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孔子所推崇,他被孟子尊为和圣,他是正人君子的代名词,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柳下惠。
今天大家对柳下惠最熟悉的应该是“坐怀不乱”这个典故了。坐怀不乱形容男子作风正派,不为女色所动。它出自《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但其实历史中柳下惠的高风亮节远不是坐怀不乱可以代表的。
柳下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展氏,名获,字禽,谥号惠,住在柳下邑,所以世人又称他为柳下惠,他是柳姓的始祖。
柳下惠是周公后裔鲁国贵族,其父亲展无骇是鲁孝公的曾孙。
他才能出众,德性高尚,品德正直,孔孟对他推崇极高。
柳下惠在主管鲁国刑法期间,不畏权势,坚守节操,因其耿直得罪了权贵,多次遭到贬黜,但就算这样,他依旧不离故国,所谓“虽遭三黜,不去故国;虽荣三公,不易其介(节)”,
面对权势他选择坚持“直道而事人”,即便最后只能辞官隐退,成为“逸民”。《论语》中孔子对柳下惠的评价是:“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孟子称他是“百世之师”的“圣人”:“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孟子·尽心》)听到柳下惠那种正直的风范,刻薄的人也会变得敦厚,心胸狭窄的人也会变得宽仁。
孟子还把柳下惠与伯夷、伊尹、孔子并称为四大圣人,“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孟子·万章》),这也是他“和圣”这一尊号的由来。
如此正直的人堪称道德的典范时代的楷模,柳下惠也是深受各诸侯国的尊敬。据《战国策·齐策四》记载“昔者秦攻齐,令日:‘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秦国攻打齐国时,因为会路过鲁国柳下惠的墓地,所以秦军规定,不得在柳下惠墓地五十步以内砍柴,违者处死。柳下惠在各诸侯国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