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10大智勇双全的良将:姜维居第二

三国10大智勇双全的良将:姜维居第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555 更新时间:2024/1/25 11:09:21

导读:三国时期有很多智勇双全的人物,他们个个都在历史上都留下了不可泯灭的功勋,今天,我们就来给这些智勇双全的人物排个名,看看他们上榜的理由。而此榜以《三国演义》为基础,重在文学探讨,研究正史的切莫在意。

第十名:常胜将军——赵云

上榜理由:武功高到七进七出的灵活境界,智商不会低到哪去!

赵子龙的勇猛是举世公认的,刚出场就能从文丑手里救走公孙瓒,长坂坡七进七出更是杀得曹营众将丧胆,临老还能和姜维打平。让人质疑的是他的智力值到底多高。

貌似在智力方面的建树,赵云唯一一次出彩就是同诸葛亮一道都觉得伐吴是错误的,其他时候他都是听诸葛亮之计行事而已。所以综合智力和武力来看,赵子龙的排名不会太高。

武力指数:★★★★★

智力指数:☆

网络配图

第九名:三国猛绝——张飞

上榜理由:长坂坡一人独拒曹操十万大军,连诸葛亮都夸赞“猛张飞亦懂用智,主公之福”

张飞的武力值是毋庸置疑的,是唯一和吕布打过百回合的猛将,交手的三国超一流高手还有关羽、马超等等。世人只知道其是猛张飞,其实他也是能用计的。

张飞曾假装醉酒处罚军士,引刘岱来袭;长坂坡让马拖着树枝在树林内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假装绕小道穿过严颜把守的巴郡,引诱严颜来偷袭,最终义释严颜;夺汉中时假装饮酒,引诱张合来偷袭。

武力指数:★★★★

智力指数:☆☆

第八名:文聘

上榜理由:武功不亚魏延,南征东吴显战绩

文聘在演义里不算是绝世猛将,可是武力值也不低,刘备携民渡江时,文聘和魏延打了一架,没有输,这么说来文聘的武力值和魏延是差不多的。

文聘在刘表手上其实算是刘表第一将了,虽然地位没蔡瑁高。在赤壁之战时,也是他首先发现黄忠是诈降的,之后也曾随曹丕南征东吴,都取得了不错成绩。

武力指数:★★★

智力指数:☆☆☆

第七名:忠义千秋——关羽

上榜理由:万人敌,能独当一面的统帅

关云长同样是三国里的万人敌,个人觉得他得赤兔马后一段时间,武力值是天下第一的,虽然斩颜良诛文丑有争议,可是却是实打实的战绩,老了哪怕双手也能力战徐晃。

关羽智力也不低,骄傲狂妄那是情商值的属性,并不是智力方面的。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打得曹仁胆丧,曹操都要迁都避其锋芒。可惜,还是死在了情商低上。

武力指数:★★★★

智力指数:☆☆☆

第六名:徐晃

上榜理由:能够力敌刘备最精锐部队荆州兵的良将

在武力上徐晃是越来越退步的,刚开始能和许褚打平手,后来却败给颜良文丑,老了打单手的关羽都只能打平,可是他也是猛将之一。

智力上徐晃也不差,一生随曹操东征西讨,颇有建树,特别是关羽北伐时,可谓是一时无双,曹营主将曹仁都吓破了胆要逃,是徐晃稳住了军心,并引来了援兵,最终打败了关羽。

武力指数:★★★★

智力指数:☆☆☆

网络配图

第五名:魏延

上榜理由:南征北战时就曾屡屡献计

魏延武力值应该只能算二流,毕竟打不过庞德,只能打平文聘。不过也算是不错了,五虎将去世后,他就是蜀汉第一先锋,第一大将了。

而且魏延智力也不低,随诸葛亮南征北战时就曾屡屡献计,特别是他的子午谷奇谋很多人都说是千古一计,虽然很多人也说战略上子午谷奇谋行不通,可魏延一武将能想到此就非常不错了。

武力指数:★★★

智力指数:☆☆☆☆

第四名:吕蒙

上榜理由:士别三日 当刮目相看

吕蒙的武力值让人很费解,要说他也曾是南征北战的勇将,可是演义里关于他的武力却没怎么写,只有斩陈就,一招分开了正在厮打的甘宁凌统,只能说他应该还是二流猛将的武力值。

不过吕蒙智力绝对不低,能成为东吴大都督的就没简单角色,单单是白衣渡江这一计,就是千古奇谋了。

武力指数:★★★

智力指数:☆☆☆☆

第三名:邓艾

邓艾的武力值是不差的,连毛主席都说“三国24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所以武力应该和姜维差不多。毕竟能和后三国第一猛将文鸯打五十回合而不败,虽然文鸯此时体力已受损。

后三国里就属他和姜维最文武双全,偷渡阴平也是千古壮举,不过在斗阵法时输给了姜维,所以排名在姜维之下,而且政治水平一般,所以才会被钟会害死。

武力指数:★★★★

智力指数:☆☆☆☆

网络配图

第二名:姜维

上榜理由:武敌赵云,三国后期第二智者

姜维武力不低,毕竟是能打平赵云的人物,虽然说赵云当时已经老了。罗贯中这个蜀汉超级粉丝,自然将后三国写成了姜维的个人秀。

智力方面姜维自然不差,毕竟是得诸葛亮真传的,虽然没诸葛亮那般料事如神,可是也堪称演义里的后三国第二智者。

武力指数:★★★★

智力指数:☆☆☆☆☆

第一名:张辽

上榜理由:张辽确实非同一般,武力上连关羽都说张辽是他的对手,逍遥津八百破十万更是名震天下。

张辽是五子良将之首,为抵御东吴伐魏立下了汗马功劳,逍遥津更是杀得东吴破胆,可止小孩夜哭。还曾用计杀了太史慈等等,张辽绝对是位智勇双全的良将。

武力指数:★★★★★

智力指数:☆☆☆☆☆

以上就是三国10大智勇双全的良将,当然,三国时期还有很多智勇双全的良将,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只列前十名。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部三国史,欢迎大家说出自己心中的排名。

标签: 智勇双全

更多文章

  • 三国中6个必知的真相:吕布不用方天画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

    导读:一说到三国历史,很多人都会把《三国演义》作为三国历史,其实《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历史细节都是有误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三国中6个必知的真相。网络配图1、关羽用的不是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是整个三国故事中最为著名的兵器,它几乎与关羽融为一体,人们几乎理所当然地认为关羽应当使用这把刀,关于它的传说

  • 国库亏空严重!导致62岁的道光帝差点患抑郁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道光

    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月的一天,48岁的四川道监察御史、顺天府丞兼学政骆秉章接到皇帝下达的一项旨意,去户部银库查库一年。清廷的中央财政,除皇帝个人花销由内务府负责外,其余部分均归户部管辖。为了管理从全国各地征收上来的银钱、实物等税收,户部特设银库、缎匹库、颜料库三个大库,分别存储各省解往京师的税

  • 林则徐能成为销烟的“民族英雄” 道光帝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林则徐

    林则徐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称。虽然林则徐一生致力于抵抗西方的入侵,但是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学习他们的优点。但是,道光帝为什么会派林则徐去销烟呢?网络配图从十八世纪后期开始,鸦片的毒烟就在中国大陆上蔓延,带给中国人无尽的灾难与痛

  • 刘备与曹操 命运是如此的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曹操

    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刘皇叔终于得到了一块地盘,194年,刘备被封为徐州牧,但是对于想干大事的刘备而言,徐州虽好却不容易消化,这里战略位置重要,谁都想来插一脚,而刘备来徐州只有一年,跟空降的CEO没什么两样,根基不深。如何控制一州一县在古代,当官的和普通老百姓之间,是隔着乡绅这个强大阶层的,乡绅与行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一番话让人啼笑皆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洪秀全

    1862年,曾国荃率十余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双方经激烈战斗,至1863年末,湘军几乎攻破天京城外的所有战略要地。明眼人都能看出,天京陷落只是时间问题,偏偏有一个人看不懂,他就是那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天王——洪秀全!那么洪秀全为啥不突围呢?说起来理由真的很奇葩,他竟然是在等“天兵下凡”!网络配

  • 宋江的另一面:不择手段骗取好汉上梁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江

    一天,江州府外杀气重重。“梁山”老大晁盖和花荣、燕顺、阮氏三雄等十七位梁山首领及一百多弟兄,乔装打扮潜入城中。而与此同时,江州府城内人山人海,六七十个狱卒把两名死囚犯押至刑场,单等午时三刻的到来。说时迟那时快,就在监斩官一声令下,刽子手明晃晃的大刀高高举起之时,梁山好汉从四面八方杀入法场,杀得官兵们

  • 乾隆皇帝:中国最高产的“垃圾写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

    乾隆是清代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在“康乾盛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维护国家统一、推动文教发展、保持稳定方面,有一定贡献。然而,作为专制君主,长期被阿谀奉承所包围,难免自视甚高,身处笑话中而不自知。网络配图乾隆一生写诗4.3万多首,比全唐诗(4.2万多首)还多,假设他从生下来就会写诗,平均一天也要写1.3

  • 史上最色太监 竟然敢对皇后霸王硬上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陈德润

    在中国古代,太监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太监的记载,只不过那时候还没被称为太监。在辽时期,太监一次才出现。由于太监比他人更又机会服侍和接触权力的最高拥有者-皇帝,这就使得皇帝对他们比较信任。如果是雄才大略的皇帝还好,若碰到昏庸的皇帝,很容易让太监掌握权力,对朝廷和国家造成很大的打击。网

  • 察必登上皇后之位是因为她的勤俭朴素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察必皇后

    察必皇后是济宁忠武王的女儿,聪慧机敏,容貌美丽。但是后人提及察必皇后最多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的审时度势。那时,南宋的太后被俘虏至大都,水土不服。察必皇后一时善心大发,请求丈夫将太后送回江南。忽必烈不肯答应,但是察必皇后不肯放弃,一连求了三次。这时忽必烈才对察必皇后说了他的真实意图,如果将太后放回南

  • 为何说朱元璋的“缓称王”策略棋高一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

    蒙古人从马背上得天下,也企图在马背上治天下。元朝建立后,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把国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高高在上,汉人、南人饱受剥削和压迫。元末,汉人、南人奋起反抗,红巾军大起义波及全国。在起义军首领纷纷称王称霸时,朱元璋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采用“缓称王”的策略,使北方红巾军成为自己的屏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