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智比诸葛郭嘉 他才是三国真正最聪明的人!

智比诸葛郭嘉 他才是三国真正最聪明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118 更新时间:2024/1/15 12:46:42

玩过三国杀的人都知道,有一个被称为毒士的卡牌,卡牌的主人名字叫做贾诩。每次玩三国杀,笔者都感到好奇,在三国演义之中贾诩好像并不是特别出名,可是为啥称他为毒士。带着这个疑问,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贾诩。

网络配图

贾诩,字文和,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士)。和董卓手下第一谋士李儒是老乡,都是西凉人,所以大家都别小看边塞之地的人,人家不仅有豪放勇武之士,也有计谋频出之杰。至于为何说它是毒士,我想是有两个方面,由于是西凉人,所以他最早是给李傕做谋士,当时董卓暴虐天下,死固已晚。但此时的贾诩蒙董卓提拔,当上了讨虏校尉。他因为害怕王允等大臣的报复,同时也为了保住到手的官位,居然鼓动本已经打算作鸟兽散的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张济等西攻长安。平心而论,他的这番说词叫谁听了都会动心。大家且看,“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

第一句就是造谣生事的话,无奈此时李傕、郭汜、张济等既惧吕布之勇,又畏王允之谋,早就是惊弓之鸟,当然不辨真伪,自然要问为之奈何。贾诩就开始继续恶搞,告诉这帮无脑的丘八如果弃军而奔,则一个亭长也能活抓你们。不如杀进长安,为董卓报仇。

如果幸运成功的话,“奉国家以征天下”;如果不行,再逃不晚。注意,贾诩厉害就厉害在第一他利用了李傕、郭汜、张济的恐惧心理,营造了一种不反则死的气氛。第二,他的思路很清晰,不像这帮兵痞开始是盲目恐惧,接下来是盲目听从。第三,也是最厉害的,贾诩首先提出“奉国家以征天下”,可见挟天子以讨不臣的确是英雄所见略同。同时,贾诩在行大不义之事的时候还不忘假以“奉国家”的名义,足见此人的政治眼光何等敏锐。所以,裴松之对他的评价是很不客气地: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诩之罪也,一何大哉!祸机一发而殃流百世者矣。

网络配图

所以说书生造反,三年不成这句话也是分人的,贾诩计策之毒堪称苍生之害,又怎能说是一事无成?虽然手中没有染上他人鲜血,但是多少无辜之人因他而枉死?

后来,李傕身死,他辗转到张绣手下。宛城之战,张绣用贾诩瞒天过海之计,先降后叛,大败曹操。后又在贾诩的劝说下再次出人意料的举军投降曹操。当时张绣问:“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贾诩说:“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由此可见,贾诩有极强的逆向思维能力和揣度人心的本领。难怪后来曹操竟然和他携手笑语:“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所以这就是贾诩之毒,他善于从人心,人性的角度用计用策,所以平生用计算无遗策。同时由于他的自私所以造成生灵涂炭,所以他甘于舍大家为小家。可是最难能可贵的是,一生造了这么大孽的贾诩居然在政治上一直是不倒翁。同时,他不但长寿,活了77岁,还是善终!

网络配图

相比之下,郭嘉才活了38岁。我认为,从正史记载上看,临阵料敌,运筹帷幄,贾诩的才能是不让郭嘉的。但由于他自认不是曹操的嫡系,所以主动献策居少,很多时候是因问作答。所以,他对曹操的战略贡献不如郭嘉也是正常的,这也是他可以一直不倒的原因之一。但一句“奉国家以征天下”就已经足以显示出贾诩的战略眼光了。也正是这个战略为曹操所应用,使曹操在战略上一直占据主动,最终为曹操征伐天下奠定了最坚实的政治基础。

著名三国评论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评论到: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标签: 贾诩

更多文章

  • 真实的三国历史 关羽单挑吕布可能如切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关羽

    魏蜀吴三国历史能够受到举世瞩目,首功归于罗贯中的一部《三国演义》,使得三国历史变得如此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但是,这同时也埋没了三国时期真正的历史,造成了无数的曲解。相比小说,史书《三国志》反倒成了陪太子读书的角色。网络配图比方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武将排行榜,关羽的武力被大大低估,赵云和马超被过分抬高。事

  • 刘备讲和:刘备兵败后为什么要和东吴讲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讲和

    刘备征伐东吴,结果在夷陵被东吴的陆逊打败。这场夷陵之战被称作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此后三国再也没有这样的大战。刘备失败后,逃归回到蜀汉国境内,在永安城安顿下来,从此一病不起,于第二年四月病逝于永安宫。可以说,刘备之病,是因为打了败仗羞愧恼怒有着直接的关系。刘备起兵,是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起兵之初张飞

  • 唐代官吏韦澳:皇帝都无奈评价他“不可冒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代官吏韦澳

    大中十年(856),唐宣宗任命翰林学士韦澳担任京兆尹。京兆尹是首都长安的市长,这个官历来不好当,因为天子脚下皇亲国戚、豪强士族有背景的人太多,这些人为非作歹、有恃无恐,管理的难度极大。韦澳为人正直,听说他上任后,豪强们都有所收敛,不过也有不信邪的,这个人就是郑光庄园的一个庄吏,租税拖欠了几年,拒绝缴

  • 明代第一奇人刘伯温:准确预言了朱棣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代第一奇人刘伯温

    烧饼歌对于预言采取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其中成功的预测到靖难之役,明成祖夺得天下的是以下这几句。面对朱元璋对于明朝气运的提问,刘基回答道“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朱元璋又问道:“朕今都城竹坚守密,何防之有?”刘基回答道:“臣见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

  • 揭秘隋炀帝杨广为什么会留下千古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广

    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高,但是有人为他伸冤,就历史发展角度论,由杨广的所作所为看,他不应是个该挨骂的人物。为什么这个皇帝会背上千古骂名?此人起码在三个领域里都有不寻常的建树。头一件事,是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那些双手沾满黎民特别是文人鲜血的,却有人为之大唱赞歌。骂杨广,委实有欠公平;其二,首创

  • 在明朝皇帝不敢杀孔子和张天师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皇帝

    在明朝一般犯了非常严重的大罪,处以死刑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犯人的身世背景是千古名人的后代,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网络配图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三月癸卯,居住在山东曲阜的衍圣公孔弘绪,因为奸淫妇女四十余人,无辜杀死四个平民,被官府捉拿归案,按《大明律例》应当斩首。鉴于孔弘绪的特殊身份,当地官员不敢擅

  • 听别人的建议不能听一半:韩信被杀的自身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被杀的自身因素

    韩信被杀,很多人都认为是刘邦卸磨杀驴。即使韩信自己也认为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其实韩信被杀还有别的原因,这与手下谋士献计不无关系。常言道;庸医害死人呀,韩信就死在蒯通这个庸医手里。网络配图大凡良医用药,往往对症。蒯通此人,不看病人,就下虎狼药。那韩信是何等样人,以前不过是当地被人戏弄的对象,在

  • 历史揭秘:太平天国为何定都南京?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平天国

    导读: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除了少数的失败之外,一路摧枯拉朽,短短两年便打下南京。之后便定都天京,建国太平。按理说,在一片形势大好的局面之下,他应该继续北进,一鼓作气打下更多领土,是什么让他放弃了这一举动?网络配图其实太平军攻陷南京之时,就北占中原还是是定都南京这个问题,首领之

  • 唐朝名将王玄策灭了全印度究竟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玄策

    王玄策灭了全印度吗?王玄策是唐朝太宗年间著名的官员,也是一名著名的外交官,他有着“一人灭一国”的彪悍战绩,但是史书中对于王玄策这个人的前半生记述并不多,而因为其淡泊名利,属于立下天大功劳之后挥挥手便离开的人,在和平年代没有什么作为,因此他的事迹除了出使印度之外便没有其他记载了。王玄策曾经在印度打了场

  • 清东陵专家揭秘:慈禧太后陵墓到底有多奢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慈禧太后陵墓到底有多奢华

    慈禧太后,晚清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无名无分地统治了中国达半个世纪。尽管中外史学界对她褒贬不一,但对于她生前的奢靡生活,正史当中着实记载翔实。有人算过一笔账,慈禧一天的生活费是纹银4万两,宫廷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能够买两艘“吉野号”战舰。当时晚清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国库空虚,内忧外患,国难当头,然而慈禧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