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假如周平王不东迁洛邑,还会出现出现春秋战国的局面吗?

假如周平王不东迁洛邑,还会出现出现春秋战国的局面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816 更新时间:2023/12/13 12:34:07

即便周平王不东迁洛邑,春秋战国的局面依旧会出现,只是历史走向或许会有所改变,笑到最后的未必会是秦国。

周平王为何会东迁,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西周末期导致周幽王被杀的大战,周幽王攻打申国,申国遂联合缯国、犬戎反击周幽王,在这场大战中,周幽王失去了生命,而西周也随之结束。周王室依靠诸侯国们的勤王军才勉强赶走了犬戎,但是也仅仅是赶走了,犬戎的威胁一直都在,何况就周王室而言,不仅有天灾人祸,更有权力斗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平王执意东迁洛邑,于是有了春秋战国的历史。但究其西周衰落的原因,周幽王有责任,但责任不全在他。

实际上,认真算起来,西周的衰落自昭穆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周昭王时期最著名的莫过于昭王三次南下攻打荆楚之地。这当然可以算作周天子在炫耀武力以及威慑四方,但是结局却恰恰相反,因为周昭王不仅没有威服荆楚,反而损失惨重,周王室能动用的军队可以说是遭到了灭顶之灾,第一次南下并没有造成什么损失,甚至可以说是有了小小的胜利,但是第二次南下则丧失了宗周六师的兵力,而第三次南下则更加惨烈,周昭王以及他带去的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全部死在了南方。

周天子死亡,其实在当时也不会有产生多大的动荡,因为紧接着登基的周穆王当时已经是五十岁,至少民心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当时这军队的损失确实极为惨烈的,要知道一支军队的养成是要消耗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而那个时候的西周实际上经济已经跟不大上了,要将损失的军队补回原先的编制基本不可能。而这样就又影响了周天子的地位,毕竟周天子分封了众多的诸侯国,周天子需要靠实力来威服诸侯,而军队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但周昭王造成的军队损失很显然让周王室在短时间内并不能达到原先的水平,况且他后来的继承人也没有休养生息,周穆王不仅喜爱打仗,还喜欢四处逛逛,徐偃王之乱就是在周穆王外出游山玩水的时候发生的,当时周穆王的马夫造父拼了命日夜兼程将周穆王载回去平定叛乱,被封在赵城,这才有了后来的秦国和赵国。

昭穆之后更是没有有作为的周天子,虽有周宣王的短暂中兴,但到底并未善始善终,而周幽王继位的时候,西周早已经大厦将倾,即便周幽王不作,西周也坚持不了多少年了,内忧外患早已经让周天子疲于应付,而诸侯们更是利用这样的机会为自己谋发展,很多强大的诸侯国开始慢慢对周王室造成危机。

当然这里并非为周幽王辩白,实际上他确实是亡国之君,是他让西周的灭亡异常惨烈。当时犬戎已经很强大,不断犯边已经严重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而周幽王不仅没有好好解决这个问题,反而让内乱发生,他废嫡立庶,废长立幼,将申王后和太子宜臼废掉,申王后更是被送回了申国,宜臼也逃到了申国,而褒姒和其子伯服上位,成为新的王后和太子。这本就是动摇国本的事情,但是周幽王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当然他也知道申侯还成为一个祸患,于是出兵攻打申国。申侯自然忍不下这口气,于是联合了缯国和犬戎就反过来围攻周幽王。

周幽王终于作死了,后来申国又和包括秦国、郑国、晋国、卫国在内的勤王军一起将犬戎赶跑,大战就这样画上了句号。这一战之后,周王室实际持有的军队就更少了,而且当时出现了两位周天子,一位是周携王,一位是周平王(宜臼),两人算起来都不是那么的令人信服,又一轮全力争夺战拉开序幕,最终周平王胜出,他迫不及待的迁都。

至于为何迁都,理由不外乎这么几点:

一是犬戎虽然被勤王军打跑,但是犬戎的威胁一直都在并没有消失,他们稍作休整还是会卷土重来,周平王没有能力也没有实力对抗犬戎,因为属于周天子的军队实在是没有几个人了。

二是经过这次大战,再加上天灾人祸,镐京实际上虽然京畿之地不少,但是确实遭到一定的毁坏,周平王不愿意继续呆在那里。

三是周平王虽然继位,但是他并不得人心,毕竟当初申国联合缯国和犬戎攻打周幽王的时候,他就在申国,并参与了这次战斗,虽然后来反过来又将犬戎赶跑,但是他是有错的,即便登基,权力也不稳,必须借助于迁都来重新将权力洗牌。

当然迁都的代价也是很大的,镐京即便再怎么经历战火和天灾,其土地也是很大的,远远超过洛邑的土地,更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诸侯国的土地,这本是周王室赖以生存的基础,但现在周平王放弃了它,等于自己削减了自己的力量。但是即便是周平王不迁都,周王室的衰落也是不可避免的,未来同样是会出现春秋战国这样的大环境,即诸侯国们一个个起来,而周天子式微,虽为天下共主,话语权却小的可怜。

不过虽然未来的大走向不会改变,但是很多诸侯国的命运却会发生改变。其中最大的变数就是秦国。秦国为何会在西部争得了那么多的土地,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周平王许诺秦襄公,只要能从犬戎嘴里夺肉,那么夺得的原属于周天子的土地都归秦国,关于这段历史,《史记·秦世家》记载周平王对秦襄公这样说:

“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这是秦国立国的根本,也因此,秦国继续和犬戎无休止的战斗,一步步将犬戎占有的土地纳入秦国的版图,为秦国后来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倘若周平王当初不肯迁都,秦国就无法拥有那么多的土地,他不可能向东扩张土地,而向西也只能和犬戎争夺资源,但是即便能争到,其资源也是有限的,至少在未来几百年间,它都不可能越国周王室而向东扩张,毕竟即便是周天子式微,没有实力没有话语权,但是东方的诸侯国们也不可能让秦国任由向东发展,“尊王攘夷”可是大家一直信奉的准则。

但也不能绝对,因为周天子会不断的分封诸侯国,到时候京畿之地还是会越来越少,很多诸侯国又会诞生出来,秦国也是可以对他们下手的。因此秦国的强大之路必然会异常艰难,甚至很可能不会笑到最后。

不过这也只是四姑娘做的一点假设,当不得真,毕竟假设只能是假设,历史终还是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周平王,周天子,齐国,秦国,周幽王,郑国,周朝君主列表,先秦,周朝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周平王迁都之前,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是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广阔地区;但等到周平王迁都洛阳后,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区就脱离了周天子的控制。更可怕的是,在迁都的过程中,各种热心勤王的诸侯大佬,难免趁机发国难财,总而言

  • 周平王只是迁都,没有荒淫无度,为何就突然管不住诸侯国了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周平王,分封,周王朝,姬发,周幽王,周天子

    周幽王曾经为了博美人一笑,而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这场闹剧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那就是当真正的敌人来袭的时候,周幽王燃起烽火,但诸侯却没有一个人前来帮忙。这个类似于现代版狼来了的故事,听起来虽然可笑,但它背后所隐藏的却是周王朝对于天下权力已经逐渐失去了控制,这一结果也说明了历史上存在的分封制度,在人

  • 周平王为什么要放弃关中,迁都到无险可守的洛阳呢?

    历史解密编辑:奈斯趣世界标签:秦国,郑国,关中,周朝,先秦,周平王,周王室,诸侯国,洛阳市

    平王东迁是东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的历史事件。根据《春秋》、《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今河

  • 庸碌无为还是颇有才干?我们是不是一直误会了周平王?

    历史解密编辑:任微言卿标签:周室,先秦,周朝,周平王,周王朝,周王室,周幽王,周天子,烽火戏诸侯

    一直以来,由于周平王将周王室东迁到洛邑,王畿之地大大缩小,宗周故土丧失殆尽,由此开始了礼崩乐坏的东周时代,在史家眼里,周平王一直是被视为庸碌无为的君主,甚至把整个周王室沉沦的脏水都泼到了周平王身上。但就如同把西周灭亡归罪到周幽王所谓的“昏聩”上,让周平王背负起东周江河日下的责任,这笔账应该这么算吗?

  • 拥立“弑父”的周平王,杀死代表正统的携惠王,为何是晋文侯?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周平王,晋文侯,文侯,周王室,周宣王,惠王

    一古本《竹书纪年》:“二十一年,晋文侯杀王子余臣于携。”清华简《系年》第二章:“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滅,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犬戎灭西周《竹书纪年》

  • 周平王:人生可以错一次,但绝不能次次错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周平王,诸侯国,郑庄公,诸侯

    人不怕犯错误,可怕的是一辈子做错事作者:心悦文化95周平王继位后,害怕犬戎继续攻打首都镐金,于是带领整个国家东迁至洛邑。东迁后,由于迁徙途中,受到诸侯各国的保护,周平王论功行赏,竟然将兵权平均的交给了诸侯各国,自此之后,诸侯各国预谋造反,企图吞食周朝。一次,在东迁成功大典上,周平王曾答应将”立功第一

  • 周平王的故事你知道吗?进来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周平王,周王朝,周幽王,周王室,周天子,郑国,周朝,先秦

    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于后宫得褒姒以后,生子伯服。不久,竟废申后及姬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于是姬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与郑桓公均被犬戎所杀。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平王之时,周

  • 周成王继位时才14岁,周公则大权在握,为什么周公不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风雨同度嘟嘟标签:周成王,周公,商纣王,姬发,武王

    周武王姬发伐纣不到3年就去世了,此时年仅14岁的周成王继位,成王年纪小,周朝又刚刚平定天下,正当百废待兴,成王的叔叔周公担心诸侯背叛,就代理成王管理政务,主持国事。而武王姬发的管叔、蔡叔等周王室的兄弟却不这么想,他们都觉得周公是要篡位夺权,所以他们直接联系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结合商族势力发动叛乱,背叛周

  • 晋国因一片桐叶建国,周成王被迫分封,最鼎盛时的晋国有多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独孤的小壮标签:周成王,晋国,齐国,秦国,周王朝,晋献公

    韩、赵、魏三家分晋前,晋国虽然和秦国、齐国、楚国被评价为春秋四大强国,但晋国鼎盛时期,齐秦楚三个大国都无法和晋国匹敌,晋国强大到可以经常压制住另外三个大国。晋国在鼎盛巅峰时期,军事上有兵车万乘,强大的实力可独霸中原,秦国只能称霸西戎,齐国在东北部的海边纵横,楚国在南边不断扩张。春秋时期的大多数的时间

  • 姜子牙是周成王外公,周武王去世之后,为何辅政的却是周公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姜子牙,周成王,姬发,周公旦,纣王

    姜子牙,商周交替之际的传奇人物,不仅军事谋略惊人,而且善于治理国家,还长寿超过百岁。尤为重要的是,姜子牙唯一女儿是周武王的正妃,生下的长子为周成王,两人有着血缘纽带。那么,作为周武王的岳丈,周成王的外公,又有经天纬地之能力,周武王去世之前,为何指定周公辅政周成王,而让姜子牙回到封地齐国?周文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