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庸碌无为还是颇有才干?我们是不是一直误会了周平王?

庸碌无为还是颇有才干?我们是不是一直误会了周平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任微言卿 访问量:4141 更新时间:2024/1/20 11:55:41

一直以来,由于周平王将周王室东迁到洛邑,王畿之地大大缩小,宗周故土丧失殆尽,由此开始了礼崩乐坏的东周时代,在史家眼里,周平王一直是被视为庸碌无为的君主,甚至把整个周王室沉沦的脏水都泼到了周平王身上。

但就如同把西周灭亡归罪到周幽王所谓的“昏聩”上,让周平王背负起东周江河日下的责任,这笔账应该这么算吗?

周平王的年代,正是两周交替的历史风云际遇期,外有戎狄入侵,内有权臣当国,征战杀伐、时局异变,令人眼花缭乱。

而周平王的一生,从立太子到被废黜,从逃亡到争君位,从打内战到迁都重新王朝,但凡一个君主从幼到长所能经历的,他都经历过了。他的经历之丰富,自周以后历朝历代鲜有帝王能及。

作为周幽王的正牌太子,周平王姬宜臼出身高贵,母亲来自周室的母舅之邦姜姓的申国,原本他可以顺顺当当继承大位的。但由于涉及到朝堂上的嫡庶之争、党派之争,他的太子之位被虢国、褒姒一党夺走,姬宜臼被迫逃亡母国西申。

他未束手待毙,观其之作为,姬宜臼面临被废黜之险境时毅然逃奔西申,审时度势图谋发展,可见其机智;被西申拥立为“天王”后,他揭集叛父之帜,赢得晋、卫等东方大国诸侯的支持,联合鄫国、犬戎与幽王、虢国一战,可见其勇武;周幽王死后,周室重臣虢氏拥立携王,形成“周二王并立”的局面,他与势炽力强的携王对峙周旋长达十余年而不屈,并且最终获胜,可见其坚韧;面对宗周十多年内战一片萧条的局面,他在极为复杂的局面下续周室之王统,使周王朝政治得以延续,从而保持大局之稳定,可见其才能。

东迁之后,周平王时的王朝大局虽然远逊于西周盛世,但亦非跌落谷底之状。

清儒顾栋高对于春秋初年周王朝的认识比较客观,他说:“东迁以后,政教号令不行于天下。然当春秋初年,声灵犹未尽泯也。郑伯、虢公为王左右卿士,郑据虎牢之险,虢有桃林之塞,左提右挈,俨然三辅雄封。其时赋车万乘,诸侯犹得假王号令以征伐与国,故郑以王师伐邾,秦偕王师伐魏,二邾本附庸也,进爵而为子,藤、薛、杞本列侯也,降爵而为子伯。列国之卿犹请命于天子,诸侯之妾犹不敢同于夫人。虎牢兼并于郑,仍夺之还王朝;曲沃以支子篡宗,赫然兴师而致讨。”

顾栋高的评价是较为公正的,周平王可以说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力挽狂澜,给周王室续命五百年。东方诸侯在周平王年代大体上都是安分的,天下粗定、战祸消弭,此时没有“霸主”,一切赏罚仍自天子出,保持了王室的尊严。

周平王甚至还打了一场漂亮的“外交仗”,与长期与自己敌对的虢国握手言和。虢国是宗周畿内诸侯的领袖,也是昔日周幽王、周携王的所仰仗的最大支持者,有了虢国的支持,畿内诸侯便成了王室可以倚重的一股重要力量,周平王并还借助虢国的实力来平衡郑国,保持了朝政总体上的平衡。

周平王东迁之后的周王朝总体趋于衰落固然无疑,但这是一个过程,并非甫一东迁就是如此。就算继之而立的周桓王时,郑国讨伐其他诸侯,仍然要借助周天子的旗号,周王室此时之余威与周平王奠定的基础当不无关系。

周平王高寿,在位达51年之久,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在王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周平王作为历史转折时代的关键人物,他是历代周天子中唯一一个出生在宗周,去世在成周的天子。

观周平王之经历,他以困顿之身走出左右逢源之路,让周王朝复立于关东,对于稳定天下局势起到了关键作用。周平王虽非一代雄主,也非出类拔萃之圣王,但若谓他是一位能够审时度势挽狂澜于既倒、继文武之绪而稳定政局、施福祉于天下的君主,则大体上不会有差。

更多文章

  • 拥立“弑父”的周平王,杀死代表正统的携惠王,为何是晋文侯?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周平王,晋文侯,文侯,周王室,周宣王,惠王

    一古本《竹书纪年》:“二十一年,晋文侯杀王子余臣于携。”清华简《系年》第二章:“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滅,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犬戎灭西周《竹书纪年》

  • 周平王:人生可以错一次,但绝不能次次错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周平王,诸侯国,郑庄公,诸侯

    人不怕犯错误,可怕的是一辈子做错事作者:心悦文化95周平王继位后,害怕犬戎继续攻打首都镐金,于是带领整个国家东迁至洛邑。东迁后,由于迁徙途中,受到诸侯各国的保护,周平王论功行赏,竟然将兵权平均的交给了诸侯各国,自此之后,诸侯各国预谋造反,企图吞食周朝。一次,在东迁成功大典上,周平王曾答应将”立功第一

  • 周平王的故事你知道吗?进来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周平王,周王朝,周幽王,周王室,周天子,郑国,周朝,先秦

    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于后宫得褒姒以后,生子伯服。不久,竟废申后及姬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于是姬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与郑桓公均被犬戎所杀。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平王之时,周

  • 周成王继位时才14岁,周公则大权在握,为什么周公不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风雨同度嘟嘟标签:周成王,周公,商纣王,姬发,武王

    周武王姬发伐纣不到3年就去世了,此时年仅14岁的周成王继位,成王年纪小,周朝又刚刚平定天下,正当百废待兴,成王的叔叔周公担心诸侯背叛,就代理成王管理政务,主持国事。而武王姬发的管叔、蔡叔等周王室的兄弟却不这么想,他们都觉得周公是要篡位夺权,所以他们直接联系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结合商族势力发动叛乱,背叛周

  • 晋国因一片桐叶建国,周成王被迫分封,最鼎盛时的晋国有多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独孤的小壮标签:周成王,晋国,齐国,秦国,周王朝,晋献公

    韩、赵、魏三家分晋前,晋国虽然和秦国、齐国、楚国被评价为春秋四大强国,但晋国鼎盛时期,齐秦楚三个大国都无法和晋国匹敌,晋国强大到可以经常压制住另外三个大国。晋国在鼎盛巅峰时期,军事上有兵车万乘,强大的实力可独霸中原,秦国只能称霸西戎,齐国在东北部的海边纵横,楚国在南边不断扩张。春秋时期的大多数的时间

  • 姜子牙是周成王外公,周武王去世之后,为何辅政的却是周公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姜子牙,周成王,姬发,周公旦,纣王

    姜子牙,商周交替之际的传奇人物,不仅军事谋略惊人,而且善于治理国家,还长寿超过百岁。尤为重要的是,姜子牙唯一女儿是周武王的正妃,生下的长子为周成王,两人有着血缘纽带。那么,作为周武王的岳丈,周成王的外公,又有经天纬地之能力,周武王去世之前,为何指定周公辅政周成王,而让姜子牙回到封地齐国?周文王时期,

  • 西周王朝第二任周成王-姬诵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周公旦,周王朝,周成王,分封,姬发,周公

    姬诵,中国王族分封时代西周王朝第二任王。其祖父为周文王姬昌,其父是西周王朝首任帝周文王姬发,其母则是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帝辛二十八年(公元前1127年),姬诵出生于周部落。周武王元年(公元前1122年),其父姬发起兵灭商,建立周王朝。周武王七年(公元前1116年),在位7年的周武王姬发因病去世,其子姬

  • 周公为什么没有取代周成王,真相只有一个,条件不成熟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周成王,周公,王莽,周文王,周武,纣王

    历史是一面镜子,读懂历史,才能走正人生,养成教育要以史为鉴!-作者。唐代大咖白居易,写下诗词《放言五首·其三》,“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其中最有意思的一句话,就是“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

  • 周公有心夺天下,为何又禅位给周成王?说到底,实力不允许

    历史解密编辑:谋士秘阁标签:周成王,姬发,周公旦,周公

    ◎ 马首瞻·让历史多一种解读 ◎ 作者:马首瞻 ◎ 编辑:稷下书童 唐朝白居易有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以此来歌颂周朝初期,中国历史上首位贤臣典范——周公。 周公是继三皇五帝以后,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位完人。 西汉文帝时期,著名的大才子贾谊曾评价周公说“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

  • 周朝第二位帝王:是周成王,还是周公旦?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周成王,周公旦,姬发,帝王,周公

    武王伐纣之后,将朝歌交给了殷人——纣王之子武庚管理,但为了防止殷人叛乱,于是在其周围安排了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监视,史称“三监”。周武王去世后,长子姬诵继位,之后三监与武庚结盟造反,史称“三监之乱”或“武庚之乱”。根据史书记载,三监造反的原因在于周公摄政代行王事,由于周公旦是武王四弟,管叔是三弟,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