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好好学习,子女天天向上!走进孟母大讲堂,一起学做好家长。
7月21日晚上,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主办,济宁市正德青少年服务中心、梁山县家庭教育学会、鱼台县家庭教育学会联合协办,孟子研究院家长学校承办的孟母大讲堂暨家长课堂第五讲开讲。本期讲座由孟子研究院特约讲师陈翠平担任主讲人,孟母教子与家长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朱翠翠担任主持人。活动采取线上形式举办。
在本期的家长课堂中,陈翠平老师做了题为《清清爽爽做父母》的精彩分享。
在如何做父母这个重大命题上,陈老师开篇即提出,做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最艰难的工作,想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们首先要学会反省,在反省中不断提升自己,不断修炼自己。《诗经》有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养育孩子亦是如此,父母们需要保持反思习惯,在反省中进行自我纠偏,不断提升自己,不断修炼自己,从而有能力及时叫停错误的教养方式,返回正确的教养之路。
为人父母者,无不在寻求着正确的教子之道,在何谓“清清爽爽做父母”这个问题上,陈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明晰与孩子的界线
亲子关系实际上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在孩子零到三岁,我们要全身心地陪伴着他们,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的饮食起居。但是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生命能量越来越壮大的时候,父母们就要学会适度放手了。举个形象的例子来说,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们就该退居到飞机副驾驶员的位置了,人生的方向盘该交由已经长大的孩子了。而现实中,有些孩子都成年了,父母还牢牢地替孩子掌舵,不肯撒手,唯恐孩子犯错误,走弯路。很多时候,孩子恰恰是在错误中摸索出正确的道路,永不犯错,在任何人身上都不存在。孩子过的是他的人生,他要为他的选择负责。父母的责任是给他讲清楚,这些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不用威胁,不用夸大,讲明白就好了,他有他决策的权利。当然,这是在安全和道德的范围内,允许孩子犯错,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第二件事就是无条件地爱孩子。只有优秀才被爱,这是一碗毒鸡汤。很多的家长是这样的,你表现好,我才爱你,你成绩好,我才爱你。如果没有达到我的期待,我就要给你脸色看。我就要给你一些语言的否定,甚至是谩骂、刺激。这种有条件的爱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无助、恐惧,患得患失。而一个有幸得到父母无条件的欣赏和爱的孩子,他呈现出的生命状态是放松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会积极主动,以饱满的热情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因为他知道,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失去来自父母的爱和支持,在他的身后永远站立着父母坚定有力的身影。
那是一种底气,一种力量,也是一种信心。拥有这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即使他遇到的挫折很多,也有能力挺过去,因为他的内在力量是充盈的。
第三件事就是学会让孩子做主。让孩子做主的时候,要学会讲三句话,第一句话是:“你特别懂你自己,你可是自己的专家。”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对自己的责任。第二句话是:“你脖子上长着你自己的脑袋。”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学会判断,不要人云亦云。第三句话:“你想要让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条不紊。”让孩子懂得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
设立边界始终都是养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边界要温柔而坚定。孩子觉得有安全感,觉得父母是关注他,是爱他的,同时在这个边界之内,他可以决定很多事情。如果孩子出现了特别不靠谱的行为,自私的或者危险的行为,你是可以站出来阻止他的。
二、做一个安心的父母
《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讲:“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先让自己的心静且安,才可能通向智慧。
家里越清静,父母的心越安,孩子心就越安,书越读得好。父母把心神从孩子身上挪开,收回到自己身上,妈妈气定神闲,才能给孩子提供能量。能源源不断供给孩子生命能量的母亲,其本身就是内心稳定厚重的人,靠近她,如同走进一片温暖的土地,又如回归故乡的亲切安然。
总之,妈妈要学着做太阳,无声地提供光和热,温暖整个家庭;做加油站,在孩子失落的时候,站在孩子身后,给与孩子继续前行的勇气 ;做家庭情绪的定海神针,永远维稳;做大地,谦和、厚重、包容、承载;做水,上善若水,不争而善利万物,灵活且勇往直前。
三、爱是永恒课题
在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中,父母子女之间的爱往往是双向流动,永恒不息的。我们总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最是伟大无私,反过来去感受,孩子对父母的爱又何尝不是赤忱热烈?在一场节目中,主持人让妈妈和孩子给彼此打分,满分是10分。妈妈们听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都有点无奈,提起孩子各种不够好的细节:吃饭总是用袖子擦嘴啦、不爱吃青菜啦、老是哭啦……所以,每个孩子都被扣了分。那孩子们的回答又是怎样呢?让妈妈们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毫无例外地给了妈妈10分,有些孩子觉得10分还不足以表达对妈妈的评价,甚至高喊一百分,一万分。听完孩子们的回答,屏幕前的妈妈们很受震撼,泪流不止。
父母们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把目光过多地放在孩子的不足上,这不够好,那不够优秀,孩子永远也达不到父母心目中得满分。但是,在孩子眼里,他们的第一反应全是父母的好,果真父母们事事完美无缺,不可挑剔吗?更多的原因还是注视的角度不同吧。孩子对父母是全然的信任,爱戴,不管你是否完美,优秀。那么,父母是否也可以不带附加条件地全身心地去爱,去接受那个不够优秀、不够完美,但足够真实的孩子呢?
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愿你与孩子一起成长,愿你学会爱,成为爱!
愿每位父母都能口吐莲花;
愿每位父母,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园丁;
愿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长成他最好的自己!
线上学友
文字 | 朱文娜
编辑 | 孔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