王。因联合太平公主诛灭韦氏,拥父亲睿宗复辟立大功,被立为太子。李隆基初登帝位,就在二月庚子夜,开门燃灯“千百”,“大合伎乐”,与其父“御门楼临观”,有时通宵达旦,持续一个多月。显露出其爱好音乐及铺张的苗头。他前期励精图治、纳谏听贤、治国身

  • 诸葛亮爱玩火:揭秘诸葛亮用计为何总离不开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

    古人云:玩火者必自焚。火,是上苍的恩赐,也是神灵的象征,只可供奉,不可亵渎。如果用得恰当,它就是文明的使者,反之,则是野蛮的破坏。若是用于战场杀伐,成为逞强斗狠的工具,那就必定是人类的灾难了。从来天命不可违,古人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之所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一定要将“火攻篇”放到靠后甚至再靠后的位置

  • 备受猜疑的三国牛人:令诸葛亮都自叹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巴

    刘巴,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谋士。刘巴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他自年少的时候就享有才子之名。同时,刘巴为人还极为简朴清高,是历史上颇为有名的清高之士。刘巴出身于官宦之家,处于文人阶层的他身上自有一股文人学士的清高之气。年轻时就颇具才名的刘巴曾多次收到荆州牧刘表的任用邀请,但是刘巴一次都没答应过。之后在许多人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