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被荆轲献头给嬴政的樊於期,为何会叛逃秦国呢?

历史上,被荆轲献头给嬴政的樊於期,为何会叛逃秦国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直证大史官 访问量:1445 更新时间:2023/12/9 11:28:49

《战国策.燕策三》中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荆轲刺秦王,讲述的是战国末年,秦将王翦大破赵国,俘虏了赵王,收了赵国的地盘,然后向北挺进,打到了燕国南边的边境。燕国太子丹非常恐慌,便请荆轲去秦国刺杀秦王。

荆轲想了想,如何能让秦王信任他,想出的主意是:投其所好。当时秦王正向全天下以千金悬赏樊於期的首级,而樊於期正好在燕国。

为了博取秦王的信任,荆轲对樊於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得他自杀,拿着他的首级去秦国献给秦王了。

那么樊於期是谁,为什么秦王如此恨他,不惜花千金买他的首级呢?

樊於期本是秦国将领,因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秦王诛杀了他的父母和族人,还要追杀他。

战国末秦国崛起,势不可挡,统一天下是铁板钉钉的事,天下有识之士投奔秦王都来不及,怎么会有人明明得秦王重用还要叛逃呢?

翻开有大秦名将录的《史记.秦始皇本纪》,里面记录了每个为秦国出征的将领,没有樊於期这个人。而在杨宽的《战国史》中,他认为另一个秦将应该就是樊於期。

此人叫桓齮,公元前237年被秦王拜为将军,同王翦和杨端和一起攻赵,战功立了不少,但最后他遇上了赵国的大将李牧,死于李牧之手。

杨宽认为桓齮就是樊於期的理由是:两人的记载时间相近,樊於期率军攻打敌国,战败不敢归,于是选择叛变。且两人的名字发音相近,也许是百姓口口相传导致的记录错误。

虽然无法考证当时秦人对两人名字的读音是否存在相似,但从两人的结局上来看,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桓齮攻赵有输有赢,输了也班师回朝了的,且最后是战死在李牧的手下。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记载:“秦师败绩,桓齮奔还。

而樊於期是直接叛逃,还被秦王悬赏买首级。

荆轲携樊於期的首级去刺杀秦王是公元前227年,桓齮被李牧杀死是在公元前229年。

有没有可能桓齮当时没死,而是败逃去了燕国?战场上,从李牧眼皮子底下假死,大概率是做不到的。

看样子,没有樊於期的记载应该是有其他需要隐藏的秘密。毕竟古代的历史都是史官记录的,若王有令,从记载中抹去某个人,是正常的操作。

樊於期叛逃秦国,不一定是与秦王有直接的关系,也许是跟秦王身边的亲近的人有关,比如权臣吕不韦

秦王嬴政继位后,吕不韦作为辅臣,把持了朝政很多年,加上他和赵太后的暧昧关系,樊於期对他很不满。

公元前240年,吕不韦为报五国联合攻打秦国的仇,派兵反攻山东的五国。他先派出蒙骜、张唐领兵五万伐赵。又于三日之后命长安君成蟜于樊於期一起再领兵五万前去支援。

成蟜当时年少,才17岁,对领兵作战之事不熟,便凡事都与樊於期商量,对他非常信任。

而樊於期此时没把心思放在作战上,而是选择公报私仇,在成蟜身边不停地诉说吕不韦对秦国的不法行为,指责他盗国,还专门写了篇榜文揭露吕不韦的恶行。

就算樊於期在榜文中陈述的都是事实没有愿望吕不韦,但眼下是对赵国用兵的时候,不是他樊於期表现自己,搞窝里反的时候。且朝中各将领都惧怕吕不韦的权势,谁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响应樊於期?

但是不谙世事的长安君成蟜将樊於期的话听进去了,他同意趁蒙骜兵马困于赵国之际,率军清君侧,铲除吕不韦。

樊於期可真是个小人啊,成蟜在他的怂恿之下起兵,他却没有兵援成蟜,纯粹就是借刀杀人,让成蟜去当炮灰。

果然,嬴政看到樊於期的榜文后,震怒拍案,遂令王翦带兵讨伐成蟜。成蟜本来就不懂军事,遇到老将王翦,除了溃败没有别的结局。成蟜替樊於期受过,樊於期却因为没有参与造反毫发无损。

让樊於期最终叛逃的导火索,是长信侯嫪毐

嫪毐本是靠着吕不韦才攀上赵太后这根高枝的,但有了赵太后这个靠山,自己的实力强大后,嫪毐便与吕不韦明争暗斗。樊於期憎恨吕不韦,便帮助嫪毐对付他。

可他光想着反吕,却没想过最想杀嫪毐的人是秦王嬴政。嬴政虽然吕不韦和嫪毐都想除,但首要是除掉嫪毐这个令他蒙羞的奸佞。

作为嫪毐的党羽之一,樊於期也是嬴政打击的对象。狡猾的樊於期不会坐以待毙,赶紧逃到了燕国。

荆轲跟樊於期借人头,大概也是知道樊於期本来就是个小人,死不足惜。

标签: 荆轲樊於期嬴政秦王秦国吕不韦

更多文章

  • 神秘的樊於期,是叛将还是嬴政的棋子?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嬴政,荆轲,秦王,秦军,樊於期,太子丹,秦舞阳

    公元前227年 燕下都燕太子丹在议事厅焦急地走来走去,打发传召荆轲的人还没回来,不会这次又被放鸽子了吧。太子丹很早之前就跟荆轲商量过刺杀嬴政的事,荆轲满口答应,但答应完就没动静了,也不见荆轲做什么准备,太子丹也不知道荆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现在秦将王翦刚刚把赵国给灭国了,并且看起来没打算就此打住,只要

  • 回顾:“巨贪”书记王华元,敛财700多万,用权力抢他人女友

    历史解密编辑:和哥故纪录标签:贪污,敛财,提拔,王华元,广东省委

    权力越大,意味着此前作出的贡献越大,而在摒弃这些好的一面时,也有一些人经常在任职期间大搞不法之事,等到人们反应过来时,才发觉其道貌岸然。本期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做王华元,身为国家公职人员,掌握权力期间,其本人不但没有法纪,大肆贪污受贿,甚至还滥用权力,抢占了别人的女友。而最终,无恶不作的王华元也受到了

  • 车夫羊斟没分到羊肉羹,次日驾马把将军拉去敌营,于是诞生一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宋军,明朝,王振,车夫,羊肉汤,瓦刺

    世人皆说天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子内心敏感多疑,而小人诡计多端、奸诈无比,但是暗箭难防的都是身边之人。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将军因忘记将羊肉汤分给负责御马的车夫,便被车夫怀恨在心,第二天就将将军给拉去敌方营地。这件事被传播开来,还形成了一四字成语,流传至今。一碗羊肉汤引发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兵荒马

  • 春秋传奇:晋襄公轻释秦俘,先元帅唾面责君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孟明视,先轸,百里奚,秦国,秦穆公

    春秋传奇:晋襄公轻释秦俘,先元帅唾面责君晋国在崤山击败秦军后,晋襄公同诸将奏凯而归,因为晋文公出殡在曲沃,故先回曲沃。准备还绛之后,将秦帅孟明视等三人献俘于太庙,然后施刑。先以败秦之功,告于殡宫,然后整治墓穴之事。晋襄公墨缞视葬,以表战功。母夫人嬴氏,因会葬亦在曲沃,已知三帅被擒之信,故意问襄公曰:

  • 晋襄公死后,赵盾为什么放弃和秦国修好,拥立晋灵公?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赵盾,秦国,晋灵公,晋国,国君

    晋襄公六年,赵衰、狐偃这些陪着晋文公流亡的老臣,一个个都去世了。晋襄公便提拔了赵衰的儿子赵盾,让他来主持国政。一年后,正值壮年的晋襄公因病去世,留下了一个几岁大的太子夷皋。晋襄公的遗命是想让夷皋即位,让赵盾好好扶持他。但是赵盾却认为晋国前面几十年的动乱都是因为国君太年轻的缘故,所以想立一个年纪大一点

  • 晋襄公是怎么断送了晋国的命运的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晋国,秦国,先轸,重耳,先秦,周朝,晋襄公,孟明视

    晋襄公的优柔寡断注定了晋国的命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与晋文公的雄才大略相比,晋襄公作为守成之主,其作为要稍为逊之。晋襄公继位的时候,晋文公当年的重臣赵衰、先轸、栾枝、胥臣等,基本尚在朝中,而且已经是晋国不可或缺的股肱之臣。此时晋国国力如日中天,那么,晋襄公将如何来维

  • 晋襄公与晋国权臣先轸之间的权力游戏,在秦国三帅身上展开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晋国,先轸,秦国,秦军,楚王,重耳,周朝,先秦,晋襄公,孟明视,权力游戏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秦穆公篇(16)主笔:闲乐生崤之战,秦晋之好的两国姻亲间爆发残酷战争,三万秦军在崤山山谷中全军覆没,晋军大胜。第二天,晋襄公同诸将带着俘虏的秦军三帅奏凯而归,他准备将秦三帅献俘于曲沃太庙,然后施刑,以祭祀还在殡宫的晋文公。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晋国上下都欢欣鼓舞,只有一个人,心

  • 秦穆公、晋襄公再续“秦晋之好”,新城之战后,晋襄公娶秦国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你次萝贝嘛标签:秦穆公,晋襄公,秦国,秦军,晋国

    却说五年前,眼看晋文公病逝、常理情态下,晋国内部需要止戈息兵,秦穆公就想着不按常理出牌乘机长途奔袭攻下郑国,形成对晋国东西夹击的地缘格局。没想到晋国新即位的晋襄公与晋国卿士群臣却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主,他们马上判断秦穆公的诉求和晋国可能存在的风险,于是在崤山设伏,将从郑国回师的秦军三万军士全部阻杀。秦晋

  • 山西历史名人 之六 晋襄公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晋襄公,秦军,秦国,先轸,重耳

    晋襄公,姬姓,名驩(?—前621年),晋国国君、政治家、军事家,是晋文公和逼姞的儿子。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晋襄公于公元前628年继位,在位期间于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又在汦水之战中击败强楚,继其父为中原霸主,垂拱而治,将晋国霸权再次推向高峰。学者全祖望的《鲒崎亭集外编》将晋襄公列入春秋

  • 晋襄公执政七年就去世,谁曾想他是幼君?难怪赵盾想立长君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晋襄公,赵盾,立长君,先轸,秦国,秦军

    作为春秋第二任霸主,晋文公执政时间并不长,执政仅九年后就去世了。去世时,他不过才四十多岁。晋文公寿命不长,很可能是因为同姓结婚的后果:他母亲狐姬也是姬姓后人,与晋献公有近亲婚姻的嫌疑。史书称晋文公有“重瞳骈肋”的畸形,或许就是近亲结婚的后遗症。晋文公去世后,儿子姬驩继位,是为晋襄公。晋文公中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