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襄公死后,赵盾为什么放弃和秦国修好,拥立晋灵公?

晋襄公死后,赵盾为什么放弃和秦国修好,拥立晋灵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3302 更新时间:2023/12/26 16:16:14

晋襄公六年,赵衰、狐偃这些陪着晋文公流亡的老臣,一个个都去世了。晋襄公便提拔了赵衰的儿子赵盾,让他来主持国政。

一年后,正值壮年的晋襄公因病去世,留下了一个几岁大的太子夷皋。晋襄公的遗命是想让夷皋即位,让赵盾好好扶持他。但是赵盾却认为晋国前面几十年的动乱都是因为国君太年轻的缘故,所以想立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国君。

当时,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公子雍,寄居在秦国;一个是公子乐,寄居在陈国。他们俩都是晋襄公的弟弟,晋文公的儿子。

赵盾主张拥立公子雍为国君,因为他年纪比较大,而且品性也比较好,再加上他和秦国关系不错。拥立公子雍为国君,可以修复下秦晋两国的关系。秦国如果能站在晋国这边,那晋国的霸业自然可以更好地维持下去。

但是,贾季却想支持在陈国的公子乐。赵盾认为公子乐母亲地位一般,出身镇不住场子,而且公子乐和陈国关系好,陈国只是一个小国,对晋国的霸业没有多少帮助。

赵盾和贾季无法达成统一意见,最终两人各自去迎接心目中的未来国君。赵盾担心出事,就废了贾季,贾季被迫逃往翟国。

这一年,秦穆公也去世了,所以当赵盾派来的使者先蔑、士会到达秦国说明情况后,新即位的秦康公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毕竟他也不傻,拥立一个亲近秦国的晋国国君肯定对秦国更有利。不仅如此,秦康公还决定多派些军队给公子雍,因为当初晋文公回去的时候,手中没有军队,差点就被吕甥他们给害了。

就在秦康公欢天喜地地安排公子雍回去时,晋国国内却出现了变故。

晋襄公的夫人缪嬴天天抱着太子夷皋在朝堂上哭,说:“我们襄公有罪吗?太子有罪吗?如今太子在,却偏偏要从外面迎接公子回来当国君,那我们太子怎么办?”

缪嬴在朝堂上哭了好几天,见没人搭理她,就抱着孩子跑到赵盾家里继续哭:“先君把太子托付给你,如今先君刚去世没多久,言犹在耳,你就抛弃了太子,你对得起先君吗?”

缪嬴就这样,天天到处跑,到处哭诉,赵盾和满朝文武都被他哭怕了,又担心将来太子长大后会找他们算账,就决定立太子夷皋为国君。至于正从秦国回来的公子雍怎么办?

没办法,只能带一支军队去阻止他回国了,带队的还是赵盾自己。

当初,是赵盾派人来接公子雍的,如今公子雍还未进国门,却又被赵盾给阻挡了。想想就很讽刺。对于公子雍和秦国来说,赵盾这就是背信弃义的行为。

于是,双方在令狐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赵盾派去接人的先蔑和士会也随着秦军在战后流亡到了秦国。在他俩看来,自己就是被赵盾给耍了的,所以决定留在秦国,和晋国作对。其实,主要是要和赵盾作对。

赵盾原本是打算联合秦国,将晋国发展壮大,从而维持晋国的霸业的,但是被缪嬴这一闹,他不得不舍弃秦国这个合作伙伴了。如今,拥立一个小孩子为国君,自己的工作量那就更大了,南方的楚国肯定蠢蠢欲动。想想就心累!

太子夷皋即位,就是晋灵公。

晋灵公即位的这一年,赵盾以晋国总经理的身份在扈地会盟诸侯,重申晋国霸业,让他们承认晋灵公的霸主地位。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卿大夫替国君来主持的会盟,可见赵盾在晋国的权势之大。晋国六卿的权力,也就是从赵盾开始,才逐渐变大的。

盟会上,其他的国家见赵盾强势,连齐国都不敢反抗,就更不要说其他小国了。就这样,赵盾以臣子的身份巩固了晋国的霸业,由此赵盾就替代了晋文公、晋襄公,成了晋国霸业的代名词。当然了,楚国除外,这时候的楚国正在策划破坏晋国的联盟。如果即位的是公子雍,秦晋再度联盟,楚国估计不会想着搞破坏。

可惜,如今的形势并不是赵盾所期待的那样。所以,他只好力行改革,重建三军六卿,将其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这样才能对抗秦国和楚国。

晋灵公即位后的那几年,秦晋双方之间多次爆发战争。秦国在士会的帮助下,屡屡获胜,这让赵盾感到了威胁。他知道,士会一日在秦,晋国就一日不得安宁。

最终,赵盾让魏寿馀假装背叛晋国,投降秦国,然后把士会骗出秦国,再将其抓获,送回了晋国。

士会回到晋国后,赵盾一脸委屈地向他解释了自己背信弃义的原因,这才获得了士会的谅解,两人决定共同辅佐好晋灵公,为晋国效力,维持好晋国的霸业。

晋灵公八年,周顷王驾崩,周王羁发生动乱,赵盾带着八百乘车兵赶赴周王室平乱,最终拥立周匡王。这一场行动为赵盾和晋国赢得了良好的政治声望。

接下来,赵盾就把目标对准了楚国。晋灵公刚刚即位的时候,楚国一直在南方搞小动作,几个靠近楚国的小国前几年又倒向了楚国。一心维持晋国霸业的赵盾,怎么忍受得了这样的场面。

如今,晋国风头正盛,而楚国反而陷入内乱之中,楚庄王刚刚即位,尚无根基,正是重新会盟的好时机。

这一年,赵盾在宋国举行会盟,先前投靠楚国的几个小国见势不妙,又重新投入了晋国的怀抱,只有蔡国还死死地抱着楚国的大腿。于是,赵盾就让人带兵攻破了蔡国,蔡国被迫签订“城下之盟”。

标签: 赵盾秦国晋灵公晋国国君

更多文章

  • 晋襄公是怎么断送了晋国的命运的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晋国,秦国,先轸,重耳,先秦,周朝,晋襄公,孟明视

    晋襄公的优柔寡断注定了晋国的命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与晋文公的雄才大略相比,晋襄公作为守成之主,其作为要稍为逊之。晋襄公继位的时候,晋文公当年的重臣赵衰、先轸、栾枝、胥臣等,基本尚在朝中,而且已经是晋国不可或缺的股肱之臣。此时晋国国力如日中天,那么,晋襄公将如何来维

  • 晋襄公与晋国权臣先轸之间的权力游戏,在秦国三帅身上展开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晋国,先轸,秦国,秦军,楚王,重耳,周朝,先秦,晋襄公,孟明视,权力游戏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秦穆公篇(16)主笔:闲乐生崤之战,秦晋之好的两国姻亲间爆发残酷战争,三万秦军在崤山山谷中全军覆没,晋军大胜。第二天,晋襄公同诸将带着俘虏的秦军三帅奏凯而归,他准备将秦三帅献俘于曲沃太庙,然后施刑,以祭祀还在殡宫的晋文公。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晋国上下都欢欣鼓舞,只有一个人,心

  • 秦穆公、晋襄公再续“秦晋之好”,新城之战后,晋襄公娶秦国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你次萝贝嘛标签:秦穆公,晋襄公,秦国,秦军,晋国

    却说五年前,眼看晋文公病逝、常理情态下,晋国内部需要止戈息兵,秦穆公就想着不按常理出牌乘机长途奔袭攻下郑国,形成对晋国东西夹击的地缘格局。没想到晋国新即位的晋襄公与晋国卿士群臣却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主,他们马上判断秦穆公的诉求和晋国可能存在的风险,于是在崤山设伏,将从郑国回师的秦军三万军士全部阻杀。秦晋

  • 山西历史名人 之六 晋襄公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晋襄公,秦军,秦国,先轸,重耳

    晋襄公,姬姓,名驩(?—前621年),晋国国君、政治家、军事家,是晋文公和逼姞的儿子。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晋襄公于公元前628年继位,在位期间于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又在汦水之战中击败强楚,继其父为中原霸主,垂拱而治,将晋国霸权再次推向高峰。学者全祖望的《鲒崎亭集外编》将晋襄公列入春秋

  • 晋襄公执政七年就去世,谁曾想他是幼君?难怪赵盾想立长君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晋襄公,赵盾,立长君,先轸,秦国,秦军

    作为春秋第二任霸主,晋文公执政时间并不长,执政仅九年后就去世了。去世时,他不过才四十多岁。晋文公寿命不长,很可能是因为同姓结婚的后果:他母亲狐姬也是姬姓后人,与晋献公有近亲婚姻的嫌疑。史书称晋文公有“重瞳骈肋”的畸形,或许就是近亲结婚的后遗症。晋文公去世后,儿子姬驩继位,是为晋襄公。晋文公中年去世,

  • 春秋晋国实行全盘私有化带来的恶果:晋襄公提名的首相被寡头否决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晋襄公,晋国,秦国,赵盾,重耳,国君

    秦晋两诸侯国围绕争夺河西的新城之战后,晋襄公选择与秦国言和,为坚定秦国方面议和的决心,晋襄公诚恳表达再继“秦晋之好”的诚意,迎娶秦国公主秦嬴。晋襄公要联姻秦国,是为了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因为他要腾出精力来完成前几任晋国国君没来得及完成的卿士权力平衡的问题,没有强有力的外援是有风险的。晋国,从晋献公、

  • 都说晋襄公垂拱而治,执政七年却几丧霸业,也许是这一因素导致!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晋襄公,秦国,先轸,赵盾,晋国

    公元前627年,父亲过世后,晋襄公继位。晋襄公,名欢,秦女穆嬴为他夫人。对于晋襄公,史书中多表现他的垂拱而治,史学家也大多对他评价甚高。学者全祖望,在他的《鲒崎亭集外编》中,就将晋襄公评为春秋五霸之一;近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秦史著名专家童书业,先秦史及考古学家李伯谦等人,都公认晋襄公为当时霸主。晋

  • 晋国赵氏为何被灭门?三大势力联合打压,赵庄姬成最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赵氏,晋国,赵括,公室,齐国,赵盾,赵庄姬,楚庄王,汉高祖刘邦

    前因:公元前601年,权臣赵盾去世;公元前597年,楚国邲之战,大败晋国,称霸中原。后果:赵氏一族几乎被全灭,栾氏、郤氏家族崛起,引发三郤之乱,晋国卿大夫世家重新洗牌。01 下宫之难概述小喵第一次听说赵氏孤儿或者说下宫之难的故事,还是小时候看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在2003年,又被著名作者金海曙改编

  • 中行说为荀林父后代,因汉文帝将其派到匈奴怀恨而进行反汉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忆梦泪无痕标签:刘恒,匈奴,匈奴人,宦官,韩王信,荀林父

    中行说是西汉文帝时人。原为宦者,因不满作为汉匈和亲的随员。中行说出于对汉朝怀恨和自身的政治利益诉求,投降匈奴成为单于的重要谋臣。中行说,“中行”为姓,“说”为名。中行是个古老的姓氏,起源于西周的姬姓。晋文公时期改三军为“三军三行”(所谓的六军),其中“三行”之一的中行,主将叫荀林父。荀林父姬姓荀氏,

  • 春秋传奇:楚庄王完胜晋军,荀林父无谋丧师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楚庄王,荀林父,士会,赵括

    春秋传奇:楚庄王完胜晋军,荀林父无谋丧师见晋国来的并非全军,孙叔敖对楚庄王说:“《兵法》有云:‘宁可我迫人,莫使人迫我。’诸将既已到齐,吾王可传令,只顾杀向前去。若挫其中军,余二军皆不能存扎矣。”楚庄王果然传令:命公子婴齐同副将蔡鸠居,以左军攻晋上军;公子侧同副将工尹齐,以右军攻晋下军;自引中军两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