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吉巴督发生家庭惨案,祖孙陈尸为何相隔两公里?

武吉巴督发生家庭惨案,祖孙陈尸为何相隔两公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新加坡眼 访问量:2570 更新时间:2023/12/25 22:54:35

巴督组屋发生家庭惨案,原本住在一起的孙女俩双双身亡,并陈尸异地。

这起意外发生在周四(6月23日)下午,新加坡警方在当天傍5点50分到消息,一名少女倒在武吉巴督西6道115座组屋楼下。

(图源:Google Maps)

五分钟后,再次有人报警称,武吉巴督31街第363座组屋的一个7楼单位内发现一具老者尸体,身体胸口位置伴有不少伤痕。

(图源:Google Maps)

警方在到达现场后发现两人都已经身亡,而两个案发地址距2里左右。

据警方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两名死者的关系是爷爷和孙女,老人被发现死亡的第363座组屋是祖孙俩生前居住的房。除了祖孙两人外,还有其他家庭成员同住在此处。

目前,孙女的死因已除他杀。至于两起案件是否有关联、祖孙俩为陈尸异地,还将等待警方进一步的调查。

— END —

编辑:LXX、GJ

即时汇率请查看

今日汇率▶1新币= 4.824 人民币(*截稿前)

在新加坡尽量使用 微信支付 ,人民币消费很划算!

标签: 武吉巴陈尸组屋

更多文章

  • 武吉海:再悟湖湘宗祠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乡村发现标签:宗祠,武吉海,先贤,湖湘,族人

    前些年,在调查湖南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发现湖湘大地留存的家族宗祠和名人专祠,不少是集一个时代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等技艺之大成的精品。依靠民间力量传承下来的宗祠文化,虽经社会变革屡次冲击,仍然具有扑倒再起的顽强生命力。这引发了我深入调查探究个中缘由的兴趣。从2016年开始,在政协和文物部门同志的帮助

  • 中国第一部家训是周公的《诫伯禽书》

    历史解密编辑:城市种菜小白标签:周公,诫伯禽书,曹操,祢衡,刘表,周成王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诫伯禽书》。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中国第一部家训是周公的《诫伯禽书》。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

  • 临周公《诫伯禽》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诫伯禽,任用,老臣,大臣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译文】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亲戚,不让大臣抱怨没被任用。老臣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 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

  • 诸侯国史话卷一:鲁伯禽率众守土,并举兵伐徐夷来策应周公东征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周公,伯禽,东征,诸侯国,徐夷,商朝

    讲述过周公离世的故事后,咱们不忍他的时代过早离去,特意闲叙了一篇关于“解梦”的趣谈。并且,在上一次文末,笔者特意留下一个悬念想在今天揭开,那到底咱们这次会不会回到成王亲政后的那些事儿呢?答案是暂时还不行,既然前面刚讲过了父亲,咱们也要说一说他儿子的表现,因此,笔者这一次特意为众“诸侯国史话”开篇,讲

  • 西周历史人物:鲁国第一任国君“伯禽”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鲁国,伯禽,齐国,周成王,周王朝,诸侯国

    伯禽简介:伯禽,姬姓,名禽,伯是其排行,周公的长子,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国君,尊称“禽父”或“鲁公”。主要事迹:1、治理鲁国周公受封鲁国,但由于周成王年幼,周公留在都城辅佐周成王,而派长子伯禽代替他治理鲁国。伯禽在鲁国治理三年,才到都城向周公汇报政绩。周公问他:“为什么报政如此缓慢?”伯禽回答说:“

  • 题目:《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泰伯奔吴的故事发生在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华图标签: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泰,考试,公务员

    【导读】华图上海公务员考试网发布:题目:《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泰伯奔吴的故事发生在,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更多资讯请关注上海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ghaiht),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21-33621401题目:《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泰伯奔吴的故事发生在今天()一带。(出题:无锡市新吴区委宣

  • 吴国是不是姬姓诸侯,《吴太伯世家》的真实性,到底有几何?

    历史解密编辑:任微言卿标签:吴太伯,吴国,吴太伯世家,诸侯国,商朝,周王室

    一直以来,春秋之世的吴国被看做是周王室后裔,属于姬姓诸侯国的一支。但问题是,灭商之前还在西岐之地积蓄力量的周人,有能力到江浙一带开拓势力范围吗?《史记》世家之首的《吴太伯世家》,里面的记载符合历史事实吗?按照《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国的祖先是周太王的两个儿子太伯、仲雍,为了给贤明的弟弟季历让位,两兄弟

  • 吴太伯与季札的让国,境界相差甚远,前者利国利民,后者洁身利己

    历史解密编辑:四冶读史标签:季札,吴王,齐国,吴国,姬昌,吴太伯,历史故事

    大家好,我是四冶读史。太伯和仲雍商量好之后,决定一起逃到“荆蛮”去。事情的起因是,周太王[1]的第三子季历很贤明,他的儿子姬昌又有圣人气象,周太王就想把王位传给季历,以便传给姬昌。太伯和仲雍了解了父亲的想法后,就商量一起逃到“荆蛮”,把王位让给季历。按照宗法制[2],王位应该是由太伯继承的。而为了把

  • 吴太伯让位,其实是一场祖父为了孙子逼走儿子的悲剧,真伟大!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吴太伯,司马迁,姬昌,吴国,史记,世家

    “重读史记”第一季第七期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世家”的起笔又是从谁开始的呢?是从《吴太伯世家》。这就很奇怪了。前面几讲我给你介绍过,“世家”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记录周代的诸侯,在这些诸侯里,吴国其实是一个非常边缘的存在,地位和影响力都有限,与齐国、鲁国、燕国比差

  • 就当时条件而言,吴太伯如何能迁徙千里之外的吴地?考古令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吴太伯,考古,考古发现,吴山,太伯,青铜器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现在,江南一带的人毫无疑问是华夏。但是,在战国以前这儿的人曾被华夏称做“荆蛮”。春秋时期,苏南吴国的王室曾假借华夏祖先而成为华夏,这便是苏南地区人群华夏化的重要关键。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司马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