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所有的人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说的是孟子小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找个好的成长环境,于是先后搬家三次。当然,这个三,其实是虚指。因为在古汉语里面,三代表很多的意思,未必就是指的三。
其实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说明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人意识到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当下,很多家长其实也意识到了:如果孩子小学的时候,没能在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成长,对日后的发展,其实也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1、小学教育的附加值关于小学,不同的家长存在截然不同的认知。比如有的家长认为小学的教学内容大多很浅,所以子女在哪里上小学都没区别。而有的家长则认为,小学教育的附加值很重要。
所谓小学教育的附加值,指的是小学生在教学内容之外的见闻以及氛围熏染。话说小编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90年代。在上个世纪90年代,农村小学生聚在一起探讨的无非就是如何玩泥巴,甚至部分乡野孩子以说脏话、骂人为主。最尴尬的莫过于城中村的小学生,这些小学生甚至膜拜黑道,甚至还身体力行抢劫其他小学生的活计。而那时候,都市的小学生,则会在业余时间参观航模展、博物馆,甚至都市小学生还在90年代就掌握了初步编程的技能。而因为成长环境不同,这也导致了不同氛围下的小学生探讨的内容、交流的内容不同。都市的孩子往往会交流博物馆文物的特点,甚至交流一些科普内容。而城中村的孩子则会畅想如何把打砸抢、收保护费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农村的孩子则会依旧在看似美好的田园牧歌生活中度过童年。而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自然也会得到截然不同的造就:比如在都市成长的孩子,即便是被动接受身边人的影响,也会变得有见识。而如果在城中村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所以,在不同的小学上学,往往会让下一代在很小的时候,受到截然不同的影响。2、高考的折射话说在N年前,曾有个大叔,他的儿子在辽宁南部的一个城镇上小学。而这个大叔发现:镇子上的小学家长对教育往往不重视,而镇子上的孩子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也很差。于是大叔及时止损,在孩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到了沈阳读小学。而后N年后,大叔的儿子参加了高考。大叔的儿子高考成绩是500多分,而大叔儿子在镇子上的小学同学,他们的高考成绩,无一例外都在300分左右。大叔不由自主后怕起来:幸亏自己儿子早早去了沈阳。而这件事其实也值得广大家长反思:那就是,子女哪怕上小学,也该考虑一下学校的氛围。当然,会有人说,一个城市的的小学都差不多,可话说,您不会努力一些,送子女去大城市上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