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重用酷吏的背后:维护统治整顿吏治

武则天重用酷吏的背后:维护统治整顿吏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95 更新时间:2024/2/9 11:06:59

隋唐时期,科举制开始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士子入仕的主要途径。武则天当政后,在推行科举制的同时,又大开其他的选官门径,如自举、举报恶官、试官、殿试以及开武举等。这种多途径选官求才的做法对当时的吏治产生了双重影响:从积极方面说,它为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从消极方面看,则使官员队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武则天对此似也有所认识,因而在广开选官途径的同时,又采取了多种措施对官吏队伍加以整肃。具体而言,武则天对官吏队伍的整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设立铜匦(举报箱),鼓励告密。对举报犯有罪行过失官员的人,一经查实,一律授官;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在这样一种严酷的政治环境下,除了极少数肆无忌惮的酷吏和内宠外,官员们只好收敛起贪赃枉法之心。

网络配图

其二,分设肃政左右台,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唐初沿袭隋制,朝廷最高的监察部门是御史台,负责检查自宰相以下各级官员遵法守纪的情况,举报弹劾处理各类违法乱纪的官员。武则天将御史台改为肃政台,不仅增置监察官员,而且加强其监察职能。武则天刚一登上帝位,就将原御史台改为左肃政台,专司纠察中央百官和军旅,另外增设右肃政台,专门负责京畿地区和地方各州县官员的按察,并将监察官员由此前的十八人增至四十人旋即又打破“左以察朝廷,右以澄郡县”的格局,使左、右两台迭相纠正,左台官员亦兼察州县。与此同时,为使监察的运作有法可依,武则天命令尚书省刑部侍郎韦方质起草了专供考查地方官员用的《风俗廉察四十八条》。由于武则天时代的监察官员有相当一部分是酷吏,且被赋予了生杀予夺的大权,地方官员畏之如虎,所以胆敢以身试法、搞各种腐败行为者少而又少。特别是到了武则天后期,风闻朝廷使者到来而自杀的地方官员,史不绝书,可见这种监察制度的威慑力强大到了何种程度!

其三,重视高级政务官员的任用。武则天很重视高级政务官特别是宰相的选拔和任用。宰相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政务官,日理万端,因此是否得人,对于封建统治关系至大。武则天虽也用过本家侄子武承嗣武三思等亲信当宰相,但主要是利用他们与自己的特殊关系来监视其他朝臣,而行政实权一般都掌握在其他宰相手中。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如狄仁杰魏元忠等,就长期在朝中握有实权。

而在历代宰相中,狄仁杰、魏元忠等均堪称名相。正因如此,不仅宫中的奢靡之风无法通过高级官员的中介而传到整个官员队伍中,而且可以通过他们的带动作用,使整个官僚队伍形成克己奉公、勤于政事的良好风气。

网络配图

其四,对官员队伍内部产生的腐败现象厉行整肃。在武则天时期,官员队伍也曾出现过冗滥现象,但武则天同时也运用各种手段对官员进行淘汰,甚至对不称职者毫不留情,大开杀戒。毋庸讳言,这种清洗主要是在政治范围内进行的,但对官吏队伍的整肃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酷吏问题是武则天时代引人注目的政治现象。以往大多数研究者只看到武则天对酷吏的信任重用一面,而对其不得已的一面研究得不多。武则天始而专权,继而登基当女皇,改国号为周,这对李唐宗室和旧臣来说,是篡位行为,是典型的宫廷政变,这就必然会遭到强烈反对。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武则天只能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对付那些反抗或企图反抗自己的人。

对于武装叛乱者,她可以用军事手段镇压;而对其他政治上的反对者,她就只有利用酷吏来制服了。不可否认,酷吏是当时素质最差的一批官员,其中最着名的如来俊臣、侯思止、索元礼、周兴和王弘义等都是靠告密爬上高位的。这些人生性残忍,嗜血成性。

网络配图

武则天在其掌权初期,为了笼络这些人,对他们的不法行为往往视而不见,但是随着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酷吏的地位也逐渐下降,甚至受到严厉惩处。正是由于武则天创造了这样一个整体上还算清明的政治环境,加之她对人才的重视和保护,充分发挥监察部门的作用,才有了《资治通鉴》中所说的“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的局面。在她当政期间,官员各司其职,没有发生整体性全局性的腐败,使得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免于内乱外患,社会也比较稳定。而这一局面的取得,不能不承认与武则天整肃吏治有关。

当然,武则天时期的官场存在诸多弊端,最主要的有两方面:一是她本人挥霍无度,生活奢靡,如大造明堂、佛寺和“天枢”,滥封同姓王以及广蓄内宠,这种奢侈之风对官吏队伍产生了一定影响;二是重用酷吏,滥杀无辜,造成众多冤狱。这也是无可讳言的。

标签: 武则天

更多文章

  • 东汉王允使用连环计除董卓为什么还被质疑忠诚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东汉王允

    董卓在东汉朝堂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实施暴政,倒行逆施,导致官员不满,百姓怨声载道。忠于东汉的大臣王允非常想除去董卓,奈何这不是容易实现的。因此,王允假意归顺董卓,表面上对他非常忠心,实际上他一直在寻找一个时机除去董卓。《三国演义》中,貂蝉就是王允除去董卓的重要助力。王允看到府中的貂蝉色艺双绝,且她又表

  • 唯一一个杀过四个皇帝的人 却没人说他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裕

    皇帝可是天子,污蔑皇帝都是不可饶恕的,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杀死皇帝,还四个,简直是不要命。宋武帝刘裕,祖籍是彭城县绥舆里,于363年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他是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网络配图刘裕长大后,身高七尺六寸,气度宏大,不拘小节,在十里八村因为他以孝顺出了名,因为他对他继母特别好

  • 胡宗宪:抗倭英雄有大才却无德最后自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胡宗宪

    评价一个人一定要全面概之,切不可片面而论。抗倭民族英雄胡宗宪就是此方面的典型。不可否认他是一个能臣,甚至可以说大明的倭寇要是没有他根本解决不了。世人都说戚继光是抗倭英雄,试想没有胡宗宪这个上司的鼎力支持,戚继光又怎么能成就如此功劳。但其人私德却极其败坏。网络配图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宗宪主持

  • 一万美女为一人生殉,殉葬最残忍的四个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

    殉葬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便习惯于把随身使用的工具、武器以及生前喜爱的日用品和死者埋葬在一起。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妇女沦为贵族男子的玩物与附庸,在殉葬者中,妇女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在中国古代帝王死后,让生前的嫔妃殉葬现象最早的记载是在周朝,但在汉朝以后,此恶俗慢慢消失了,至唐朝则已非常罕见

  • 这个受世人崇拜的千古一帝为何要灭自己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千古一帝

    华夏历史上,能被冠予“千古一帝”名号的,都是功绩卓著名垂千古的有为之君,如第一个一统天下的秦始皇、赋予华夏灵魂的汉武帝以及建立华夏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第一超级大帝国的唐太宗等等。但是这个千古一帝,早年英明神武,把匈奴打得鬼哭狼嚎、屁滚尿流,神经息息的直唱“失我祁连山,妇女无颜色”,这个千古一帝就是汉武帝

  • 古代第一美男兰陵王的妻子长什么样?她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兰陵王

    据说古代第一美男兰陵王的妻子美若天仙,倾国倾城。历史上的兰陵王,本名高长恭,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著名将领,封爵兰陵郡王。这么倾国倾城的古代第一美男兰陵王,那他的妻子是谁呢?高长恭是个行军打仗的将军,虽然整日干的都是杀人夺土的勾当,但却生就得貌柔心壮,音容兼美,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天生小鲜肉,绝世美男子,

  • 一代勇将常遇春的死因:被“悍妇之肉”吓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常遇春

    “被诅咒的39岁”之常遇春:被“悍妇之肉吓死”的一代勇将常遇春?常遇春的名字家喻户晓。他是明代开国功臣,一个著名的勇将。史料记载其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自称能以十万之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为朱元璋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洪武二年常遇春暴病死在军中,追封开平王。网络配图《明史》对常

  • 揭秘历史上的刘墉并不是宰相 也不是罗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墉

    《宰相刘罗锅》大家都看过吧?这部电视剧让刘墉火了一把,人们都以为,刘墉就是一个宰相,还是一个罗锅,甚至把他当成古代官场的一个特例。但事实上并不是,“宰相刘罗锅”里面的“宰相”和“罗锅”都是假的。网络配图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这个官位大约始于东周,废除于明朝。明朝初年,宰相胡惟庸乱政,朱元璋一

  • 名臣朱买臣的妻子为什么主动要求将其休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买臣

    《朱买臣传》出自于班固所著的《汉书》,讲述了朱买臣的人生经历。朱买臣是西汉吴县人,自幼爱好读书,即使家庭条件非常贫困,朱买臣依然坚持日复一日的做学问。朱买臣四十多岁的时候,妻子崔氏嫌弃朱买臣没有本事,便和他离婚。汉文帝登基后,同县人严助将朱买臣推荐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召见朱买臣,并封官给他。不久之后,

  • 揭秘:康熙为成功除鳌拜是怎样装痴装傻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一1722)也就是康熙帝,即位时才ll岁。按照规矩,“皇帝年幼,由顾命大臣辅政”。于是,由顺治帝临终时指定的四个顾命大臣辅助小皇帝执政。四个大臣中,鳌拜最为专权,他并不把康熙放在眼里,贪赃枉法,自行其事。众人都敢怒不敢言。康熙虽然年幼,但他从小就才华出众,他觉得鳌拜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