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屠岸贾率军队灭赵氏满门,赵朔夫人有孕在身,程婴妙计救赵氏孤儿

屠岸贾率军队灭赵氏满门,赵朔夫人有孕在身,程婴妙计救赵氏孤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小探长 访问量:2275 更新时间:2024/1/14 10:15:54

春秋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晋国大夫屠岸贾带领大批军队,直奔赵氏所居住的下宫。

屠岸贾派大军包围住了下宫,喊道:“格杀勿论!不要放走一个人!”

那一天,下宫厮杀声、求饶声响彻云霄,血流成河。别说是住在下宫的所有赵氏宗族,就连在下宫的侍女们也无一幸免。

屠岸贾更是命人捉住了赵盾的儿子赵朔,赵盾的弟弟赵同、赵括、赵婴齐,十分残忍地把他们的头颅砍了下来。

这屠岸贾究竟与赵氏有多大仇怨?要灭族?

事情还要从晋景公的父亲晋灵公说起。

这屠岸贾原是晋灵公的宠臣,在朝堂上活的风生水起。但是由于晋灵公残暴不仁,使得朝野内外怨声载道。赵氏族人迫不得已,为百姓杀掉了晋灵公,拥护晋景公上位。而屠岸贾也因此失势。

屠岸贾很不高兴,认为是赵氏阻碍了他升官之路。到晋景公时期,屠岸贾身为司寇,开始执掌司法。屠岸贾认为时机成熟了,可以找赵氏报仇了,就开始重新抛出晋灵公被杀一案,将矛头直指已死去的赵盾。

屠岸贾首先在朝廷上造势,宣称:“当年赵氏族人弑杀晋灵公。虽然赵盾声称自己不知情。但他身为赵氏领袖定难辞其咎,虽然赵盾已死,但是他的子孙还在朝堂上。我们一定要为晋灵公报仇!”

这时,韩厥提出反对意见:“当年晋灵公被杀时,赵盾并不在朝堂之中。赵盾无罪,已是盖棺定论。现在你居然要造势,鼓舞大家和你一起灭赵氏,你企图大开杀戒,这是叛乱。且你未禀报国君,就行此决定,便是目无君上!屠岸贾,你好大的胆子!你是要叛国吗?”

屠岸贾回答:“韩厥,叛国罪名我可不敢当。我只是要为晋灵公找回公道,你可不要在这信口雌黄。”

而且,令韩厥想不到的是,当时朝野上下也一致对屠岸贾的提议表示赞同。实在是当时赵氏的权势太大了,已经引起了皇族和其他将军的忌惮。

韩厥见无法改变众人的想法,便派人去找赵朔,让他速速离开晋国。但赵朔拒绝了,赵朔说自己不能担负畏罪潜逃的罪名。

为了以防万一,赵朔特地向韩厥托付了后事:“想未来难逃一死,若阁下能把我赵氏血脉不断绝。我赵朔感激不尽!”韩厥只好含泪答应了,随后,他开始称病不朝。

没过多久,屠岸贾聚集军队,灭了赵氏满门。

只有一人,他没敢动。这个人是赵朔的妻子,是晋国公室之女。从辈分上算来是晋景公的姑妈。赵朔夫人怀着赵氏孤血,连夜逃亡至晋景公宫内。

当时,赵朔许多门客自尽来追随主人。

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找到赵朔的朋友程婴,质问他:“你为什么不和赵朔一起死?”程婴回答:“我听闻赵朔夫人有孕,有遗腹子。若是苍天怜悯,夫人有幸生男,我定要抚养他成人,若是不幸生女,那便是天亡赵氏,那时我再追随赵朔不迟。”

没过多久,赵朔夫人分娩生下一男孩。程婴在高兴的同时也非常担心——屠岸贾肯定不会放过这个男孩。

果然没过多久,屠岸贾得知消息,立刻带兵到晋景公宫中搜索。

赵朔夫人情急之下把婴儿塞到自己的裤中,祈祷上苍:“若是上天注定要灭赵氏,你就哭吧,若是苍天不想灭我赵氏,你就安安静静的,切莫出声。”

许是苍天怜悯,那婴儿自始至终都没发出声音。屠岸贾什么也没搜到,只好悻悻而归。

虽然逃过一劫,但是程婴始终放心不下。

他立刻找到公孙杵臼商量:“虽然这次屠岸贾没搜到孩子,但他定不甘心,会再次搜查。时间一久,我等如何保护赵氏孤儿的安全?”

公孙杵臼早有了主意:“卿认为,抚养孤儿和保护孤儿而死,哪个容易?”

程婴回答:“自是抚养孤儿难。”

公孙杵臼道:“昔日赵氏先君对你恩情最大。最难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我就去为孤儿而死。”

随后,公孙杵臼告知程婴自己的想法,二人分头行动。

公孙杵臼去找来了其他人的婴儿,藏匿于山中。而程婴却出面向诸将领报告:“自己无力抚养赵氏孤儿,若是有千金回报,可告知赵氏孤儿的下落。”

屠岸贾立刻给了程婴千金,派兵跟着程婴,去山中找到了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立刻谩骂程婴是个十足的小人,枉先君待他如此好。就算无力抚养婴儿,也断不该出卖他。

公孙杵臼抱着婴儿,苦苦求饶:“杀了我!留这孩子一命。”屠岸贾不听,斩草除根,杀了公孙杵臼和孤儿。举国上下臭骂程婴。

而后,程婴带着真正的赵氏孤儿藏匿于山中。

直到15年后,使染重病的晋景公派人占卜预测吉凶。卦象非常不吉利,晋景公询问韩厥缘由。韩厥见时机已到,回答:“此乃赵氏冤案未雪,赵氏孤儿未立之故。”还告知真正的赵氏孤儿尚在人间。

晋景公与韩厥策划,秘密将赵氏孤儿接回宫中,随后又以重病为理由,召集除屠岸贾外的众将领,并在众将领面前引荐赵氏孤儿。此时,赵氏孤儿已满15岁,名为赵武

众将领只好把杀戮赵氏满门的罪名推到屠岸贾身上。

赵武一拜过众将领后,带领军队杀掉了屠岸贾,灭掉了屠岸贾全族。

赵武成人后,程婴辞别众人说:“昔日苟且偷生,是为赵氏留血脉。现赵氏已经复苏,我下去可以与公孙杵臼汇报了。”

随后自杀。

更多文章

  • 赵氏被奸臣屠岸贾灭族,赵武却侥幸逃脱,背后有何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赵武,屠岸贾,赵括,奸臣,赵氏

    晋景公是在公元前599年继位的,而赵氏的领袖赵盾在两年前的公元前601年就去世了。可由于赵盾经营得当,所以在他去世之后,赵氏在晋国的地位不降反增。在当时,晋国有九大家族,分别是赵、郤、栾、中行、范、胥,智、魏、韩,可当时最重要的官位只有八个。按正常逻辑推论,应该是每家一个,最弱的一家没有。可现实却是

  • 身份特殊,屠岸贾不是她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子阳简笔画标签:秦国,庄姬,赵武,屠岸贾,赵氏孤儿

    庄姬命途波折多,婚姻不顺身历殃。初恋赵朔无回应,晋景公子早早亡。晋灵公缘何盼难成,母亲反对结头情。流放秦国相知君,痴情屠岸贾难伴行。一生爱男如饮水,但得幸福谁可知?英名千古留遗迹,泪洒华山为何事?庄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公主,晋灵公的同父异母妹妹,也是晋景公的夫人。她一生经历了很多波折和悲剧,但是她的爱

  • 古代志怪故事:盗跖据文庙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盗跖,柳下惠,孔子,穷奇,黄帝,比干

    广州府学门斗(看门人)当初也是个读书人,性格耿直但运气不好,困顿无所依,沦为了门斗。府学祭祀文昌庙的前一天,门斗负责打扫庙里的卫生。他干了一天活有些累,天黑时就在神座前搭了一个铺睡着了。睡到半夜,听到有人召唤:“赶紧起来,神来了!”他睡眼朦胧醒来,看到一个青衣人站在旁边,就问道:“什么神?”青衣人说

  • 《南华经(庄子)》杂篇·盗跖 第二十九

    历史解密编辑:谈政论经标签:庄子,孔子,盗跖,南华经(庄子),文王,天下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今先生

  • 薛宝钗为何对夏金桂无计可施,看懂“女盗跖”,便知宝钗难处了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悟道标签:薛蟠,香菱,薛宝钗,夏金桂,薛姨妈

    薛宝钗八面玲珑的性格,在贾府上下的口碑甚好,但是她这一辈子恐怕只怕一个人,那就是她的嫂子夏金桂。在夏金桂面前,薛宝钗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的口齿和思维似乎都停顿了,唯有忍气吞声的份儿。那么为何薛宝钗无法应对野蛮粗俗的夏金桂呢?主要有三点原因:其一,薛家的主人不是她薛宝钗早年丧父,此后薛家的产业就由薛

  • 季札挂剑:春秋战国剑术风靡,除了能战场杀敌,剑还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中华冷兵器标签:阖闾,剑术,先秦,春秋战国,吴越春秋,季札挂剑,周朝诸侯国君主列表

    在冷兵器时代,剑的地位崇高,在战场上兼有防身、格斗的作用。随着历史的演变,剑的历史地位逐渐降至热武器身后,不利于远程攻击。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剑术风靡,各种宝剑铸造至今仍令后世津津乐道。如“越王勾践剑”、“鱼肠”、“巨阙”等著名宝剑横空出世,诞生了如干将莫邪夫妇这样的铸剑名家。同时,剑术的盛行逐渐

  • 季札观乐吴季札认为诗经中哪种音乐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子产,吴王,季子,延陵,晋国,诗经,艺术家,演奏家,弦乐器,打击乐器,历史故事,吴季札(钢琴家)

    吴季札到底是我国古代的那个吴季札,还是与1931年出生的台湾著名钢琴演奏家、音乐家、资深音乐教育家,甚至精通多门语言的名人吴季札。不过不论是哪个吴季札,都不是无名之辈。在这里我们就来说一下春秋时期的吴季札。季札,“吴”是他所属国家的名称,他是春秋时期的风云人物,是古代的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关于吴季

  • 季札:春秋吴国先贤,“三让其国”,功与过谁人评说

    历史解密编辑:丹青史迹闲话标签:季札,吴国,郑国,孔子,子产,鲁国

    春秋吴国,有一位与孔子齐名的先贤,贤到孔子都仰慕他,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历史评价他品德高尚,有远见卓识。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文艺评论家。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他传奇的一生。三次让国:品德高尚还是推卸责任?季札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孔子说泰伯是“至德”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泰伯本来是周朝的王位继

  • 孔子与季札有何关系?孔子有没有为其写过碑文?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孔子,季札,周敦颐,吴国,左传,季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怎么会为这位碑主写碑文呢?据地方史料记载:吴国公子季札为谦让王位弃室而耕,隐避于茅山脚下,今属丹阳县延陵乡的王甲庄。当时这地方虽属云阳邑(今丹阳县的古称),但尚是一片沼泽湖汊,人们尚未懂得种植庄稼,只知道挖取湖汊中的水生植物嫩块茎和捕鱼为生。季札将中原的大豆、麦子种子献给人们

  • 故事:古代小故事——翠鸟移巢,凿井得人,齐宣王好谀,季札挂剑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齐宣王,吴国,延陵,季子,宣王

    翠鸟移巢有只翠鸟在高处做窝躲避人。孵出小鸟后,怕小鸟掉下来摔死,就把鸟窝往低处挪了挪。小鸟逐渐长大,翠鸟对孩子更加喜爱,又把窝往低处挪。由于太低,小鸟被人捉去了。(父母心疼孩子,不应当溺爱,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度很不好把握。我家孩子在外地念书时,多打些生活费怕养成坏习惯,少打些又担心他不够花,沾上小