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襄公是怎么断送了晋国的命运的

晋襄公是怎么断送了晋国的命运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金牌娱乐酱酱 访问量:331 更新时间:2023/12/26 16:15:14

晋襄公的优柔寡断注定了晋国的命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晋文公的雄才大略相比,晋襄公作为守成之主,其作为要稍为逊之。晋襄公继位的时候,晋文公当年的重臣赵衰先轸、栾枝、胥臣等,基本尚在朝中,而且已经是晋国不可或缺的股肱之臣。此时晋国国力如日中天,那么,晋襄公将如何来维持其父亲的霸业呢?

晋文公时期的国策是:西结秦国,南克荆楚,东进中原。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争斗,也自晋文公开。晋楚称雄,中原罹难,各诸侯国在数年之间,时而倾向楚国,时而倾向晋国。这种局势其实非常有利于晋国,但晋襄公并未用好这种优势,反而受制于朝臣,数年间便养虎为患,卿大夫阶层从文公时期的崛起,到襄公时候的发展,再到灵公时期的壮大,归根结底还得怪罪晋襄公。

晋文公在世时,铁腕治国,推行法制。文公其人,经历过浪荡之苦,身边的重臣也跟他是患难之交,与晋文公共谋天下霸业。到晋襄公之时,这些臣子作为有功之臣,对晋襄公遂有不敬之意,这也是先轸敢于怒斥晋襄公的缘由。但晋襄公对老臣们,只有遵从之意,毕竟这些老臣资历深厚,战功卓著,晋国政坛还得仰仗他们。

晋襄公没有经历过储位之争,也没有在战场上经历过厮杀,对天下格局的判断,更多也是来自于这些叔伯。老臣们尚且为自己在外浴血奋战,自己又有什么理由拒绝他们呢?因此,先轸居功自傲,想要打破晋文公时期的秦晋之好国策时,晋襄公竟找不到任何理由加以拒绝。虽然先轸攻打秦国并没有错,但以臣子之意,改变一国国策,还是出天下之所料。

晋襄公欠缺君王之风,在于其过于优柔寡断,甚至于在与秦国交恶之后,听从后宫女人的劝解,放走秦国俘虏孟明视等将,期图与秦国重结盟好,占据胜利先机,却采取求和之策,晋献公的以退为进,其实就没有进,只有退了。幸好晋国此时战将如林,国力尚强,否则晋国之势,恐怕自晋襄公时就将衰败。先轸及时掰正晋襄公,晓以厉害,这位晋襄公马上又改变了主意,派人追赶缉拿孟明视,可惜已经晚了。

可以想见,晋襄公在朝中重臣的眼中,根本就不是个值得尊敬的君主。晋襄公显然对朝政格局洞若观火,然而却没办法改变,卿大夫团队们已经成型。幸运的是,晋襄公终于等到老臣们的去世,先轸、先且居、赵衰、栾枝、胥臣相继离世。历史给了晋襄公整顿朝政的机遇。

不幸的是,老臣的后人们,也已经成长起来。晋襄公重组晋国政坛,一方面压缩军队,从五军拆撤为三军,尤其是将那些新兴势力扶持到重要岗位上,如士谷任中军将,梁益耳任中军佐,箕郑父任上军将,先克都任上军佐。本来六卿之中,尚有老臣嫡系。但,按照晋襄公部署,老臣派系的力量被大面积削弱,这对他们而言,当然不能接受。

狐家、赵家、栾家、胥家在此次调整中受到的影响最大,直接就跳出来,反对晋襄公的调整。面对老臣势力团队的反对声音,晋襄公的软弱性格暴露无遗,他立马改变了初始方案,让狐家赵家皆入六卿之列,与自己信任的派系平分六卿之位。晋襄公本来是想以此平衡双方矛盾,却未曾想朝令夕改,两边都不讨好,而且当年有功之臣胥家栾家仍未被纳入六卿之列,各方矛盾潜藏暗涌,内部争斗逐渐滋生。

标签: 晋国秦国先轸重耳先秦周朝晋襄公孟明视

更多文章

  • 晋襄公与晋国权臣先轸之间的权力游戏,在秦国三帅身上展开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晋国,先轸,秦国,秦军,楚王,重耳,周朝,先秦,晋襄公,孟明视,权力游戏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秦穆公篇(16)主笔:闲乐生崤之战,秦晋之好的两国姻亲间爆发残酷战争,三万秦军在崤山山谷中全军覆没,晋军大胜。第二天,晋襄公同诸将带着俘虏的秦军三帅奏凯而归,他准备将秦三帅献俘于曲沃太庙,然后施刑,以祭祀还在殡宫的晋文公。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晋国上下都欢欣鼓舞,只有一个人,心

  • 秦穆公、晋襄公再续“秦晋之好”,新城之战后,晋襄公娶秦国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你次萝贝嘛标签:秦穆公,晋襄公,秦国,秦军,晋国

    却说五年前,眼看晋文公病逝、常理情态下,晋国内部需要止戈息兵,秦穆公就想着不按常理出牌乘机长途奔袭攻下郑国,形成对晋国东西夹击的地缘格局。没想到晋国新即位的晋襄公与晋国卿士群臣却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主,他们马上判断秦穆公的诉求和晋国可能存在的风险,于是在崤山设伏,将从郑国回师的秦军三万军士全部阻杀。秦晋

  • 山西历史名人 之六 晋襄公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晋襄公,秦军,秦国,先轸,重耳

    晋襄公,姬姓,名驩(?—前621年),晋国国君、政治家、军事家,是晋文公和逼姞的儿子。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晋襄公于公元前628年继位,在位期间于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又在汦水之战中击败强楚,继其父为中原霸主,垂拱而治,将晋国霸权再次推向高峰。学者全祖望的《鲒崎亭集外编》将晋襄公列入春秋

  • 晋襄公执政七年就去世,谁曾想他是幼君?难怪赵盾想立长君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晋襄公,赵盾,立长君,先轸,秦国,秦军

    作为春秋第二任霸主,晋文公执政时间并不长,执政仅九年后就去世了。去世时,他不过才四十多岁。晋文公寿命不长,很可能是因为同姓结婚的后果:他母亲狐姬也是姬姓后人,与晋献公有近亲婚姻的嫌疑。史书称晋文公有“重瞳骈肋”的畸形,或许就是近亲结婚的后遗症。晋文公去世后,儿子姬驩继位,是为晋襄公。晋文公中年去世,

  • 春秋晋国实行全盘私有化带来的恶果:晋襄公提名的首相被寡头否决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晋襄公,晋国,秦国,赵盾,重耳,国君

    秦晋两诸侯国围绕争夺河西的新城之战后,晋襄公选择与秦国言和,为坚定秦国方面议和的决心,晋襄公诚恳表达再继“秦晋之好”的诚意,迎娶秦国公主秦嬴。晋襄公要联姻秦国,是为了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因为他要腾出精力来完成前几任晋国国君没来得及完成的卿士权力平衡的问题,没有强有力的外援是有风险的。晋国,从晋献公、

  • 都说晋襄公垂拱而治,执政七年却几丧霸业,也许是这一因素导致!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晋襄公,秦国,先轸,赵盾,晋国

    公元前627年,父亲过世后,晋襄公继位。晋襄公,名欢,秦女穆嬴为他夫人。对于晋襄公,史书中多表现他的垂拱而治,史学家也大多对他评价甚高。学者全祖望,在他的《鲒崎亭集外编》中,就将晋襄公评为春秋五霸之一;近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秦史著名专家童书业,先秦史及考古学家李伯谦等人,都公认晋襄公为当时霸主。晋

  • 晋国赵氏为何被灭门?三大势力联合打压,赵庄姬成最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赵氏,晋国,赵括,公室,齐国,赵盾,赵庄姬,楚庄王,汉高祖刘邦

    前因:公元前601年,权臣赵盾去世;公元前597年,楚国邲之战,大败晋国,称霸中原。后果:赵氏一族几乎被全灭,栾氏、郤氏家族崛起,引发三郤之乱,晋国卿大夫世家重新洗牌。01 下宫之难概述小喵第一次听说赵氏孤儿或者说下宫之难的故事,还是小时候看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在2003年,又被著名作者金海曙改编

  • 中行说为荀林父后代,因汉文帝将其派到匈奴怀恨而进行反汉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忆梦泪无痕标签:刘恒,匈奴,匈奴人,宦官,韩王信,荀林父

    中行说是西汉文帝时人。原为宦者,因不满作为汉匈和亲的随员。中行说出于对汉朝怀恨和自身的政治利益诉求,投降匈奴成为单于的重要谋臣。中行说,“中行”为姓,“说”为名。中行是个古老的姓氏,起源于西周的姬姓。晋文公时期改三军为“三军三行”(所谓的六军),其中“三行”之一的中行,主将叫荀林父。荀林父姬姓荀氏,

  • 春秋传奇:楚庄王完胜晋军,荀林父无谋丧师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楚庄王,荀林父,士会,赵括

    春秋传奇:楚庄王完胜晋军,荀林父无谋丧师见晋国来的并非全军,孙叔敖对楚庄王说:“《兵法》有云:‘宁可我迫人,莫使人迫我。’诸将既已到齐,吾王可传令,只顾杀向前去。若挫其中军,余二军皆不能存扎矣。”楚庄王果然传令:命公子婴齐同副将蔡鸠居,以左军攻晋上军;公子侧同副将工尹齐,以右军攻晋下军;自引中军两广

  • 匪议东周(二十七)邲之战中楚庄王大胜晋军,荀林父输得太冤枉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晋军,大军,晋国,楚国,周朝,先秦,楚庄王,荀林父,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在春秋时代的诸侯争霸中,晋楚两国成为针锋相对的敌手。两国为了争霸展开了两次大会战,胜者都成为那个时代最强的国家。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令尹成得臣,由此进入了春秋霸主的行列。而楚庄王则在邲之战中击败晋国中军元帅荀林父,将楚国的国力发展到了顶峰,足矣睥睨中原。相比于城濮之战两国军将的斗智斗勇,邲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