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表现,春秋时人认为其战术是骗术,智诈而毁礼

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表现,春秋时人认为其战术是骗术,智诈而毁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搜狐说娱乐 访问量:4169 更新时间:2023/12/6 12:11:48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文中记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以其足智多谋而使弱鲁之师战胜强齐之师的故事。

文曰: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鲁军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鲁庄公九年(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春正月,齐桓公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而伐鲁,鲁庄公败齐师于长勺。长勺之战,虽规模不大,但历史上很有名,因为这是一次颇为经典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其中曹刿的卓越表现更为后世推崇。

后世津津乐道于曹刿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对曹刿的胜人一筹的军事谋略大加赞扬,但当时的人却不以为然。受《周礼》“正名”的影响,春秋时的战斗、战役,还是一种义战,需要遵循“礼”的原则,师出有名,方为义战,交战也是贵族式的,不设险诈,如不能趁人之危,不能连续重创对方等,车战时,先列阵,然后主将驱车对杀,又如竞技。那时的战争、战役、战斗规模比较小,持续时间较短,且一般不误农时,战争也多为示威性质,重在争霸,故还是讲究人心归附的,续绝祀、兴灭国,不像战国时期列国争锋,无所不用其极,彻底展现出弱肉强食的残酷杀戮局面。所以,春秋时人以为,曹刿在长勺之战实行的军事谋略智诈而毁礼,不讲诚信,胜之不武。

我们再对长勺之战进行复盘:齐国军队与鲁国军队在长勺之地列阵对决,齐军统帅下令击鼓,将士憋足劲冲锋,但刚冲出不远,又听见鸣金收兵的命令,只得回到队列,原来齐军统帅见鲁军没有击鼓,以为鲁军尚未准备好,按照“不鼓不成列”的循礼交战原则,便下令停止进攻。过了一会儿,齐军统帅以为鲁军应该准备好了,便再次击鼓,齐军又一次发起冲锋,但鲁军根本没有对冲的动静,齐军统帅想鲁军也太磨叽,还没准备好,便又下令收兵。又过了一会儿,齐军统帅以为鲁军一定准备好了,便第三次击鼓,此时齐军士兵有些泄气,冲锋也不积极,因为他们不清楚统帅会不会再收兵,而鲁军这次却玩真的了,一鼓作气打败了心里泄气且首鼠两端的齐军。这里曹刿玩赖耍滑头了,背弃了循礼交战的原则,以智诈而取胜,曹刿的战术在当时是不被认可的。

即使长勺之战后五十余年的宋国与楚国的泓水之战,宋襄公仍然恪守循礼交战的原则。

周襄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十一月初一,楚军进抵泓水南岸时,宋军已占有利之地,在泓水北岸列阵待敌。当楚军开始渡河时,右司马公孙固向宋襄公建议:“彼众我寡,可半渡而击'',宋襄公拒不同意,说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 ''。从而使楚军得以全部顺利渡过泓水。楚军渡河后开始布列阵势,这时公孙固又奉劝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未毕、行列未定之际发动攻击,但宋襄公仍然不予接受。一直等到楚军布阵完毕,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宋襄公这才击鼓向楚军进攻。可是,这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弱小的宋军哪里是强大楚师的对手,一阵厮杀后,宋军受到重创,宋襄公本人的大腿也受了重伤,其精锐的禁卫军悉为楚军所歼灭。只是在公孙固等人的拼死掩护下,身受重伤的宋襄公才得以突出重围,狼狈逃回宋国。战后国人皆怨襄公指挥不当,宋襄公却向臣民辩解说:''古之为军,临大事不忘大礼''、''君子不重伤(不再次伤害受伤的敌人)、不擒二毛(不捉拿头发花白的敌军老兵)、不以阻隘(不阻敌人于险隘中取胜)、不鼓不成列(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的敌人)'',认为自己遵守古训行事并无不当。公元前637年(周襄王十五年)五月,宋襄公伤重而死。

泓水之战,楚国是不守周礼的,而且循礼交战之原则已渐废,宋襄公不察,仍食古不化,败之必然。后世可以说,他还不懂得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有道德优势,不一定有搏弈优势,但春秋时人却不这样认为。

教科书说,曹刿是鲁国大夫、军事理论家。如果说长勺之战,曹刿是以智诈而取胜,那么长勺之战三年后的齐鲁柯地会盟,曹刿则是以恐怖行为而收回了鲁国失地。

鲁庄公十三年,齐国为盟主,组织鲁、宋、陈、蔡、邾国在北杏会盟,但惟有鲁国没去。齐国进攻鲁国,打败了鲁君,迫使鲁庄公献出遂邑,然后两国在柯地结盟。在盟会上,鲁国勇士曹沫,也就是《曹刿论战》中的曹刿(先秦文字中刿与沫可通,所以《史记》里的曹沫就是《左传》的曹刿)暗藏利器,在盟会的高台上劫持了齐桓公,逼迫他归还了掠夺鲁国的土地。齐桓公从高台下来后想反悔,管仲劝解他不能被劫持了就答应,安全了就反悔,还要杀劫持者,这么做只是出一口气而已,却会失信于诸侯,从此失去天下人的支持,不应该这么做。于是齐桓公按照劫持下的盟约履行了义务。齐国归还了鲁国的失地,但大大提升了齐桓公的声望。曹刿的恐怖行为,虽然为鲁国讨回了失地,但在当时名声很不好,不是正人君子光明正大所为,而是阴谋诡计和下三滥勾当。

进入战国时代,曹刿式的智诈与暗杀已成为列国工具理性发达的突出表现,为礼崩乐坏后胜王败寇的思想者所推崇。

标签: 曹刿齐国宋军宋襄公齐军鲁国

更多文章

  • 为什么秦献公传位给21岁的仲公子赢渠梁?而不是长公子赢虔?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秦献公,秦国,仲公子,渠梁,魏国,商鞅

    秦献公传位给仲公子嬴渠梁而不是长公子赢虔,这是为何呢?嬴渠梁做国君有哪些好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原因。秦献公去世时秦国的状态。秦国因护送周天子东迁,得到了周天子的封赏,开始在关中地区发展,经过几代国君的努力,西戎势力遭到打压,秦人在关中地区发展壮大起来。秦国在秦穆公时期,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贤

  • 《大秦帝国》赢虔,为秦国强大而生的悲剧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六月的自留地标签:秦国,商鞅,魏国,赢驷,商鞅变法,秦孝公

    赢虔,秦献公的庶长子,秦孝公的长兄,秦国名将,在秦国地位显赫,一心想使秦国强大,也为秦国的强盛付出种种努力。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确实强大了,可是赢虔却在秦国强大的过程中,从一个凌厉、洒脱的秦国重臣一步一步成为一个精神分裂、沉寂无声的悲剧人物。赢虔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无论豪爽凌厉,还是沉寂无

  • 赵氏孤儿案:始作俑者是屠岸贾,可这个案子背后的真凶却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山月史官标签:赵括,元帅,赵武,赵朔,屠岸贾,楚庄王,历史片,古装片,赵氏孤儿案

    世人皆知“赵氏孤儿案”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名叫“屠岸贾”的司寇,可这个案子背后的真凶却另有其人,他是谁呢?此人正是“赵氏孤儿”的始作俑者,有大才却心胸狭窄的晋国元帅栾书。公元前597年春天,楚庄王北上攻打依附晋国的郑国,郑国为了自保,一边派人去楚国表达心意,一边又派人去向晋国示好。聪明的栾书一眼看穿了其

  • 司寇屠岸贾错杀一人, 竟全族被灭, 让赵氏孤儿后代称雄战国二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刘秀说生活标签:屠岸贾,赵氏孤儿,重耳,赵襄子,赵盾,韩厥

    赵氏只剩下一个孤儿,封地全没了,如何成为战国七雄的?谈秦说汉(246)晋国司寇屠岸贾错杀一人,竟全族被灭,让赵氏孤儿称雄战国二百年赵氏孤儿一脉续存,后来在韩厥的支持下,晋景公又恢复了赵氏的封地,并让他承袭了祖业。再后来,赵氏的后人赵敬侯赵章、魏武侯魏击、韩哀侯三卿在晋国的内斗中胜出,一起瓜分了晋国的

  • 春秋传奇:屠岸贾设计戮赵氏,赵门客舍身匿遗孤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屠岸贾,赵括,栾书,赵胜,赵氏,程婴

    春秋传奇:屠岸贾设计戮赵氏,赵门客舍身匿遗孤冬十月,楚共王拜公子婴齐为大将,同郑师伐卫,破坏其郊。因移师侵鲁,屯于杨桥之地。鲁国仲孙蔑请贿赂楚军,于是收括国中良匠及织女、针女各百人,献干楚军,请和而退。晋亦遣使邀鲁侯同伐郑国,鲁成公复从之。周定王二十年(公元前587年),郑襄公坚薨,世子费嗣位,是为

  • 屠岸贾率军队灭赵氏满门,赵朔夫人有孕在身,程婴妙计救赵氏孤儿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赵朔,程婴,屠岸贾,赵氏孤儿,春秋战国

    春秋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晋国大夫屠岸贾带领大批军队,直奔赵氏所居住的下宫。屠岸贾派大军包围住了下宫,喊道:“格杀勿论!不要放走一个人!”那一天,下宫厮杀声、求饶声响彻云霄,血流成河。别说是住在下宫的所有赵氏宗族,就连在下宫的侍女们也无一幸免。屠岸贾更是命人捉住了赵盾的儿子赵朔,赵盾的弟弟赵

  • 赵氏被奸臣屠岸贾灭族,赵武却侥幸逃脱,背后有何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赵武,屠岸贾,赵括,奸臣,赵氏

    晋景公是在公元前599年继位的,而赵氏的领袖赵盾在两年前的公元前601年就去世了。可由于赵盾经营得当,所以在他去世之后,赵氏在晋国的地位不降反增。在当时,晋国有九大家族,分别是赵、郤、栾、中行、范、胥,智、魏、韩,可当时最重要的官位只有八个。按正常逻辑推论,应该是每家一个,最弱的一家没有。可现实却是

  • 身份特殊,屠岸贾不是她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子阳简笔画标签:秦国,庄姬,赵武,屠岸贾,赵氏孤儿

    庄姬命途波折多,婚姻不顺身历殃。初恋赵朔无回应,晋景公子早早亡。晋灵公缘何盼难成,母亲反对结头情。流放秦国相知君,痴情屠岸贾难伴行。一生爱男如饮水,但得幸福谁可知?英名千古留遗迹,泪洒华山为何事?庄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公主,晋灵公的同父异母妹妹,也是晋景公的夫人。她一生经历了很多波折和悲剧,但是她的爱

  • 古代志怪故事:盗跖据文庙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盗跖,柳下惠,孔子,穷奇,黄帝,比干

    广州府学门斗(看门人)当初也是个读书人,性格耿直但运气不好,困顿无所依,沦为了门斗。府学祭祀文昌庙的前一天,门斗负责打扫庙里的卫生。他干了一天活有些累,天黑时就在神座前搭了一个铺睡着了。睡到半夜,听到有人召唤:“赶紧起来,神来了!”他睡眼朦胧醒来,看到一个青衣人站在旁边,就问道:“什么神?”青衣人说

  • 《南华经(庄子)》杂篇·盗跖 第二十九

    历史解密编辑:谈政论经标签:庄子,孔子,盗跖,南华经(庄子),文王,天下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今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